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艺节目叙事下乡村形象的呈现
——以劳动纪实互动真人秀《种地吧少年》为例

2024-02-23罗龙锦

视听 2024年2期
关键词:种地综艺

◎罗龙锦

2017 年年初,湖南卫视推出我国首档观察类慢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在我国综艺市场内以一股“清流”而出圈。其不设定节目的发展走向,游戏呈现不复杂但带有戏剧性,嘉宾没有固定的人设特点,他们逃离城市进入乡村,节目组以自由全景式的拍摄模式进行记录,掀起了慢综艺热潮。然而,同质化的节目铺天盖地,让慢综艺进入瓶颈期。①2023 年,《种地吧少年》播出。在没有流量明星、未大力宣传的情况下,该节目在第28届上海电视节中入围最佳综艺。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分析《种地吧少年》的人物设置、叙事结构和叙事话语,探讨这匹综艺领域的“黑马”如何在短时间快速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并且能在众多的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从而探索电视综艺节目对乡村形象的符号化呈现。

一、低流量背后的田园慢综艺:人设、IP与煽情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下,流量成为综艺节目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田园慢综艺是将场景设置为乡村田间,明星嘉宾自愿“下乡”居住劳作,进而将城市生活放缓,开启乡村生活或乡村经营体验的慢生活类型节目,以此记录嘉宾的生活态度,从治愈的角度宣扬和传播人文价值。因此,明星、流量、乡村生活是田园慢综艺必不可少的因素。而《种地吧少年》恰恰与传统田园综艺相反,糊咖、低流量、真实成为它的名片。互动式慢综艺不设置剧情、人物和竞技内容,让明星在相应的主题下接受和享受生活,节目组不做过多干涉,不解决一日三餐、居住起居、人际交往等问题。节目还用纪实手法以第三人称视角记录日常生活的全过程,呼应“真正生活”的精神主题。

(一)多元立体的人物形象塑造

在新媒体时代下,伴生着自媒体的发展与运营,流量一度成为媒体追逐的指标。在小说的叙事中,常提到三大要素,即环境、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一些综艺节目常常把流量与人物塑造挂钩起来,不由得将目光集中在高热度的明星身上。而《种地吧少年》恰巧在流量上与绝大多数综艺不同,它将目光集中在10 位娱乐圈毫无起色的青年人身上,他们有人科班出身,也有人是理工科专业,节目以多元化形象展现人物设定。节目组与嘉宾签约时,抛弃以往约谈式合作关系,而是通过筛选,让嘉宾们真正下地考察,最终选出10 位种地少年。《快乐再出发》节目的嘉宾是曾经在《快乐男声》大火过的明星,节目将定位放在“边缘”艺人身上,试图创造综艺“奇迹”,最终成为逆袭的一匹黑马。《种地吧少年》与《快乐再出发》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相反的是,《种地吧少年》是以完全陌生化的面孔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因此要想让综艺能够带动流量的产生,制作组也面临着不少挑战,而“种地少年”则通过真心和拼搏精神打动了观众,为节目赢得了流量和口碑。

(二)角色定位

人物是影视叙事文本的基础和灵魂。《种地吧少年》构建了一种中国式家庭关系,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体系。“家”是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基本社群,更准确地说,应该叫“小家族”,而少年之家同样延续承担政治、经济等功能,设置规矩和家族文化,使家庭正常运行。每个成员在”家“中担任着不同的角色。②为让家庭正常运行,尽快通过劳作获得收成,十个少年被分为三组:蒋敦豪、何浩楠、赵一博分配到养殖组,养羊、喂鸡成为他们的日常;李昊、李耕耘、王一珩、赵小童分配进了基建组,负责对房屋进行修整;大棚组则是鹭卓、卓沅、陈少熙,负责种玫瑰花、种菜和养虾。分工明确后,他们每天再对自己的板块负责。十个人中,身为理科生的赵一博,凭借精确测量施肥密度、兼具各项“修理”技能、自学电焊成为养殖组的“主力”担当;李昊凭借“社牛”天赋率先获得观众的喜爱;李耕耘人如其名,作为种地小队唯一真实拥有种地经验的人,施展了排水、疏通水渠等劳动技能,“靠谱”成了他的代名词;赵小童前期因性格倔强引来不少负面新闻,但进入基建组后,“大力士”和木工的设计与美感让其人物形象在荧屏上产生反差感,收获不少粉丝。其余人物的个性也很突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情绪稳定的鹭卓,稳重大哥蒋敦豪,温柔的卓沅,拉赞助的何浩楠,会唱戏曲的陈少熙,以及调皮小弟王一珩。这群性格各异的年轻人度过半年的种地之旅,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矛盾和悬念,他们是故事的叙述者,同时也置身于故事内部向我们叙述整个故事。

(三)人物关系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因此,文艺作品的重点是突出人,让人物投入一定的关系中去。人物关系不仅能够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也能够让叙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节目不单是以网络综艺的形式出现,还结合当下的热潮,以直播形式出现,例如“陪伴式”种地、直播带货,让观众可以更深入地去感受节目的立体性。而十位嘉宾在进行带货开场白时,是需要有人主导、有人辅助的,因此关系也就从中体现出来。作为第一次直播卖笋,竖屏主持人面对镜头站成两排,李昊位于队列中间。直播开场,李昊开始掌握大局,主要介绍当天的直播目的、嘉宾信息。在进行开场白时,站在后排两列的嘉宾同样会进行互动,让场面的热情值达到一定高度。(如图1)

图1 主持节目关系图

二、叙事结构

希德·菲尔德说:“结构就是把故事按照一定位置安排好的东西。”也就是说,结构是将情节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加以排列的外在形式。情节和结构构成故事的起承转合,让叙事内容更加丰富,而不同的故事内核中的结构又有其特点。因此,本部分主要透过《种地吧少年》的叙事结构,探讨在多元化的综艺中,如何在多元的数字影像中提取所需内容,并完整将前后逻辑有深度地展现出来。

(一)以散文式线性结构为主

《种地吧少年》的总叙事结构是以散文式线性结构为主,该结构与戏剧式线性结构的影片注重情节性、戏剧性不同的是,并不把强烈的冲突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也不注重选择集中的事件和明确的情节贯穿线,其近乎平淡的事件和松散的结构似乎缺少叙事的凝聚力,却能以简约的叙事传达出某种人生感悟和动人的感情力量。正如文章中的散文,讲求“形散而神不散”。《种地吧少年》主要分为种植组、养殖组、基建组三组,以共同努力建设家园还债为线索,贯穿三大板块。这三个板块都是以少年的劳作为主题,分别展现在不同领域中少年们的精神气质。导演善于通过镜头展现少年所说的话,跟着他们游移在不同的空间中。譬如第30 期种植组的鹭卓、卓沅在种辣椒时,跟嘉宾黄雅莉说录制这么多期,第一次有女嘉宾作为飞行嘉宾,就连不善于表达的三哥都开始积极主动地交流。镜头转向基建组,李耕耘正在跟女嘉宾张小婉聊天,连贯的剪辑思路和叙事结构让三大板块的故事内容能够得以呈现。表面来看,尽管情节不集中,看似前后也没有因果关联,但两者又在话语中构成联系。

(二)内部故事由线性结构构成

大板块中的内部故事,是以线性结构构成的。这种结构首先注重的是故事的戏剧性,也就是故事内部的戏剧冲突、因果关系等情节性元素,同时以线性的方式来推动叙事,需要交代故事的开头—起因—高潮或转折点—结局的到来。③这也是综艺节目在剪辑下集预告常见的手段,在吸引观众注意的同时,也能带来节目的收视率提升。因此,在每一期节目中的小板块里,总能发生一些新奇矛盾冲突,带动综艺节目效果。在第29 期中,陈少熙因担心流浪狗的生命安全,尝试将它们抓回家自己养,在与狗追逐的过程中,他不慎掉入粪池,引来热搜名场面,给综艺节目带来了不少话题的讨论。但在家的赵小童并不知道陈少熙的想法,不知道流浪狗从何而来,而且狗在家叫唤得厉害,因此,擅自主张把狗给放了。回到家的陈少熙因为见不到狗而与赵小童发生冲突,最终以赵小童出门抓狗,互相道歉而让故事告一段落。这种完整的线性叙事结构更易被大众接受,也成为一种主流结构形式。

(三)核心事件与辅助事件

艾斯本·阿尔萨斯认为,叙事事件又可分为核心事件和辅助事件。所谓核心事件是可以让我们认知到故事,而辅助事件是一些可以被替换掉或直接移除故事的事件,看似并非重要,但辅助事件构成了叙述,一旦辅助事件改变,叙述就相对应发生变化。④因此,核心事件是故事中至关重要的存在,具有引导性,是叙事的重点结构。而辅助事件的重点在于环境、人物以及不触发事件的偶然性条件下的行动。

节目的每一个环节都通过劳作来展现少年之家不放弃的精神,以及面对困难时团结一致的魄力。作为田园类真人秀,面对360°无死角的跟拍,十位少年的生活作息活动统统在镜头前不断放大,真实也成为慢综必不可少的核心之一。⑤让核心事件成立的方式,不仅是前期导演在几百位嘉宾中层层筛选下的不断考核,同时所选择的农田景象环境中,城市的选择、城边村的地段、农田鱼塘结合等,也让治愈与真实在乡间得以实现。

三、民族化语境中的叙事话语

沃尔夫林曾说:“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艺术。时代和种族互相影响。在我们能够称一种风格为特殊意义上的民族风格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确定这种风格含有多少一般特征。”一般来说,一部影视作品的民族风格,往往取决于它是否反映了民族生活,是否表现了民族的精神、心理、感情和风俗习惯。而与话语结合,综艺节目中的民族化表现集中体现在花字、字幕、画面镜头中。⑥因此,在分析影视作品时,不仅要从内容上出发,同时也要对其形式进行分析。

(一)影视作品形式的民族气息

东方的影视作品都很注重对人的生命本性与环境(社会的自然的)关系的追求和情味的抒发。中国几千年的诗骚抒情传统,往往在叙事中揉进和强调一种含蓄隽永的抒情意境,注重叙事内涵的挖掘,渗透了东方传统的美学精神与诗意化的意味。字幕不仅能表现人物的心声,用另一种有意思的形式表现人物的内心想法,同时也能作为解释说明科普知识的方式呈现信息。作为农业题材的纪实类综艺,《种地吧少年》花字字幕的呈现有利于让节目展现出一定的主题信息和乡土文化的价值。

电视节目中,对于字幕的需要绝对不能脱离画面的需要。在《种地吧少年》中,花字以绿色为主基调,强调农业的发展和生命的活力,从花字上看,主要以农业小贴士、日历节气、农业步骤、下方字幕滚动等形式展现农业知识而不断出圈。该形式在一般综艺节目中不太常见,滚动式的字幕不仅可以减少荧屏中的篇幅,还能在最短时间内展现科普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种地吧少年》第6期中,播种日来了十位少年,他们第一次进行拌种,在小麦种植技术指导员张新的指导下,第一步把种子铺在塑料薄膜上,第二步把水均匀洒在种子上,第三步按照1:2 比例撒入干粉拌种剂,第四步用干净的铁锹搅拌,节目配合花字的形式将拌种步骤逐一展示。有了花字和提示词的存在,画面内容就可缩短不必要的时长篇幅,而将目光集中在更为重要的内容叙事上。

综艺节目所面向的受众群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单向度的人”,即面对网络综艺而沉浸于其中,获得短暂的轻松和愉悦感;二是与节目有共振的生产性受众,受众的观看行为就是在已有的文化知识和节目文本之间建立联系。面对庞大的受众群体,《种地吧少年》不仅要在内容上贴近受众需求,也要在形式上让观众产生所熟知的社会经验,从而与节目产生共振。在花字角度下,为了让观众最直观地感受142亩地到底有多大,节目还在微博、小红书等传播媒体中制造话题,活跃热度,提高节目的知名度。在节目中,用类比形式,将亩地与足球场和篮球场进行对比,更直观地表现出十位少年之间要在这庞大的面积中创造属于自己的“舞台”。

东方影视作品中,为注重叙事的流畅、平易,多用对称静止的正面构图,强调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多用固定机位;善用空镜头追求一种言外之意;注重画面的营造,重视山水画意境,色调往往较为淡雅幽静;注重意象和意境的和谐结合……这样的作品不胜枚举。《种地吧少年》选取的地点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地处城市与农村交汇处。作为以农业为基调的综艺节目作品,其突出新农村图景,利用快乐又略带莽撞的农作体验、现代化的农技农具、航拍视角下的魅力乡野,以新方式、新视野打破人们对农地的思维定式,还原真实的农家小巷。

(二)影视作品内容中的民族特色

影视作品的民族色彩表现在题材与主题的独特性上,这是构成影视作品民族特点与民族风格的重要因素。就内容而言,各民族的影视作品都是立足于本民族的生活之中,力求表现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展现民族精神。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在观众观看节目时,人物的言行需要符合中国的传统道德与美善的要求。《种地吧少年》之所以能够出圈,正是因为十位少年的精气神,他们富有当代青年的朝气、创造力和生命力。同时,在作品内容中,节目将战线拉长,以自然生长周期为时间依托,展开一次人文关怀气息浓厚、教育意义深远的制作。当下所面临的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年轻人不下地、粮食安全等问题,让《种地吧少年》节目呈现出新的意义。

为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让意义存在于空壳的表象里,节目组在邀请嘉宾时较为考究,囊括了著名作家、流量小生、主持人等热度较高的嘉宾,让节目更具可看性和娱乐性。同时,为了宣传农业农村发展情况和知识,节目组还特别邀请各高校大学生实地感受和加入耕作中,真正让话题意义导向落到实处,让观众产生更大的共鸣。

《种地吧少年》将现实问题与新型传媒有效结合,在娱乐之下揭开现实的一面,多维度地展开乡村振兴画卷,吸引年轻人将目光投向祖国的农村土地上。从参加生活技能课程培训到考取当代农具驾驶执照,通过运营真实的农场生活,线上“陪伴式”直播开工打卡,节目让观众第一次近距离、沉浸式地了解和感受每一粒种子的生长过程以及养殖动物的生命力,不仅提升了节目的价值,还引领了当代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中国传统的影视作品叙事通常会总结为: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的艺术创作方法、以戏剧性为基础的人物命运塑造以及充满哲理教化目的的思想倾向。在导演杨长岭的对话中了解到,导演的初衷在于愿意尝试、认真踏实、充满热情。在第32期节目中,为防止小羊在母体内憋死,手要伸入母体将体内小羊拽出。蒋敦豪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帮助母羊成功分娩。母羊的爱子、少年们的努力、导演组的揪心、医生的帮助等,全景式无死角地被真实记录下来,超越了普通综艺节目的效果。而小羊作为早产儿,活下去的希望非常渺茫,但在三位少年的照顾下,再加上小羊自身的努力,在充满戏剧化的情节下,它从濒临死亡的生命状态中逐渐抽离,变得鲜活起来,众人为之惊叹,这也是节目生命力的体现。

四、结语

以“逃离城市,进入世外桃源”为主要内容的电视综艺节目的出现和兴盛,不仅得益于当下年轻人对城市压力和快节奏生活的厌弃,更是电视人结合受众短板与自我理解的心理需求而打造的结果。《种地吧少年》不是简单地将农业作为旁观者进行记录和泛泛而谈,而是企图重新回望和重视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景象。节目打破原有制播形式,创新采用了长、短内容协同的方式,让观众在各个视频端口都能看到“种地小队”的劳作场景,从他们的视角出发体验种地的“第一现场”。《种地吧少年》将文化创意产业引入乡土空间,通过更具体的“种地”全流程展演,传播农耕文化,挖掘和开发乡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引导人们领悟脚下土地所蕴含的劳动智慧和生活哲学,其新意与深意皆值得关注。这种意义的实践才是电视综艺节目充满哲理教化目的的表现。在消费主义和娱乐文化盛行的时代,农村题材综艺节目驱动着田园慢综艺的发展,同时也是一次对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展现。

猜你喜欢

种地综艺
种地钓鱼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数据”让农民“慧”种地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传统综艺“编导”与新兴综艺“编剧”工作异同分析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电视综艺泡沫化隐忧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农民工月均收入超3000元,怪不得种地的农民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