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比较

2024-02-29潘瑶张玉兰陈快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南昌330038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2期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心电图

潘瑶 张玉兰 陈快 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 南昌 330038)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期间选用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方法从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确诊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上述患儿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将两种方式检测的结果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对两组检测结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检出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检出率,组间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临床诊断过程中,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更高,更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心肌炎是临床常见因各类感染因素所引发的心肌细胞、心内膜、血管,以及心包脏层炎症反应,其中以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也就是心脏受病毒侵犯所导致的局限性,或者弥漫性急性/慢性心肌炎病症,且多出现在儿童群体中[1]。据报告,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大多症状并不严重,接受及时有效治疗预后较好,但也有部分患儿发病前期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医治而导致病情加重,以此使得预后不佳,甚至引发急性猝死、心源性休克等问题,危及患儿生命安全[2]。基于上述分析,对该类患儿实施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至关重要,是确保临床早期有效治疗的关键,能够有效降低患儿死亡率,改善预后[3]。临床在心脏相关疾病诊断中多选用心电图检查,但实践研究结果显示常规心电图的监测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心电图监测时间较短,无法在短时间中实现对精准、有效心脏动态情况的全面获取,极易出现漏诊、误诊等问题[4]。动态心电图是现代医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中的产物,其可实现对患儿长时间(通常为24h)的动态监测,以此获取连续性心电图资料,是对常规心电图功能的补充和优化,可给出更全面、准确的临床诊治资料,为后续对症治疗提供保障[5]。为进一步说明常规和动态两种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本文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确诊患儿50例展开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确诊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儿中有男26例,女24例,年龄3~15岁,平均(8.16±2.03)岁,其中有柯萨奇B(CVB3)阳性者24例、有流感病毒阳性者8例、有腺病毒阳性者4例、有巨细胞病毒阳性者2例、有麻疹病毒阳性者3例、其余9例为其他病毒阳性者。研究符合伦理原则,且获批。

纳入标准①入选患儿都是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者[6];②入选患儿在就诊时都有气短、胸闷、乏力,以及头晕等表现,并且上述症状均已持续21d及以上;③入选患儿的病毒学相关检验结果均存在多项指标(+);④入选患儿和(或)家属知情了解,为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检查结果显示还同时存在有其他严重病症者,比如先天性心脏病等;②非病毒性心肌炎者;③同期有参与到其他研究中。

1.2 方法

对入选患儿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具体操作如下:

在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期间,所选用仪器为本院统一购入的同型号检查仪器,即日本光电9110K型12导心电图机以及美国GE-MAK1200型12导心电图机,以此展开12导联心电图记录。在正式实施检查前,先进行参数调整,将走纸速度设定成25mm/s、增益设定成10mm/mV。在患儿病发后的第5天实施首次心电图检查,如有必要还需联合右室及后壁检查,期间由本院同一组专业医师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多次心电图检查所呈现出同一种心律失常表现的患儿,选用1次心律失常计数即可;针对多次心电图检查所呈现出不同心律失常表现的患儿,选用多次心律失常计数。

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期间,所选用仪器为本院统一购入的同型号检查仪器,即美国DMS-300Holter动态心电记录仪,需要患儿24h配戴,以此获取患儿在24h内的心电图波动情况,并经自动操作系统进行监测结果的初步分析,此后由同组专业医师进行非自动操作程序的复查。

1.3 观察指标

对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检查结果进行组间对比分析,期间所观察的心电图改变类型有室性早搏、房性早搏、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ST-T改变、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短阵房性心动过速、QRS低电压、T波改变。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5.0为本次研究所用处理软件,[n(%)]是对计数资料数据的简化呈现,χ2值是对上述资料数据的校对,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总检出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检出率,组间对比差异较大,P<0.05,见表1。

表1.两组结果中心电图改变类型对比[n(%)]

3.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高发儿科疾病,在发病早期并无明显临床表现,因此并不能通过早期临床表现进行准确判断。心内膜心肌组织活检是临床中对病毒性心肌炎实施诊断的“金标准”,但该种方式具有一定创伤性,对儿童群体使用并不方便,在临床中的使用率并不高,遂大多依据患儿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7]。在临床表现诊断中,也有一些患儿的表现并不典型,如不加以其他方式辅助诊断,则极易出现漏诊或误诊问题。相关临床资料指出[8],该类患儿发病早期心电图会出现一定改变,常见有①因埃可病毒或柯萨奇病毒所导致的心肌炎,会导致患儿心肌与冠状动脉受损,或者因免疫反应导致心肌与冠状动脉受损的程度加重,以此使得心肌超微结构发生变化、细胞完整性受影响,此时可见心肌异常动作电位出现;②病毒在患儿的心肌细胞中大量分泌毒素,或者繁殖会导致患儿心肌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损伤,以此使得患儿的心肌复极与除极程序发生改变,以此导致心脏点激动。此外,病毒还可能导致传导异常,以此出现一系列心律失常、早搏等心电图异常表现;③该类患儿机体中钙离子超出负荷也会导致心电图异常改变。因此心电图就是临床中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实施诊断的十分常见且操作简单的辅助诊断方式。

据临床实践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心电图改变多为各种心律失常、ST-T改变、Q-T间期延长等,症状严重时存在心肌细胞变性坏死问题,此时心电图显示梗死样改变,所以很容易从心电图诊断中明确严重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情况[9]。但是,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的患儿,其临床表现并不显著,常规心电图检查中也无典型表现,导致常规心电图辅助检查下也会出现漏诊、误诊问题[10]。基于上述背景,相关研究学者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提出动态心电图辅助诊断方案,效果有明显提升。

对于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两者都有使用的优势,也都有缺陷之处,具体表现在常规心电图检查期间患儿是静态下执行,外界干预较小,波形清晰且稳定,同时有12导联,能够对患儿短期内的心电资料进行准确记录,不但可有效检测出心脏异常活动问题,同时也能够实现对发病部位的判断[11]。即便如此,该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缺陷,比如该种方式下的每次检查只能够获取50~100个心动周期的心电资料,对于一过性心律失常、负荷性心律失常,或者是心肌缺血等问题并不能及时发现,而且也无法捕捉到运动状态下患儿心电变化资料[12]。动态心电图检查期间则可实现对患儿24h心电资料的连续监测,可得到10~14万个心动周期的信息,信息量方面就远远超出常规心电图,是对常规心电图无法补充大量心电资料的弥补[13]。同时,该种检查下也能够实现对一过性或潜在性威胁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信息准确捕捉,还能够对心律失常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提升心律失常的检出率[14]。此外,动态心电图还可以对心律失常出现的起始时间及截止时间进行确定,分析出心律失常发作时的特点,明确是否与患儿日常生活情况相关,并且可监测到常规心电图难以捕捉到的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问题[15]。对于动态心电图的缺点,主要是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误诊问题出现,比如负荷强度运动下就可能出现心电图资料获取异常问题;另外,操作更为复杂,检测费用高一些[16]。

本次针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诊断中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从结果中可看出观察组总检出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检出率,组间对比差异较大,P<0.05。提示动态心电图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更高。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动态心电图可实现对患儿心脏波动情况的连续且全面监测,能够获取更多常规心电图短时间内无法获取到的资料,以此使得诊治参考数据更佳准确和全面,利于医师合理制定治疗方案,保障了后续治疗的有效性[17]。

综上可知,在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临床诊断过程中,相较于常规心电图检出情况,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更高,更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全面且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积极运用。

猜你喜欢

心肌炎病毒性心电图
一个小感染,怎么就变成心肌炎了?这些症状一定要重视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