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术健脾护膜汤对胃溃疡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2024-02-29焦鼎焦奕嘉
焦鼎 焦奕嘉
胃溃疡为临床常见消化性溃疡, 指发生于胃窦、胃角等部位的溃疡, 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等特点, 患者以上腹部疼痛、反胃等为主要表现, 若无法得到及时治疗, 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 对其日常生活及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1]。临床针对胃溃疡治疗以西药为主, 如铝碳酸镁片、奥美拉唑钠肠溶片等, 可有效抑制人体胃酸分泌, 降低胃黏膜损伤, 但无法有效促进溃疡愈合, 停药后容易复发。我国传统中医关于该病治疗经验丰富, 认为患者正气不足、饮食不节, 毒邪侵胃而致病, 可采用芪术健脾护膜汤进行治疗[2,3]。为探究芪术健脾护膜汤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选取2019 年7 月~2021 年6 月本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4 例进行研究, 现对实际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2019 年7 月~2021 年6 月 本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4 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2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17;年龄最大68 岁, 最小25 岁, 平均年龄(46.50±8.50)岁;病程最长34 d, 最短25 d, 平均病程(29.50±2.20)d。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4∶18;年龄最大69 岁, 最小26 岁, 平均年龄(47.50±8.32)岁;病程最长35 d, 最短26 d, 平均病程(30.50±2.18)d。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大(P>0.05), 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①存在上腹部疼痛等表现, 接受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4]者;②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脏器功能异常者;②怀孕或处于哺乳期女性;③近期使用皮质类激素等药物治疗者;④药物过敏者;⑤不遵医嘱者;⑥中途退出研究者。
对符合入选标准者, 由医生进行书面及口头沟通,具体涉及到疾病管理的重要性、疾病治疗方法、方案的优势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对4 个方面的说明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 并且在患者知情的前提下签署治疗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治疗, 包括铝碳酸镁片(杭州益品新五丰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3441, 规格:0.5 g)、枸橼酸铋钾片(江西药都仁和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3790, 规格:0.3 g)、奥美拉唑钠肠溶片(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10184, 规格:20 mg), 其中, 铝碳酸镁片剂量为0.5 g/次, 3次/d, 口服;枸橼酸铋钾片剂量为0.3 g/次,4 次/d, 口服;奥美拉唑钠肠溶片剂量为20 mg/次,2 次/d, 口服。疗程为6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芪术健脾护膜汤治疗, 药方组成为:黄芪25 g、白术20 g、柴胡10 g、陈皮10 g、白芍30 g、白芷10 g、白及10 g、贝母20 g、乌贼骨15 g、蒲公英25 g、丹参12 g、肿节风25 g、仙鹤草15 g、炙甘草5 g, 将上述药材以800 ml水煎熬, 1 剂/d, 分2 次服用, 100 ml/次。疗程为6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 经胃镜检查可见溃疡基本愈合, 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90%;显效:患者上腹部疼痛等症状显著缓解, 经胃镜检查可见溃疡愈合良好, 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70%~89%;有效:患者上腹部疼痛等症状有所缓解, 经胃镜检查可见溃疡面积较治疗前缩小≥50%, 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30%~69%;无效:患者上腹部疼痛等症状未得到缓解,经胃镜检查可见溃疡面积较治疗前缩小<50%, 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3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 包括腹部疼痛、反胃、嗳气、灼热等, 每项指标3 分, 分值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比。
1.3.3 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包括恶心、呕吐、头晕等。
1.4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 2007 for Windows 建立数据库, 患者的信息确认无误后,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1 个月后, 两组腹部疼痛、反胃、嗳气和灼热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腹部疼痛、反胃、嗳气和灼热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1 个月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腹部疼痛 反胃 嗳气 灼热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对照组 42 2.07±0.21 1.17±0.13a 2.01±0.22 1.03±0.12a 2.02±0.23 1.12±0.18a 2.19±0.24 1.13±0.20a观察组 42 2.05±0.22 0.66±0.11ab 1.98±0.23 0.62±0.09ab 2.01±0.21 0.74±0.16ab 2.20±0.27 0.80±0.27ab t 0.426 19.409 0.611 17.714 0.208 10.226 0.179 6.365 P 0.671 0.000 0.543 0.000 0.836 0.000 0.858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
3 讨论
位于贲门至幽门之间的慢性溃疡称之为胃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在胃的内壁有一层保护作用的胃黏膜, 当其出现损伤的时候, 容易出现溃疡, 该疾病的症状较多, 包括胃痛、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等。该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 且与幽门螺杆菌(Hp)有关。我国胃溃疡患者数量多, 且多缺乏重视, 导致疾病逐步严峻。在病情严重时就医治疗, 其治疗难度大, 患者承受的痛苦较高, 建议及早治疗。
在我国传统中医学领域, 胃溃疡被归属于“胃脘痛”、“胃疡”等范畴, 认为患者存在正气不足、饮食不节等情况, 病灶虽在胃部, 但与脾、肝等脏器关系密切, 脾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 与胃互为表里, 脾虚则致气血生化不足, 瘀血阻络, 气血运行不畅, 久则致溃疡,治疗时当以益气健脾、敛疮护膜为主[5,6]。韦协梦云:“气不虚不阻, 病中满着, 皆由气虚之故。”本研究所用芪术健脾护膜汤, 以大剂黄芪、白术益气补虚, 健运中土, 即补以行气之法。黄芪托毒生肌、托里护膜;生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柴胡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与白术配伍升清降浊;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开胃、行滞消胀, 与白术配伍增强胃肠蠕动力;四药配伍可发挥疏肝理气、调畅气机的效果。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白芷燥湿通窍、消肿排脓;白芍疏肝理气、养血敛阴、缓中止痛;三药与乌贼骨、贝母配伍使用可发挥生肌护膜、敛疮制酸的效果。丹参祛瘀止痛、清心除烦;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尿散结;肿节风清热解毒、祛风活血;仙鹤草收敛止血、清热化湿;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上述药物配伍使用, 可有效促进溃疡的愈合, 快速缓解各项临床症状[7,8]。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白术、甘草、白芍、柴胡具有较强的抗溃疡作用, 能缩小溃疡面积, 减少胃酸, 抑制胃蛋白酶活性, 防治胃黏膜损伤;丹参能增强胃黏膜屏障;仙鹤草可止血活血双向调节;白及能显著缩短凝血时间, 在溃疡表面形成胶状膜, 促进肉芽生长, 使创面愈合;肿节风能明显收敛已经出血的溃疡,促使短期内愈合。黄芪、柴胡能调节胃肠功能, 甘草、白芍、白及、陈皮、贝母解除胃肠痉挛。白术、陈皮对平滑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白术、柴胡合用促进胃肠排空及肠推进作用显著。白术、白芍还具有反突变、升白细胞作用。甘草、肿节风、白芍、仙鹤草、丹参抗菌消炎。柴胡、肿节风、仙鹤草能抗病毒、抗肿瘤。蒲公英、肿节风、仙鹤草对胃Hp 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1 个月后,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所获疗效更高, 各项症状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通过分析可知, 临床治疗胃溃疡的关键在于促进溃疡的愈合, 降低黏膜损伤。奥美拉唑钠肠溶片等西药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 预防溃疡的加重;芪术健脾护膜汤则可有效去除病因, 改善患者正气不足、脾虚的情况,推动气血运行, 对胃黏膜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与西药联用, 可大大提升治疗效果, 快速缓解患者腹部疼痛等各项症状, 且不良反应较少,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9,10]。
综上所述, 对胃溃疡患者使用芪术健脾护膜汤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能够显著缓解各项临床症状, 且不良反应较少,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