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

2024-02-25葛佳兴周海波薛秀娟

婚育与健康 2024年2期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作用机制临床治疗

葛佳兴 周海波 薛秀娟

【摘要】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表现为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的症状,临床上,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存在副作用大,有效率低,患者依从性较差等问题,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等优点。牵正散为治风剂,是治疗口角歪斜的名方,具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痉等功效,本文从牵正散的组成,药理功效,以及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牵正散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旨在深入研究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新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牵正散、周围性面瘫、临床治疗、作用机制

Research progress of Qianzheng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GE Jiaxing1, ZHOU Haibo1, XUE Xiujuan2

1.Hebei North University,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China; 2.Qinhuangdao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inhuangdao, Hebei 066000, China

【Abstract】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is a common neurological disease, often manifested as the disappearance of forehead lines, shallow nasolabial sulcus, and distorted mouth angle. In clinical practic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has significant side effects, low effectiveness, and poor patient complian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afety, few side effects, and high patient compliance. Qianzheng Powder is a wind treating agent and a famous formula for treating angular deviation. It has the effects of dispelling wind, resolving phlegm, unblocking collaterals, and stopping spasm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Qianzheng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from multiple aspects such as its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n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The aim is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new progress of Qianzheng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Key Words】Qianzheng powder;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Clinical treatment; Mechanism of action

周圍性面瘫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的额纹消失或变浅,睑裂增宽,口角歪斜,多为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导致同侧面神经所支配的上、下面部表情肌瘫痪[1]。牵正散具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痉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面瘫、三叉神经痛、偏头痛、中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周围性面瘫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牵正散广泛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为了更好地了解牵正散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和起效机制,本文通过分析总结相关文献,从牵正散的药物组成、药理学研究及临床治疗周围性的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理论依据。

周围性面瘫属于神经系统疾病范畴,是一种以面部表情肌肉群出现运动功能障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神经病变,最主要分为贝尔氏麻痹(Bell’s Palsy,BP)和拉姆齐亨特综合征(Ramsay-Hunt syndrome,RHS),其中贝尔氏麻痹每10万人中就有13~34人发病,拉姆齐亨特综合征,好发于20~30岁,除了面神经麻痹还常伴有耳后疱疹[2],周围性面瘫常表现为患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中医称本病为“口癖”,多因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等外邪侵袭面部,致使局部气血阻滞,筋脉失养,而至面瘫[3-5]。本病是临床的常见病,严重的会影响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牵正散为治风剂,记载于《杨氏家藏方》,出自宋代医家杨倓,为治疗外邪阻于头面经络的常用方。具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痉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面瘫、三叉神经痛、偏头痛、中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牵正散全方由白附子、全蝎、蜈蚣三味药组成。以上3味磨成细末、热酒调下,不拘时候。具有祛风化痰止痉之效,三药合用,风祛痰消,经络畅通。故名为“牵正”。

1.1 白附子

白附子味辛,性温。归胃、肝二经。为植物的干燥块茎。首载于《名医别录》。具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之功,其性辛温升散,入阳明经且善行头目,《本草经集注》云:“主治面上百病,行药势”,善祛头面之风邪,用于治疗中风痰壅,口眼 斜,语言謇涩等疾病。

1.2 全蝎

全蝎性味辛平,归肝经。为动物的干燥体。首载于《开宝本草》。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之功。《玉楸药解》中所载:“味辛,入足厥阴肝经。穿筋透节,逐湿除风”,全蝎善行走,入肝经,为搜风之主药。用于治疗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 ,半身不遂等疾病。

1.3 僵蚕

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为家蚕经过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之效。《雷公炮制药性解》中云:“僵蚕主风湿口噤失音,疔毒风痰结滞,皮肤风动如虫行……”。僵蚕善清经络之风兼能祛痰。《神农本草经》云“主小儿惊痫夜啼,令人面色好”。僵蚕能上行头目。用于治疗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等疾病。

2.1 白附子

主要具有抗炎抑菌、镇静抗惊厥、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6-7]。韩进庭[8]研究发现白附子混悬液具有明显消炎作用且可明显抑制棉球性肉芽组织增生。并且奶牛乳房炎中的嗜热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对白附子水提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生长代谢受到了白附子水提物的干扰(吴国娟等[9])。蒋丹等[10]研究发现白附子的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2 全蝎

主要具有抗凝、促纤溶、抗哮喘、镇痛等功能。常用于治疗面瘫、中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现代药理认为全蝎可有效抑制局部神经根炎症因子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缓解组织损伤程度,另外,全蝎也具有良好的阵痛作用,能够降低三叉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并且具有抗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粘附的作用。

2.3 僵蚕

主要具有抗凝、抗惊厥、催眠等作用。常用于偏瘫、抽搐、头痛等疾病。现代药理发现僵蚕提取物能对抗兴奋性氨基 酸诱导的神经毒性,从而保护海马神经元、降低脑缺 血及其他神经损害导致的神经损伤。白僵菌素对革兰氏阳性、阴性、霉菌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

3.1 牽正散单方治疗

中医中药在治疗周围性偏瘫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诸多学者在临床观察中均发现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牵正散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张振帅等将临床收治的6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抗病毒(阿昔洛韦注射液)、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营养神经(甲钴胺注射液、维生素B12)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牵正散加减,通过如面神经电图ENoG、瞬目反射BR客观检测方法,依据HouseBrackmann 分级法和Portmann 评分法,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且治疗组能明显缩短治疗周期,改变面神经电图(ENoG)和瞬目反射(BR)。尹杰等观察了牵正散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120例,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片、阿昔洛韦、维生素B1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牵正散加麻黄、生石膏治疗,治疗20d后,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治疗后H-B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依从性好,未出现过敏反应及明显胃肠道不适。另外,前人的研究表明牵正散其提取物可明显延长帕金森小鼠的震颤潜伏期,可明显缩短震颤持续时间。改善运动障碍,缓解肌肉痉挛。

3.2 牵正散复方治疗

《灵枢·经筋》云:“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 目为僻,眦急不能卒视。”张晓琴认为风为百病之长,治疗时应以祛风为主,故在治疗时在牵正散的基础上给与桂枝加葛根汤增强其祛风之力,同时还能补血活血养阴,相比于对照组的药物处理(醋酸泼尼松片、甲钴胺片、注射用血栓通),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牵正散加桂枝加葛根汤,在治疗结果上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74%。并且对比对照组在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B)上的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现代药理发现桂枝加葛根汤不但具有消炎镇痛改善循环的功效,还可保护小鼠受损的神经元。李长伟运用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治疗痰血阻络型面神经炎,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维生素B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临床结果证实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73%高于对照组84.09%,该合方使患者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口角下垂等症状明显好转且恢复时间缩短加速。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治疗痰血阻络证面神经炎,可以改善症状、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还可提高治疗效果,同时研究发现牵正散合导痰汤中的氨基酸挥发油等成分不仅可以抗炎杀菌、增强免疫还可以减轻面部水肿。杨琳琳等认为面瘫多由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侵入太阳、少阳、阳明经脉 与经筋,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故在牵正散的基础上联合小柴胡汤,将临床收治的6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甲强龙、阿昔洛韦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小柴胡汤合牵正散联合西药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 93.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并且治疗组痊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率66.67%。且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分级差值降低更加明显,疗效更加显著。

牵正散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牵正散中的白附子,全蝎,僵蚕等在抗凝,抗惊厥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能够缓解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神经损伤,缓解多种神经疼痛或者神经麻痹。无论是牵正散的单独治疗,还是联合西药、针法、艾灸等复方治疗,对周围性面瘫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患者依从性高。不少研究报告存在样本数量少,评估标准简单,研究周期短等弊端,影响了数据研究的可靠性。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相关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稀少,且少见搭配动物实验进行验证,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药理作用与神经生物学机制。未来需要不断地补充完善周围性面瘫的中医学治疗体系,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全新的路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丁晓宁,张鹏,陈阳美.周圍性面瘫的病因和治疗[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9,32(4):316-319.

[2] Song K,Chang S,Lee J,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zziness Associated with 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lsy[J].Journal of Audiology & Otology,2018,22(3):148-153.

[3] 魏汝波.分型、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220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9(5):672-673.

[4] 李瑛,李妍,刘立安,等.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1,31(4):289-293.

[5] 石钟.针灸在面瘫辨证分型中的应用[J].河北中医, 2012,34(10):1519-1520.

[6] 黄金钰,戴忠,马双成.白附子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5,46(18):2816-2822.

[7] 熊成成,蔡婉萍,林嘉娜,等.白附子不同炮制品药理作用评价研究[J].中药材,2016,39(8):4.

[8] 韩进庭.关白附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3268.

[9] 吴国娟,张中文,李焕荣,等.中草药对奶牛乳房炎6种致病菌的抑菌效果观察[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3,18(3):195-198.

[10] 蒋丹,王关林.22种中草药抑菌活性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3,5(4):140-141,146.

猜你喜欢

周围性面瘫作用机制临床治疗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
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我镇农业结构调整
针药结合辨证治疗68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