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数学课堂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024-02-27储靓
储靓
[摘要] 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入手,详细阐述了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创设探究情境,加强教师引导;采用多样化教学,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指向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期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要求教师从单方面的传授转变为指导学生发现和探究新知,让课堂变成师生、生生互动的平台,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可见,教师应注重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要想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设计趣味性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渴望,又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张含有不同数量、不同种类水果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图中共有多少个水果?每种水果有几个?逐步引导学生发现新知。在学生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后,教师可以设计“快问快答”游戏环节,向学生提问:苹果占水果总数的几分之几?香蕉和梨子一共占水果总数的几分之几?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究分数的意义并掌握简单的约分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经典的数学小故事来营造学习氛围。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呈现数学家欧拉的小故事:在两百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发现要想把7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三等份,却找不到合适的数来表示它,便思考把绳子平均分成三份,每份占整根绳子的1/3,那又是多少米呢?故事的引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主动展开探索。如果学生在进行自主思考后依然有困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而后,教师再深入小组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思维支架,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探究情境,加强教师引导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過程中,可以充分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有趣的情境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探究和思考,从而习得新知。此外,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情境,并辅以适当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新知。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单元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在你的周围有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圆锥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对身边物体的观察,学生尝试总结圆锥的特点。同时,教师可以深化问题情境:大胆猜一猜,圆锥展开后是什么图形?这样,既可以把学生引向自主学习的轨道上去,让学生产生探究兴趣,又能促使学生自主观察、大胆发现。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圆锥体。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圆锥形的瓶子,以小组为单位用剪刀将它们剪开,通过亲自动手获得圆锥展开后图形规律的认知,再组织集体分享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知识支架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要能巧妙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路,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有所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采用多样化教学,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许多,如讲授法、谈话法等,这些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但由于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每个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如果学生不对想法进行深入分析,小组里就容易对同一个问题产生分歧。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分享中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这样既坚持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又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小组合作教学更加有效。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通过做一些变式题、提高题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同时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合作求出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和星期数,然后再尝试求出一年中的天数和星期数,再设计提问“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是星期四,请你算一算明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整个过程中,学生集中小组团队的智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
四、指向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得以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通过总结和归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单元主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让处在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在课堂上有事情做,同时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且,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之前要认真做好备课,选择难度适中的题目,必要时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思维支架进行引导。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问题,教师可以适时为学生提供帮助,但不能填鸭式地进行知识灌输,而应以适当引导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尽量让学生多独立思考,以促进学生牢固掌握这一知识。由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来增强探究能力。
五、注重情感体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增强教学效果。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品格与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上,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塑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正面的情感,树立克服学习中困难的信心。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也能得到发展。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来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如动手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数学手抄报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更高阶的数学思维。
六、多媒体辅助教学,注重课堂练习设计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应当灵活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实际上,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而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知识、发展思维、掌握方法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就可以充分融入信息技术,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换言之,信息技术加持下的课堂练习可以克服传统课堂练习形式单一、过程枯燥的弊端。例如,过往的小学数学几何知识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绘制图形时需要用粉笔、三角尺、量角器一笔一笔地画,为了将图形画得大而清晰,费时费力,占用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将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先进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更加轻松地用电子白板画出图形,既节约时间,又方便后期修改,而且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还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这样,就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从侧面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胡珊.自主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6).
[2]孙淑丽.浅谈自主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上),2019(11).
[3]王利华.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情感教育的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6).
[4]胡建山.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