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干预结合伴侣参与式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角色转换的影响

2024-03-01任红宣静姚雅鸿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4期
关键词:伴侣母乳喂养效能

任红 宣静 姚雅鸿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上海 200001

母乳是新生儿的重要食物来源,乳汁中不仅富含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更包括多种免疫球蛋白A抗体在内的免疫因子,在提高患儿免疫力、抵御外界病原体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2〕。世界卫生组织提醒母乳喂养是确保儿童健康和生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并建议在新生儿出生后1 h内开始母乳喂养,在出生后最初6个月内坚持纯母乳喂养〔3〕。但出于多种因素影响母乳喂养情况并不乐观,在我国6个月以下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0.8%,明显低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50%的目标〔4-5〕。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倡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提供母乳喂养咨询指导服务的主要力量,应将新生儿和婴幼儿家长作为重点,结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提供针对性喂养指导,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这也说明了持续优化围生期孕产妇护理工作中母乳喂养指导的必要性〔6〕。目前针对初产妇的母乳喂养指导多存在针对性差、护患交流不足等局限性,实践效果欠佳。临床有研究发现相较于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其伴侣对母乳喂养行为存在更大影响,伴侣的支持有助增加母乳喂养率、延长母乳喂养时间〔7〕,提醒伴侣参与产后护理的必要性。陈郁葱等〔8〕分析说明不良情绪是产后72 h泌乳量不足的危险因素,而泌乳量不足可能导致产妇对于母乳喂养的抵触,可知加强情绪管理是促进母乳喂养的关键环节。人的不良情绪不仅受人为影响,而且与环境相关,舒适的环境对人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观察环境干预结合伴侣参与式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角色转换等方面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促进母乳喂养积累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148例初产妇。纳入标准:①年龄>20岁,已婚;②拟在该院生产,初次生产;③单胎,足月;④伴侣可配合研究;⑤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妊娠期并发症、其他器官、系统功能障碍、恶性肿瘤;②合并母婴传播的传染病及其他不符合母乳喂养条件;③合并精神异常、认知障碍、聋哑等影响正常沟通的疾病。所有孕妇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入院时常规母乳喂养健康宣教,产后接受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出院后常规电话随访了解母乳喂养情况,解答产妇婴儿照顾疑问。观察组接受环境干预结合伴侣参与式护理,内容包括:①病房环境干预,常规保持病房干净、整洁、明亮、温湿度适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病房内的绿植,墙壁可张贴童趣化生产前后注意事项标语、贴士,休息处摆放健康宣传手册,为产妇入住前营造舒适的医疗环境,使其入院时有较好的体验。②入院评估,自产妇入院护理人员收集产妇及其伴侣年龄、受教育水平等一般资料,在指导二者填写的过程中初步评估其母乳喂养意向及认知水平,结合其具体能力、需求构建母乳宣教方案。③产前母乳宣教,方式包括线上、线下,宣教对象为产妇及其伴侣,该阶段以引导母乳喂养意向、建立母乳喂养认知为目标;自入院结合产妇及其家属实际情况进行,面对面健康宣教,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优势、母乳喂养操作、生产前后乳房周期性变化、乳房护理等内容,对其伴侣需强调伴侣支持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伴侣协助喂养的基本方法等内容;护理人员建立微信群加入产妇及其伴侣,每天早上9点群内发送围绕母乳喂养的健康知识及技巧,晚上8点引导展开知识问答并为产妇及其伴侣解答疑惑。④产后技能指导,新生儿出生后鼓励产妇与之接触,通过抚触与新生儿刺激乳房帮助产妇开启泌乳Ⅱ期,在指导产妇喂养的同时指导产妇伴侣学习辅助喂养的技巧、乳房按摩手法、乳头护理方法等内容,鼓励产妇伴侣多与新生儿肢体接触,承担照顾行为。⑤家庭环境干预,指导产妇伴侣结合生活习惯、产妇喜好打造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诸如家内常备吸奶器、溢乳垫,设置防撞设施、安全护栏,增放绿色植物等。⑥延续护理,在产妇出院后从知识、技能两方面加强微信群内容推送,同院内早上推送新生儿护理、保健小贴士,晚上展开问答、解惑环节,同时加强产后心理干预并指导患者伴侣参与产妇心理调节,传授其情绪支持、放松训练等基本干预技巧;每月最后1个星期六展开话题活动,包括母乳喂养技能比赛、母乳喂养知识竞答、“我的带娃故事”图文征集活动,对表现积极者予以鼓励;每2 w对产妇及其伴侣电话随访,了解母乳喂养情况、新生儿照顾负担等,对其提出问题给予专业解答,询问产妇伴侣参与新生儿抚育、母乳喂养支持情况,对参与积极者给予鼓励,对积极性低下者重点交流了解其缘由,对其进行知识及技能方面的加强。两组干预时间均为入院第1天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①母乳喂养认知:入院第1天、出院前采用赵旻〔9〕研制的母乳喂养知识问卷评估两组母乳喂养认知水平,该问卷包括17个条目,涉及母乳喂养的益处和技能2个维度,每个条目选项均为“是”“否”两项,对应1分、0分,总分范围0~17分,得分越高母乳喂养认知水平越高。②伴侣母乳喂养支持程度:产后3个月时采用伴侣母乳喂养支持量表〔10〕(Partner breastfeeding influence scale,PBIS)评估两组伴侣母乳喂养支持程度,该量表包括23个条目,涉及领悟母乳喂养知识、帮助、感激3个维度,以Likert 5级评分法计分,每个条目得分范围1~5分,总分23~115分,得分越高伴侣母乳喂养支持程度越高。③自我效能:入院第1天、出院前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11〕(Breastfeeding self efficacy scale short form,BSES-SF)评估两组自我效能,该量表包括14个条目,以Likert 5级评分法计分,每个条目得分范围1~5分,总分范围14~7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越高。④角色转变:产后3个月时采用吴婉华和陆红〔12〕研制的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评估两组角色转变,该问卷包括16个条目,以Likert 5级评分法计分,每个条目得分范围1~5分,总分范围16~80分,得分越高角色适应越高,以64~80分为适应良好,48~63分为适应中等,16~47分为适应差。⑤母乳喂养情况:产后3个月时通过电话随访了解两组母乳喂养情况,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母乳喂养率=(纯母乳喂养例数+混合喂养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母乳喂养认知比较

入院第1天,两组母乳喂养知识问卷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问卷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本组入院第1天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母乳喂养认知比较(分,

2.2 伴侣母乳喂养支持程度比较

产后3个月时,观察组PBI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伴侣母乳喂养支持程度比较(分,

2.3 自我效能比较

入院第1天,两组BSES-SF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观察组BSES-SF得分高于本组入院第1天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自我效能比较(分,

2.4 角色转换比较

产后3个月时,观察组母亲角色转变适应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角色转变比较〔n(%)〕

2.5 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产后3个月时,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母乳喂养情况比较〔n(%)〕

3 讨论

母乳喂养是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我国母乳喂养率不容乐观,其原因与社会、家庭及产妇个人均有关联,临床多个报道显示母婴保健知识不足、自我效能、家庭支持水平低下是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13-14〕,从临床护理角度出发围绕影响母乳喂养危险因素展开围生期产妇护理优化对引导其母乳喂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环境干预结合伴侣参与式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前母乳喂养认知水平更高,说明此法有助于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知识、技能。本研究首先优化护理环境,使产妇感受人文关怀,营造良好健康宣教氛围,然后根据产妇受教育程度选择合理方法进行母乳喂养健康宣教,不仅利用线下面授针对性宣讲,而且利用线上微信平台高效巩固宣教知识。此外根据不同时期设置不同健康宣教目标,产前以强调母乳喂养益处为主,引导产妇母乳喂养意图,产后以技能培训为主,建立产妇母乳喂养认知、提升母乳喂养技能。重点是本研究联合产妇伴侣参与健康宣教,加强伴侣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能有效巩固、深化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理解。有伴侣陪同可为产妇提供心理支持,同时发挥同伴作用,督促共同进步,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伴侣母乳喂养支持程度更高,这是因为常规护理中父亲参与较少,其缺乏对母乳喂养的正确认知,难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产妇正确有效的帮助,而本研究重点加强其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育等健康知识学习,从而建立其正确认知,而且在出院后展开一系列线上活动,促使其参与新生儿喂养环节,增加参与感,培养其积极性。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是产妇对新生儿母乳抚育的自信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BSES-SF得分更高,说明环境干预结合伴侣参与式护理有助于提高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分析原因:此法有助于产妇更好掌握母乳喂养知识,贺建霞等〔15〕研究显示母乳喂养知识与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正相关,更好掌握喂养知识有助于避免认知错误导致的畏难心理,提高自我效能。随着医学研究深入发现泌乳受激素-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的神经内分泌效应影响〔16〕,本研究中对医疗环境、家庭环境均进行优化,或可减缓产妇生产前后不良情绪,从而促进顺利泌乳,避免由于泌乳延迟、困难导致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下降,此外研究中联合产妇伴侣参与护理,提高其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有助于减轻产妇产后喂养负担。马玲等〔17〕研究发现强化父亲参与支持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妇可促进其乳汁分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及自我效能与本研究结果类似,但本研究未评估产妇不良情绪及泌乳量,因此存在一定不足。

产妇向母亲角色的顺利转变是保证新生儿顺利成长的基础,本研究中观察组母亲角色转变适应情况优于对照组,说明利用环境干预结合伴侣参与式护理有助于产妇积极面对母亲角色,考虑是因为利用此法可充实产妇新生儿抚育知识,而且增加父亲参与共同抚养,有助于减缓产妇照顾新生儿的身心负担,从而更平稳过渡到母亲角色。值得一提的是,随访产后3个月的母乳喂养情况显示,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明显更高,说明此法可有效促进产妇选择母乳喂养,结合本研究结果推测是因为此法能从认知水平、伴侣支持、母亲角色转变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而降低选择母乳喂养的难度,使其更容易坚持母乳喂养。但需要注意的是,临床有研究显示社会支持程度、围生期母乳喂养知识培训等是影响母乳喂养中断的危险因素〔18〕,提醒临床在产妇出院后仍需加强母乳喂养知识学习。

综上所述,在初产妇围生期采用环境干预结合伴侣参与式护理可促进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知识,提高其伴侣对母乳喂养的支持程度,从而有助于提高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使其顺利过渡至母亲角色中,落实母乳喂养情况。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伴侣母乳喂养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先理解自己,再理解伴侣
如何“改造”性格相冲的伴侣?
选对伴侣,是一生最好的投资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最好的伴侣,遇事先道歉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