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此年轻,如此勇敢,如此严峻

2024-03-01胡晓昕

书城 2024年3期
关键词:游园会菲茨杰拉德梦幻

胡晓昕

想象平常一日,你和其他学生在教室里昏昏欲睡,旷课三天的同学突然归来,他告诉你自己如何错入小径分岔的迷宫,走进一座废弃的城堡,宛如坠入了流光溢彩、浓酣忘我的梦境……

谈到法语文学中的成长故事,首先想到的就是《小王子》,虽然《大莫纳》在法国同样家喻户晓,并被改编为电影、音乐、戏剧、漫画等形式,但其在我国的影响和传播却远不如《小王子》。二者虽然讲的都是男孩的冒险与成长故事,带来的却是迥异的阅读体验:读《小王子》就是在感受天真和经验的撞击,不断陌生化成年人的生活;读《大莫纳》仿佛是收到一张神秘游园会的入场券,与书中人物共赴一场冒险、一场幻梦。阿兰-傅尼埃以如梦似幻的语调、萦回往复的故事线、在现实与梦幻间来回摆荡的时间、朦胧迷离的空间,讲述了一个迷人的故事。整部小说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钻石,冒险、游园会、城堡、爱情、仪式都是反射着各色光彩的切割面。

成长故事中主人公的顿悟往往始自对成人世界的认知,从而引起童真世界的坍圮和崩落。《大莫纳》特别之处在于不直接呈现童真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对撞,而是建构了一片在地图上找不到的“神秘的领地”。地图就是在以感官的方式,传达和强化某种价值观,地图代表着成年人对世界的理解,而地图上那个只属于孩子们的“领地”,就是现实与梦幻、孩子与成人之间的罅隙。在这片“领地”上,大莫纳误入一座敝旧而荒废的庄园,开始了一场梦一般馥郁又离奇的冒险:游园会、马戏团、婚礼和惊鸿一瞥的神秘少女。大莫纳走进庄园城堡,我们仿佛代入了他的视角,场景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五颜六色的灯、玻璃的反光、玻璃上的图案和树枝的剪影交相辉映、交杂错乱。在城堡主楼的门厅中:“他的一只脚几乎还没有跨进大厅,便发现已经被笑声、歌声、欢呼声和跑跳声团团围住,眼前却是空无一人。”在神秘的城堡中,莫纳被各种声音包围,面孔隐没在耀眼的光芒里玩耍纵跃、转瞬即逝,声音和形象都在旋转和流动,定睛一看又空无一人,仿佛置身于扑朔迷离的梦境。为何要将一场神秘的游园会设置在废弃的城堡中?这正是青春期少年的神秘体验、心绪的空间化描绘。乔伊斯的小说《阿拉比》的结尾:“我听到楼廊一头有个声音在喊要灭灯了。大厅的上层现在全黑了。我抬头凝视着黑暗,发觉自己是受虚荣驱动又受虚荣愚弄的可怜虫;我的双眼中燃烧着痛苦和愤怒。”“我”经历了爱情的幻灭,如同置身于阒寂荒凉的废墟,灭灯的大楼和孤独的个体形成大与小的对比,在黑暗的废墟中感到了成人世界对孩童天真的冰冷漠视与拒绝。莫纳的废弃城堡则更加复杂,这座城堡从时间的进程和成年人的话语中逃逸,既像是保存奇幻与童真标本瓶,又端坐在梦幻与现实的钟摆上,不动声色地与莫纳的幻梦丝丝相连:“最近那扇窗户边上坐着一个做针线的姑娘;他只能看见她的背影。她似乎在等他醒过来……”约翰·福尔斯曾评价道,阿兰-傅尼埃的小说能提供种超越文学的体验,这种体验正是作者施加于读者的魔法,既能沉浸在流光溢彩的感官体验中,又能从现实中短暂逃逸,宛如撑一支长篙,不断向内心深处漫溯。

这个在地图上没有被标识出的地点,名叫撒伯隆尼埃。离开城堡后,莫纳再也没能找到返回的路,他说:“一个曾经误入天堂的人怎能希望去和尘世达成协议!”废弃的城堡、美丽的少女、捉摸不定又转瞬即逝的感官体验,神秘的莫纳之梦,可见莫纳视这片孩童领地、梦幻之土为“天堂”,不仅表现出了从儿童到成年的朦胧而激荡的心理,也是对童年、自然、乡村的招魂。一次偶然的机会,德鲁什叔侄带“我”找到了这片荒废的领地,在颓败的礼拜堂里,一块牌子上刻着:“骑士加卢瓦安息于此 忠于他的上帝、国王和情人。”伊冯娜也证实:“一切业已消失:那幢奇怪而神秘的老房子拆掉了,那个湖抽干填平了,那些小孩子及其华丽的戏服消散了……”昔日“梦土”已呈废墟,莫纳既与梦幻丝丝相连,又不得不无望地接受现实的残酷。作者用了这样一个比喻:“这个姑娘是拿不出一片残骸证明他们两个都没有做梦,就像那种从大海深处只拿出一捧海藻和石子的潜水员……” “海”的主题反复出现,既体现了儿童丰富的幻想,又体现了对冒险和远方的渴求。“大海深处”呼应了“像波浪拍打着寂寞的岬角”“鲁滨逊·克鲁索的画片”“大海带来的漂流物”。作为陆生动物的人类,对未知、神秘、凶险的海洋总是充满无限的向往与幻想,阿兰-傅尼埃儿时梦想是成为海军军官,他最喜爱的读物正是《鲁滨逊漂流记》。莫纳误入城堡的冒险如梦似幻,成为他生活的锚点,那些历历在目的游园会、马儿、烛台、镜子……却早已荡然无存、烟消云散,他从欣喜若狂的冒险家,成了一无所有的孤独者。

阿兰-傅尼埃说:“我寻找着通往梦想之地的钥匙,可或许找到的只是死亡。”读《大莫纳》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了不起的盖茨比》。弗埃德·福特《重读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塑造其风格的作家》(Rereading F. Scott Fitzgerald: The Authors Who Shaped His Style)認为,《大莫纳》对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显著影响,并认为这一点尚未在研究中被揭示出来。林·莱文也认为这两部作品在人物描写、背景设置和叙事方式上的具有相似性,并指出在小说第一部第十二章,窗外悬挂着两盏中国绿灯,莫纳偷听巡回艺人的对话:“这么说,绿色是美国人的颜色了咯?”都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家码头上的绿灯相似。虽然没有确切证据,不过从时间线上看,一九一二年《大莫纳》开始连载,一九二四年菲茨杰拉德夫妇移居法国,一九二五年《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在法国居住期间菲茨杰拉德很可能阅读过《大莫纳》并受到了人物塑造、叙事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但这两部小说有着本质的区别。盖茨比梦想的虚妄和幻灭,是一曲悲情、怅惘而苦涩的挽歌;《大莫纳》对于伊冯娜与德·加莱先生之死的凄婉叙述,固然表达了作者对乡村文化时代的怀念,但弗朗兹离开城堡随马戏团浪迹天涯的叛逆人生告诉我们,莫纳和弗朗兹正是在明知青春期已经过去,要像成年人一样放弃浪漫、梦幻和任性时,即使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也依然选择听从梦的召唤,拒绝对常人的幸福卑躬屈膝。

弗朗索瓦在与伊冯娜长谈前,怀着无限深情沉湎于对往日单纯美好乡村生活的回想,驳杂的细节、跳跃的画面,被点亮的记忆和潮湿而寒冷的触感,弗朗索瓦渐渐从往昔的美好生活中抽离,伊冯娜在无望的等待中孤独死去,莫纳和弗朗兹继续着他们的冒险……故事中的人物是如此年轻、如此勇敢又如此严峻,在萦回悠长的讲述中,在奇幻美丽的视景里,我们的往昔岁月会不会在青春的魔法中再次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游园会菲茨杰拉德梦幻
梦幻之彩
认真
完美无缺的作品
游园会
游园会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菲茨杰拉德
动物游园会
梦幻鞋旅
梦幻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