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二元制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2024-02-29

农产品加工 2024年2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岗位食品

黄 琼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119)

0 引言

2016 年福建省创新性也提出并率先实施了“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工作[1]。“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拥有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的学员,学生经过3 年学习,满足毕业条件后即拥有毕业证和若干职业资格证书[2]。“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为企业解决了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2021 年,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建圣农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申报了福建省“二元制”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试点招生并获得批准,福建圣农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现代化肉鸡食品加工联合企业集团。“圣农”牌冻鸡是福建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级农产品深加工专项项目。2021 年9 月,“二元制”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首次迎来20 位学员。针对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建圣农食品有限公司开展“二元制”食品智能加工技术办学情况,阐述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的高职学生培养存在的不同,就如何有效利用“二元制”人才培养特点,扬长避短,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进行探讨。

1 “二元制”人才培养与传统高职学生培养的不同

1.1 招生对象不同

“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对象是高中或中职毕业,且具备企业工作6 个月以上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在职员工,年龄层次、工作年限和经验不同。传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对象是高中毕业生或中职毕业生,学生年龄大致相同,无任何工作经验[3]。

1.2 教学方式不同

与传统高职在校生不同,“二元制”学生身份的特殊性,教学时间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生产安排需求,“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学生灵活学习、弹性安排学习时间,学制为3 年[4]。这样才能既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又能保证完成教学任务。传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进程表,共分为6 个学期,学制也为3 年。

1.3 课程设置不同

“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由企业和学校组成专业群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完成,其课程依据企业文化、岗位需求、工作任务和生产经营特点来设置,其中实践课程比例达到70%以上。专业课程实训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的覆盖率达90%,毕业顶岗实习即在工作岗位上完成工作任务。传统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是由学校依据专业群指导委员会意见完成的,其中实践课程比例达到55%以上即可,专业课程实习采用学校实验室动手操作实践,或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完成实习教学任务。学校在设定高职学生专业人才培养时通常是基于培养目标和职业面向,而企业在设定“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基于自身企业岗位需要和工作任务要求,而每个企业岗位需要和工作任务要求各有千秋。

1.4 教学时间地点不同

“二元制”学生上课时间一般都集中在晚上、节假日或在企业生产淡季进行,教学地点以企业为主、教室集中学习为辅,针对合作企业岗位设置进行教学,教室集中学习的内容主要用于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学习。传统高职学生上课时间为工作日的白天进行,教学场所为多媒体教室、学校实验室和学校生产实训基地,学生在教室学习理论知识,在实践场所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1.5 教学侧重点不同

“二元制”人才培养教学主体是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通常采用线上理论教学,线下企业特定工作岗位教学,教学侧重点针对企业各岗位职业能力需要进行教学。传统高职人才培养教学主体是教师,通常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侧重点是专业核心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

1.6 考核评价机制不同

“二元制”学生考核评价机制是以“企业师傅为主,学校教师为辅”和“实践操作为主,理论为辅”,采用实践考试成绩占80%,理论考试成绩占20%进行评分,评价主体由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使评价更加多元化、更公平、更客观。高职学生则由学校授课教师单独评分,采用理论考试成绩占60%,实践考试成绩占40%进行评分,仅由授课教师评定,主观性较强。

2 学校校企合作机制下“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2.1 “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招生对象

“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招生对象为与福建圣农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且该员工在企业工作时间不少于6 个月。“二元制”学生学费是由学校、企业、个人三方统筹解决,学费的保障使得企业员工享受终身教育权利。因此,“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打通企业员工专科及以上学历层次提升通道。学校“二元制”班级学生年龄在18~45 岁,学历有高中、中职、中专、高职和本科,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二元制”的实施不仅提高了企业员工职业修养,且满足了企业员工接受在职高等教育的需求,实现了他们的大学梦想。

2.2 “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首先是由合作企业依据实际工作岗位提出人才培养需求,然后学校专业群指导委员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深入探讨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面向、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教学进程表的实施等问题,最后学校专业带头人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交由企业审核通过[5]。学校“二元制”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最大限度满足福建圣农食品有限公司实际岗位群能力需求和人才储备要求,且满足企业员工自身成长的需要。

2.3 “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

根据岗位要求,开设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一个与企业生产需要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将教学场所从学校教室转移到企业的车间、化验室等,做到“理论够用,突出实践”,讲授方式也从教师“满堂灌”转变为学生动手实践、企业师傅从旁指导学员规范操作为主、教师讲授理论为辅的模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做到无缝对接工作岗位,真正推动“教”“学”“做”的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元制”课程学时与学分分配见表1。

根据“二元制”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总学时为1 604 学时。其中,实践性教学占总学时的77.06%。学员平时工作时间作为工作岗位培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时间,累计时间为2 年以上。专业实践课程(含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总学时为764 学时,占总学时的37.98%。

2.4 “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1+X”证书的融入与实施

“二元制”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 证书)制度试点[6]。学生毕业后能获得的证书有肉制品加工师、可食食品快速检验及食品企业合规管理共3 本资格证书,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立足工作岗位依托课程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对接[7]。

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见表2。

表2 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5 “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弹性教学模式

由于“二元制”生源是企业在职员工,生产任务繁重,无法停工停产2 年学习。因此,采用弹性教学模式,利用周末、节假日、生产淡季等集中教学,或阶段性集中面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进驻企业教学和企业师傅实践指导等多种教学模式。

2.6 “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多元化评价学生学习

“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改变传统高职学生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由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同参与,不仅考核学生专业知识,而且考核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专业素养,以确保培养的学员能够满足企业岗位工作能力的需求。因此,“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学习评价达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职业化、评价标准综合化的要求,评价体系是多方面、更全面、更客观[8]。根据“二元制”教学特点,专业核心课程采用线上虚拟仿真操作和线下工作岗位实践相结合教学方式。因此,学生学习评价方式也打破了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片面的评价方式,采用“线上虚拟仿真考试”和“线下实践操作”过程考核,过程考核中重视技能考核,成绩由企业师傅和教师通过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2 个项目来综合评定,将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9]。

3 校企合作机制下“二元制”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人才培养实践成效

3.1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更加贴近岗位能力培养和产业需求

学校通过与企业沟通交流,能及时了解食品生产企业日新月益的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应用型专业人才和岗位的新需求。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加贴近食品生产企业岗位需求,培养的学生能及时掌握食品行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和新设备。

3.2 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

“二元制”学生已在合作企业就职半年以上,对自身所需提高的岗位技能和“1+X”证书有着贴切的需求。同时,学员离校较久,不喜欢听纯理论知识,接受效率较低,而且“二元制”学员都已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远高于传统高职在校生,相比高职在校生,对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有很高要求。这些对授课教师是一种挑战,教师必须要利用假期真正深入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并利用在企业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重构教学内容,依据工作岗位实施项目化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了“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改革。

3.3 创建高效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校教师大多单纯教学,对企业中新技术、新标准和新规范了解不多,而要教授“二元制”学员,学校教师必须要利用寒暑假时间真正深入企业挂职锻炼,通过顶岗实习来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熟练掌握各种食品加工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和新设备,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一切有利于创建高效双师型师资队伍,而且也可吸收合作企业中有责任心、懂技术的高级工程师以兼职教师身份加入教师队伍中,极大地充实了师资力量。同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和“产中学、学促产”,可提升学生岗位技能,为教学实践环节注入新鲜血液。

3.4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二元制”项目促进了企业和学校沟通交流,也发挥着拓展食品加工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通过建立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互聘共用,教师利用寒暑假、节假日深入企业挂职锻炼,企业师傅到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合作研发新产品,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9]。而学校毕业班学生在合作企业顶岗实习一年,实习合格可以留在企业,继续为企业服务,真正实现无缝对接工作岗位。

4 结语

“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与传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更突出企业需求,重点发挥企业师傅指导作用,突破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困境,实行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改革,推动教、学、做的统一,推动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及工作岗位实践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革了考核评价机制,评价体系更客观、更全面、更公平。“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提高企业员工的学历,为企业解决了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更增加了学校办学广度和深度,打造了现代学徒制新名片。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岗位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造假必严惩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