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三重意蕴与路径构建

2024-02-28刘锦涛徐倩倩

中国德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议题培育素养

刘锦涛 徐倩倩

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以政治认同为根本点和着力点,以议题式教学的引入、引导和解决为教学方式,运用教学艺术和教育智慧开展新型的课堂教学。

学习新课标,赋能新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基于中小学生成长发展规律,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的新时代思政课。其特有的学科育人价值和共融的课程育人要求提炼成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居于首位的“政治认同”素养指向“为谁培养人”的本质性问题,在中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航程中担当“灯塔”角色,团结引领中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一定程度上点明了对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要求。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以政治认同为根本点和着力点,以议题式教学的引入、引导和解决为教学方式,运用教学艺术和教育智慧开展新型的课堂教学。

一、议题式教学与政治认同素养的

课堂教学内涵

(一)议题式教学的内涵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豐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并在教学提示中明确提出了35个议题。议题式教学的要义在“议”。议前,教师要创建生活情境、确立讨论议题,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知识点的内在关联,并对此展开相关生活议题的讨论。议中,教师需要围绕主议题和子议题,组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展开设想、调查、研讨。当产生认知碰撞和价值选择疑惑时,教师需要发散思维并加以启发诱导,以提升学生的思辨理解能力,丰富原有的学习生活经验。

(二)政治认同素养的内涵

政治认同主要表现为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家国情怀三个部分,是学生在思想、心理、情感、行为及价值观等的综合性认同。政治认同具体包含正确的价值观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三个相互联系、相互递进的层次,其本质是心理、情感认同基础上的主导政治价值观的认同和实践。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首要任务。政治认同的形成遵循政治认知—情感—意识—行为的过程,影响学生成长发展和道德信念的确立。培育政治认知、增强政治情感、坚定政治意识并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是一种心理归属,更是一种主体承认、认可的情感倾向,还是一种社会政治实践活动。

二、议题式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

三重意蕴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政治认同包含认知认同、感知认同、行为认同三个主要维度。这三个维度不是独立单一的,而是彼此共通的。为此,教师可以借助议题式教学,围绕主题、话题、问题和活动等关键要素展开,将其整合成一体,在知识过程、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品格境界中呈现学生的政治认同状况和水平。

(一)基于个体特性,形成认知认同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犹如知识的器皿,成为教师“满堂灌”的成品。相比之下,议题式教学更注重学生主体的知识需求、思维方式和心理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将认知活动建立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从而产生不同的认知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政治认同建构的知识体系,塑造政治认同下的心理基础和政治人格。

(二)基于生活情境,凝聚感知认同

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不能只停留在知道或了解的认知层面,还要通过议题式教学实现“入脑入心”,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正向价值的感知认同。初中生正处于情感活跃期,其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日趋强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将以情感人与以理服人相结合,聚焦议题议点,借助情境体验、心理疏导、榜样示范等方式,在合作与探究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引导学生做出科学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三)基于价值思维,统一行为认同

议题式教学以走访调研、演讲辩论、情景再现等实践活动为主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成为学生融入日常政治生活的行为自觉,完成学生自我感知到统一行为的转化与提升。议题式教学创设了社会情境,演绎了教师主导、素材媒介和学生主体的“三位一体”政治认同行为,有助于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判断和整合,达成指导学生实践、创造社会价值的教育目标,塑造了学生政治行为认同的新范式。

三、议题式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

路径构建

议题式教学必须要立足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来开展。在议题式教学展开的各环节中,教师需要借助图文、小视频、背景音乐等辅助性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查阅、素材搜集、活动体验,并对学生的思考辨析、讨论分享、价值判断等综合发展作出全面评价,最后通过扎根社会土壤的实践活动映射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发展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自我选择融入社会,将自我期待融入社会期待,借助社会角色,不断深化学生对政治知识和政治现象的理解,从而实现对学生政治认同的“感化”“内化”和“强化”,帮助学生铸牢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家国情怀的政治认同本质,让思维的发展与素养的生成同步实现。

笔者以《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安全”这一框题为例,创设“议前—议中—议后”三段、“试—设—创—探—评—延”六环教学法,探讨在议题式教学中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路径。

(一)设议重构,思政治认同之疑

教师需要在尊重知识逻辑和渗透生活逻辑的基础上,以政治素养培养为导向选择恰当的议题,建构“议题—情境—活动”三线合一的议题式教学,对教材的单元整体结构、内在框节逻辑、历史知识脉络进行精细化加工,精准挑选每课议题,有效落实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例如,笔者在参与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维护国家安全”和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维护祖国统一”这两框题的教学评比中发现,部分学生在交流反馈中提出这两框题虽然有一些概念上的混淆和模糊,但从定义上看,指向性还是存在区分度的。为此,教师可结合“佩洛西窜访台湾”“台海实战演训72小时”“马英九大陆之行”等社会热点话题,设置“深海利剑:变局与破局”“马英九赴大陆参访:一场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对话”等相关议题作为议题式教学的轴心,依次导入全部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社会热点中真正“议”出大实效,从而发展和提升政治认同素养。

(二)围议共情,析政治认同之惑

在开展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议题问题”和“活动体验”融合成序列化活动中的问题,以“现象—问题—感知”为议题链,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思路突破本框题的重难点。笔者以本框题“国家安全的有为—须为—可为”为逻辑思路,在“维护国安,有所为”教学板块中以“东风快递、使命必达”为情境“桥梁”,以“国家安全与国家军队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为议题,设计了一系列真实问题,如我国宪法规定了什么、军演中亮相了哪些武器装备、我国当前面临的安全形势如何等。这些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加深了其对“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在行动”的正确政治认知。在讲授“维护国安,必须为”这一板块中,笔者通过播放“中国游客的一次经历”的视频,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公民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这一议题,进而承接“维护国安,可以为”板块中的“中国公民怎么样维护国家安全”的议题。学生通过课前收集国家安全相关的图文资料,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进行理性思辨、探讨分享,进一步澄清了“国家安全遥不可及”的认知误区,真正领悟了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三)议行并举,明政治认同之义

议题式教学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需要制定相应的议题式教学评价标准,通过自评与互评、师生评价与生生评价等多层次的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讲授“做国家安全的守护者”板块时,笔者围绕“如何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议題开展合作探究,以“构建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体系”为切入点,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领域,并谈谈当前该领域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便了解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威胁以及该如何自觉落实维护国家安全。在课前,笔者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其分头准备资料。随后,小组代表汇报成果,由其他小组进行打分评价。此外,笔者还在课后布置了拓展性任务,开展了“海关现场来打卡”“国安手抄报”等活动。笔者通过课前准备、课中思辨、课后延伸等手段,实现了议题式教学全过程的有效衔接,将政治认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了政治认同的价值和意义,实现了对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丰富、发展、创生和活化。

回看来时路明认知、比较同行路立信仰、远眺前方路现行动。笔者基于“三重意蕴”、“三阶六环”同向定标,通过议题式教学,从整体性与层次性上构建了学生政治认同培育体系,打造了有政治高度、思想深度、情感温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促使学生在精神启迪和思想濡染中形成认知自觉、渗透家国情怀,在不断摸索革新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刘锦涛,浙江省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党政办副主任,一级教师;徐倩倩,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心学校,二级教师】

责任编辑︱乔 羽

猜你喜欢

议题培育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