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一去不复返
2024-03-01朱文科
第一次听说黄鹤楼,是读初中的时候。语文教材选入了唐代诗人崔颢的七律《黄鹤楼》,其空灵意境和忧伤之美,深深地打动了我。语文老师告诉我们,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并称四大名楼。年少的我,对黄鹤楼充满向往之情。
由于母亲早逝,我初中没有毕业就进入社会,四处漂泊。每天为生计奔波,没有机会游历黄鹤楼。直到三十年后,我才有机会第一次见到黄鹤楼。2014年秋,远在济南的女友到湖北出差,相约在武汉见面。我们游玩的第一站就是黄鹤楼。夕阳下,远远眺望,黄鹤楼依山临水,巍峨高聳,气吞云梦。攒尖楼顶,飞檐五层,四望如一,酷似黄鹤展翅欲飞,雄浑又不失精巧,高古而韵味无穷。女友轻车熟路带我走近黄鹤楼。两只用合金铸造的黄鹤,站在一只龟上,耀目闪烁,似在热情迎接游客。登临主楼,一层大厅,有幅陶瓷壁画——白云黄鹤图,气魄宏伟,形象生动,黄鹤楼居中耸立,上方一仙人骑着黄鹤,吹着铁笛,似离似归,下边人们载歌载舞,整幅画面洋溢着浪漫的气氛。两旁立柱上,是晚清重臣张之洞的名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对联与壁画浑然一体,相谐相宜。我仔细端详,发现名联后是一幅巨型雕屏,上绘古代黄鹤楼的造型,古色古香,技艺高超,堪称艺术精品。踏着木质楼梯,一层层观看。每层都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布局、装饰、陈列,令人耳目一新。二楼大厅陈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座黄鹤楼的铜铸模型,他们各自代表所处时代的建筑风格。正面墙上,大理石镌刻着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记述了黄鹤楼的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两侧为孙权筑城、周瑜设宴两幅壁画。三楼大厅的壁画,则为唐宋名人的肖像画,有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并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词佳句。顶层大厅置有《江天浩瀚》组图、壁画等。
一抹夕阳照射在顶楼外廊。我与女友依偎着靠在栏杆边。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武汉三镇风光,尽收眼底。对面是巍巍龟山,有电视塔高耸入云,长江夹在两山中间,滚滚东流。一道长虹横贯江面,那就是武汉长江大桥,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由于近视,江中轮船显得模糊。女友取下眼镜戴在我鼻梁上。顿时,江面的船只清晰起来,上百的帆船竞发,势如天兵压阵、万马奔腾。俯瞰楼下景区,宝塔、牌坊、轩廊、亭阁,这些辅助建筑,无不精致而充满诗意,将主楼烘托得更加雄伟壮丽。据说,黄鹤楼的得名,是因为三国时期一位老道。老道在辛氏开设的酒店喝了半年酒,没付一文钱,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黄鹤,并告知它能下来起舞助兴。辛氏酒店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十年后,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唤下墙上黄鹤,乘上直飞西去。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建楼,取名“黄鹤楼”。此刻,我眼中的黄鹤楼,宛若一位老者,饱经沧桑,智慧超人,德高望重,稳坐于蛇山之巅,见证武汉的辉煌历史,见证日新月异的时代巨变,展望着江汉大地繁荣昌盛的未来。
史书记载,黄鹤楼是孙权所建,起着类似烽火台传递军事情报的作用。孙权“以武治国而昌”,出于军事需要,筑城墙为守,建楼以瞭望。随着岁月的变迁,黄鹤楼的军事性质慢慢淡化,逐渐演变成名胜景点,与长城、故宫、兵马俑一起蜚声海内外。黄鹤楼之所以著名,不仅仅是因为卖酒遇仙的美丽传说,更是文人墨客对它的赞美和歌颂。唐代开始,无数文人到此游览,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崔颢的七律《黄鹤楼》,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成为千古绝唱,让黄鹤楼名传四方,千古不朽。“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云雾扫开天地憾,波涛洗净古今愁”,品味着黄鹤楼巍峨的气势、深厚的历史,一份豪迈与激情,油然而生,绵绵思绪伴随着滔滔江水在心中氤氲激荡……
当年崔颢慕名来到黄鹤楼,游览后即兴赋诗。这首诗自然流泄,意到笔随,情跃纸上,意境美妙,堪称描写黄鹤楼的离格奇绝之作。遗憾的是,那时崔颢名气不大,诗虽好,但无人赏识。后来,李白来到黄鹤楼,当地文人和众多老百姓慕名而来,请他为黄鹤楼撰诗传名。正当李白饱蘸浓墨,凝神屏气,提笔欲写之时,抬头看到了墙上崔颢的诗,他当场愣住搁笔,摇了摇头,意欲离开。人们纷纷询问原因,李白随口吟出一首打油诗:“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正是由于李白的推崇,崔颢名声大振。李白怀揣惆怅,离开黄鹤楼,决心寻找灵感,再试高低。他租了一条小船,顺江东去,来到古城金陵,游览了凤凰台。然后按崔颢《黄鹤楼》的体裁,写了一首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境,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评家认为,诗是好诗,但模仿崔诗的痕迹太重。李白决心再找机会,三比高低。这一年,他送好友孟浩然去广陵(扬州),来到黄鹤楼,面对即将分别的好友,依依不舍,满怀激情写下了一首送别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将黄鹤楼雄伟壮丽、登高望远的意境,抒发得淋漓尽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三次斗诗,貌似双赢。依我看,最大的赢家是黄鹤楼。因为这段文坛佳话,从此名垂千古。
夕阳落了,天边霞光烂漫。黄鹤楼这位孤独的老人,正在默默凝视千帆过尽。我和女友离开黄鹤楼时,一种莫名其妙的伤感涌上心头。我们因小说《血色幽兰》结缘,相识相知相爱,算起来有三个年头。每年,她都利用寒暑假千里迢迢到耒阳和我相聚。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两个月,可谓聚少离多。每次短暂的欢愉之后,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期待下次重逢。我们互相写信、写诗,经常煲电话粥,寄托着深深的思念。她热爱画画,在我的鼓励和指点下,又爱上诗歌。我曾经推荐她在报刊发表很多诗文,她把写给我的几十首诗,首首配了一幅画,制作成精美诗集,取名《爱的呢喃》,赠给我留念。最终,我们屈服于现实。分手时,她流泪说有难言的苦衷,希望我能够谅解。我不谅解又能如何呢。父母、子女、恋人、知己、合作伙伴,都不能陪伴我们走到终点。他们来过,然后离开。他们出现的意义,有的是让我们懂得去爱,有的是让我们学会成长,有的是让我们看到人格中的缺陷,有的是让我们看到希望。他们在合适的时间出现,也会在合适的时间退出。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我一直怀念夕阳下的黄鹤楼,尽管只是曾经短暂地拥有,今生来过一次便已足够。
作者简介:朱文科,湖南耒阳人。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延河》《湖南文学》《鸭绿江》《散文选刊》等报刊。曾荣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金盾文学奖、万松浦文学奖、衡阳市文学艺术奖等。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