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及不良症状分析

2024-02-25王成有

婚育与健康 2024年2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王成有

【摘要】目的:研究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应用更昔洛韦的临床效果和不良症状。方法:我院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就诊的10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经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组别划分,分别为50例对照组(a-干扰素治疗)和50例研究组(更昔洛韦治疗),对组间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改善;且研究组的各个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研究组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具有重要作用,总体效果较高,能降低不良症状的产生,适合推广。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更昔洛韦;临床效果;不良症状

Effect of ganciclovir on clinical effect and adverse symptoms of infantile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WANG Chengyou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su Medical College, Pingliang, Gansu 744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adverse symptoms of ganciclovir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Methods: In 100 children with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from August 2021 to August 2022, including 50 controls (A-interferon treatment) and 50 patients (ganciclovir treatment), th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clinical index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of the study group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linical indicator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hen comparing the adverse reactions, the valu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ganciclovir in children with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has an important role, the overall effect is high, can reduce the generation of adverse symptoms, and is suitable for promotion.

【Key Words】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Ganciclovir; Clinical effect; Adverse symptom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该疾病是儿童感染了人类疱疹病毒4型病毒(EB病毒,又称为人类疱疹病毒4型)发生的。EB病毒进入人体口腔内,使咽峡部及扁桃体上皮细胞被感染,从而使儿童容易发生扁桃体炎,咽峡炎等。针对临床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主要为药物,能促使患儿症状改善。本文基于2021年8月—2022年8月就诊的10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重点研究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应用更昔洛韦的临床效果和不良症状。

1.1 一般资料

对2021年8月—2022年8月就诊的10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53±1.25)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4.54±1.26)岁。纳入标准:①患儿发热均为5d以上;②咽峡炎;③颈部淋巴结肿大;④眼睑水肿者;⑤符合原发性EBV感染的实验室证据EBV-CA-IgM与抗EBVCA-IgG抗体阳性;⑥单一抗EBV-CA-IgG抗体阳性,且EBV-CA-IgG抗体阳性为低亲和力抗体;⑦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为0.10以上;⑧6岁以上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为0.50以上或者淋巴细胞绝对值为5.0×109/L。排除标准:①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的患儿;②无法主动配合的患儿。以上资料对比分析后,组间差异不存在,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重组人干扰素a1b注射液进行治疗(生产企业:北京三元药业,国药准字:S20010007,规格:30ug/支)。该药物治疗为:1~2 ug(/kg·次),1次/d,肌肉注射,治疗疗程为7~14d。研究组:应用注射用更昔洛韦治疗(生产企业:扬子江药业,国药准字H20053363,规格:0.25g/支)。該药物剂量为5mg/kg,将其与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混合,静脉滴注,Q12h,治疗疗程为7~14d。

1.3 判定标准

(1)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完成治疗后,对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进行检测。(2)临床指标:分析患儿的热退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咽峡部症状缓解,眼睑水肿消退和肝脾肿大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情况。(3)不良反应情况:观察患儿是否存在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后白细胞计数

治疗前,组间在白细胞计数方面对比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临床指标

研究组的各个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组:呕吐为2例,恶心1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4例,为8%;对照组:呕吐为5例,恶心5例,皮疹5例,不良反应15例,为30%;x2=7.8622,P=0.0050。临床观察指标可加入眼睑水肿消退时间;及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时间。研究组不良反应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自限性相关疾病,临床发病后,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热以及咽部疼痛等现象,容易给患儿身体健康带来较大影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年龄较小,且自身免疫功能也比较低,当患儿发病后,如果未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控制,将导致病情不断恶化,从而引起心肌炎、肝炎、脾破裂等疾病,无法有效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1]。临床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为药物,其目的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能促使患儿病情逐渐好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作为一种急性、亚急性感染性疾病,是因为EB病毒引起的。该疾病在近几年发病率不断提升,且得到医学领域的关注。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是因为B淋巴细胞的表面存在这种病毒的受体,导致B淋巴细胞发生感染,且抗原体发生明显变化,使T淋巴细胞逐渐活化。在细胞毒性下,导致B淋巴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不断消退,从而发生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并在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等现象,从而使患儿的身体健康受到较大影响[2]。

临床治疗主要为药物,经常使用的为更昔洛韦,是一种糖蛋白试剂,其存在的特异性较强,能对细胞给予控制,发挥抗肿瘤的作用,能给予免疫应答调节,抗病毒效果较强,在白血病、肾癌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3]。在临床上经实践研究,在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中价值较高,临床效果良好。干扰素能使EBA-mRNA水平降低,也是防御机体病毒的主要药物,且白细胞吞噬功能不断增强,保证淋巴细胞逐渐转化,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也能使机体形成非特异性免疫,具备的抗病毒和免疫功能调节作用明显[4]。更昔洛韦能有效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实际应用期间不会产生耐药性,与干扰物比较效果更好[5]。

更昔洛韦是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特效药物,对免疫力较低的儿童也适用,能静脉注射能使患儿有效吸收,促使药效的发挥。更昔洛韦是一种抗脱氧核糖核酸病毒药物,受到细胞激酶影响磷化,能够和三磷酸鸟苷竞争抵抗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相关的多聚酶,避免核酸的复制,以确保能发挥良好的抗病毒效果。更昔洛韦不容易发生耐药性,在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中,能使患儿的症状不断缓解,减轻患儿痛苦。更昔洛韦也称为丙氧鸟苷,是一种新型的无环鸟嘌呤衍生物,该药物存在的水溶性较好,是抗DNA病毒的一种药物[6]。在生成三磷酸型中发挥的功能较多,具体表现为:第一,基于竞争性,能对病毒的DNA聚合酶有效控制。第二,能直接作用到病毒的DNA中,避免发生DNA链延长。通过对更昔洛韦药物的静脉注射,使其不断进入到患儿体内,保证患儿对其吸收,并在体内分布广泛。并且,该药物通过透过血脑屏障、眼内、深部组织,也能充分发挥其疗效。更昔洛韦一般不在患儿的体内发生代谢反应,但能够直接通过肾排泄,具有无肾毒性特点,不会给肝酶系统带来较大损伤,所以,也不会使患儿发生不良反应。更昔洛韦在细胞内,会逐渐发生腺苷激酶磷酸化,当产生利巴韦林单磷酸后,则给肌酐磷酸脱氢酶活性带来较大控制作用,从而影响鸟苷酸的合成,避免DNA病毒的复制受到抑制[7]。更昔洛韦和其他的抗病毒药物比较,总体治疗效果更好,更昔洛韦在实际应用期间,对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发挥的亲和性更强,能在较短时间内缩短白细胞总数,促使异型淋巴细胞的恢复。更昔洛韦使用后,容易发生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等情况,如果静脉滴注的速度较快,还可能使患儿发生心悸、头痛或者呕吐等症状。如果患儿存在肝肾功能损害,需要保证剂量减少。还有一些患儿对药物存在反应,当药物停止后会马上得到缓解,这种情况是不需要特殊处理的。所以说,更昔洛韦在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中是安全性且有效的,适合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8]。

综上,使用更昔洛韦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效果良好。对于患儿的热退时间有明显改善,能明显缩短热程,且对于咽峡炎改善和眼睑水肿消退及淋巴结消退等症状体征方面能明显改善,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总体风险较小,且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临床总体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杰,曾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14): 156-158.

[2] 于程.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6):278.

[3] 杨静.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14):48-49.

[4] 张红梅,黄闪,李慧霞,等.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8,15(3):77.

[5] 王梅.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6):267-268.

[6] 魏冬梅.分析更昔洛韋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J].医药前沿,2018,8(21): 121-122.

[7] 秦莉.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8,8(9): 231-232.

[8] 王艳,葛红.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其对EB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7,23(14):145-146.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