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2024-02-28谭江红刘志宏李金秀

全科护理 2024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护理服务发文领域

彭 静,谭江红,夏 咪,刘志宏,李金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我国护理服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互联网+护理服务”作为一种创新的护理服务模式,通过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护理服务相结合,为病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1-2]。该模式已在我国部分城市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3],并成为医疗卫生领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研究将基于CiteSpace 5.7R5软件对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领域的热点与趋势进行分析,旨在为学术界和实践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思路,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创新和进步,推动我国护理服务水平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和检索策略

本研究的数据检索平台为中国知网数据库(CKNI)。通过高级检索,设定检索策略:(主题=互联网+护理OR互联网+护理服务)OR(篇名=互联网+护理OR 互联网+护理服务),发表时间为2013年1月1日—2023年8月30日。在总库中共检索到文献2 538篇。

1.2 质量控制

由2名护理研究生分别同时对文献标题、关键词进行阅读、筛选、核对,存在分歧时,通过小组讨论达成共识,做出判断。文献纳入标准:与“互联网+护理服务”主题相关的文献,包括学术期刊、学位论文。文献排除标准:1)项目介绍、报纸、征稿启事、特色期刊、会议通知、成果等文献;2)相关性不大、内容缺失、重复发表的文献。最终获得2 355篇有效文献。

1.3 分析工具与方法

CiteSpace软件是一个基于科学引文网络分析的可视化工具,用于研究学术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主题演化和知识发展[4]。本研究应用CiteSpace 5.7R5 软件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分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数据导出。将筛选后的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到input文件夹,并重命名为download_格式。2)数据转换。在Import/Export中将CNKI中的文献进行转化。3)参数设置。时间区间(time slicing)设置为2013—2023年,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设置为1,文本处理(text processing)设置为术语来源(term source),节点类型(node types)分别选择作者(author)、机构(institution)、关键词(keywords)等,选择标准(selection criteria)设置为g-index,k=25,修剪(pruning)设置为修剪切片网络(pruning sliced networks)。4)图谱分析与解读。

2 结果

2.1 年度发文量分析

年度发文量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在1年内发表学术论文的总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特定研究领域的研究活跃度,追踪该领域的学术缺失和发展动态[5]。由图1可知,2013年1月1日—2023年8月30日“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文献年度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由于2023年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23年8月30日,因此发文量较少。

图1 2013年1月1日—2023年8月30日“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年度发文量

2.2 作者分析

通过对作者进行共现分析,共生成394 个节点,312条连线,密度为0.004。见图2。图中每个节点代表每位作者,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的协作关系,名字字号越大代表该作者发表论文数量越多。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张艳(10篇),发文量排名前3位作者之间没有论文合作,以孙鸿燕为核心的作者之间合作交流最多,合作程度最高,其余大部分作者之间联系有限。根据普赖斯定律[6],假设某领域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论文数量为Nmax,那么M=0.749×Nmax1/2,M是界定核心作者的发文量。本研究中,发表2篇文章以上者为核心作者。

图2 2013年1月1日—2023年8月30日国内“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领域作者共现知识图谱

2.3 机构分析

机构共现图谱共取得264个节点、0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提示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机构间几乎没有任何合作交流。统计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机构,其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护理部发文量排在前3位。见表1。

表1 2013年1月1日—2023年8月30日国内“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0位机构

2.4 文献来源期刊

本研究中2 055篇文献来源于548种期刊,另外300篇为学位论文。发文量前10位期刊中,护理类期刊占73.40%,只有卫生职业教育、中医药管理杂志属于非护理类期刊。见表2。

表2 2013年1月1日—2023年8月30日国内“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领域发文量前10位期刊

2.5 关键词分析

2.5.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共377个节点、1 192条连线、密度为0.016 8。见图3。在合并同义词、剔除无意义的主题词后对图谱中的关键词进行统计排名,在一定范围内,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中心性越强[7]。见表3。

表3 2013年1月1日—2023年8月30日国内“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领域排名前20位关键词

图3 2013年1月1日—2023年8月30日国内“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2.5.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将相似的关键词聚集在一起形成簇,从而揭示出当前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点[8]。本研究通过对数极大似然率(log-likelihood ratio,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 Q)=0.545 3>0.3,平均轮廓值(Weighted Mean Silhouette)=0.832 3>0.7,表明聚类合理可取且质量较高[9]。“互联网+护理服务”领域研究热点前3位分别是生活质量、智慧养老和影响因素。见图4。

图4 2013年1月1日—2023年8月30日国内“互联网+护理服务”文献聚类时间线分布图

2.5.3 关键词突现分析

通过Burstness功能生成突现词图谱。结果显示,共出现20个突现词(γ=1.0),2013年1月1日—2023年8月30日突现强度最高的关键词是移动互联网(6.05),其次为养老模式(5.05)。2018—2021年“混合式教学”“高职院校”“慢性心力衰竭”“社区护士”开始出现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其中突现词“社区护士”一直持续至今,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社区护士仍是“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领域的关键趋势。见图5。

图5 2013年1月1日—2023年8月30日国内“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领域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

3 讨论

3.1 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10]提出的目标相契合,重点关注慢性病、老年人及残疾人等行动不便人群的个性化护理服务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护理服务。本研究中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充分证实了这一观点。在此背景下,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进行规范和管理。2019年率先在江苏省、上海市、天津市、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11]。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慢性病病人增加等因素影响[12],老年病人对上门护理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13]。“互联网+护理服务”与传统医疗护理、居家养老、中医护理等模式的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14],并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但我国目前尚未出台关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监管存在一定的空白[15]。

3.2 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领域的热点与趋势

关键词能够概括和归纳研究的主题和关键信息[5]。本研究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护士、生活质量、智慧养老等方面,而慢性病、护士服务体验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近年来被频繁提及的关键词,充分证实“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助力智慧养老、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所起到的关键积极作用[16-18]。此外,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当前大多数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有关的高质量中文文献集中在护士服务体验与需求的质性研究[19-21],这与本研究突现图谱中2021年开始向社区护士转折相互呼应。分析原因,主要与护士执业安全风险[22]、《护士条例》不允许护士多点执业的法律风险[23]、实施上门护理服务人员的资质认定与职业暴露风险等问题急需解决有关。

3.3 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领域的局限和建议

随着“互联网+护理服务”在我国快速发展,其相关研究也呈增长趋势。但与国外相比,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领域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覆盖面还不够广,“互联网+护理服务”医疗机构和服务项目数量有限[24]。其服务内涵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护理服务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3.1 “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领域的作者、机构之间缺乏紧密合作

本研究中的作者、机构共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领域的核心影响力作者、机构群体尚未形成。究其原因,可能与合作机制和平台的欠缺、技术资源的限制、研究方向的差异等问题有关。这种情况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研究成果的共享和交流会受到限制,导致重复研究。因此,提出以下建议:1)鼓励“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跨学科、跨地域合作,通过资源整合培养一批关键核心人才。2)加强与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经验和先进技术,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创新与发展。3)落实资金支持和政府引导作用,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研究与实践,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

3.3.2 试点城市的优秀经验影响有限,难以在农村推广

当前我国城市“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研究已积累了一些优秀的经验和案例,但这些经验的影响力和推广范围仍然相对有限[25]。尤其在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推广面临较大的困难[26]。农村居民更倾向于传统的医疗服务,对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接受度和信任度较低[27]。这一观点与本研究结果中涉及地域的关键词仅限于社区,未出现农村相吻合。因此,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医疗资源的供给和信息化建设。2)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统筹区域医疗资源,合理引导医疗机构增加护理服务供给,将“互联网+护理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家庭病床等服务结合,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护理服务。

3.3.3 质量监管与支付保障的相关法律、制度尚未健全

目前,我国尚缺乏全面、系统的法律框架来规范“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如服务全流程管理、平台责任、隐私保护、信息安全、收费标准等[15,27]。在费用上,所有服务项目均未纳入医保报销系统,费用要高于普通门诊10~20倍[28],且同一项目在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不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老年人、经济负担重、需长期上门护理等群体选择,使便捷医疗的可及性面临质疑[29]。此外,由于服务提供者的资质认证和专业能力评估等方面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和规范化的管理,可能会导致护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效果难以衡量的情况。这一现状与本研究中关键词共现分析中法律制度相关研究涉及较少相呼应。因此,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部门应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法律和制度完善,将“互联网+护理服务”纳入医保范围,促进居家护理的发展。2)监管部门应加强数据隐私安全保护,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手段,落实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态监管。

4 小结

本研究从年度发文量、机构、期刊、作者、关键词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并指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为进一步加强创新护理服务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局限是数据库分析只纳入了CNKI,未纳入Pub Med、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未对国外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探讨和对比。因此,后期研究可逐步扩大检索数据库,深入对比分析国内外“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差异性。

猜你喜欢

互联网+护理服务发文领域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领域·对峙
上海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
“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可行性、难点及对策
京津沪等6省市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