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教师对科研方法学教育培训课程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2024-02-23陈镜宇胡彩辉马军许凤麟安曦州贺向前何昀梁小华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培训班组间培训

陈镜宇,胡彩辉,马军,许凤麟,安曦州,贺向前,何昀△,梁小华△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2.四川省石棉县人民医院;3.重庆医科大学信息学院)

继续医学教育(CME)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现知识更新和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临床教师必须依靠继续医学教育来实现职业生涯的不断发展[1]。目前,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种类繁多,包括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方法等[2]。各种临床工作培训班也相继出现,但与临床研究设计及统计分析方法等相关的科研培训班相对较少。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科学且高效的培训模式。另外,临床教师的临床工作繁忙,缺乏科研能力是限制其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的主要因素[3]。虽然大部分临床教师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学习了相关的统计知识,但却不知道如何将其应用于临床科研工作中。研究表明,大多数临床教师具备较强的科研意愿和较高的学习主动性[4,5]。科研是自我提升的重要方式,也是衡量医院学术水平的核心标准,更是促进学科发展的关键途径[6]。科研贯穿医务人员职业生涯的始终。因此,无论是医学生还是各级职称的临床教师,科研学习都至关重要。三甲教学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医院,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在临床学习的同时,也需要接受科研能力的培训。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参加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教师对《临床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深度学习班》的满意程度,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等,以期对今后临床教师科研能力培训课程内容做出改进,并探讨出更加有效的培训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2020~2022年间在重庆举办的《临床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深度学习班》的250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14名临床教师完成了问卷调查(85.60%)。研究对象来自全国20个省市(北京、上海、湖北、重庆、四川、辽宁、贵州、广东、甘肃、新疆、海南、内蒙古、安徽、云南、山东、广西、山东、河南、青海与河北),中位年龄为36岁(27.2~43.8岁),男性占29.0%(62/214),女性占71.0%(152/214)。所有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对临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和对课程的评价。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专业、职称、工作单位、工作医院的等级、工作年限等。对课程评价的调查内容包括:本项目讲授的主要内容是否为临床研究最新发展、最新成果或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培训基本内容的了解情况、通过培训学习的收获、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对教学安排及所用教材(PPT内容)的满意度、期望培训班增设的课程、本项目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其中,学习的收获及期望增加的课程内容为多选,其余问题均为单选。

1.3 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由于教师年龄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使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IQR)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将工作年限转换成计数资料,所有计数资料均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并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的临床教师学历为本科及以下者68人,硕士者79人,博士及以上者81人。根据受教育水平分析其临床专业类型、职称、工作单位、工作年限、参与科研项目或主持科研项目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n,%)

2.2 对本次培训班的满意度分析

分析不同学历的临床教师对《临床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深度学习班》的评价差异,结果见表2。研究发现,92.6%(63/68)的本科及以下学历者认为该项目主要涵盖了本学科最新的发展成果或亟需解决的问题, 显著高于硕士、博士及以上学历者(P<0.05);在了解本项目内容的情况方面,有80.4%(172/214)的教师表示部分了解,而仅有6.5%(14/214)的教师表示完全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学历为本科及以下的教师中有23.5%表示完全不知道,远高于其他学历的教师(P<0.05);75.2%(161/214)的教师对该项目所使用的教材及课件内容感到很满意,其中本科及以下学历者占86.8%(59/68),高于其他学历的教师(P<0.05)。在希望项目增设的课程方面,仅在希望增加基础理论知识和统计软件实操程序相关知识两方面存在组间差异(P<0.05),本科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对二者的需求均高于其他教师。

表2 不同学历对《临床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深度学习班》的评价比较(n,%)

比较不同工作单位性质的教师对本项目的评价。研究发现,18.8%(25/133)的医院工作者对本项目的主要内容表示完全不知道,而在高校、研究院等其他单位工作的教师中仅有3.7%(3/81)表示完全不知道,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P<0.001);在学习收获方面,69.2%(148/214)的教师认为收获很大,其中医院工作者占76.7%(102/133),显著高于其他工作单位者占(56.8%)(P<0.05);在本项目的教学安排、所用教材及PPT内容方面,医院临床教师(86.5%、82.0%)的满意度均高于其他单位工作者(63.0%、64.2%)(P=0.028,P=0.004);医院临床教师(72.9%、61.7%)对增设统计软件实操程序和演示统计软件使用方法课程的需求均高于其他单位工作者(59.3%、45.7%),均存在组间差异(P=0.05,P=0.024)。

比较了同专业类别教师对本项目的评价。与医学研究类等其他专业的教师相比,临床类专业的教师对本项目主要内容的了解情况较差,其中表示不知道者占22.9%(19/83),高于其他专业的教师,表示部分知道者占69.9%(58/83),低于其他专业的教师,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P=0.002);65.1%(54/83)的临床类教师希望增设演示统计软件使用方法的课程,而其他专业教师占49.6%(65/131),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P=0.034)。

比较了不同职称教师对本项目的评价。在对统计方法内容的了解情况方面,33.3%(11/33)的初级以下职称者表示完全不知道,远高于其他职称的教师,66.7%(22/33)的初级以下职称者表示部分不知道,远低于其他职称者,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P=0.039);69.7%(23/33)的初级以下职称者认为本项目提高了理论水平,仅22.6%(7/31)的正高职称者认同此观点,也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P<0.001); 67.9%(36/53)副高级职称教师更希望开设软件演示的课程(P=0.035)。

2.3 对本次培训班的建议

教师针对培训形式、时间和内容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见表3)。在培训形式方面,47.7%(102/214)的教师建议开设长期网络班,其中硕士生占60.8%(48/79),不同学历之间存在统计学显著性(P=0.012);5.1%(11/214)的教师建议回放或分享课件,以增加学习机会。在培训时间方面,绝大部分教师对培训时间表示满意。在培训内容方面,少数教师认为课程内容过于深奥,难以理解,建议增加一些基础课程;建议单个内容增加更系统和全面的讲解或建议通过结合病例等实例授课,增强统计设计的讲解。在内容方面,建议增加统计分析操作演示、统计模型和统计方法解读、公共数据库应用和病例对照研究课程的教师,分别占3.7%(8/214)、2.3%(5/214)、1.9%(4/214)和3.7%(8/214)。而建议增加病例对照研究的教师全部为本科及以下学历者,不同学历之间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

表3 调查对象对《临床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深度学习班》的建议分析(n,%)

3 讨论

为了推动国家医学事业的进步,提高医疗水平,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全国医疗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医院的科研考核工作日益严格[4]。然而,临床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此紧密相关。科研能力的高低不仅是衡量临床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体现其核心能力的一个方面[8]。本研究表明临床教师对目前开展的国家级科研能力培训班的形式、时间及内容均较为满意。但学历、工作单位、专业类型、职称水平等均会影响临床教师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与培训内容的满意度。

3.1 不同教师的认知存在差异

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临床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9,10]。经分析可知,参与本次培训的教师的学历背景、职称等级及所从事专业类别均有较大差异,针对“教师对本项目基本内容的了解情况”的分析发现教师的科研基础知识存在差异,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1],高学历者的知晓程度高于本科及以下学历者,这可能是因为高学历者曾接受过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系统学习,因此对培训内容更加熟悉。此外,考虑到不同单位和专业的多样性,临床教师对本项目基础内容的了解情况较其他专业教师稍有欠缺,可能是因为医学实验技术类、医学研究类和医药企业研究类等专业,通常需要更频繁地使用统计学知识,而临床医生由于工作繁忙,即使在之前学习过相关知识,也容易因长时间未使用而遗忘。因此,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建议采用分层次、分阶段的方式进行培训,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开设适当难度的课程。也可以将课程划分为基础和深入拓展两个阶段,形成多层次和阶段性的继续教育培训,以期让各层次的教师都能得到提升。

3.2 参与培训的满意度分析

国内其他研究已经证实,导致临床教师科研能力薄弱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培训[10],从科研设计、数据处理到论文写作,都缺乏规范系统的培训[12],提升科研能力需要结合教育培训及自身思维能力[13]。本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对培训课程的满意度均较高,临床教师表示通过本项目学习的最大收获是科研能力得以提升,与王荣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14]。因此,开设此类临床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的培训班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接受更加专业、系统的统计知识学习,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设计和研究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同时,研究还发现,本科生及初级以下职称的教师在理论知识获益较多。与对“本项目基本内容以前的了解情况”这一项相比,这两者在培训之前对课程内容了解较少,反映了此课程培训的有效性。

3.3 临床教师对研究方法学培训的期望与建议

本研究显示,临床教师希望继续教育培训班中的课程设置包含基础理论学习部分和统计软件实操程序或过程,以及演示统计软件使用方法等实践部分。统计学的内容抽象且逻辑性和系统性非常强[15]。因此,在继续教育培训班中增加基础理论知识可以帮助知识较为薄弱的教师夯实基础,提高其统计分析水平。同时,增加统计软件实操程序或过程等实践部分的演示也同样重要,这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操作过程,使抽象且难以理解的统计学概念形象化和生动化,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所授课程的内容,提高教师们的实践综合应用能力[16]。

此外,通过分析教师对《临床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深度学习班》的建议,我们发现其中期望开设长期网络学习班和增加病例对照研究的课程具有临床教学应用价值。这也反映出医务工作者对此类临床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学习班的需求较大。开设网络学习班可以打破教学时间和地点等的限制,教师们可以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方式和进程等[17,18]。近年来,临床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包括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人工智能等[19],本研究显示,临床教师对病例对照研究的需求较大,增加病例对照研究的课程可以帮助临床教师设计和开展研究,对于提升他们的科研教学能力和扩展科研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跟进医学科研发展前沿的需要。

4 结论

综上所述,临床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的继续教育培训班使临床教师受益匪浅,同时也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宝贵建议,有助于建设高质量和高素质的医疗教师队伍。因此,在今后的课程安排中,应实行分批次、多层次、具有更强针对性的培训,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此外,通过增加网络学习班的频次,教师们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进行学习,从而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本研究结果促使开设临床研究能力培训班的主体继续优化培训模式,以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让临床教师学有所得、所学有所用,进一步提高临床科研能力,以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培训班组间培训
“无人机航测与GIS技术应用培训班”在海口成功举办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关于举办第51期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
画画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