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困境和提升策略

2024-02-26龚亮华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科高校教师素养

龚亮华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共青城 332020)

新文科,即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经济、管理等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从而使哲学社会科学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1]新文科建设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教育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不仅对促进新时期的信息技术综合教学并提升教学效果有正向作用,对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使文科教育教学快速满足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变革和现代智慧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有积极影响。[2,3]因此,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对文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文科人才的培养进而助力新文科建设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关键意义。

一、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概念及维度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源解决问题的技能。随后,各类协会、各国学者在此基础上对信息素养进行了重新界定。这些界定比较相似,都认为:首先,信息素养由一组复杂、综合的技能来表征,这些技能具体包括认知、检索、分析、使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其次,信息素养并非与生俱来,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升,因而有助于个体成为终身学习者;最后,信息素养的终极指向是现实问题的解决。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教师信息素养及其提升引起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者的热切关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仅关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文科教师信息素养的有关方面。

如前所述,新文科建设不仅注重文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更强调把新技术融入传统文科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高校文科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引领者、设计者和管理者,必须具有主动获取与教学创新有关技术工具和知识的意识,才可能实施相应的收集、处理、分析、学习等行为,并将这些新工具和新信息深度融入文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从而推动文科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改革创新,促进高校文科教学的创新发展。而且,在新文科背景下,培养复合型数据(信息)素养人才也是高校文科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4]高校文科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示范”,其信息素养水平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知识和能力,进而影响新文科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将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定义为高校教师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有意识、有规则地运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素质。

对于信息素养结构维度的划分,本文遵循国内部分学者的观点,[5]将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文科教师的信息素养分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维度。其中,信息意识是指高校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体现在对信息价值的自觉认识及敏锐的判断力和分析力上。信息知识是高校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信息能力是高校教师运用信息知识、操作信息活动的能力。信息道德是高校教师在收集、处理、使用和传播信息过程中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6]

二、研究设计

1.数据收集

本文选择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区的高校文科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在各高校发放问卷时,对各高校教师学历、职称和任教学校类型进行分层配额取样,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正式调查共发放问卷367份,回收325份,回收率为88.55%;经筛选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为86.15%。在有效样本中,博士76人(27.14%),硕士171人(61.07%);副高及以上职称有89人(31.78%),中级职称者144人(51.43%);来自普本一批(包括985、211)高校的有113人(40.36%),普本二批高校的有142人(50.71%)。

2.测量工具

对于高校文科教师信息素养及其维度的测量,本文改编了苏红和王银泉、王茹使用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测量量表。量表共有23题项,其中,信息意识包括“您能意识到信息素养对教学工作非常重要”等6题项;信息知识包括“您十分了解翻转课堂、微课、慕课以及云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模式”等5题项;信息能力包括“您能高效率地检索到对课程教学有用的信息”等8题项;信息道德包括“您非常尊重他人的成果,引用时会注明信息来源”等4个题项。[7-8]

对所有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953,高于0.7;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4679.826,自由度为253,显著性概率值为0.000,小于0.001,表明信息素养这一构念适合做因子分析。选择主成分分析,抽取特征值大于、等于1的因子,共得出4个因子,总方差解释比例达到69.88%;所有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4,说明信息素养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也表明数据符合四个因子和一个高阶因子模型。信息素养的Cronbach’s α为0.954,四个维度的Cronbach’s α分别为0.898、0.856、0.907、0.911,表明信息素养及其维度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3.数据处理

本文利用SPSS 22.0对信息素养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等,利用AMOS 23.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三、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1.总体水平及差异

通过对来自中部地区部分高校的280名高校教师数据的计算,得出目前高校文科教师信息素养总水平为3.87(SD=0.62),高于3,说明总体而言,高校文科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较高。由于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可能受到其年龄、学历、职称和任教学校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本文还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检验高校文科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在不同的因素下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表1,高校文科教师的信息素养不会因年龄因素(P=0.82>0.05)和职称因素(P=0.32>0.05)而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在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全面时代,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高校文科教师都在跟随时代步伐积极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所以其信息素养并未受到其年龄和职称的显著影响。

表1 高校文科教师信息素养的个体差异

然而,学历因素对教师信息素养总水平的影响却是边际显著的(P=0.05)。LSD法的数据结果显示,本科学历(M=3.66,SD=0.83)和硕士学历(M=3.86,SD=0.57)的教师信息素养均值相差0.2,差异不显著(P=0.08>0.05,95%的置信区间[-0.4369,0.0223]包含0);硕士和博士学历的教师信息素养之间相差0.1,差异也不显著(P=0.24,95%的置信区间为[-0.0667,0.2663]包含0);而本科学历和博士学历(M=3.96,SD=0.60)的教师之间却存在显著的信息素养差异(P=0.02<0.05,95%的置信区间[0.0553,0.5588]不包含0)。

从表1还可发现,任教学校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影响显著(P=0.04<0.05)。具体的,高职高专(M=3.95,SD=0.46)文科教师与来自普通本科一批(M=3.79,SD=0.67)、二批(M=3.85,SD=0.57)和985、211的教师(M=4.18,SD=0.73)的信息素养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44、0.24、0.20,均大于0.05;95%的置信区间均包含0),来自普通本科一批和二批的教师的信息素养相差0.06,差异也不显著(P值为0.49,95%的置信区间包含0);而来自985、211的文科教师的信息素养却显著高于普通本科一批和二批的文科教师(P值分别为0.006、0.014,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1132,0.6590]、[0.0679,0.5902])。

2.各维度的具体情况

(1)信息意识。调查显示,280名高校文科教师的信息意识均值高达4.04(SD=0.71),说明中部地区高校文科教师的信息意识水平较高。具体来说,高达85.7%的教师认为信息素养对教学工作非常重要,84.3%的教师能意识到信息获取对教学创新的重要性,表明教师群体对教学信息化的高度认同;工作中,高达84.6%的教师会主动关注并查找与自己教学有关的信息,70.3%的教师会基于信息技术和需求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70%的教师会主动鉴别各种潜在的信息来源,70.4%的教师会制定并使用成功的搜索策略来查找信息。这些数据说明绝大多数高校文科教师的信息意识都较强。

(2)信息知识。本文样本计算所得的信息知识均值为3.57(SD=0.69),高于3。这说明,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文科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知识水平。从具体情况看,74.6%的教师能抓住自己所授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57.9%的教师表示“比较了解”和“完全了解”翻转课堂、微课、慕课以及云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模式。然而,只有36.4%的教师表示“比较了解”和“完全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且仅有42.5%的教师表示“比较了解”和“完全了解”使用新兴技术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上述数据表明,多数文科教师比较了解自己专业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新的教学模式,但对于新信息技术及其教学应用的有关知识却比较缺乏。

(3)信息能力。数据显示,高校文科教师的信息能力均值为3.74(SD=0.67),接近于4,说明总体而言这些教师的信息能力水平较高。其中,有65.7%的教师能高效率地检索到对课程教学有用的信息;有63.9%的教师能主动适应和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模式和创新教学模式;有69.6%的教师能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有63.2%的教师能合理选择与创新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体验;有58.2%的教师能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新兴技术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有59.6%经常使用如QQ、微信、邮箱等交流软件与学生探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52.5%的教师经常尝试使用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网络形式;有53.2%的教师能有效筛选、加工学生在各类学习平台上学习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4)信息道德。目前,高校文科教师的信息道德水平普遍很高,信息道德的均值(M=4.25,SD=0.81)也支撑了这一点。这可能因为近年来很多高校均越来越强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遵守和学术道德规范的管理。具体而言,在信息获取方面,有83.6%的教师会选择可靠的网站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绝大多数文科教师(86.8%)表示非常尊重他人的成果,引用时会注明信息来源,同时也希望自己的成果被他人合规引用(占比86.5%);77.2%的教师表示会采取措施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知识产权和隐私信息,表现出对自我和他人的保护意识。

四、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困境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尽管高校文科教师的信息素养总水平较高,尤其是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水平很高,但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的有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

1.对新兴技术及其应用的知识掌握不够

随着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推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涌现并日益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新文科建设要将这些新技术融入高校文科教学,让大学生学到更系统化的知识。实现这一建设目标的前提之一是教师要拥有充足的信息知识储备。然而,调查发现,目前中部地区很多高校文科教师对这些新兴的信息技术均不太了解,也不太清楚如何使用这些技术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对于将新技术与所授专业课程进行深度融合的知识也相对缺乏,直接影响高校传统文科的改造升级。

2.信息应用技能水平不高

总体来看,目前高校文科教师的信息能力水平较高,但部分信息应用技能缺乏,如对所需信息的筛选、加工和创造、结合新技术和新知识帮助大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熟练运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改革教学模式。新文科建设目标不仅仅是对高校文科专业进行革新升级,其最重要的目标指向是培养更全面、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9]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文科教师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则无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缺乏有效处理信息的技能就无法在教学中进行演示,也无法解答学生在学习这些技能时产生的疑惑,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3.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积极性有待提升

新文科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高校文科教师要助力实现新文科建设的各种目标,就要持续学习不断变革的新技术和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学科研工作的日益繁重、考核与激励机制的不完善,文科教师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积极性并不高,导致其信息素养总水平无法持续提升。因此,如何提升高校文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也是新文科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五、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1.加强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学习,着力拓展信息知识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要持续关注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加强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知识获取和培训学习。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将这些技术与所授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开展教学改革,有效拓展自己的信息知识。对此,文科教师既可申请参与由学校、地方教育厅及其有关部门所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也可自主参加所在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或大数据应用等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短板来提升信息知识水平。

2.加强实施技术整合的教学创新,提升信息应用技能

高校教师所掌握的信息知识若不能转化为教学创新实践,其信息应用技能就无法得到显著提升。因此,为更好地实现新文科建设目标,文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始终秉持“技术观”,及时将合适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应用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比如结合线上教学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利用移动教学APP设计课前签到、问题抢答、主题讨论、评分投票等教学活动,根据平台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关注话题。这些基于技术整合的教学创新不仅能显著提升自己的信息应用技能,还能增强大学生的信息认同和创新思维。另外,高校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知识去选择、加工、创造教学创新需要的内容,指导学生解决有关技术难题,并引导他们积极利用新技术来获取、学习跨学科的专业知识。

3.健全考核奖励机制,持续提升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持续学习,需要文科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高校要持续提升文科教师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其信息素养水平,就必须健全考核奖励机制。比如,明确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培训且通过培训将获得的(课时)奖励,在选课、教改项目、课程建设申报时优先支持,在职称评定时优先考虑将新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文科教师等,以增强他们持续学习的外部驱动力。

猜你喜欢

文科高校教师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