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视域下西北农村互助养老需求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24-02-23祁玲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设施养老老年人

祁玲

(宁夏医科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4)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中国是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且农村高于城镇[1,2]。“七普”数据显示,农村60岁的老年人比重为23.81%,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比重为17.72%,比城镇老年人分别高出7.99%和6.61%[3,4]。随着城乡结构改变、代际疏离等因素,农村家庭养老功能脆弱,老年人养老困境突出。互助养老作为新型养老模式,倡导邻里互助,老人离家不离村,以低成本、便捷、灵活的方式在农村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运行中出现诸多矛盾和瓶颈。以需求为导向,动态精准评估老人不同阶段的养老诉求,不仅符合老年人的切身权益,也是我国科学制定互助养老政策及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前提和基础[5]。本文选取西北五省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从个体特征、家庭层面、经济保障、社会网络关系、互助设施供需等维度评估可能给互助养老需求产生的影响,以此为西北农村互助养老长效发展提供策略和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课题组选取西北五省农村农业定居地区2454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课题组于2021年9月开始进行社会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宁夏银北、银南、中部干旱带选取6个乡镇,在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省分别选取5个乡镇,再在每个乡镇选取老年人占10%以上的自然村作为调查地点。共发放问卷2 8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454份,其中宁夏510份,陕西492份,甘肃486份,青海486份,新疆480份,有效回收率87.6%。

1.2.2 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分人口学资料与互助养老需求两部分。人口学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史、文化程度、子女数、经济来源、养老收入、慢性病、居住方式、医保类型等。互助养老需求设置“您有通过互助方式养老的需求吗?”为核心问题进行设计,算出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90,内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α为0.81。

1.2.3 质量控制。调查前对调查员统一培训;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核查及数据评估、校对、回访,以保证问卷数据的真实有效;数据资料采用双录入方式。

1.2.4 统计分析。采用 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进行χ2检验、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

2 结果

2.1 农村老年人基本情况

2 454名调查对象中,女性占45.5%,男性占54.5%;年龄以低龄老人较多,占50%;文化程度以没上过学最多,占54.6%,其次是小学,占30.2%;有医保老人占90.4%;没有养老保险的老人占85.2%;婚姻状况中有79.2%为已婚老人,丧偶和离婚老人分别为18.9%和0.9%;有子女老人占98.4%;子女数量在2个以上老人占72.6%;有52%的老人患慢性疾病;无需他人照顾的老人占66.6%;没有稳定收入老人占47.7%;老人与儿子同住的占44.0%,与(老伴)单独居住的占46.6%,在幸福院居住占比仅为0.4%;有65.5%的老人没听说过互助养老。(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农村老年人样本情况描述统计

2.2 研究假设

为进一步了解不同身体条件、不同年龄段、不同居住方式、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社会网络关系及不同子女数量下老年人对不同养老服务项目及服务主体需求的差异,综合考量影响老年人互助养老服务需求的各个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交互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来深层次讨论分析影响因素。

假设1:文化程度越高、年龄越大,对互助养老需求越高;身体健康状况越差的老人对互助养老需求越高。

假设2:未婚、丧偶、离异的老年人对互助养老需求高;子女数越少、独居的老年人互助养老需求越高。

假设3:经济收入越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老年人互助养老需求越高。

假设4:与邻居、朋友、社区互动越多,接受帮助越多的老年人互助养老需求越高;对社区服务越满意的老人互助需求越高;与家人关系不融洽的老人互助需求高。

假设5:互助设施越合理越适老,老的人互助需求会越高。

2.3 变量选择

因变量。本文将互助养老需求作为因变量,并以“您有通过互助方式养老的需求吗?”为核心问题进行设计,答案为两项,即“有”与“没有”,此变量为二分类因变量。

自变量。自变量包括个人状况、家庭状况、经济状况、社会网络关系及互助设施。(变量赋值表见表2)。

表2 变量赋值表

2.4 构建模型

本研究中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需求是一个二分类变量,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农村老人互助养老需求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形式为:

Yi=α+βIndividualSituationi+γFamilySituationi+δStateOfTheEconomyi+μSocialNetworkRelationshipsi+πMutualAidFacilitiesi+εi

其中,Yi代表第i个农村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概率。Individual Situation是个体状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慢性病情况、生活自理能力;Family Situation是家庭状况,包括婚姻状况、子女数、居住情况;State Of The Economy是经济状况,包括年收入及有无稳定的收入来;Social Network Relationship是社会网络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子女看望次数、帮助邻居频率、接受他人帮助频率、接受社会服务情况、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Mutual Aid Facilities是互助设施,包括互助设施位置、数量、功能是否合理及互助设施是否适老化。α为常数项,β、γ、δ、μ、π分别代表个人状况、家庭状况、经济状况、社会网络关系和互助设施变量的待估计系数,εi为随机扰动项。

2.5 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在自变量较多情况下,为了避免自变量较多时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同时考虑到模型估计结果稳固性,本文采用分步 Logistic 回归方法,对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需求影响因素分步推断。回归结果显示,各层面的自变量对农村互助养老需求都有不同显著性水平的影响,分步回归模型均显著,拟合效果较好;随着各 层 面 自变 量 的 逐 步 加 入,模 型 的Nagelkerke R2不断增大,这表明 5 个模型对因变量的解释力度逐渐增强,模型一到模型五分别解释了因变量差异的 2.3% 、2.8% 、5.0% 、5.6% 和 8.4% (具体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需求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结果

3 结论

农村老年人对互助养老服务需求程度受个人身体机能、家庭状况、社会网络关系及互助设施的影响显著,文化程度、性别、经济水平对其互助养老需求影响不明显。可以总结为:其一,年龄越大、有慢病、生活自理能力越差的老年人,互助养老需求越高;其二,丧偶、离异、未婚、独居、收入不稳定的老年人及子女数少(小于等于1个)的老年人互助养老需求高;其三,与邻居、亲朋好友、村民、社区人员互助越频繁、对社区服务越满意的老人,互助养老需求越高,而与子女互动少(小于等于1次/年)、与家人关系不融洽的老互助养老需求高;其四,互助设施离老人居住地越近(1公里以内)、数量越多、功能适老,老人互助欲望越高。

上述结果表明,养老服务需求是老年人的一种刚性需求,且农村老年人的互助养老服务需求程度受个人身体机能、家庭状况、社会网络关系及互助设施的影响显著。农村身体健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不但没有索取家庭资源,反而给家庭在经济上进行接济和生活上提供帮助[6,7,8]。只有当自己身体机能下降,甚者无法自理,家庭资源不充足时,老年人均会考虑寻求外来帮助,而便捷、低成本、灵活多样的互助养老方式则是老人们的首选。

4 对策

4.1 以需求为导向,建立农村互助养老机制

4.1.1 精准评估老年人需求,建立需求评估机制。个体的实际需求是提供养老服务的基础所在。要精准评估老年人需求,建立需求评估机制,可由当地民政出面连同其他养老部门,科学量化并制定互助养老需求评估指标体系,在村镇建立为老服务信息平台,由村委会负责人对自己所管辖村范围内的老年人按年龄、身体状况、家庭结构特征、居住状况、服务需求等进行调查摸底和评估,建立信息库,动态评估老人内生需求,及时跟踪更新,并通过平台向上级部门和社会发布需求信息。以此最大化平衡需求、供给及利用关系,实现有限养老资源下最大公平保障。

4.1.2 经费保障机制。将农村互助养老建设纳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对互助养老服务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应建立专门资金保障机制,对农村互助养老建设提供补贴,将水、电、暖气、电视、电话等日常运转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对运营困难的互助机构和经济困难的老人统筹安排资金帮扶。

4.1.3 培育互助养老组织机制。在政府指引下,由县政府主办,乡镇和村两委落实执行,培育老年协会、乡贤精英、银龄组织、志愿者等服务组织和个人,拓宽养老服务主体,推进互助养老运行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4.1.4 建立互助补偿机制。在农村,低龄老人和身体健康的老人有大量空闲时间,将他们组织起来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照顾是上佳的举措,但互助本质是互惠,是价值交换问题,再说,对高龄和失能老人的照料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依靠低龄老人长期提供服务是不现实的。故建立互助养老互助补偿机制,激励老人发挥余热,可通过即时付费为低龄老人提供相应的报酬,资金来源可由国家补助、村集体筹集及老人缴纳组成;也可通过“时间银行”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服务,将施助者服务时间、内容、形式等做以记录,到自己需要服务时换取相应的时间和服务,社区应签订供需双方合约以保证兑现服务。

4.2 完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体系

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体系可从养老服务供给主体、运行机制、支持系统三个层面去构建。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的良好融合,构建多元服务体系格局,加快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建设,以村级邻里互助点、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为依托,建立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网络,将专业化养老服务融合渗透到村级邻里互助点、幸福院及居家的老人,这即符合农村实际,也将成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体系的主流趋势[9]。

4.3 互助养老设施适老化、规范化、精细化

农村互助养老设施不应受标准模式约束出现资源闲置和浪费局面,而应立足本地农村现状,充分考量老年人偏好、气候环境、居住特征、互助交往特征、心理、生理特征等,以老人的实际需求为目标进行建设。一方面侧重于健身器材、娱乐设施、社区餐厅、广场建设,场所尽可能在熟悉的村落环境中心,方便老人出行。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组织活动满足老人健身、娱乐及生活需求。随着农村空巢老、留守老年人增多,老人间的互助交往应得到加强[10,11]。政府和社区在构建养老设施过程中应通过建筑设计增强与其他村落的融合性。从空间结构、建筑面积、环境、无障碍设计等方面突显适老化,以环境设施促进农村老年人互帮互助行为,促进农村互助养老长效发展。

4.4 培育村庄互助文化

互助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文化,从中国几千年乡土社会中的守望相助,到现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互助在道德进步中,起着主导作用[12]。在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孝道文化约束力下降的现况下,以互助文化补充孝文化,符合老人福祉需求,也与传统乡土味的家庭向现代型转变相适应。培育互助理念,大力宣扬互助文化,以互助文化为引领,在构建和谐家庭的同时将“孝善文化”向社会辐射,营造中国农村守望相助、尊老敬老社会氛围,也正好契合了振兴乡村精神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国道路。

猜你喜欢

设施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民生设施非“摆设”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