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推动立德树人向纵深发展

2024-02-28林道前

中国德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课外

统编版思想政治课程注重课堂内外的联系,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近年来,海南省文昌中学以统编版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为基础,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类课外资源,精心设计实践主题,开拓延展实践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知行统一,促使学生形成高尚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思想政治课的立德树人效果。

一、开发和利用学科资源是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基础

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然而要在高中阶段有限的时空内高效开展实践活动,就需要教师对学科资源和内容进行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让实践活动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过程中发挥力量、提供助力。

(一)淡化课内课外界限

课内学习获得的理论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为课堂活动奠定了基础,而课堂活动又有助于迁移、深化课内学习。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时,又统一于教学。学校强调课前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以便教师在课内教学中移情入境,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时政热点、社会聚点、本地实际等,综合运用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议题式等教学模式,坚持将课堂教学“小课堂”与课外实践“大课堂”相结合,把“大道理”变为“小案例”,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使学生在深化学科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增强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比如,新冠疫情发生后,学校思政课围绕“共抗疫情,你我同行”“疫情大考的中国答卷”“致敬白衣天使”等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实现了课内课外学科知识一体化的思政课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强化学科资源整合

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层次复杂、载体众多,因此需要协调目标、内容、载体,并形成合力。思政课的教学不能局限于学科领域,还需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资源融合,合理利用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努力解决思政课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必修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知识来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规律、探索认识的奧秘等;在必修一和必修四第三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知识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分析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三)同化家长教育资源

学校结合思政学科特点,通过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年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等方式,定期召开线上线下家长会,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家访,与家长进行经验交流。学校充分利用家长的社会资源和专业优势,邀请专家和家长代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国际形势分析、党史或时政宣讲、家庭教育经验分享等多种主题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此外,学校还不断创新“大思政”课程传播载体,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拓宽课外资源和手段,共同开发家校线上思政课程,形成家校社协同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二、搭建平台和开展活动是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关键

为了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思政课教师需要用情怀打动学生、用理论启发学生、用实践带动学生,以达到情理交融、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课外实践活动是大课堂、大舞台,思政课教师要高度重视实践活动,采用沉浸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把思政教学的“小课堂”同社会实践的“大课堂”结合起来。

(一)思政学社搭起公共参与平台

2020年,学校建立了“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实践基地”,成立了“思政学社”。该学社现有指导教师10名、校外指导专家8名、学生社员112名,设有模拟法庭部、模拟政协与听证部、模拟联合国部、课外综合实践部和新闻部等五大部门。各部门不定期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模拟法庭部多次组织学生走进当地法院参加庭审,先后举办了两场刑法、民法模拟法庭活动,同时配合学校德育室举办宪法宣传周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模拟联合国部组织了“俄乌局势磋商会”,在会上,学生模拟俄罗斯、乌克兰、美国、中国等8个国家代表,分别就俄乌局势发表各自看法。学生在活动中拓宽了国际视野、增强了科学精神;模拟政协部也开展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为文昌发展建言献策”活动;课外综合实践部开展了“走进春光食品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管理和文化”活动。可见,思政学社既能有效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又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的特性,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大课堂,带动一批学生、辐射身边学生、影响全校学生。

(二)科技社燃起学生航天科技梦

2014年,学校成立了“科技社”,为学生搭建起科技活动平台;2018年,学校建成了海南省中小学唯一的“少年星测控分站”和“微星创客室”等创新实验室。据不完全统计,“科技社”师生获得的各级各类科技比赛奖项超过600项。2017年,林小凉和尚阳洋同学参加中国少年微星计划,荣获“中国少年造星金奖”,最终他们的名字被镌刻在2018年2月2日成功搭载长征二号丁型火箭发射升空的“少年星一号”上。学校这些年来开展的航天科技教育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热情,点亮了他们热爱航天、崇尚科学、报效祖国的梦想。

三、打造立体课堂是构建“大思政”

育人格局的重点

在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学科资源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思政学科综合素养,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必须要打造学科教学、社团拓展、德育实践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中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一)注重社团建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校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坚持以思政主题为依托,以德育实践为抓手,实施全程精准思政,构建“大思政”育人模式,让全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启智润心。尤其在社团培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充分依托思政主题开展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与素养提升。近年来,学校社团活动以思政课程为引领,注重创设社团工作品牌,比如思政学社、科技社、环保社、阳光心语等社团都是由学生自发组织、资深教师指导,常规开展国防教育、爱心助学、法治宣传、禁毒防艾、心理咨询等活动,并借助学校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大型活动进行才艺展示。这样喜闻乐见的形式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以及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用好身边资源,讲好思政故事

在开展建党百年党史宣讲活动的过程中,笔者作为市委理论骨干宣讲团和市青年思政讲师团的成员,始终面向基层一线师生,当好党的理论宣讲员。例如,笔者充分考虑思政学科的特点,结合思政学科教材知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革命精神,精心准备宣讲主题“回首峥嵘岁月,重温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在文昌的主要革命史迹和人物”。通过讲述中国故事、文昌故事、身边故事,笔者夯实了思政课教材体系,鲜活了思政学科的语言形象,让学校的思政教育更贴近时代、更接地气、更加生动。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思政宣讲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是一堂“有泥土味的家常话,有人情味的思政课”。用好身边资源、讲好思政故事,可以让新时代“大思政”铸魂育人的功能不断凸显。

“大思政”的育人格局之所以大,主要体现在它是一门社会大课,是系统工程,光靠学校还不够,还需要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思政教育全域化实践有效解决了传统思政教育主客体单一和内容方法单调的问题。学校努力构建的“大思政”育人格局,综合利用各方资源,多层面、全方位地形成了全员育人环境,将思政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帮助学生深刻体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让学生真正实现知行统一与素养提升,推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向纵深发展。

【林道前,海南省文昌中学校长助理,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 庭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课外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