区块链视角下供应链韧性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2024-03-02陈齐斌吴灼亮
陈齐斌, 吴灼亮
(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近年来,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复杂多变,企业供应链不得不应对政治动荡、市场波动等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于2020年8月发布的报告《全球价值链的风险、韧性和再平衡》显示,企业平均每3.7年就会遇到一次持续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的供应链中断事件,较短时间的中断发生频率甚至更高(1)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全球价值链的风险、韧性和再平衡》,网址: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operations/our-insights/risk-resilience-and-rebalancing-in-global-value-chains.。这些挑战让各国政府和企业都意识到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在供应链管理中,供应链韧性尤其值得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提升供应链韧性的方法上,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值得关注,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10月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积极应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总体而言,如何提高供应链韧性,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文献综述
关于供应链韧性定义,Christopher和Peck认为供应链韧性是供应链在遇到干扰后能够在可承受的时间内恢复到正常运营状态的能力[1]。关于供应链韧性由哪些指标构成,学者研究各有差异。Purvis等认为供应链韧性能够增加企业处理供应链断裂风险的能力,并应用单案例研究方法表明供应链韧性和响应性、适应性、稳健性等具有高度相关性[2]。Wong等认为供应链韧性由防控能力和恢复能力组成,防控能力指供应链网络通过避免中断或迅速恢复来降低中断所造成影响的能力;恢复能力是指遭遇断裂后,供应链网络恢复到原先或者更高系统水平的能力[3]。Kamalahmadi等利用二阶段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讨论了建立供应商冗余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可靠的供应商可以有效缓冲供应链中断的风险,从而提高供应链韧性水平[4]。Dubey等运用分层调节回归分析法,对250家制造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得出高质量信息共享能力能提升供应链可视性、提高对风险的预测能力,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应对风险的策略,从而构建更有弹性的供应链[5]。綦方中和张磊磊从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三个维度构建供应链韧性评价体系,发现管理者应当着重从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维度入手提升供应链韧性水平[6]。
关于如何实现供应链韧性高水平发展以及区块链技术应用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众多学者展开了研究。Chowdhury和Quaddus研究发现相比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容易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从而更好地部署战略举措,因此企业规模越大,其识别供应链中断风险的能力越强,供应链韧性水平也就越高[7]。Gomez等建立了一个反映食品冲击风险和供应链多样性关系的强度-持续时间-频率模型,研究认为城市可以通过提高食品供应链多样性来增强供应链韧性[8]。Parast等从动态能力理论出发,研究了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供应链的影响,表明研发投入可以有效地降低供应链对工艺中断和环境中断的敏感性[9]。经济韧性与供应链韧性息息相关,王永贵和高佳阐述了经济韧性的概念及其变化过程,分析了国民经济韧性体系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10]。Appiah等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横截面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供应链韧性在宏观环境维度和投资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使得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11]。李维安和马茵综合动态能力方面与组织行动方面的六个主导因素,发现动态能力与组织举措交互影响能够有效提升供应链韧性[12]。Yin和Ran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供应链多元化和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供应链韧性,研究结果指出企业可以根据其规模、数字化转型的程度以及供应链的多元化水平选择增强供应链韧性的最佳策略[13]。
区块链是信息时代的新兴产物,Schmidt和Wagner认为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用来降低交易成本,并且使交易过程更加透明[14]。之后众多研究者不断尝试将区块链技术融入物联网等创新设备中,旨在拓宽其在食品、建筑、物流等行业的服务范围,并帮助解决这些领域的信息交流和安全问题[15-17]。Morkunas等研究表明区块链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可获得性,从而影响消费者对价值的感知水平[18]。区块链技术可以改善复杂的供应链问题(例如产品安全、供应链可视性、透明度等),并提高运营的可追溯性,从而提升供应链韧性[19]。通过网络中多个节点共同维护和更新,区块链能够防止数据被篡改,提升数据安全性,从而构建了一个去中心化、可信任、高效的数据基础设施[20]。
基于以上研究可知,供应链韧性指标通常和预测能力、适应能力、恢复能力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企业供应链韧性不仅仅与企业内部因素有关,同时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是当前文献大多仅进行韧性指标构建或者在探索供应链韧性提升路径时简单选取供应链韧性指标,并且往往忽略了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选择应用AHP和多时段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预测能力、适应能力、恢复能力三个方面分别构建供应链韧性指标并进行测算,然后从区块链技术应用、企业内部因素、企业外部因素等角度分时段对供应链韧性水平提升进行组态分析,以探寻制造业企业实现高供应链韧性水平的组态路径。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分解复杂多目标决策问题为多个层级的系统化方法[21],应用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因素权重和总排序。该方法具有较强可视性、可理解性,可避免单一因素主导决策情况。
由于企业供应链韧性的构成因素复杂多样,单一指标往往难以全面准确地描述其韧性水平。为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企业韧性水平定性和定量因素。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包括: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并利用专家打分确定因素重要程度、计算权重向量、检验一致性和计算总排序。
(2)多时段定性比较方法 定性比较分析法(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 是一个以布尔代数为基础的集合论配置分析法,用于探寻事件因果关系。它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对中等样本的研究。
多时段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是传统QCA方法的一种拓展,能够分析不同时间段的数据,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因果组合,探究因果关系的变化和稳定性。本文对2017、2019、2021年全国103家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动态分析,探寻供应链韧性提升路径。
2. 指标选取及模型构建
(1)供应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有关供应链韧性指标构建往往包括预测、适应、恢复能力等维度[7,22],鉴于此,本文构建的供应链韧性的评价框架主要包括预测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三个维度,各维度选择相应指标进行测量,具体指标详见表1所列。
表1 供应链韧性指标
预测能力维度:企业需求预测准确度高能够有效预测客户的需求变化以及需求变化对供应链的影响,从而及时地调整生产和库存计划,满足客户需求[5]。需求预测能力用产品销售量和生产量中的较小值除以较大值的比率来表示。研究发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越高,企业的预测能力往往越强,信息化水平可以通过企业ERP、SAAS、MES等系统是否应用来表示[23]。
适应能力维度:适应能力主要是指企业供应链在遇到各种环境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如何快速调整和优化资源以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的能力,可以分为营运能力和外包水平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三个指标。营运能力指标越高,企业资产周转越快,企业偿债能力则越强[12],可以用库存周转率的自然对数来表示;供应链各环节的外包水平越高,应对不确定风险冲击就越有效[24],外包水平用企业是否外包及劳务外包支付的报酬总额占营业成本比重来表示;营业收入增长率越高,则说明企业拥有更好的发展势头,高增长率也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较为健康,有更多资本用于应对潜在的供应链断裂风险[25],可用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得出。
恢复能力维度:当供应链中断发生后,企业管理者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施决策使企业供应链快速恢复到原有水平,恢复能力可以分为供应商整合水平、偿债能力两个方面。供应商整合能力越强,企业受供应链中断影响则相对越小,供应商整合水平可以用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表示[26];企业偿债能力越强,就意味着它可以更容易地筹措到资金来解决这些问题,不会因为资金短缺而影响业务恢复速度[27],可以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除以流动负债来表示。
(2)供应链韧性影响因素及组态模型 区块链技术能创建实时、防篡改的记录,并在所有参与方间共享,这不仅增强了数据的追溯性和审计性,还提高了数据的可视性和可信度[19]。因此,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作为研究变量,可以深入探讨其对供应链韧性的具体影响。同时当前学术界对供应链韧性影响因素的分析通常包含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7-13],鉴于此本文从区块链技术应用、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外部环境三方面入手进行组态分析,具体选取区块链技术应用、企业规模、产品类型数量、研发投入、经济环境、物流环境等作为定性比较分析的影响因素变量,将AHP测度出的供应链韧性作为结果变量,构建出整体分析框架,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供应链韧性组态模型
借鉴Pan等的研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作为虚拟变量,若企业运用了区块链技术,则将该值设为1,否则设为0[16]。本文通过检查各年上市公司区块链发展报告和企业公告中的相关区块链技术应用声明,来确定企业是否应用区块链技术。
企业内部环境用企业规模、产品类型数量和研发投入三个指标来衡量。企业规模应用企业员工人数来表示,更大企业规模往往代表着企业的财务实力和人力资源更为优秀,可能会对提高供应链韧性水平产生积极影响[28]。产品类型数量用企业主要产品类型数量来表示,多种产品的互相替代互补或能对供应链中断恢复起到重要作用[29]。研发投入用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来表示,可以衡量一个企业研发投入程度[30]。
企业外部环境用经济环境和物流环境来描述。经济环境用企业所在省份人均GDP来表示,经济环境良好省份往往拥有更发达的市场环境,可能对供应链韧性水平具有促进作用[31]。物流环境用企业所在省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比例来表示,一个地区的物流行业人员越多,往往代表着更好的物流环境[32]。
结果变量为供应链韧性指数,采用AHP评价得出。具体变量指标及解释见表2所列。
表2 QCA变量指标
3.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CSMAR数据库和企业年报。为研究多时段演进状况,本文拟选取多年数据进行研究。近几年区块链技术逐步在制造业企业中得到应用, 2016年国务院正式将区块链技术列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一些企业开始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可能性。由于区块链技术落地具有一定滞后性,所以选取2017年作为区块链技术应用“起步期”。
随着时间发展,区块链技术在制造业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在本文研究样本企业中,2017年应用了区块链技术的企业有8家,2019年有26家,2021年有38家,区块链应用比例逐年升高,符合发展规律。
由于当前区块链技术应用未能达到全面普及的成熟阶段,依然处于发展期,为避免受到短期波动影响,本文选择两年间隔的年份来更好地观察区块链技术在制造业中应用的发展趋势,即选取2017、2019、2021年作为样本区间,并将2019年和2021年定义为“发展一期”和“发展二期”。
三、实证研究
1.供应链韧性评价
根据前文构建的供应链韧性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选择使用AHP对预测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这三个一级指标进行专家评分,构建判断矩阵,然后利用SPSS计算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接着对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一级指标权重,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结果,所有一级指标都通过了检测,权重有效。具体结果见表3所列。
表3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和权重
同样地,对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分别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计算和检测得到二级指标权重,详见表4所列。
根据计算结果,供应链韧性指标权重排序为恢复能力A3>适应能力A2>预测能力A1。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供应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中,恢复能力所占权重最高,达到0.493,这说明恢复能力是构成供应链韧性指标的核心因素;适应能力所占权重也达到了0.311,这说明适应能力也是供应链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预测能力所占权重为0.196,尽管相对其他两个一级指标占比较低,但其绝对数值仍然显著,这说明预测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供应链韧性构成因素。
在预测能力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中,销售能力与信息化水平的权重均为0.500,这意味着销售能力与信息化水平在预测能力方面具有同等重要性。为提高供应链韧性,企业应着重提升销售预测准确性与信息化基础设施,从而加快市场响应速度并提高信息流通效率。适应能力下的二级指标中,营运能力权重最高,达到0.540,这表明营运能力在供应链适应能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为提升供应链韧性,企业应优化生产和物流流程,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恢复能力下的二级指标中,偿债能力权重最高,达到0.667,这表明偿债能力在供应链恢复能力中具有核心地位。因此企业应保持健康的财务状况,确保在应对突发风险时具备充足资金实力以实现快速恢复。
本研究收集了2017、2019、2021年的103家企业供应链韧性相关指标数据,样本总量达到309个。由于不同年份数据变动较大,为方便分析和比较,本文利用Min-Max归一化方法分别对收集来的各年指标数据利进行归一化处理,将数字缩放到0~1之间,具体公式为:
x_norm = (x-x_min) / (x_max -x_min)
(1)
其中:x是原始数据;x_min和x_max是原始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x_norm是缩放后的数据。
在归一化完成后,本文对调整后的各项指标按照加权平均得到调整后的供应链韧性数值,最终公式为:
供应链韧性A=A11×0.098+A12×0.098+A21×0.168+A22×0.051+A23×0.093+A31×0.164+A32×0.328
(2)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得到各年度各企业供应链韧性值。各年度所有企业及应用区块链技术企业和未应用区块链技术企业供应链韧性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详见表5所列。
表5 各年度各类企业供应链韧性概况
从均值看,三个时期采用区块链技术的企业的供应链韧性均值都高于未采用区块链技术的企业。这表明采用区块链技术的企业的供应链韧性水平更高。同时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发现:从2017-2019年,超过韧性平均值的企业比例提高了约15.4%;从2019-2021年,这个比例又提高了约9.5%。这表明采用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在提高供应链韧性方面正在取得稳步进展。而未采用区块链技术的企业从2017-2019年,超过韧性平均值的企业比例下降了约16.8%。而在2019-2021年中,这个比例则提高了约10.0%。这表明未采用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在供应链韧性水平上有较大波动,不够稳定。
2.多时段QCA实证研究
为分析实现制造业企业高供应链韧性的组态及条件演变规律,需要进行多时段定性比较分析。如前所述本文将2017年划分为起步期、2019年划分为发展一期、2021年划分为发展二期,对三个时段进行实证研究。
(1)QCA校准 QCA模糊集分析要求对数据进行调整,以保证数据在0到1之间并具有连续性。根据现有研究,本文采用直接法划定三个校准锚点——完全隶属程度、交叉点、完全不隶属程度,这些分别对应样本案例的90%分位数、50%分位数和10%分位数。
其中交叉点代表的案例既不属于目标集合也不属于非目标集合,即最大模糊值“0.5”将会被系统忽略,为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参考已有研究并结合实际将模糊隶属分数为0.5的集合增加微小值“0.001”,将其变为0.501,高于交叉点的值会被认为是高数值,反之则认为是非高数值,如校准后的企业规模数值大于0.5,则视其为偏大规模,小于0.5则视其为偏小规模。
对于区块链变量指标,如果企业采用区块链技术则设为1,未使用区块链技术则设为0,因为此时已经对区块链变量指标采用了二值化表示方法,所以无需额外校准。其他变量校准结果详见表6所列。
表6 QCA校准锚点
(2)QCA必要条件分析 在进行QCA标准分析之前,应当进行必要条件分析(Necessity Analysis),通过比较各个因素条件的存在和缺失情况,确定哪些因素是因果关系中的必要条件。
在必要条件分析中,因果关系被分为“必要条件”和“无必要条件”两种情况,“必要条件”意味着该条件总在结果存在时出现,反之没有该条件,结果就无法产生。其中当某个前因条件一致性数值高过0.9且覆盖度高于0.5时,则能断定此前因条件是必要的。
对数据进行必要性分析后,可以从表7结果看出,除起步期的非区块链技术应用一致性大于0.9以外,其他所有数值都未超过0.9。由于起步期绝大部分企业都未应用区块链技术且非区块链技术应用前因条件覆盖度未超过0.5,这实际上可以表明没有单一必要条件能影响制造业企业的高供应链韧性。这显示出选择的单个变量对结果变量的独立解释力较弱,因此需要对条件变量进行组态分析,寻找影响制造业企业高供应链韧性发展的多元组态路径。
表7 QCA必要条件分析
(3)QCA组态分析 在利用fsQCA软件分时期实施组态分析时,需要根据研究需求来设置相关参数。本文参考张明和杜运周的研究[33],将PRI一致性门槛值设定为0.7,原始一致性阈值设定为0.8,案例频数阈值设定为2。
QCA输出结果可以被归类为三种不同形式:复杂解、简约解和中间解。通常来说中间解在分析因果关系时更具优势。因此本文选择中间解作为汇报和解释对象。利用fsQCA3.0软件对各时期数据分析的结果见表8所列。
表8 QCA组态分析
现也可不出现。
根据表8,可以归纳出三个时期共八个条件组态,其中2017年有两个,2019年和2021年各有三个,各个时期总体一致性和单个条件组态一致性都高于0.8,三个时期的覆盖度分别为0.226、0.344、0.307,这表明各条组态路径存在较强解释力。下面对高供应链韧性组态进行详细探讨和分析。
一是2017年,即区块链技术应用起步期,实现制造业高供应链韧性的组态路径共有两条。路径1(内部环境驱动型)以高产品类型数量、高研发投入、非高企业规模和非高物流环境为核心条件,互补非高区块链技术应用作为边缘条件。这表明注重研发投入的产品类型丰富的企业,即使企业规模不大,物流环境不好依然能够获得较高供应链韧性。低物流环境下规模偏小企业需要更多技术支持提高其物流效率和运营水平,同时需要提高产品多样性,减小供应链中断影响。通过高研发投入和提高产品类型数量,这些企业可以更好地追踪和管理其供应链,从而提高其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不确定性。这条路径适合那些物流环境较差但拥有多种产品类型且愿意大力投入研发资金的规模偏小企业。
路径2(内外协同型)以高产品类型数量、高经济环境和非高企业规模作为核心条件,互补非高区块链技术应用和非高物流环境作为边缘条件。这条路径表明位于优越经济环境中并拥有多种产品类型的企业,在规模不大时也能够实现高供应链韧性水平。尽管企业规模较小可能意味着资源有限,但拥有多种产品类型的规模偏小企业往往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当供应链遇到问题时,它们通常能够根据市场变化更快做出调整。同时高经济环境地区的消费者购买力普遍更强,市场需求也更大。这样的环境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销售机会,减少供应链因市场需求减少而受到的压力。此外高经济环境通常意味着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这也有助于保持供应链稳定性。该路径适合那些产品类型丰富,位于优越经济环境中的规模偏小企业。
二是2019年,即区块链技术发展一期,实现制造业高供应链韧性的组态路径达到了三条。路径3(区块链应用-外部环境驱动型)以高区块链技术应用、非高产品类型数量为核心条件,同时以高物流环境、非高企业规模、非高经济环境作为边缘条件。这说明应用了区块链技术的制造业企业在位于良好物流环境时,即使产品类型不够丰富也能够实现高供应链韧性。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供应链透明度,增强供应链管理效率。它可以实时跟踪和验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供应链韧性。同时良好物流环境可以提高供应链稳定性和效率,企业可以更快地获得所需原材料,更及时地将产品运送到市场,从而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这条路径适合那些产品类型不够丰富但应用了区块链技术的制造业企业,特别是那些处于良好物流环境中的规模中等或规模偏小企业。
路径4(内外协同型)以高研发投入、非高企业规模和非高产品类型数量作为核心条件,同时以高经济环境、非高区块链技术应用和非高物流环境作为边缘条件。这条路径表明愿意大力投入研发经费并位于良好经济环境中的规模偏小企业,即使未应用区块链技术且产品类型不够丰富也能够实现高供应链韧性。这可能是因为大力投入研发的企业通常会有强大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同时,良好经济环境有助于企业在面临供应链风险时,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和调整。此路径适合于那些在良好经济环境中运营、注重技术研发,但在规模、产品多样性以及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物流环境上存在一定局限的规模偏小企业。
路径5(区块链应用-内外协同型)以高区块链技术应用、高研发投入、高经济环境作为核心条件,以及高企业规模、高产品类型数量和非高物流环境作为边缘条件。这显示位于良好经济环境且应用区块链技术、注重研发投入的规模偏大企业,在物流环境不好时也能获得高供应链韧性。这可能是因为尽管这类企业即使面临着物流环境不良的问题,但其应用了区块链技术,注重研发并位于良好的经济环境中,能够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些优势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物流环境不佳带来的影响,从而实现较高的供应链韧性。
三是2021年,即区块链技术发展二期,区块链技术普及程度进一步加深,此时实现制造业高供应链韧性的组态路径同样有三条。路径6(区块链应用-内部环境驱动型)以高区块链技术应用、高企业规模和非高研发投入作为核心条件,同时以高产品类型数量、非高物流环境为边缘条件。这表明产品类型丰富的规模偏大企业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即使在研发投入有限情况下,也能实现较高供应链韧性。拥有多种产品类型的规模偏大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面临的挑战通常比单一产品类型的规模偏小企业更加复杂,这是因为多种产品类型意味着更多物流、库存和交付问题,需要更高效和灵活的供应链管理来满足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同时多种产品类型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生产和供应商,需要更好地协调和管理来确保供应链顺畅和稳定,因此拥有多种产品类型的企业需要更加全面和精细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包括信息共享、库存优化、运输计划等方面的优化。在这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更好地应用于拥有多种产品类型的企业,提高供应链管理运行能力和清晰度,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供应链韧性。这条路径适合产品类型丰富、应用了区块链技术,但在研发投入方面有所不足的规模偏大企业。
路径7(区块链应用-内外协同型)以高区块链技术应用、高经济环境和非高产品类型数量作为核心条件,同时以高研发投入、非高物流环境作为边缘条件。这表明在优越经济环境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即使产品类型数量有限,也可以实现高供应链韧性。这可能是强大市场环境能为企业供应链提供一定保障,同时区块链技术能提高供应链透明度和效率,使得企业即使在产品种类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来实现韧性。这条路径适合那些在良好经济环境中运营、愿意或已经开始应用区块链技术但产品线相对单一的企业。
路径8(内外协同型)以高产品类型数量、高研发投入、高经济环境、非高区块链技术应用和非高企业规模为核心条件,同时以非高物流环境作为边缘条件。这表明在良好经济环境下,拥有丰富产品类型并且注重研发投入的企业,即使没有应用区块链技术且规模不大,也能够实现较高供应链韧性。这可能是因为经济环境的优越性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资源和机会,大量研发投入和丰富的产品线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掌控其供应链和市场变化,以及时应对不确定性和风险。
综合三个阶段的组态路径演变,可以观察到在区块链技术应用初期,供应链韧性提升主要依赖于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和产品多样性,在这个阶段尽管外部环境对供应链韧性影响也不可忽视,但是企业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运作来弥补外部环境不足以实现高供应链韧性。进入区块链技术发展一期后,随着区块链较广泛的引入和应用,供应链韧性提升开始更多地依赖于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了区块链发展二期,即使在研发投入和物流环境有所不足情况下,位于良好经济环境和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企业仍然可以实现高供应链韧性。
从整个发展过程看,可以发现区块链技术应用逐渐成为提高制造业供应链韧性的重要因素,同时可以看出优越经济环境和拥有丰富产品类型在各时期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条件。从2017-2021年,供应链韧性提升逐渐从依赖于企业内部的研发投入和产品多样性,转向依赖于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优越经济环境,这显示出供应链韧性提升动力不仅仅来自内部,同时也逐渐向外部发展。
(4)QCA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研究结论可靠,需要对分析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可以进行检验——增加或减少案例、使用不同的校准方法或阈值、调整案例频数[34]。本文分别将原始一致性阈值从0.8提高到0.85、案例频数从2提高到3,然后对组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与上述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研究结论可靠。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1.结论
本文以2017、2019、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企业规模、产品类型数量、研发投入、经济环境、物流环境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组态效应,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必要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单一因素并不能构成企业高供应链韧性水平的必要条件,而是以上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实现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高韧性有八种组态路径,2017年有两种,2019年和2021年各有三种。路径1为内部环境驱动型;路径2、路径4、路径8为内外协同型;路径3是区块链应用-外部环境驱动型;路径5和路径7为区块链应用-内外协同型;路径6为区块链应用-内部环境驱动型。在2017-2021年的多时段比较分析中,外部环境因素和产品类型数量因素都不容忽视,区块链技术应用因素则随着区块链技术应用程度的深入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2.对策建议
(1)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 随着全球供应链网络复杂性增加,区块链技术已经成为提高企业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可以建立区块链技术团队、吸纳专业人才,掌握区块链技术核心应用,为供应链管理提供更好支持。对于无法靠自身力量研发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可以加强与区块链技术企业的合作,引入先进的区块链技术,优化企业供应链管理流程。同时政府应该在政策层面上加大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供应链管理。对于规模偏小企业,政府可以提供相关培训和资源,帮助其了解和掌握区块链技术,提升其供应链管理水平。
(2)加大研发投入水平 供应链韧性提升需要企业不断推陈出新,研发出新技术和新生产方式。企业需要提高对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以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并增强企业对于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另外企业可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研发工作。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企业可以更快速地获取最新科技成果和专业技术支持,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同时企业能够通过建立创新奖励机制,鼓励员工培养创新精神和提升创新能力,激发员工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创新发展。通过这些方法,企业不仅可以提升供应链韧性,还能持续增强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提升产品丰富度 在全球供应链中,企业产品丰富度对于韧性水平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只专注于单一商品生产,一旦面临消费者需求波动,企业供应链韧性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企业应该提升其产品丰富度,生产不同品类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政府也可以通过减税等方式鼓励企业扩大产品线,提高产品丰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