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子熟了(外一篇)

2024-03-01张腾元

参花·青春文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麦场簸箕长河

今年麦收时节,我在回老家的路上,看到麦地里收割机在进行机械化作业,只有零星一些收割机进不去的地方,才需要人工收割。看到这个场景,想起小时候,割麦子还要人工用镰刀收割,烈日炎炎下,还要带着绿豆汤预防中暑,和现在机械化作业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一下。

现在的农民真是可以当起“甩手掌柜”,机械化一体化作业,收割机轰鸣走过,秸秆倒下,小麦归仓。轰鸣的收割机在滚滚麦田里来回穿梭,一幅丰收的美景尽显眼前,诉说着农民的欢声笑语。

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丰收的气息,风中吹来麦田里的清香,触摸到麦粒的饱满。风吹过麦田,麦浪翻滚,传来哗啦啦的声音和农民丰收的喜悦。那一片片麦田,在尽情地诉说,令人欢喜的希望和安宁。

以前小时候秋收时节,爷爷找出一年未用的镰刀,来到院里,搬几块砖,把磨石放在磚上,打一盆水。爷爷摆好架势,两手就开始磨镰刀,一推一拉之间,吹响出征的号角。披上崭新的铠甲,散发锐利的锋芒,阔步踏上新的征程。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在火伞高张的六月,还未到麦地,就传来阵阵清香。在这炎热的季节,麦地里都是挥汗如雨的农民,收割着劳动的成果,默默劳动着,不畏烈日当头,不惧酷暑高温。

奶奶把大瓮(我们当地一种专门用来储存粮食的器物)洗刷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再把塑料袋洗好,晒干之后,套进大瓮内(可以防止外边潮湿的空气进到粮食里边,能够有效地防潮,同时能够防止一些小虫子进去),准备就绪之后,就等新麦子入驻了。奶奶在家里准备好麦子归仓之前的所有程序后,就去麦田里和爷爷一起割麦子、打麦子。爷爷奶奶置身于茫茫麦田,躬行大地,就像辛勤的蜜蜂一样,忙碌着收割,搬运。

以前还有麦场专门用来晒麦子,在收麦子之前就要提前把麦场打好,有的村里麦场还有好几个,这个就要看麦田多少和地有多少。晒之前,还要用石磙把麦场整平,小时候拉着小石磙在麦场里到处跑。有一些大的石磙会用牲畜来拉。可惜这些现在都已经没有了,都已经成为小时候的回忆了。

大家挥动着镰刀,或弯腰或蹲下,散布在金灿灿的麦田里,麦子顺势铺在身后,时不时地站起来活动活动,再继续弯腰割麦子。割累了就直接坐在麦子上,喝点绿豆汤,拿个麦穗放在手中搓搓,吃一口新的麦粒,感受劳动的成果和大地的馈赠。

人们为了和时间赛跑,天刚亮就去麦田里割麦子,也要谨防像孩儿脸的六月天。镰刀和手不断摩擦,用不了多久,手上就磨起了水泡。经过一天的劳累,汗水也浸透了衣服,胳膊也被晒成了两个颜色。第二天又挥舞着镰刀在麦田里收割,渐渐地淹没在麦田深处。

在麦田里,就地用滚筒打麦机,把打成捆的麦子塞进去,打出麦子。打麦子的时候也有很多技巧,打捆的时候不能捆得太粗了,还要穿长袖衣服,要不然会被麦子弄得要痒好几天,出麦秆的地方,也要有人用叉子往外挑等等技巧。

打完麦子之后,就是在麦场里晒麦子,都是谁家先弄完谁家先晒,然后依次往后排。麦场里热火朝天,人声鼎沸,都在诉说着自己家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在麦场里用的工具就多了,有木耙子、木锨、簸箕等。木耙子就是把用来麦子摊放均匀,同时也能过滤一些大的杂质,在晒麦子时,也要注意翻动,保证所有麦子晒得均匀。木锨就是用来把麦子扬到空中,利用风过滤杂质,不过现在用木锨的越来越少了。簸箕就是等到最后剩余部分,用簸箕来将麦子里边的杂质分离出来,但会用簸箕的人也越来越少了,现在编织簸箕的技艺都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麦子晒到沙沙作响,再一斗一斗装进麻袋中,装好的麻袋就像树桩一样,伫立在麦场中。将装好的麦子一车车拉回家,倒进早已洗好的大瓮中。

记得以前麦收的时候,忙碌一上午,中午吃饭的时候,周边几家地里的人,就聚在一起,诉说各家今年麦子收成情况,收割了多少等等,其中就有说家里存满多少大瓮的粮食了,如果谁家里存的粮食多,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非常自豪,自己种地水平高,家里收成好,家里不缺粮食吃,忙碌一上午的疲惫,就在这欢声笑语中悄然而去。

曾经热闹非凡的麦场已经彻底消失在时代的变迁中,有的栽上了海棠花,有的成了村里的篮球场等等。当年的麦收农具很多都已没有用武之地,被放在角落里,布满了蜘蛛网,这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往事,成为小时候的回忆。

又是一年麦香时节,麦田里再也见不到挥动镰刀的农民,再也不用在烈日炎炎下挥汗如雨了,只有一些小点的麦田,因为收割机进不去,还需要手工收割之外,其他的麦田里都被嗡嗡的收割机取而代之。

看着大片的麦田,瞬间就被收割机席卷一空,站在空荡荡的麦田边,总共感觉少些什么,心中有种空落落的感觉,大片的麦田都变成了荒芜沉寂的田野。地里只有几个老人领着孩子,背篓提筐,有的躬身于田间边边角角,有的跟在收割机旁边,仔仔细细捡遗落的麦穗,让它们颗粒归仓。

“那是粮食啊!”这是一句简短的言语,但却表达出农民对粮食、对土地,最真实、最朴实、最纯粹的爱,这种爱也是沉重的,是辛酸的,是千千万万个农民最真实的写照。

言语的力量总是显得苍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农民,用他们的付出和坚守,养活了14亿中国人。他们虽然只是最普通的劳动者,但也是最闪耀的风景线。

在岁月的长河里读书

现在快生活的节奏下,人们往往疲于奔波生计,加上互联网发展迅速,读书似乎成了一个很遥远的事情,在很多人印象中,读书还是上学时候的事情,成为一种回忆。

沉浸在书页里的日子,没有忧虑、压力和生活的苟且,仿佛已成为尘封的旧事。但正是这些岁月,将书籍的力量悄无声息地渗入我们生活中,塑造我们的心灵,滋养我们的灵魂,增加我们的文化底蕴。

记忆中的童年,每次回到老家,经常看到爷爷在太阳底下,一边晒着太阳,一边读着书,看到我来了之后就会把我叫到身边,读给我听,有时候还会问我知不知道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爷爷读的书多以历史,传统文化为主,这些也成了我最早的启蒙读物,其实很多时候,都看不懂书里说了什么,甚至有的字都还不认识,但就是感觉好奇,就想看看读读。随着年龄的增长,读的书越来越多,去领略各个领域的魅力,去感受它们的美好。

在岁月的长河里读书,书籍就像时间的巨轮,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领略不同时代的风貌和思想,引导我们思考,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在岁月的长河里读书,在忙碌的生活中面对纷扰和喧嚣,书籍成为我们的避风港,找到一份难得的宁静和欣慰。它们给我们带来放松和享受,那些优美的文字和感情,如同甘甜的山泉水滋润着我们心灵,让我们有难得的释怀,去享受世间的美好。

在岁月的长河里读书,享受着知识的滋养和智慧的启迪,陪伴我们走过春夏秋冬,陪伴我们经历世态炎凉,同时也是我们人生的导师和朋友,见证我们的成长和蜕变。每次读书都能够获得新的收获,通过阅读书籍,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在岁月的长河里读书,伴我们一路远行。书中优美的语言,触动灵魂的文字,影响我们的成长,提升我们的气质,在阅读中为自己的精神带来一次升华。

在一页页饱蘸历史墨香的纸张里,静听来自书本的低吟浅唱,细数岁月年华中的一段段繁华的过往。通过书中的情感来滋养我们的心灵,让书中的知识增长我们的见识,让书中的故事来激励我们前行。书就如同远航的巨轮看到明亮的灯塔,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书籍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在书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

作者简介:张腾元,山东莒县人,在《中国青年作家报》《华夏诗歌》《参花》《青年文学家》《东方烟草报》《日照日报》等报刊发表数篇诗歌、文章。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麦场簸箕长河
麦 场
麦场
祈年
小小簸箕,大刑伺候
从“悄吟”到“萧红”
行走的簸箕
长河上游清流梦
忠满:小小簸箕,大刑伺候
不倒翁扫帚簸箕
叶云岳:半生筑起创新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