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播种密度对酿酒用小麦产量的影响

2024-02-28万桂红

种子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桐梓县基本苗生育期

万桂红,付 梅

(1.桐梓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遵义 563200;2.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贵州 贵阳 550001)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毗邻茅台酒原产地仁怀县。目前,桐梓县将白酒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了给白酒产业提供优质、高产的酿酒用小麦原料,探索不同品种适合的播种密度[1],为桐梓县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特开展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2—2023 年在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街道杉坪村兰家坡组王刚(大户)的流转地进行,海拔1 053.36 m,土壤类型为沙壤土,前茬作物为大豆,试验田地势较为平坦,地力均匀,肥力中等,播种前用旋耕机犁地2 遍,保证土壤疏松透气。

1.2 试验品种及来源

供试品种为贵农麦31、贵农29,由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提供。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因素M 代表品种,试验品种2 个,M1 为贵农麦31,M2 为贵农29;因素H代表播种密度,设4 个播种密度,H1 为105 kg/hm2,H2为135 kg/hm2,H3 为165 kg/hm2,H4 为195 kg/hm2,8 个处理,3 次重复,共24 个小区。小区行长5 m、厢面宽1.5 m、厢沟宽0.5 m(深20 cm)开厢。小区面积5 m×(1.5 m+0.5 m)=10 m2,播种方式为开厢条播,具体操作:1.5 m 的厢面上种植6 行,行距25 cm(其中种子播幅15 cm、留空10 cm)。因气候较为干旱,开沟播种后浇水、浅覆土。重复间及试验地四周留1 m宽的过道,四周种植保护行。

1.4 栽培管理

2022 年10 月24 日播种,播种时施复合肥(ω(N):ω(P2O5):ω(K2O)=15:15:15)600 kg/hm2、商品有机肥3 000 kg/hm2,分别于2023 年2 月17 日和3 月29 日追肥2 次,每次撒施尿素150 kg/hm2。整个生育期人工除草2 次,防治病虫害3 次,各小区同时播种,同等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及病虫害分析

2.1.1 不同品种、播种密度对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1 可以看出,各处理均为10 月24 日播种,5 月24 日成熟,生育期为211 d,生育期一样,这说明不同播种密度对生育期影响不明显。拔节之前,各处理生育期无差异,拔节期至齐穗期,各处理差异变大。总的来看,品种对生育期影响较大。拔节期至齐穗期,M1 比M2 早2~6 d;开花期至灌浆期,差异变小,M1 比M2 早1~3 d。播种密度对生育期影响较小,特别是M2,播种密度对生育期无影响[2]。

表1 生育期及病虫害情况调查

2.1.2 不同品种、播种密度对病虫害的影响

结合当地小麦病虫害发生规律,以预防为主,重视综合防治,整个生育期内共防治病虫害3 次,分别为2023 年2 月6 日,发现有蚜虫,结合锈病预防,施用药肟菌·戊唑醇+氟啶·啶虫脒;2023 年3 月19 日,施用肟菌·戊唑醇+芸苔素+磷酸二氢钾预防锈病(此时为本地区锈病发生期)[3];2023 年3 月30 日,发现少量锈病,施用嘧菌酯+苯醚甲环唑防治,7 d 左右病孢子全部死亡,防治效果较好。通过防治,整个生育期,各处理病虫害发生较少,说明这两个品种都较抗病虫害,播种密度对病虫害影响不明显,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2 不同品种、播种密度对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品种、播种密度下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见表2。

表2 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

从同一播种密度、不同品种比较,基本苗、最高苗、主茎叶片、株高均为M2 高于M1;播种密度为H1、H4 时有效穗M1 高于M2,其他播种密度时M2 高于M1;播种密度为H1 时穗长M2 高于M1,其他播种密度时M1 高于M2;播种密度为H1、H4 时穗实粒M2高于M1,其他播种密度时M1 高于M2;播种密度为H1、H2 时千粒重M2 高于M1,其他播种密度时M1 高于M2;播种密度为H1 时理论产量M2 高于M1,其他密度时M1 高于M2。

从同一品种、不同播种密度比较,随着播种密度增加,M1 的基本苗逐渐增加,主茎叶片逐渐减少,株高、最高苗先增加后减少;有效穗变化不大,穗长、穗实粒先增加后减少,千粒重变化不大,理论产量先增加后减少。随着播种密度增加,M2 基本苗、最高苗逐渐增加,主茎叶片逐渐减少,株高逐渐降低,有效穗变化不大,穗长逐渐减少,穗实粒逐渐减少,千粒重变小,理论产量逐渐减少。

从不同品种、不同播种密度比较,基本苗、最高苗、主茎叶片数量、株高等农艺性状既受播种密度影响,也受品种影响。基本苗最多的为处理M2H4(124.05 万株/hm2),最少的为M1H1(107.85 万株/hm2),相差16.20 万株/hm2。最高苗最多的为处理M2H3(372.30 万株/hm2),最少的为M1H4(335.85 万株/hm2),相差36.45 万株/hm2。主茎叶片数最多的为处理M2H1(4.45 片/株),最少的为处理M1H4(3.30 片/株),相差1.25 片/株。株高最大的为处理M2H1(90.18 cm),最小的为处理M1H4(71.50 cm),相差18.68 cm。有效穗、穗长、穗实粒、千粒重、理论产量指标的变化规律不一致。有效穗数最多的为处理M1H1(336.30 万穗/hm2),最少的为M2H4(308.85 万穗/hm2),相差27.45 万穗/hm2。穗长最大的为处理M2H1(10.98 cm),最小的为处理M2H4(9.40 cm),相差1.58 cm。穗实粒最多的为处理M1H3(42.45 粒/穗),最少的为处理M1H4(33.50 粒/穗),相差8.95 粒/穗。千粒重最大的为处理M1H4(63.80 g),最小的为处理M2H3(57.30 g),相差6.50 g。理论产量最高的为处理M1H3(7 996.35 kg/hm2),最少的为处理M2H4(6 105.15 kg/hm2),相差1 891.20 kg/hm2。

从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穗实粒、千粒重)可以看出,M1 品种更耐密植,最佳播种密度为H3;M2 品种较不耐密植,最佳播种密度为H1。

2.3 不同品种、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影响分析

用SPSS 数据分析软件对表3 中的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因素M 差异极显著,因素H 差异极显著,因素M、因素H 交互作用极显著,区组间差异不显著。

表3 小麦产量及方差分析

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得出,M1H3 与M2H1差异极显著,M2H1 与M1H2 差异不显著,M1H2 与M1H1 差异显著,M1H1、M1H4、M2H2 差异不显著,M2H2 与M2H3 差异极显著,M2H3 与M2H4 差异极显著,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M1H3>M2H1>M1H2>M1H1>M1H4>M2H2>M2H3>M2H4。这说明选择贵农麦31 品种,播种密度165 kg/hm2时最好,播种密度135 kg/hm2时次之;选择贵农29 品种,播种密度105 kg/hm2为宜。其余处理产量相对较低,特别是贵农29 品种,播种密度195 kg/hm2时产量最低。从品种上分析,贵农麦31 品种在播种密度为105~165 kg/hm2时,随着播种密度增加,产量不断增加,播种密度为195 kg/hm2时,产量随着播种密度增加而减少,这可能是因为播种密度过大,影响了通风透光性,导致产量下降。贵农麦31 适合的播种密度为135~165 kg/hm2,最佳播种密度为165 kg/hm2。这说明密度过小、过大都不利于提高产量,这与“密度过小,对提高产量不利”“过分强调种植密度增加亦不利于产量增加”的研究结果一致[4]。随着播种密度增加,贵农29 产量逐渐减少,说明贵农29 品种不耐密植,在试验中,适合的种植密度为105 kg/hm2。结合植株性状分析原因,可能因为该品种株型较大,播种密度不宜太大。

3 结论

在相同的试验环境条件下,选择贵农麦31 品种,播种密度165 kg/hm2时最好,播种密度135 kg/hm2时次之;选择贵农29 品种,播种密度以105 kg/hm2为宜。从品种上比较,贵农麦31 品种适宜的播种密度为105~165 kg/hm2,最佳播种密度为165 kg/hm2。贵农29 品种不适合密植,在本次试验中,适合的播种密度为105 kg/hm2,要想了解该品种的最佳播种密度,还需进一步试验。另外,通过试验还可以得出,不同品种适合的播种密度不同[5],在生产实践中,需根据土壤肥力或施肥水平、环境气候、目标产量、品种等因素灵活应用。

猜你喜欢

桐梓县基本苗生育期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桐梓县农业经营主体现状与思考
桐梓县关工委开展“尽责优教”大讲堂培训
基本苗和施氮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烤烟干物质积累与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桐梓县离退老干部为县教育事业点赞
基于作物生育期的潜在蒸散的时空演变特征及R/S 分析
不同基本苗与氮肥用量对机插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2013-2014年度二二二团冬小麦各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基本苗数对席草东席1号产量及性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