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碧湖千年古城复兴策略研究

2024-02-27方园王莹丁懿腾方康恒

中国工程咨询 2024年2期
关键词:丽水古城文化

文/方园 王莹 丁懿腾 方康恒

一、引言

“千年古城”复兴计划是浙江省结合城镇历史地位演变规律、产业发展趋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而提出的创新举措,是继小城市培育、特色小镇等小城镇层面新型城镇化战略创新探索的重要试验,被列入2020年省政府重点工作和大都市区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1]。以曾为王城或郡治、州府、县衙所在地且界址清晰、自成体系的建制镇为对象,以试点的形式进行先行先试,现已形成三批共计27 个试点。关于“千年古城”的现有研究不多,王刚[2]、周洲[1]、袁麒麟[3]、吴理俊[4]等学者从历史遗存保护、文旅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利用、基层治理等角度提出复兴对策建议。“古镇”“古城”的相关研究则较为丰富,研究热点集中于文化保护挖掘[5-6]、文旅融合发展[7]、古城保护更新[8-9]、风貌景观营造[10]等方面。整体而言,现有研究对象更侧重于物质基础与环境,视角相对单一。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千年古城”复兴工作应以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提升为目的,促进现已没落的古城在文化复兴、产业振兴、百姓宜居等多方面实现复兴。

碧湖镇是浙江省首批11 个“千年古城”复兴试点之一,坐落于丽水市莲都区,辖区总面积216 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8.1 万人。碧湖镇是丽水中心城区发展的主阵地,是丽水山区新型城镇化推进的重要载体,复兴碧湖千年古城意义重大。本文以碧湖镇为研究案例,在剖析“千年古城”复兴意义的基础上,研判外部环境、审视自身基础、明晰复兴思路,从而提出针对性复兴策略,为加快推进浙江省“千年古城”特色化复兴提供参考借鉴。

二、碧湖千年古城复兴的内外部优势和机遇

(一)从复兴意义看,具有三个层面的“有利于”

“千年古城”复兴既是文物保护、文化挖掘工程,又是推动全域旅游、实现城镇有机更新的民生工程,对于浙江省、丽水市、碧湖镇三个层面各有其重大意义。

1.对浙江省而言,有利于打造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浙江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千年古城”曾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众多名胜古迹的集中地,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新的历史时期,“千年古城”复兴工作是古城保护与开发的有益探索,是保护与传承浙江文脉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浙江实践。

2.对丽水地区而言,有利于加快山区新型城镇化进程

在千年变迁中,大部分古城中心功能已经转移,陷入“产业发展不起来、精英人才留不住、经济水平上不去”的困局,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软肋。实施“千年古城”复兴,将有效带动旅游、房地产、交通运输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县域经济加快转型发展与城镇化水平有效提升。碧湖千年古城是丽水市莲都区“大搬快聚安居富民”政策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复兴对于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3.对碧湖镇而言,有利于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碧湖镇曾为中共丽水县委县政府驻地,所辖范围是丽水地区最大的平原,素有“处州粮仓”的美誉,同时商贸业发达,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战略地位均较高。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碧湖镇各方面发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民众心理落差巨大,对复兴的需求迫切。实施“千年古城”复兴,不仅能够完善古城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还能够带动古城经济发展、有效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更能够提升古城影响力与文化凝聚力,真正促进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提升。

(二)从复兴环境看,蕴藏“三大机遇”

除有浙江省“千年古城”复兴试点的推进机遇外,碧湖镇还面临“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机遇,是碧湖千年古城复兴重要的发展条件和契机。

1.恰逢“天时”,战略交通地位不断提高

随着丽水市“一带三区”“一脉三城”发展架构的明确与“莲都的发展要看碧湖”理念的提出,碧湖新城成为丽水中心城市的重要组团。同时,古堰画乡特色小镇成功创建,采桑社区成功申报浙江省第二批未来社区试点,丽水机场、衢丽铁路丽新站、瓯江航道、高铁站至古堰画乡轻轨等重大交通项目在镇内及周边相继落地,碧湖镇的战略地位与交通区位条件进一步跃升。

2.占得“地利”,生态价值加速转化

碧湖镇作为“处州粮仓”,具备生态环境的资源优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优势。莲都区纳入新一轮大花园示范县,成为碧湖探索绿色生态价值和打造碧水绕城、青山化城的城市景观格局的新契机,助力碧湖镇成为丽水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绿水青山”的示范点以及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上的创新点、突破点。

3.拥有“人和”,品牌影响力更上新台阶

2021 莲都碧湖田园半程马拉松赛获得“学习强国”“丽水发布”“莲都发布”等平台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九龙国家湿地公园第一届赏萤季活动得到省级推介,争先创优大比武擂台赛暨“我为村民办实事”豆选活动总决赛获省媒全程直播,共同为碧湖镇提升品牌影响力、形象度和美誉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从复兴基础看,具备“三大优势”

1.历史遗存丰硕,通济古堰金字招牌闪耀至今

碧湖镇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并在20 世纪50年代成为中共丽水县委县政府驻地,是一座真正的千年古城。镇内各类遗产数量多、等级高,非物质遗产方面,具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丽水鼓词、省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通济堰建造技艺,另有市级项目2 项、区级项目17项;物质遗产方面,包括国家级文保单位1 项、省级文保单位1 项、市级文保单位3 项,历史建筑43 幢,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通济堰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2.空间肌理独特,千米人民古街横贯东西

碧湖古城以千米长的人民街为主轴,串联起内汤街、大众街等街巷空间,共同形成了叶脉状的独特古城肌理。碧湖古城内的历史建筑,结合通济堰支渠和瓯江的水环境,以及传统商铺、民居、祠堂、庙宇等生活主要载体,还有古堰、堰亭、古桥、古井等历史环境要素,共同延续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折射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昔日繁荣的市井风光。

3.现实基础扎实,多项指标位居试点前列

“ 十三五” 期间, 碧湖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50 亿元,年均增长率达33.7%,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迅速。在浙江省首批千年古城试点中,碧湖镇2022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位列前茅,尤其是在当年度千年古城复兴标志性项目投资总额、建成区常住人口增长率等方面遥遥领先(图1)。

图1 浙江省第一批千年古城试点2022年部分经济社会指标情况

三、碧湖千年古城复兴的“三大难题”

(一)文保单位有效利用难

各类文保建筑用途受文物保护相关法规限制,利用面较窄,尤其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根据《丽水通济堰文物保护总体规划》,通济堰渠道驳岸两侧外扩3 米范围内是禁建区,3 米~13 米范围内确需进行项目建设的,需上报国家文物局同意后方能实施。而通济堰分支多、绵延广,几乎覆盖了整个碧湖平原。因此,新谋划的项目大部分因涉及通济堰而需要上报国家文物局同意后方能实施,如碧湖西生活区块道路网工程,前后花了近三年时间来完成跨通济堰桥梁的审批,整个过程时序长、费用高。

(二)文旅业态特色化开发难

碧湖千年古城内建筑风貌缺少统一规划,整体较为混杂,原址新建民居与传统民居风貌不协调,多处工业建筑紧邻居住建筑,文旅业态培育的环境基础不佳。同时,古城内精品游线路、游览项目、特色休闲餐饮等文旅资源开发程度偏低,无法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尤其随着古堰画乡景区的运营步入正轨,古城客源更易被虹吸,文旅产业发展起步艰难。

(三)古城生活配套更新难

古城内现有各类服务设施相对老旧,设计规模明显偏低,难以适应日趋增长的居民生活需求。同时内部部分道路狭窄,卡脖子路、尽端巷道多,不仅通行能力不佳,也导致设施更新扩容缺少足够空间。

四、碧湖千年古城复兴的对策建议

(一)从复兴思路看,亟需处理好“三方面关系”

复兴思路是古城发展的方向指引,也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古城复兴作为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到镇域发展的方方面面,要实现古城的全面复兴,必须以全局眼光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处理好历史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千年古城的复兴是综合实力的跨越提升,包含文化复兴、产业振兴、百姓宜居等多方面,因此,统筹协调历史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一是要坚持以用促保,推进历史遗存的活化利用。二是要做好科学论证,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稳妥推进城市更新。三是要简化审批流程,对于以通济堰为代表的文物保护单位的相关建设活动,探索更高效、便利、健全的行政审批机制。

2.处理好古城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

“千年古城”复兴离不开产业发展,碧湖作为位于浙西南山区地带的“千年粮仓”与商埠,地域文化同普遍认知中的江南水乡古城有很大不同,具有鲜明特色。一方面,可重点擦亮以“千年古堰”为主要载体的农田水利文化以及融于中西合璧式民居中的侨乡商业文化,塑造特色文旅品牌;另一方面,需持续挖掘碧湖平原农业、生态工业等绿色产业发展潜力,打造都市绿色农业摇篮、生态工业高地,成为丽水发展的新增长极。

3.处理好古城风貌和现代城市功能之间的关系

古城复兴不能落入一味复古的窠臼。一方面,要积极修复古城肌理,坚持保留其原有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统一改造主要街道展示面的古韵风貌,体现历史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设施功能上要体现现代城市建设的导向和标准,业态招引上更要满足古城居民、游客的生活和娱乐需求。

(二)从复兴策略看,要重点实施“四项工程”

基于上述总结分析,提出复兴机制创新、重点产业振兴、核心风貌塑造、民生宜居提质四大工程,助力碧湖加快实现文化复兴、特色产业、百姓宜居“三个标杆”目标。

1.以通济堰保护开发、古堰画乡运营联动为重点,实施复兴机制创新行动

机制创新是千年古城复兴的内驱动力。一是探索通济堰保护开发机制,对标都江堰[11],联合国家文物局与浙江省文物局共同组建通济堰管理局、通济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办公室等保护开发管理部门,对涉及通济堰主干及支渠的建设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进行审批,简化程序、提高开发效率。二是探索与古堰画乡景区联动运营,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引入熟悉当地特色、运营经验丰富、市场资源雄厚的战略投资方,承担资源导入、业态布局、监督管理等运管工作。三是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传承人带徒授艺以奖代补制度,设立文化活态传承专项资金,提高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补助费标准。

2.以打好“古城牌”“农业牌”“生态牌”为重点,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行动

依托古城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探索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培育经济新动能。一是加快发展文旅产业,依托古今共生的建筑特色,讲好丽水鼓词、双龙庙会等碧湖故事,引入原生态农产品市集、主题跟拍等体验类业态,利用小红书、抖音等网络平台宣传形成“网红”效应。二是积极挖掘特色绿色产业发展潜力,发挥袁隆平国家水稻育种基地的作用,打造都市绿色农业摇篮。三是加快推动碧湖区块“腾笼换鸟”,全力建设高溪工业区块,高标准谋划郎奇科创园,大力招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及优质项目,打造碧湖生态工业新增长极。

3.以“再现古城风”为重点,实施核心风貌塑造工程

古城风貌环境的塑造对于展示古城历史、培育文旅产业等具有重要作用。一是重点打造人民街特色街区,保护修缮沈宅等碧湖建筑群,加快建设修复文昌阁公园、宋塔广场等文化场所,提升塑造古城风貌。二是择址建设通济堰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展示载体,持续高标准办好双龙庙会等传统农业节庆活动,传承弘扬碧湖传统文化。三是围绕古堰文化特色,设计包含标准字、LOGO、吉祥物的古城标识,打造碧湖特色文化品牌。

4.以“植入未来芯”为重点,实施民生宜居提升行动

“千年古城”的复兴要重视原住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千年古城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的高品质生活打造互促共进。一是以采桑未来社区为引领,推动新、老城区居住服务优化提升,促进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理念在镇域内复制推广。二是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配置,积极引进幼托机构,加快碧湖高中、丽水电大莲都学院建设,补充完善教育体系;积极实施“健康碧湖”行动,引进省级优质资源;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镇区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三)从工作推进来看,要全面落实“四大保障”

“千年古城”复兴不能仅仅依靠试点镇自身的努力,更需要上级政府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与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级层面成立领导小组,镇级层面成立专班,并建立部门协调机制。二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依法依规赋予古城区级经济社会管理和综合执法权限。三是优化财政配套机制。适当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超收部分分成比例,古城复兴试点项目优先列入重点(重大)项目计划,给予市级资金配比。四是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对涉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指标给予保障,积极盘活批而未供指标用于古城配套项目建设,优先支持古城申报国家、省重点(重大)项目。

猜你喜欢

丽水古城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谁远谁近?
翘街古城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安居古城
春秋古城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