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健康教育结合回授法在足母外翻手术中的应用
2024-02-27张琳王巍聂志红曲峰
张琳,王巍,聂志红,曲峰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北京100176;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外科,北京 100176)
足母外翻是指足母趾在第1跖趾关节处向外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范围的一种前足畸形[1]。由于畸形难以自行矫正,因此手术矫形是目前中重度足母外翻治疗的主要选择[2]。目前针对足母外翻手术患者的常规健康教育模式为护士口头讲解,单向灌输给患者。由于健康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患者掌握效果的反馈、健康教育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教育内容标准不一、患者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等原因,严重影响了足母外翻手术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据研究显示[3],部分患者会在接受健康教育后立刻遗忘其中40%~80%的信息,所掌握的信息中接近50%是错误的。回授法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健康教育后,让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或演示所学到的教育信息,对于受教育者未理解或者是理解错误的信息,教育者再次进行讲授和纠正,直到受教育者正确掌握所有信息为止[4]。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打破传统单一的健康教育方式,运用多媒体、现代网络等技术,采用多模式健康教育方式,将教育内容规范化、同质化,更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本研究旨在探讨多模式健康教育结合回授法在足母外翻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18岁;(2)接受单侧足母外翻手术治疗;(3)患者可正常沟通,且具备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排除标准:(1)合并有糖尿病足者;(2)合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3)肢体功能障碍者;(4)既往有精神病史或精神意识障碍者;(5)入院前已接受其他足部手术治疗者。本研究已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TRECKY2021-060),所有研究对象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收治的100例足母外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编号为奇数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编号为偶数的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男10例,女40例;年龄33~74岁,平均(51.54±13.95)岁。观察组则采用多模式健康教育结合回授法,男7例,女43例;年龄29~75岁,平均(53.58±12.1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基础疾病、手术侧边及足母外翻分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两组均给予足母外翻手术患者相同内容的健康教育。通过查询参考文献和专家组讨论,制定足母外翻手术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包含入院宣教(环境设施、病房制度、探视制度、膳食安排、安全防护等)、疾病相关宣教(饮食、检查、专科疾病、用药等)、术前宣教(手术方式、术前准备、术前用药、术中配合等)、术后宣教[用药、卧位、饮食、安全、疼痛、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lolism,VTE)预防、辅具使用、功能锻炼等]和出院宣教(用药、专科护理、复诊时间和方式、功能锻炼、出院办理流程等)5个部分。
1.2.1 对照组 采用一对一、面对面、口头讲解的宣教方式,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2.2 观察组 采用多模式健康教育结合回授法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1)成立健康教育小组。由护士长、主治医师(2名)、专科护士(2名)、带教老师(2名)、康复师(1名)组成,均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以入院、疾病相关、术前、术后和出院5个部分为主题,采用文献查询法和头脑风暴法,开展小组讨论,制定标准化、统一化的健康宣教语言及演示动作,制作纸质版和多媒体版宣教材料。由护士长进行统一培训,主治医师及康复师督导检查质量,考核合格后方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2)多模式健康教育。2名专科护士和2名带教老师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入院健康教育主要采取口头讲解和发放纸质材料的模式,向患者介绍环境设施、病房制度、探视制度、膳食安排、安全防护等知识;疾病相关宣教采用一对一口头讲解、发放纸质材料、宣教室集中观看视频、微信公众号学习的模式,向患者讲解饮食、检查、专科疾病、用药等相关知识;术前发放纸质宣教材料,并一对一当面向患者讲解手术方式、术前准备、术前用药、术中配合等知识,在床头放置醒目提示牌;术后宣教在口头讲解、发放纸质宣教材料、微信公众号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护士床旁演示和现场指导的模式,向患者介绍用药、卧位、饮食、安全、疼痛、VTE预防、辅具使用和功能锻炼等相关知识;出院前向患者发放出院指导材料,并于床旁向患者讲解用药、复诊时间和方式、功能锻炼、出院办理流程等知识,并进行专科护理指导。(3)回授法健康教育。回授法贯穿于足母外翻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的5个部分,共包括4个环节。①传授:护士依据已制定的标准化健康教育内容,向患者讲解或演示相关知识,发放宣教资料和指导患者进入微信公众号观看;②评估:患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掌握的健康教育内容,并进行演示,护士用开放式提问评估患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③澄清:对患者不理解或回答错误的信息进行再次讲解和示范;④再评估:患者再次复述健康教育内容并演示,护士再次评估,确保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知识的正确性和完整性[5]。
1.3 评价方法
1.3.1 健康教育知晓率 制作健康教育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入院宣教、疾病宣教、术前宣教、术后宣教和出院宣教5个部分,共25道题,每题4分,满分100分,88~100分为完全知晓,60~87分为部分知晓,<60分为未知晓。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2 康复训练依从性 于出院前采用骨科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问卷[6]评估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3。根据患者自我康复训练的完成度评定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患者积极主动完成全部康复训练计划为完全依从,患者在护士的督促下完成1/2~2/3的康复锻炼计划为部分依从,患者在护士督促下不进行康复训练或完成量低于康复训练计划的1/2为不依从。
1.3.3 健康教育满意度 参考满意度评价量表[7],制定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度评价调查表,包括健康教育形式、健康教育知识内容、健康教育适用性、医务人员健康教育质量、医务人员服务态度5个维度,每个维度按“非常满意(2分)、满意(1分)、不满意(0分)”3个选项进行打分。总分为10分,8~10分代表非常满意,5~7分为满意,5分以下表示不满意。
1.3.4 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采用VAS[8-9]评估术后1 d、2 d和3 d患者疼痛情况。使用长约10 cm的直尺,标有10个刻度,0分为无痛,10分为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分数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大。
1.3.5 首次下床时间 记录患者术后首次下床的时间。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观察组患者术后1 d、2 d和3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为(10.09±2.73)h,明显短于对照组(24.71±5.9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003,P<0.001)。
表2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比较[例(%)]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比较[例(%)]
表4 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比较[例(%)]
表5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足母外翻是一种常见的前足畸形,发病率可高达23%~35.7%[10-11]。目前手术是治疗足母外翻的有效方法,但手术具有创伤性,会使患者术后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及康复训练依从性下降,影响手术疗效。健康教育是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内容、组织教育活动、评价教育结果等步骤传播健康知识和进行行为干预,从而提高健康意识,加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达到积极预防或者协助治疗疾病的目的[12]。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单一,多为单向传递的“填鸭”式口头健康教育,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多模式健康教育是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将健康教育标准化、统一化,结合多种形式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患者,有助于患者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质量[13]。回授法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健康教育领域,实施效果较好[14-15],被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等推荐作为“全面性预防措施”。目前在国内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多名学者[16-17]将此方法应用于患者的健康教育中,证明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康复训练依从性、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多模式健康教育结合回授法能有效提高足母外翻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康复训练依从性,并能够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分析原因如下:(1)传统健康教育缺乏直观性和生动性,易于遗忘,且由于患者年龄、知识水平和健康素养参差不齐,导致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难以保证。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将传统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多模式健康教育相结合,内容直观生动,将文字、图片、视频、现场演示等多种方式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可接受度。(2)回授法不同于以往的单向传输,重视信息的双向传递,并进行“传授—评估—澄清—再评估”,对患者的宣教更具针对性和个体化,可以减少信息遗忘和信息错误,提升健康教育效果[18]。本研究将回授法贯穿于足母外翻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的5个部分,通过传授健康教育内容、开放式提问法评估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对患者不理解或回答错误的信息进行再次讲解和示范、最后根据患者再次复述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再评估,以确保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知识的正确性和完整性。(3)以往的研究多为单一将回授法应用于健康教育中,缺乏健康教育的多样性,或是仅运用多模式健康教育,进行大量知识的灌输,缺乏后续对患者知识掌握的评估,导致健康教育的效果难以保证。本研究将多模式健康教育与回授法相结合,充分考虑多模式健康教育与回授法的优势及互补性。在此过程中,建立健康教育小组,发挥多学科合作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摒弃了以往健康教育的枯燥性和乏味性,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的便利性,让患者学习更加方便,双向信息的传递加强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整个过程通过不断地“传授—评估—澄清—再评估”及多模式健康教育,加强和巩固患者对足母外翻围术期健康知识的记忆,降低患者误解和遗忘健康信息的风险,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从而有效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康复训练依从性、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首次下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多模式健康教育结合回授法后能有效降低术后疼痛水平,缩短首次下床时间,与蔡立柏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认为,多模式健康教育结合回授法提高了患者对足母外翻疾病及围术期治疗康复的认识度和重视度,帮助患者克服了术后早期不敢下床活动的恐惧心理。一方面,一对一口头讲解、发放纸质材料、宣教室集中观看视频、微信公众号学习等多模式健康教育可以全方位丰富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改善患者单一的认知模式;另一方面,在回授法实施中,护士通过“传授—评估—澄清—再评估”的返回追溯,可让患者正视疼痛症状及有效、早期下床活动对整个康复过程的益处,总体上该模式能够让患者充分掌握正确的术后康复训练方法和下床时机,克服恐动心理,正视疼痛,并主动寻求解决方法,从而降低了疼痛水平,缩短了首次下床时间。
综上所述,多模式健康教育结合回授法能有效提高足母外翻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康复训练依从性,降低术后疼痛水平,缩短首次下床时间,并能够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但本研究仅选取了本院足踝外科病房的足母外翻手术患者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少,后续研究可扩大样本量,并尝试在多个病种及病房开展,继续深入探讨多模式健康教育结合回授法的远期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