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信息之舟 寻访游记秘境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制作
2024-02-24张颖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侨城小学
张颖 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侨城小学
●特色与亮点
1.聚焦单元整体,凸显学生主体
课件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单元整体教学要求,以“华采校报《云游中国》栏目征稿”为大情境,通过多个环节分解任务,把单元内不同的板块有机融合,构建了整合化、可操作的单元任务群。
2.巧借白板功能,打造高效课堂
借助希沃白板进行课件制作,充分利用白板的多种功能呈现相关资料,为学生营造游览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语文学科工具讲解生字,直观形象,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教学效率。运用拍照实时传输功能让更多学生的精彩练笔得以呈现,实现了师生间的高效互动。
3.整合多类资源,搭建学习支架
教师整合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源,并制作学习单(课前预习单、课中导学单和课后提升单),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促进学生习得方法、实践运用。
●制作背景
语文既是日常交流的语言文字工具,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并得到了广泛运用,小学语文教学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实现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打造高效优质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以“写景”为主题的习作单元,本单元精读课文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习作方法。为此,笔者明确了课堂需要从“阅读视角”转向“写作视角”,从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转向知道课文是“怎么写的”,每一个板块的教学都指向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考虑到习作单元的特殊性,笔者对《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取舍,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教科书的编排顺序,提取合适的素材,以流畅呈现教学梯度,实现素材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结。
●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
1.设计思路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本课件的设计是在学生已有写景习作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游览路线分析、重点景物描写方法解密等途径学习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景物描写。本着“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件中笔者以校报中《云游中国》栏目的征稿为线索贯穿始终,借助不同类型的学习单,创设真实可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辅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2.内容结构
(1)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①出示上一节课《海上日出》的学习内容,交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将日出的变化过程写清楚的。出示一组句子,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排序,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
②出示校报《云游中国》栏目的征稿通知,呼吁学生积极参与投稿,明确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引发学生的投稿热情。
③出示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点明这篇文章是作者为记录自己游览经历而写的。
(2)字词写洞貌
此环节由正音、明意、写字三部分组成。把学生的课前学习单作为切入点,课件展示学习单完成情况。
①(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浙”字读音标注错误)课件中出现“浙”字,点击小喇叭,播放正确读音。学生和课件互动,通过组词法、形近字辨析法巩固读音、识记字形。
②集中展示课文中理解困难的、生僻的词语,接着开启游戏模式(将词语和意思进行组合,如图1所示),这样的方式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突破了字词难关。
图1
③(学生发现“蜿蜒”二字写错)课件直观呈现汉字,连续展示书写笔顺。接着,呈现三句口诀,即左收右放、主笔突出、点撇穿插。引导学生根据口诀书写,并对照评价标准,为书写评分。
(3)依序赏洞景
在本环节开始之前学生结合预习单完成了游览路线图,并梳理了作者的游览顺序。
①(学生说出梳理的游览路线)课件相应出现用箭头标示的游览路线图,借助课件展示,学生第一次明确了作者的游览路线。出示:“用横线标出有关作者行踪的语句,并根据学习单提示把表示景点之间转换的词语简要记录下来,完成学习单表格。”这里包含两个问题,其中的难点是提取各景点之间的转换词(提供范例)。之后课件出示相关语句,点明这些都是过渡句。
②课件出示“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明确作者用“过了”“到”这样有连接作用的词把不同地点的转化自然地连接起来。(学生读其他描写行踪的语句,继续找类似的连接词,进行展示分享)课件上相关的连接词用醒目的红色标示出来,要求学生选用相关词语,再次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这是学生第二次练说游览路线(教师提炼“过渡自然”的写作密码)。
③课件出示“初试身手”中植物园的平面图,让学生先确定一条游览路线,用过渡句说一说植物园的游览顺序。
(4)合作探洞狭
①借助表格搭建学习支架,并出示:“作者介绍了双龙洞的多个景点,哪些景点让你印象深刻?”当提到印象最深刻的景点时,学生聚焦孔隙,用“狭小”概括出孔隙的特点,如下页图2所示。
图2
②出示课后题要求,结合学习单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是如何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学生带着问题,聚焦第5自然段,抓住体现“狭小”的关键语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课件出示教师点评关键词,提炼“重点突出”的写作密码)。
(5)练笔显身手
①出示“初试身手”的植物园平面图和练笔要求:“结合刚才已经确定的游览路线,选择一处园中你印象深刻的景点进行练写。”播放植物园动态视频,出示习作锦囊,如下页图3所示。
图3
②教师将学生的练笔作品,同步上传电子白板,对照“路线清晰、过渡自然、重点景物突出”三处评价标准进行点评。
③在点评完成后,出示任务:课后请大家完成课后任务单,把学到的方法用到校报《云游中国》专栏的投稿中。
●关键技术处理
①图片制作。植物园平面图中的各个景点的图片需要通过多次编辑完成。笔者用扫描全能王进行拍照扫描,选择自己想要的图片进行剪裁,用增强并锐化的格式保存。点开美图秀秀,选择贴纸,找出合适的小旗子插入图片,重复多次,完成植物园平面图的景点标注。
②在合成动态视频时,需要依据图示内容找到恰当的图片或视频资源,运用剪映进行合成,逐个添加文字、箭头,采用画中画功能在视频上方出示整体的平面图,最后添加音乐。
③在交流“孔隙狭小”这一特点时,因作者描写细致,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教师提前预设,在当页课件下方设置了五处超链接,对应作者的游览方式,以小船的形式呈现,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超链接,保证课堂的流畅性。
●幕前幕后
本次课件制作顺利得益于很多方面:①学校积极建设智慧校园,更新教室内的智慧黑板,配置希沃教学平台,提升学校信息化育人环境。②参与希沃白板操作培训,了解基本功能,能流畅地使用白板制作课件。
制作课件的初衷是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架,帮助学生习得方法,顺利完成习作。在制作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仔细研读课标,确定好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环节,不断修改和调试课件内容,最终形成现在的版本。在使用过程中,学生的反馈达到了预期效果:①在单元情境的引领下,营造游览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以“校报征稿”任务为驱动,推进真实活动,落实学科素养;③结合多类资源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的学习和评价有据可依,落实“教学评”一致。
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现场,笔者观摩了其他选手制作的课件,在课件制作版面、教学内容融合、剪辑工具使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笔者体会到,当下的学习资源丰富,种类多,如何选取恰当的资源用合适的方式呈现是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