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的标配
2024-02-26多因
多因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取粮食加工品、餐饮食品、乳制品等22大类食品926批次样品,其中检出乳制品、糕点、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等一批样品不合格。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有机物污染、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质量指标不达标、质量指标与标签标示值不符等。(中国消费网)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身体健康。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4%以上,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食品安全工作任重道远。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共同举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期间,联合发布一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其中两起案例涉及被告人利用网络渠道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营养、健康等等,消费者在购买食品中都是反复查验,食品安全问题成了一个人们长期关注的大问题。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让消费者心存忧虑,食品种类的繁杂,加上伪劣产品的增加,食品中毒事件屡次发生,危及健康安全。同时,随着网络订餐、直播带货、生鲜配送等新业态和新模式的走红,食品安全监管迎来了新的挑战。
重拳打击妨害食品安全、危害百姓健康的违法行为。相关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执法力度,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违法违规的成本,严惩不合格食品生产厂家及销售商,始终保持对食品安全犯罪的高压态势,使严惩重处成为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常态,倒逼食品生产经营者履行主体责任。要加强监管手段创新,应用先进技术提升检测监测水平,不断提升食品检测工作质量和效率,严防严管严控全过程食品安全风险,把“让人民吃得放心”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是“责无旁贷”的企业责任。生产经营企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始终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守住食品安全底線,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食品行业的全链条监管,严把食品安全的每一道防线,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程序,聚焦群众关切,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食品安全治理,不断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充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的标配。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各地应构建“人人负责、人人共享、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形成企业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