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康复训练对颈椎病患者VAS、JOA 评分的影响分析
2024-02-29张杨张瑞萍张宁姜雪婷李涛陈冠伸李金儒何祉逸
张杨 张瑞萍 张宁 姜雪婷 李涛 陈冠伸 李金儒 何祉逸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 指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 导致椎间关节、韧带等发生退变, 进而对组织造成压迫, 对相邻脊髓、血管等造成刺激而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1]。颈椎病虽然属于局限性疾病, 但因该疾病病变部位发生在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部位, 容易累及附近脊髓、血管等组织, 进而诱发颈肩痛、肢体感觉障碍、活动受限等, 对患者造成巨大痛苦, 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水平[2]。随着年龄的增加, 颈椎病的发生率也随之提升, 很多人因未予以足够重视, 导致病情进展, 诱发骨骼畸形、肩膀不平整等, 不仅危害性大,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对人们生理、心理均造成巨大的影响[3]。药物治疗是临床颈椎病常用的治疗手段, 临床实践发现, 对于颈椎病患者, 在积极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辅助康复训练, 可加快患者症状改善, 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 对患者病情改善具有促进作用。本次研究以74 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究规范化康复训练开展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74 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过临床诊断, 确诊为颈椎病;影像学检测节段不稳, 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患者年龄≥27 岁;本次研究目的已经详细告知患者, 所有患者自愿参与, 可配合研究至完成。排除标准:沟通或意识障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脊髓骨折患者;研究药物过敏史患者;临床资料不全患者[4]。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7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12 例;年龄27~76 岁, 平均年龄(48.57±9.15)岁;病程3 个月~2 年, 平均病程(1.65±0.47)年;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7 例, 高中10 例, 高中以上10 例。研究组男28 例, 女19 例;年龄29~78 岁, 平均年龄(48.61±9.80)岁;病程4 个月~2 年, 平均病程(1.62±0.43)年;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4 例, 高中12 例, 高中以上1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 即予以患者口服5 mg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03), 2 次/d;同时将20 ml 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黑龙江中桂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3020091)加入至250 ml 葡萄糖溶液(5%)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 1 次/d。疗程为2 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规范化康复训练,具体如下:①颈椎牵引:复位患者颈部制动、肌肉松弛等, 通过制动减少椎关节增生, 减轻颈椎椎间隙刺激椎动脉, 松弛颈部肌肉后对患者颈部进行牵引治疗。②针灸刺激:选取患者风池穴位、颈椎夹脊穴进行针刺,解除患者肌肉痉挛。③按摩训练:将患者双手置于头皮上, 根据前后方向采取同一频率对头部进行按摩, 以患者头部有轻微酸胀感为宜;双手对患者背部、肩部进行用力抓拿, 以患者肩背部酸胀感为宜, 2~3 次/d。④功能锻炼:将手置于患者额头、枕部, 避免头部向前、向后运动, 对患者进行屈伸运动;将手置于患者头部左侧、右侧, 避免头部向左、向右旋转, 对患者进行旋转运动, 该动作持续2~3 s, 以产生酸胀感为宜。在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 不要突然停止, 可缓慢放松, 防止对肌肉造成拉伤。⑤纠正患者错误行为:告知患者在日常工作中, 不要始终保持一个姿势, 需要定时改变头颈部位置, 可将头颈向一侧转动, 停留一段时间后再向另一个方向转动, 对于长期伏案的人群, 需要注意休息, 尤其是应用电脑的人群, 可适当抬高显示屏位置,保持身体端正, 提醒患者在站立时不要驼背, 使身体呈挺拔姿势, 睡眠时枕头硬度、高度需要合理, 保持舒适感。⑥颈椎保健操:指导患者取站位, 进行侧屈头, 幅度可稍大, 每侧停留时间2~3 s, 每侧次数约10 次;指导患者取坐位, 双手自然下垂, 头部、颈部左右分别旋转, 每次停留时间3~5 s, 并指导患者颈部尽力上伸, 持续次数10~15 次。康复训练时间为3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JOA 评分、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及临床疗效、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判定标准 ①VAS 评分:总分10 分, 0、10 分分别表示无痛、剧烈疼痛, 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5]。②JOA 评分:分值0~29 分, 分数越低, 说明患者功能障碍越显著[6]。③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颈部疼痛、头晕、头痛等)完全消失, 颈部功能恢复至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颈部功能有明显好转;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7]。④满意度:采取本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 总分10 分, 十分满意为>7 分、满意为5~7 分、不满意为<5 分, 治疗满意度=十分满意率+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JOA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JOA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VAS 评分(5.21±1.56)分低于对照组的(6.28±1.73)分, JOA 评分(25.11±1.71)分高于对照组的(23.36±2.79)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JOA 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VAS 评分 JOA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7 7.16±1.15 6.28±1.73 16.25±3.27 23.36±2.79研究组 37 7.14±1.13 5.21±1.56a 16.28±3.31 25.11±1.71a t 0.075 2.794 0.039 3.253 P 0.940 0.007 0.969 0.002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显效12 例(32.43%), 有效23 例(62.16%), 无效2 例(5.41%);对照组显效11 例(29.73%), 有效18 例(48.65%), 无效8 例(21.62%)。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的78.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3, P=0.041<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前, 对照组椎动脉血流速度(26.21±2.52)cm/s、基底动脉血流速度(26.31±2.04)cm/s 与研究组的(26.18±2.48)、(25.88±2.11)cm/s 比较无统计学 差 异 性(t=0.052、0.891, P=0.959、0.376>0.05);治疗后, 研究组椎动脉血流速度(38.45±3.17)cm/s、基底动脉血流速度(33.88±3.47)cm/s 均高于对照组的(34.22±3.08)、(30.73±3.26)cm/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1、4.024, P=0.000、0.000<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s, cm/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s, cm/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椎动脉血流速度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7 26.21±2.52 34.22±3.08 26.31±2.04 30.73±3.26研究组 37 26.18±2.48 38.45±3.17a 25.88±2.11 33.88±3.47a t 0.052 5.821 0.891 4.024 P 0.959 0.000 0.376 0.000
2.4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十分满意12 例(32.43%)、满意24 例(64.86%), 不满意1 例(2.7%);对照组患者治疗十分满意15 例(40.54%),满意16 例(43.24%), 不满意6 例(16.22%)。研究组治疗满意度97.30%(36/37)高于对照组的83.78%(3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 P=0.047<0.05)。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 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倍他司汀属于组胺类药物, 该药物可以扩张毛细血管, 增加血流量, 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 从而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等情况。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 加强患者康复训练, 可促进颈椎功能改善, 加快患者病情好转, 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大量研究指出, 对于颈椎病患者治疗中, 采取常规治疗的同时, 开展牵引治疗、颈椎操等训练, 可提高整体疗效, 康复效果理想[8-10]。规范化康复训练开展中, 从颈椎牵引、针灸刺激、按摩训练、功能锻炼、纠正患者错误行为、颈椎保健操方面进行干预, 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减轻患者痛苦, 促进转归[11]。对本次研究结果分析,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的78.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3, P=0.041<0.05)。说明药物治疗+规范化康复训练的应用, 效果更理想。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VAS 评分(5.21±1.56)分低于对照组的(6.28±1.73)分,JOA 评分(25.11±1.71)分高于对照组的(23.36±2.79)分(P<0.05)。由此可见, 规范化康复训练的应用, 能减轻患者疼痛症状, 促进临床症状、体征改善, 可加快功能恢复。治疗后, 研究组椎动脉血流速度(38.45±3.17)cm/s、基底动脉血流速度(33.88±3.47)cm/s 均高于对照组的(34.22±3.08)、(30.73±3.26)cm/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1、4.024, P=0.000、0.000<0.05)。这一结果说明, 规范化康复训练的开展, 可改善血液循环, 增强供血量, 效果突出。治疗期间, 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证实了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可靠性。作者指出, 在对颈椎病患者治疗期间辅助优质的临床护理干预, 如向患者讲解颈椎病的病因、危害、治疗方法,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轻颈椎病造成的痛苦, 对于存在烦躁、焦虑的患者,可耐心进行疏导, 主动与患者沟通, 介绍成功案例,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 可以告知其颈椎病对生活的影响, 提醒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进行相关的锻炼, 提高依从性, 以减轻症状, 缓解痛苦[12-15]。本次研究局限性在于观察时间短、纳入对象少, 未对依从性、生活质量改善等指标进行观察, 今后可深入探索, 旨在为临床提供更详细的参考。
综上所述, 颈椎病治疗中开展规范化康复训练, 效果显著, 建议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