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明威意识流创作手法研究

2024-03-01徐斌

参花·青春文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乞力马扎罗意识流

一、引言

“意识流”最早作为心理学术语而存在,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将“意识”视为“河流”或者“溪流”,因此詹姆斯也将意识流称为思想之流或者主观生活之流等。作为一种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常用手法,意识流能够深刻揭示人物心理变化,并引发读者与作品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共鸣。

在非理性主义思潮的背景下,受到现代文学主义思潮的影响,海明威的创作呈现出各类意识流手法。这其中,《乞力马扎罗的雪》被视为海明威意识流手法运用的巅峰作品,同时作者也将之视为其艺术成就最高的短篇小说。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意识流手法描绘了主人公在面对死亡时对人生以及往事的回忆,同时通过人物对死亡的恐惧、对毁灭的愤怒等向读者展现人生的真正意义。本文以《乞力马扎罗的雪》为例,探究意识流手法在海明威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分析了作者对意识流手法的应用特征的具体展现等,并通过意识流手法对海明威的文学创作技巧展开深入剖析。

二“意识流”手法介绍

现代艺术创作上的艺术流手法大体上可以追溯到法国哲学家贝格松的直觉主义理论。贝格松认为,由于事物的复杂多面,人们在认识事物时,都是从个人的角度来阐释对象,因而这种解读只能是一种直觉的把握,更多的是以体味的形式,而不是通过思辨实现。就小说创作而言,作家对于人物外在的言行描述无法与读者的感受达成同步,因而写作需要考虑读者的直觉和瞬时感受。这种直觉作为审美的独立原则,连同克罗齐的直觉理论,以及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对于无意识的研究,在以非理性為主旋律的时代背景下,为意识流创作提供了理论基石。

意识流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非常符合作家的心理需求与创作需要,由此意识流就成为人们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手段。《文学术语》中将意识流称为 “一种独特的叙述模式”。通过意识流手法可以真实再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一类重要的文学创作手法,且多用于描绘人物毫无规律可言的心理过程。意识流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心理现实的本体论;第二,全新的叙述形式,即对于作品中人物内心独白以及自由联想的运用;第三,错乱的时空结构;第四,带有诗意的印象派表现手法。整体而言,意识流手法既有优点又存在缺陷,通过意识流手法可以引导读者从人物心理方面获得艺术享受,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引发读者对社会以及人生的丰富思考,但是意识流手法也存在缺陷,如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因此该创作手法仅适合对人物心理体验的描写;同时由于受到主观性的、非理性的叙述影响,意识流写法令小说人物、事件以及场景忽隐忽现,极为玄妙,在这种情况下所展现的生活也体现出狭隘、破碎的特征。

三、意识流手法在海明威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通过意识流手法,海明威能够将作品中人物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巧妙地串联在一起,而人物的内心世界在现实与幻想中得到了全面展现。在海明威的文学作品中,意识流手法在发展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以及诠释主题等方面都得到了普遍应用,使得海明威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更为突出。

(一)意识流手法在发展情节中的应用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需要通过掌握人物心理状态而了解故事全过程,海明威众多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均通过人物的心理思想得以体现,而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则能够使作品的故事情节以及发展脉络更为紧凑。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主人公哈里在打猎期间感染坏疽病且濒临死亡。哈里再现了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即对生活有着无限的留恋,尽管诸多抱负再也无法实现,却能坦然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视死如归。在小说中除了有一些对话以及生活场景描写外,主人公哈里的心理活动占据很大比重,且小说的情节始终围绕哈里的心理活动展开。从某些角度来看,可以将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视为主人公哈里的心理历程记录——主人公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引发对现状的思考,进而完成灵魂层面的升华。通过意识流手法,作者海明威描述了主人公哈里恐惧—自省—坦然的心理斗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意识流的叙事方式成为贯穿作品情节的主线,同时也成为表现作品内容的重要手法。

(二)意识流手法在人物塑造中的应用

通过心理活动揭示内心世界是海明威文学作品中的常见人物塑造形式,通过仔细刻画心理状态,人物形象更为生动饱满。在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当中,海明威描写了战地记者杰克与护士布莱特之间的故事,且通过二人的对话揭示了杰克的孤独与痛苦。作家通过意识流手法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空虚沮丧、渴望爱情但是又陷入感情折磨漩涡的年轻人,在小说中海明威虽然没有直接对战争行为进行谴责,同时也没有从人物角度表现对于战争的厌恶,但是通过意识流,海明威似乎以一种更为有力的方式向广大读者传递了生活的希望。

(三)意识流手法在诠释主题中的应用

海明威深受马克·吐温等美国作家的影响,在创作理念和创作方法上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他用手中的笔颂扬和平、正义和勇敢,抒写出了人类对和平、生命的渴望。1952年出版的《老人与海》,使海明威声名鹊起,屡获大奖。这部小说的成功在于他使用了意识流写法阐述了勇于生存的永恒主题。《老人与海》情节简单,描写了渔民桑提亚哥单人出海去捕鱼的故事。老人孤独地在海上漂流了八十四天,始终未有渔获。后来,在两天两夜的生死搏斗之后,终于捕获了一条庞然大物——马林鱼。不料,在归航途中被一群鳖鱼围攻,老人拼尽全力,还是抵挡不住鳖鱼的进攻,等他回到码头时,留给他的只剩马林鱼的骨架了。

(四)意识流手法在展现艺术魅力中的应用

意识流手法下的人物通常具备复杂、丰富的心理变化,而人物的心理则必须以开阔的环境作为基础,以环境表现人物的意识、情感以及思想,以此体现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和谐。在《老人与海》当中作者为读者呈现了广阔的环境,从陆地、海洋再到天空,但是作品的主人公却只有老人与儿童,在该作品当中,作者试图通过意识流手法实现客观环境与主观人物之间的联系,在意识流手法的作用下,海明威为作品主人公构建了一幅“心理地图”,正是在这种作用下,主人公桑提亚哥开始直面心中的恐惧与懦弱,而读者也能够从桑提亚哥的行为中产生心灵的震撼,并感受到作品超越时空的魅力。

四、《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海明威意识流手法探究

(一)虚实交错的意识流

通过详细阅读《乞力马扎罗的雪》能够发现,作者对主人公哈里的意识流动以及内心独白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他的心理活动表现在现实清醒与虚幻想象两个层面,正是现实与虚幻的激烈交锋使整个故事充满了强烈的紧张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当哈里处于清醒状态时,他对死亡充满恐惧,同时在死神的压迫下他的内心产生了厌恶之情,同时通过恶毒的文字攻击妻子——正是妻子“该死的钱”导致他活成了自己看不起的样子。随后哈里的内心活动便陷入意识流当中,即他对残酷的战争的回忆,这给哈里带来了无穷的痛苦,因此他通过赌博以及滑雪等方式麻痹自身,这成为他惯常的逃避方式。当哈里再次回归到现实中时,他不再对战争充满恐惧,而是渐渐趋于平静。当哈里陷入第二段意识流当中时,出现了在君士坦丁堡时期的回忆,哈里在爱情中的挫败逐渐使其丧失了对于生活的热爱,他希望重返非洲实现梦想,但是此时他突然回到现实并感受到死亡在靠近,而哈里并没有对死亡感到恐惧,而是平静地等待那一刻,对于海伦充满希望的安慰性话语,他也报以斥责,因为他觉得她的安慰毫无意义,因为这个女人毁了他的一生。如果不是因为她,他本可以做许多现在再也来不及做的事情。现在他的归宿将如同乞力马扎罗山顶的花豹。他回想起众多死亡场景,如偷窃的老头以及投弹官威廉的不幸,这些虽然为哈里回想的内容,但是此时的主人公意识逐渐清醒,并感受到了死神的降临,在面对死亡时哈里的心情逐渐焦躁,同时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生欲望,而处于昏迷状态下的哈里听到了飞机的声音,而且他也感受到了将要到達的地方——乞力马扎罗山。自此小说到达高潮,此时哈里已经死亡,同时也象征着哈里精神与意识的重生。

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海明威通过意识流手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通过虚实交错的意识流使主人公哈里在虚幻与现实当中来回切换。这种场景变换把哈里面对死亡的真实心理感受生动地向读者展示出来,因其真实性而具有极强的移情感染力。这种切换也在海明威其他作品中多次出现。如《永别了,武器》,在得知自己的孩子刚出生就死了,妻子也即将死去,主人公亨利也表现得十分平静,但是内心却是波澜起伏,想起了自己曾经把一根满是蚂蚁的木柴投入火中,这个过失招致了报应。

(二)视角的切换

《乞力马扎罗的雪》分别运用了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叙事手段,以多人物叙事角度交替变换的形式,通过第二人称诠释哈里的内心独白和意识想象,同时通过第三人称拉近读者与哈里意识活动的距离,使得叙述的距离被极速缩短。文章部分段落中,海明威通过第三人称的视角,将哈里内心意识暴露在读者的面前,同时使读者切身感受到哈里在面对死亡时内心的变化。同时,在文章中,作者还通过第一视角描绘了哈里对往事的回忆,此外作者还通过第二人称“你”控制哈里与读者的距离,确保读者能够窥探哈里的内心世界,并对哈里的后悔情绪产生最为直观的感受。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叙述者并不固定,其可以为作者第三人称视角,同时也可以是主人公哈里的第一视角。虽然海明威运用了多种不同叙事角度,但是这些角度并没有脱离哈里的视角,在这种视角来回切换的方式下使得哈里在面对死亡时的意识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同时通过哈里对于死亡的人生感悟展现出了作品独特的艺术效果。

(三)象征意识手法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象征手段比较常见,通过对于雪山以及动物的象征处理,使得小说的主题不断深化,以此有效提升了故事的节奏感。在小说中海明威将“雪山”视为“上帝之屋”的象征,而山顶也被象征为“通往天堂的道路”,哈里试图通过“山顶”找回自我,同时在生命的尽头又梦到乘坐飞机飞往山顶,通过这一行为表现出哈里临死时对“重生”的追求,而哈里的这一行为恰好也是灵魂永恒与不朽的象征,在这里哈里死亡的肉体与不死的精神得到了结合。此外小说中还存在很多关于动物的象征,如在高峰处存在一只豹子的尸体,这具被冻僵的尸体被安排在西顶峰,但是尸体并没有腐烂,而是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也能够体现出豹子虽死犹生的精神。此外,冻僵的豹子尸体恰恰是哈里内心的自我,作为作家的哈里希望通过文学创作实现生命的意义,这与豹子不断追求食物产生了强烈共鸣,而豹子的斑点则象征哈里个性中的缺点。最后,海明威试图通过象征的手法给予主人公美好的期待,希望主人公能够像豹子那样勇于不断挑战,勇于探寻生命的真谛,在小说的最后哈里陷入昏迷的意识当中,而在这段意识中哈里看到自己飞到山顶,这使得主人公的精神得到升华,这一意识活动与开篇豹子形象首尾呼应,同时将豹子的象征意义完美诠释,并让读者对豹子代表的永恒与不朽的精神感到豁然开朗。

五、结语

综上所述,海明威文学作品中意识流手法的应用体现了其文学作品的现代主义倾向,同时引发了读者的思考,文学创作者一方面可以通过现实主义原则再现生活,同时也可以通过意识流等手段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因此在意识流手法的作用下,海明威的文学作品含蓄而深刻,同时还散发着现代主义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蒲敏然.论海明威作品中的意识流手法[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

[3]王娇.孤独自语——《老人与海》意识流写作初探[J].青年文学家,2020(26):129-130.

[4]高岩.从《乞力马扎罗的雪》看海明威意识流的创作手法[J].青年文学家,2019(35):96-97.

[5]宋付霞.生命的意义——论《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的意识流叙事策略[J].明日风尚,2016(09):181-182.

[6]张继红.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创作风格探析[J].语文建设,2014(29):37-38.

[7]徐丽琍.简析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艺术借鉴问题[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03):86-87.

[8]翟平丽.零散记忆中的创伤——海明威《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意识流之解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2(05):145-146.

[9]高园园.海明威小说的叙事特征研究[J].荆楚学术(2020年2月),2020:1.

(作者简介:徐斌,男,本科,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 张云逸)

猜你喜欢

乞力马扎罗意识流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乞力马扎罗的雪》:飞越雪山,向死而生
登顶乞力马扎罗
“非洲之王”乞力马扎罗:神奇壮美的“赤道雪峰”
乞力马扎罗的生灵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论英美文学的意识流文本的现代批判
爱上乞力马扎罗——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MNF广场室内设计回顾
伍尔夫《黛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