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牢“红色根脉”:“闪闪的红星”学生微党课实践

2024-02-28余勇

中国德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红星党课党史

充分转化利用好红色资源以筑牢“红色根脉”,提升中小学红色教育质效,是落实新时代中小学红色教学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宁波大学附属学校以“闪闪的红星”学生微党课为切入口,创新地方红色资源的功能领域与运用维度,通过“学习课堂+党建场域”的沉浸式教学新形态,鲜活践行“红色根脉”的活力与韧性,为新时代青少年“铸魂立心”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闪闪的红星”学生微党课的实施

学校充分挖掘并运用本土红色教育资源,创新和发展学生微党课形式,积极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搭建校园红色教育学习交流平台,构建出党团队一体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全链条。

(一)“我们去看红星闪”

“我是红星观察员”。为了上好微党课,学校精心搭建实践之桥,营造情境氛围,坚持由景知事、由事动心的教育原则,引导学生把实践中获得的“灵魂冲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认知和体验中升华情感。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索,结合红色人物故事开展“学红色人物、访红色人物”研学活动,让思政课从教室内走到校园外,帮助学生用身体触摸红色、用心灵感悟红色。通过寻访宁波周边的党史馆、纪念馆,聆听和记录所见所闻以及采访相关人员,学生们对红色人物的基本背景、成长环境和英雄事迹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我是红星记录员”。学校引导学生利用假期社会实践,走访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场所,自主寻找身边的红色人物,进行采访并整理他们的事迹,从而使原本遥不可及的红色人物逐渐变得亲切、熟悉。根据参观指南,学生们寻访了宁波当地的红色场馆,如中共浙东临委驻地、启明女中、镇海威远炮台、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对其中的红色人物进行了深入了解。

“我是红星宣讲员”。通过前期的实地走访和资料搜集,学生借助校园的红色宣传展板、宣传栏、宣传墙等,对自己所了解的红色人物进行展示呈现。学校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要求人人都要了解一位红色人物,并详细讲述他们的红色故事。学校成立了红色宣讲团,定制专属红色人物课单,要求各年级、各班级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课程,开展红色人物宣讲活动。

(二)“我们去走红星路”

以辯论互动促进微党课新思想。学校采用辩论赛的形式,以“国与家的平衡”“面对大事艰难抉择”“成长心路上的困难和收获”“苦难与辉煌如何成为我们的营养”为辩题,组织学生围绕红色人物的生平展开辩论,让学生在观点交锋和互动交流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红色人物,从而更加深入、全面认识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辩论赛不仅是学生们增强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平台,更是他们了解党史、感悟革命精神、增强爱国意识的有效手段。

以TED形式提出微党课新观点。学校采用TED演讲形式,要求学生作为微党课宣传员,在前期资料的搜集、整理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想法,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红色历史和红色人物,做到生动且有深度。在微党课宣讲员上岗前,学校会安排教师进行专门辅导,帮助宣讲员修改打磨自己的故事,确保故事引人入胜。

以沉浸式体验感知微党课新演绎。学校在常规微党课之外,辅之以红色故事的情景表演,以生动直观的形式给学生带来视觉和精神的强烈冲击。这样的沉浸式党课跳出了传统党课的学习模式,利用服装、道具、音画、表演等形式,以真实鲜活的故事和富有感染力的情境,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深刻的党性洗礼和生动的爱党爱国教育。

(三)“我们争做小红星”

游园闯关。学校积极开展“闪闪小红星,重走长征路”主题游园活动,帮助学生习得红色思想、汲取红色力量。学校通过“翻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三项闯关游戏,考查学生在阶段性学习中的收获,并依据学生在游戏中的不同表现,分别授予其一二三枚红星徽章,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积极性。

平台展示。学校因地制宜,创设多样化的展示平台,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设立宣传栏等手段,将红色人物和红色故事在校园里进行具象化、立体化的表现。同时,学校通过公众号、媒体采访报道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进行多主体的交互评价。

行为评价。在红色微党课的活动引领下,学校创新完善行为规范评价体系,妥善设计活动打卡表、行为评价表、课程评价表等,通过班队课、思想品德课开展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活动,形成全方位考评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在红色教育中的学习态度、实践行动和行为习惯等进行评价与表彰。

二、“闪闪的红星”学生微党课的关键

“闪闪的红星”学生微党课实践,遵循了青少年红色教育全过程、全周期的原则,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做了有益的尝试。在具体的实践中,学校重点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找准融合点

学校将红色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充分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学生微党课”要求以学生为主导,在8~10分钟的时间内,借助多样化的手段和丰富的材料详细阐述红色人物及其故事,以引发听众的共鸣和思考。

(二)寻找闪亮点

“闪闪的红星”意在将红色人物比作“红星”。这些“红星”不仅仅是指那些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人物,如小英雄雨来、刘胡兰、江姐等,更指的是和本土历史有关的红色人物,如宁波的冯定、朱洪山、秦润卿、陈爱中、严信厚等。

(三)挖掘特色点

学校充分发挥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坚持找准特色,深入挖掘和彰显红色基因的内涵。在开展红色教育时,学校力求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人云亦云、泛泛而谈。此外,学校还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活动,引导学生感悟红色文化,在每一位学生心里种下爱国爱党的种子,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血脉的赓续者。

(四)夯实关键点

学校遵循全员参与原则,积极创新微党课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开展“寻红色人物”“写红色人物”“说红色人物”“演红色人物”等活动,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红色人物,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和意志品质,以提高学生对红色人物的认知度和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三、“闪闪的红星”学生微党课的效果

随着“闪闪的红星”学生微党课的持续开展,学校红星宣讲团的队伍不断成长壮大,红色故事演绎精彩纷呈,“争做小红星”的竞赛人才辈出,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并能在生活中真正践行红色文化精神。

(一)厚植爱国情怀

随着“寻访红色人物”“参观红色场馆”“学习红色知识”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们从党史学习教育的听众,逐渐转变为传播者、参与者。学校红星宣讲团成员每周按时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和本土的红色人物英雄事迹,营造了全员学党史的浓厚氛围;学校设法在党史学习中融入实践活动,以加深学生对革命精神的理解;通过开展“走访周边红色场馆”活动,学生们在聆听革命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不断内化党史知识,传承红色基因。

(二)传承革命精神

一幅幅宣讲海报、一面面“小红星”竞赛栏、一张张宁波红色人物手抄报……整个校园里党建飘“红”、“党味”十足。学校以“闪闪的红星”学生微党课系列活动为契机,大力营造红色教育氛围,创新红色育人新模式,有效激发了广大师生爱国爱党的情怀,真正使红色教育入脑入心。

(三)打好人生底色

“闪闪的红星”学生微党课活动丰富了红色教育的形式和内涵,将党史理论学习和学生实践相结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朝心里走、往深处行、向实处落。学生们在课间和休息之余谈论的不再是昨晚看过的电视剧,而是互相提问有关党的知识,分享红色人物的革命经历和故事。渐渐地,爱国、爱党、爱家乡的种子悄然在学生们的心中孕育、滋长。

【余勇,宁波大学附属学校党委书记,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 庭

猜你喜欢

红星党课党史
郭红星:扶危济困终不悔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第一次学党史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闪闪的《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