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德育优化策略

2024-02-26蔡东

甘肃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优化策略德育工作

蔡东

【摘要】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引领下,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整体而言,小学班级德育工作仍面临管理主体个性化、组织执行低效化、生成质效浅表化和德育环境建设边缘化的问题和挑战。文章结合自身班级管理实践,探究优化小学班级德育工作的方式,以期对其他班主任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问题;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1—0024—04

目前,以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国思想为引领,以德育强基固本的思想已得到广泛共识,关于小学生德育的问题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德育不仅仅是一堂课、一次活动,更是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培养基”。小学班主任如何在班级德育中优化工作思路,切实提高德育质效,给予学生精神和心灵上的指引,就成了每一名班主任不得不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德育管理主体个性化。变革的时代造就了新时期小学生全新的成长环境,相对于传统教育时代而言,当前小学生的独立意识,尤其是独立人格意识显著增强,他们通常都希望教师和家长能把自己当成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体来对待。在此基础上,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评价的独立性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提高。在这样的认知心理前提下,他们对保守的、直接的批评和说教必然会产生抵触心理,不仅不会对教师的教育主动认知、主动内化,还会因此对教师感到厌恶,不愿意和教师交流,从而在内心形成一种距离感,久而久之就会成为班级德育的隐形障碍。与此同时,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不足,当自我调控无法与既有的自主意识相匹配时,就会衍生出一些心理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学生在小学阶段出现叛逆心理的比例在逐年增长,其主要原因是在小学生自我认知的过程中,自我评价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成长目标,从而出现情绪失控、思想波动、行为失当等现实问题。凡此种种,都会成为班级德育工作的羁绊。

2.德育组织执行低效化。有些小学班主任,对于新时期教育格局构建环境下学校德育的新要求把握不准确,理解不透彻,没有以此作为班级德育的行动目标来掌握德育的技巧和方法,导致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枯燥[1]。一是班主任对班级德育工作的整体调控能力不强,没有明确的目标导向,缺少与之配套的执行计划,导致班级德育工作时紧时松、张弛无度。二是在班级德育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没有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无形中把部分学生变成了德育活动的“旁观者”,德育组织耗时耗力,但育人效果差强人意,造成了日常班级德育工作的低效化。三是忽视了学生家长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有效辅助和促进作用。在日常班级工作过程中,由于家长对德育的认知不够全面和深入,总觉得德育过于抽象,所以很少甚至不参与班级的德育工作,成了班级德育工作的“局外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级整体德育工作能力的提升。

3.德育生成质效浅表化。从育人功能的角度而言,德育的最终落脚点在于道德生成。目前,学校德育异彩纷呈、成效显著,但也有很多小学班主任还没有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充分理解德育的意义,忽视了德育的生成性和长效性,未能做到德育长期新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有效衔接;德育活动的组织也多以即时性活动为主,缺乏系列化设计;德育工作在内容上粗枝大叶,缺乏与时代发展的有效契合,无法与学生的道德成长规律、道德成长需求相适应,最终导致班级德育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2]。

4.德育环境建设边缘化。一方面,班主任在班级德育文化环境创设上缺乏创新意识,班级德育文化载体单一,形式陈旧,学生在班级德育文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导致班级德育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薄弱。另一方面,班级网络德育环境建设处于边缘化状态,在班级德育活动中,网络仅仅充当了资源获取的载体,其育人环境的生成性被忽视,良莠不齐的网络环境对小学生道德成长的负面影响日渐凸显,进而造成小学生心智和道德成长的过程更趋复杂,这也成为小学班级德育工作必须面对的一个新的问题。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德育优化策略

1.激活师生共情关系,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突出德育的主体性。聆听显示出尊重,同理心显示出包容,善于借助倾听共情,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的心扉,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是班主任实施班级德育的前提与基础。一方面,小学班主任要从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帮助学生及时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问题,用良好的师生互动来突破阻碍师生关系进步的障碍,在事无巨细的班级日常工作中,以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为基点,善于发现学生道德认知的误区和道德行为的偏差,及时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例如,在班级德育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会因为缺乏正确的判断而错误地将自身不良道德行为习惯等同于有“个性”的表现,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班主任就要有针对性地引导让其意识到,个性其实是一个人对社会和现实的态度与行为的集中体现,它既有社会的特点,又有可塑性,要想融入社会,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在日常學习与生活中通过规则、纪律等加以塑造,而不是随心所欲地放纵自己。

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善于转换角色,更新德育理念,突出学生在班级德育中的主体性。在关注学生现实道德表现的同时,用心捕捉与学生道德交流的情愫,让学生掌握道德评述的话语权,让自己成为倾听者。例如,班主任可以借助班级多媒体资源,通过定期组织观影活动,开展师生对话,引导学生结合影视情节进行评述,通过与学生交流作品所承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实现理解和共情,以更加鲜活的形式引导他们审视自己的言行,帮助他们提升道德认知水平。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的过程中,班主任自身的道德修养也会得到不断提升。在这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中,班级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就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3]。

2.提升德育执行能力,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突出德育的实效性。首先,要提升班级德育工作的组织执行力。当班级德育目标生成以后,班主任不仅要对德育执行方案、执行人、执行过程做出正确选择,还要落实对执行过程的督促检查和引导纠偏,通过有效激发个体执行力实现对执行过程的有效管理。例如,在面对具体的德育活动任务时,无论是即时性活动,还是系列化活动,都要在明确具体流程和要求的前提下,选取责任心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活动组成关键环节的具体执行,班主任在活动的过程性管理中,重点要从整体上做好各环节的衔接工作,最终达成以有效的个体执行力推动提升班级整体组织执行力的目的。

其次,要提升家长对班级德育的协同执行力。班主任要以家校协同共育为抓手,充分挖掘家庭在班级德育中的潜在价值,助力班级德育的有效开展。目前,组建班级家长委员会已经成为落实家校共育的一种普遍形式,它搭建了一个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的平台,对于完善“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班主任,要以此为切入点,围绕班级德育工作目标,通过挖掘班级家委会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潜力,积极引导他们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不断拓宽班级德育工作的渠道,丰富班级德育内容。例如,在日常班级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邀请家委会成员轮流担任班级德育观察员,通过家长从自身的角度对班级整体德育现状加以观察和审视,及时给予班主任工作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在班级德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班主任还可以借助班级家委会的力量,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和优势,为班级的德育实践活动提供协助与支持,探索德育课程化与德育社会化有效契合的新时期德育模式,不断优化班级德育工作思路。

最后,班级德育工作执行力的提升,离不开有效的德育评价。学生的道德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日常班级德育工作中,要健全德育评价制度,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道德养成进行动态监测和指导。这一过程要重点关注三个关键因素,其一是评价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班级德育评价全过程管理。其二是评价考核要能够起到应有的正向激励效果,真正达到以评价促发展的目的。其三是制定评价标准要充分考虑学生德育生成和发展的动态性和延续性特点,以此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例如,在设计班级德育评价量表时,要充分考虑德育所依据的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德育成长规律,避免出现刚性约束指标,赋分权重也要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3.丰富德育实践路径,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突出德育的长效性。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而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实践活动无疑是落实德育的有效载体。因此,班主任要统筹兼顾班级整体德育现状和学生个体道德认知水平,优化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定期组织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一是小学德育活动的选择要主动跳出简单说教的窠臼,引入更具本土特色、时代特征和现代科技的元素,以沉浸式体验为主导,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激发学生自主认知的热情,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切身体会活动本身想要传达的德育思想和理念,把道德认知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例如,充分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德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体验凉州贤孝艺术,开展道德采风研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感受民间说唱艺术魅力的同时,接受道德文化熏陶,积累别样的道德认知体验。

二是小学生可塑性大、反复性强,经常性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特征之一,班主任要以此为依据,精心策划,在班内形成相对稳定的德育系列活动,如“行为养成规范周”“良习美德教育月”等,在持续强化中放大优势,补齐短板,促进学生道德养成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借助德育实践巩固德育工作的既有成果。实践是道德内化的最有效途径,班主任要不断丰富德育实践路径,使学生在道德实践中获得根本性的道德生成和发展,从而有效实现班级德育工作目标[4]。

4.创新德育文化环境,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突出德育的浸润性。在科学、合理的原则指导下,营造正面、积极的班级德育文化环境,对促进班级德育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班主任要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规章制度,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班级文化建设体系,结合教室美化,让墙壁说话,用草木传情。例如,在班级设立德育文化墙或德育文化角,定期以不同主题刊发学生的道德观察和道德感言,交流道德认知,达成思维共享。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网络已经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随时随地可以接触的网络,使得小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接触到多元化的信息,这其中囊括了许多学生课堂上无法接触到的认知领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小学生的情感积累、价值判断和道德认知,使得小学生相对简单的思维方式也变得更加成熟。对此,班主任要以此为契机,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网络表现形式立体化、传播互动化、信息多元化的优势,积极打造健康阳光且富有班级特色的“互联网+”德育文化环境[5]。例如,以班级局域网、班级公众号等新媒介为载体,开展以“捕捉温馨瞬间,感悟温暖亲情”为主题的图片、微视频征集活动,将优秀作品制作成电子相册、微电影来展播,依托“互联网+”环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自己身边的道德浸润,传播道德文化,打造班级德育名片。此外,无论是现实德育文化环境建设还是网络德育文化环境建设,都要特别注重将学生的智慧渗透于班级德育文化环境的设计之中,为学生提供展示智慧成果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价值,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对班级德育文化建设的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班级德育文化建设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基石,事关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此,我们要正视小学班级德育面临的全新挑战,不断优化新时期小学班级德育工作,讓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其真正的效力,实现真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邵燕.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展开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87):163-165.

[2]邓德坚.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究[J].中小学班主任,2020(09):52-53.

[3]支军年.基于立德树人思想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研究[J].教书育人,2023(01):75-77.

[4]郑晓旋.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路径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04).

[5]卢婕.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63):04-06.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小学班主任优化策略德育工作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几点建议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探究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