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科技背景下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2024-02-26徐企昭

管理学家 2024年3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银行问题

徐企昭

[摘 要]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迭代更新,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对国内金融行业也有着较大影响。在金融科技背景下,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的信贷风险有着更新的特点,高效管控信贷风险是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此,文章主要探究金融科技背景下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问题,如风险识别能力弱,信贷风险计量受限等,并对此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包括发挥金融科技功能、多维度识别风险,构建信贷风险计量模型等,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信贷风险;银行;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03-0028-03

(一)风险识别能力弱

金融科技背景下,部分银行信贷风险识别能力较弱,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银行目前采用的识别风险方式较单一,借助的信贷评估工具性能一般,更多的是依靠审查审批人员、客户经理自主判断,其判定准确性无法保障。

二是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道德素养与岗位要求不匹配,比如客户利用信贷审核漏洞,频繁更新流水,造成资金流足够的假象,粉饰银行流水,或者利用POS机违规刷单、虚增营业额等方式迷惑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人员,力求获得更高额度的贷款等。这些行为都不符合正常业务放贷条件,要求信贷管理人员能够精准识别,以便预防信贷风险,但是由于信贷人员的个人技能有限、职业道德一般,不能准确识别相关交易的违规性。

三是银行获取的数据信息范围有限,没有扩大范围收集客户相关信息,没有打通与其他官方主体的数据信息共享渠道,无法获得更加官方的客户信息,也无法准确评估客户的贷款资格、还款能力等。

(二)信贷风险计量受限

部分银行当前应用的客户信贷风险评估模型较为落后,无法对客户精准画像;系统也存在一定弊端,无法精准灵活判断客户的贷款条件,可能会做出错误决策,影响客户与银行间贷款交易的达成。银行信贷风险计量很容易受到信贷审查审批人员主观意识的干预,尤其是受客户经理主观判断的影响。

银行目前的贷款定价涉及的工作量较大,有关人员要同时分析贷款项目特点、贷款客户群体类别、客户评级分类等相关信息,制定差异化的贷款定价吸引更多不同群体客户。然而,部分银行并未体现贷款定价的差异性,也无法保障贷款投放的合理性,会因此损失大量客户,或埋下一定的贷款风险隐患[ 1 ]。

(三)信贷风险预警中缺乏技术应用

金融市场中部分银行内部并未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没有采取各种科技创新手段优化改善业务模式,没有加大智能系统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没有引入各种高端技术,无法助力银行实现精准信贷风险预警,也无法借助大环境优势发展壮大。现阶段银行内部信贷风险预警管控中存在的弊端有:客户个人信用信息依靠人工更新,贷款方案长期未变更,预警系统不灵敏;过多依赖银行流水等表面性数据做判断,很容易给客户造假流水、违规获得贷款资格提供便利;更多依靠人工动态监视客户的经营状况、贷款资金流向等,无法实时准确了解客户的财务水平和还款能力;预警系统中呈现的客户状况可能是一周前甚至一个月之前的情况,客户经理做不到及时处理,无法及时了解客户方潜在的信贷风险。

部分银行基层单元还存在着不相容岗位职务未分离的情况,如信贷受理,风险识别、评估、判断、审批等由同一人担任,根本无法保障其各部分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无法从源头上实现信贷风险的预防控制[ 2 ]。

(四)金融技术和信贷管控融合不到位

银行与外部各关联方之间的交流较少,相应的沟通渠道不足,无法实现全省内多银行、多单位间客户数据信息共享,也无法为银行全面了解客户的信用度提供助力。银行信贷业务的执行更多依靠手动获取信息、开展评估,再加上定量、定性分析指标的局限性,很容易导致信贷各环节的风险发生。由于金融技术和信贷管控融合不到位,部分银行内部并未实现贷前、贷中、贷后全过程的业务管控,如贷前信息调研不充分,已有调研手段、技术不够先进;贷中各方面信息审查不严谨,可能会给部分人员造假提供机会;贷后相关交易风险反馈不及时,无法实现动态风险应对控制等。

(五)信贷管理复合型人才不足

不同岗位需要有不同的专业性人才,金融科技背景下,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的水平高低与信贷管理人才、风险管理人才、金融科技人才是否足够息息相关。只有这些类型人才足够,才能有效引导银行高质量开展信贷管理工作。然而由于市场上存在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短缺的情况,多数银行内部都无法聚集足够优秀的信贷管理、风险管理、金融科技管理等人才。虽然部分银行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在合理范围内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但是由于管理者对信贷风险的忽视,并没有在此环节投入过多经费,无法引入更多高端信贷管控人才。同时,给予高端人才的薪酬福利待遇不合理,也可能造成高端人才逐渐流失的情况。部分银行忽略内部人才的在职培训,没有为优秀人才提供合适的学习培训机会,无法助力在职人员顺应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久而久之,优秀人才个人在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持续下降,这对银行信贷风险管控而言,有害无利[ 3 ]。

(一)发挥金融科技功能,多维度识别风险

1.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

银行可借鉴企业的融资贷款方式,实现线上智能化操作,减少人员主观性干预。银行需要考察信贷风险管理从业者的综合技能,要求其提升风险识别、应对能力,做好各自岗位的信贷风险管理本职工作,进而控制银行信贷风险事件的发生。

2.拓展对外合作渠道

金融科技背景下,银行业要与其他外部组织机构、单位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拓展对外合作渠道,了解更多行业的经营状况,建立针对性的信贷风险管控流程、体系等。这样能够全方位利用不同主体提供的客户信息,便于银行内部信贷人员从多维度识别客户风险。例如,银行与政府单位加强联系,及时了解金融业相关政策文件的内涵,及时作出调整。

3.提升数据采集、分析能力

银行要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结合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客户背后隐藏的信息。银行可以建立客户数据库,按照集体、个人划分,分别储存客户相关信息,避免重复性调研同一客户信息,浪费资源。尤其要实现多系统大数据融合,跨行打通、自动连通征信和小贷系统等,避免沟通不畅造成信息不对称,影响客户信贷资质判断。如果贷款客户为个人,银行可以借鉴蚂蚁花呗、芝麻信用等方式,综合评估客户个人身份、借款还款记录、关系网、资信水平、资产情况、消费情况等,及时更新客户个人信用数值,动态调整信贷交易额度、还款方式、偿还期限等。

(二)构建信贷风险计量模型

1.建立全省银行数据共享系统

全省银行间建立数据共享系统,能够快速了解客户在全省范围内产生的信贷交易,依据以往交易信息为其快速精准画像,这对银行加强客户信用等级评估、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2.提升客户经理风险管控、应急事件处理能力

在审核客户基本信息、评估贷款交易可行性时,客户经理有着极大的话语权和决定权。为了保障决策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客户经理要用更加理性的眼光看待各类信贷风险,充分整合调研客户的信息,全方位判断客户信用等级,最终做出精准放贷决策,做好关键环节风险预防准备等工作,尽量保障银行信贷风险可控。

3.提高贷款定价水平

银行内部贷款定价是否合理关系着广大客户群体对其业务的关注度,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能够吸引大量潜在客户,满足更多客户的贷款需求。在当前金融科技市场大环境下,客户方也拥有着更多选择权,往往会多家对比后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银行,银行要构建可靠的贷款定价模型,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模拟贷款利息、利率计算数值,减少差异化定价,减少人工计算利率偏差等,使客户和银行之间能够维持更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 4 ]。

(三)强化金融科技和信贷风险预警融合

1.建设多功能预警信息系统

银行要在现有预警系统的基础上拓展,吸取行业内的成功案例经验,加大信贷预警系统建设投入力度,收集更全面的金融、非金融类数据信息,实现更加精准的客户画像,研判信贷交易风险,为每个客户出具真实的、全方位的信用管控报告。

2.实时传输数据信息

银行客户经理作为信贷风险防范管控的重要领导者,个人精力有限,不能时时刻刻关注所有客户的贷款业务,要借助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实时了解所有信贷业务的风险情况,及时作出响应。

3.优化预警识别等级

银行可以依据不同信贷风险的后果、紧迫性和发生概率等将风险预警划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风险逐渐增大,危险系数逐渐升高。客户经理在得到相应的信贷风险预警提示后,能够了解当前的风险危险性大小,有效应对各环节的风险,尽全力挽回银行的损失[ 5 ]。

(四)体现金融科技优势,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1.借助区块链技术加强贷前风险管控

利用模型为客户精准画像,分析其社交圈、消费习惯、关系网、生活区域等,综合评估客户属性及风险因子,合理预估其还款能力,管控放贷门槛。对于组织客户或单位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不能全然相信,要通过其他途径加以验证,确保其不存在任何欺骗性行为。在审核客户贷款条件时,要防范远程操作,多维度审核贷款人,确保贷款是客户本人完全自愿行为。

2.实现智能化贷中审核

放贷并不意味着该项交易完全结束,还需要银行信贷管理人员持续关注相关合同的履行情况,智能化评估客户的还贷能力。另外,银行还要评估信贷管理人员行为的合规性,判断其是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是否按照规定管控客户信贷业务,对违规违法行为给予严厉处罚。

3.动态分析反馈贷后风险

利用大数据动态追踪客户贷款资金流向,个人或组织的还款能力、信誉度等,为其构建行为模型,依靠模型走势判断客户行为异常与否。如果在模型中发现客户存在多头借贷、经营异常、更改个人信息等行为,有关人员要深入分析其产生异常的原因,依据自身专业技能、经验计算其违约概率,采取适当方式控制风险演变。

(五)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

1.提高管理者对金融科技的重视度

银行信贷风险管控需要所有在职人员的共同努力与协作,管理者要率先了解金融科技、信贷风险的相关内容,指引相关人员建设完善的制度和数据库。对管理者的聘任要更加严格,要从多方面考察衡量其能力,要求在其正确带领下,银行能够激发内源性发展动力,积极抵御外来风险。

2.积极引进尖端人才

对银行信贷风险管控而言,涉及的高端人才有信贷管理人才、风险管理人才、金融科技人才等,具体的人才选聘任用条件需要依据银行的实际业务确定。优秀人才入职后,银行要重视其日常专业技能、道德素养等相关内容培训,加强培训考核和个人业绩评估,全方位助力银行规范开展信贷业务。

3.提升全员自主思考能力

金融科技背景下,银行信贷风险管控要求有关岗位人员全面树立平台思维、风控思维、现代化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等,银行可通過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活动、金融科技专题讲座等提升人员思维能力,将金融科技理念全面融入信贷业务及其他业务,高效管控所有信贷业务环节,提高银行应对信贷风险的能力[6]。

总而言之,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发展影响较大,信贷风险始终伴随业务而存在,为了在未来的金融市场中持续发展,银行要高效管控信贷风险,提升对信贷业务风险的识别、预防和管控能力,在金融科技大环境下实现稳定的发展。

[1]曹亮.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影响[J].中国农业会计,2023(08):84-86.

[2]田艳君.数字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J].投资与创业,2023(07):25-27.

[3]王未,王金翎.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影响探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3(04):157-160.

[4]杜青青.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影响探析[J].中国物价,2022(11):63-66.

[5]杨馥,洪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22(06):66-73.

[6]鲍星,李巍.金融科技运用与银行信贷风险—基于信息不对称和内部控制的视角[J].金融论坛,2022(01):9-18.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银行问题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银行激进求变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