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协调的时空耦合特征研究*

2024-02-23邵丽娜孙晓桐吴晶锁忠花乔慧郎颖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供需供给耦合

邵丽娜 ,孙晓桐 ,吴晶 ,锁忠花 ,乔慧,郎颖,2△

(1.宁夏医科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4;2.宁夏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所;3.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 )

卫生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于卫生行业内部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各类卫生工作者(劳动者)数量和质量的总和。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保障人民健康和促进社会生产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1]。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2]。2021年末我国卫生人员数中,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04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56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为3.08人。2021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84.7亿,比上年增加7.3亿人次(增长9.4%);入院人次24726万,比上年增加1713万人次(增加7.4%),卫生人力资源供给情况与医疗服务紧密相关,即与卫生人力资源需求紧密相关。目前我国卫生人力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卫生人才素质能力持续提高,但卫生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和区域分布仍存在供给与需求不均衡等问题仍然存在。

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3]、某地区或某个类别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与效率[4,5]、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6]、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特征[7]等。通过梳理现有研究发现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分析局部地区的研究较多,全国整体的研究相对较少;二是卫生人力资源的研究大多是关于公平性的研究,结合空间与耦合协调模型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分析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协调发展程度及其时空交互特征,不仅有利于优化配置卫生人力资源,促进区域卫生人力资源均衡发展,更能为供需双方之间的平衡发展提供可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为研究对象,卫生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指标数据来源于2013~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无缺失值。

1.2 研究方法

1.2.1 熵值法。通过梳理政策及相关研究成果[8,9],综合考量整体性、层次性、可获取性,利用熵权法初步形成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指标体系构建过程如下:

表1 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能力指标评价体系

(1)鉴于指标的量纲和正负取向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极差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设有n个评价对象,m个评价指标,则指标值矩阵为X=(Xij)n×m,其中i=1,2,…,m;j=1,2,…,n。

(1)

(2)

(2)为消除指标赋权的主观因素,采用熵值法计算其指标权重,公式为:

(3)

(3)基于数据标化和熵权,使用线性加权法综合测量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公式为:

(4)

1.2.2 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度难以反映子系统间协同效应的高低,协调度侧重系统间的灵性互动关系。因此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评判两个子系统之间耦合的协调程度和协同效果,能有效避免低卫生人力资源供给与低卫生人力资源需求得出高耦合度的缺陷。公式为:

(5)

(6)

T=αUg+βUx

(7)

其中,C为耦合度,T为子系统的综合协调指数,D为耦合协调度,Ug和Ux为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α和β代表子系统的权重。从以往研究经验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两者相互作用、同等重要,故均取0.5[10]。根据耦合协调度结果所在区间进行不同程度划分,其参考标准见表2。

表2 协调发展程度等级和类型划分

1.2.3 全局空间自相关。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是衡量某一指标在整个区域空间上的分布特征,通常采用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从整体上反映某个区域的所有空间单元之间的空间聚集特征及其显著性[11],其计算公式为:

(8 )

上式中,n代表研究地区内空间单元的个数,Xi代表空间单元i的变量,则Wij表示i和j的空间权重系数,若空间单元i和j相邻,则Wij= 1,否则Wij= 0。

1.2.4 冷热点分析。冷热点分析(Getis-Ord Gi*)是一种探索局部空间聚集分类特征的有效手段,可以将变量空间分布聚集程度通过冷点与热点进行区分。在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的基础上,冷热点分析可以很好的反映变量在局部空间区域上的冷热点分布,进一步解释各类卫生资源在局部地区的具体分布特征,最终通过地图可视化地呈现各个冷热点地区。模型公式为:

(9)

以Z值得分和P值检验作为热点区识别的依据,若Z得分大于0且越高P值小,目标对象属性的高类聚值则愈紧密(形成热点);Z得分小于0且越低,目标对象属性的低类聚值则愈紧密(形成冷点)[12]。

2 结果

2.1 综合水平分析

2012~2021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给能力呈现增强趋势,需求能力呈现减弱或不变趋势。从卫生人力资源供给看,2012~2021年我国区域卫生人力资源供给综合水平呈稳步增强趋势,主要增强地区集中在华北地区(天津、河北),东北地区(吉林),华东地区(江苏、安徽、山东),中南地区(河南、湖南、海南),西南地区(重庆、贵州),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2012~2021年卫生人力资源供给能力最强和最弱的地区分别是北京和西藏,两者相差0.58、0.52。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后我国卫生人力资源整体呈现增强趋势,增强较为显著的地区有天津、河北、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甘肃,西藏和新疆卫生人力资源供给能力保持不变,浙江出现减弱趋势。说明2012年-2021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给能力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但各地区间仍存在差异。(见表3)

表3 各地区2012年、2019~2021年卫生人力资源供给综合评价指数情况

从卫生人力资源需求能力来看,2012~2021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需求能力呈减弱或不变趋势,需求能力减弱地区表现为华北和东北地区,需求能力基本保持不变地区聚焦于华东、中南和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呈现出微弱增强之势。2012年广东卫生人力资源需求能力(0.70)较西藏高出0.70,2021年两者差距为0.65。说明各地区卫生人力资源需求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之前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需求能力总体呈现增强趋势,2019年之后出现减弱态势,说明2019年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需求能力影响较大。(见表4)

表4 各地区2012年、2019~2021年卫生人力资源需求综合评价指数情况

2.2 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分析

总体来看,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协调区间由失调衰退区间转向过渡调和区间,协调类型由供给滞后转向需求滞后发展。耦合协调度等级相对较高的地区聚焦在华北、华东、中南地区,等级相对较低的地区集中在西部地区(西藏、青海、宁夏),耦合协调度上调较快的地区为华东、中南地区。具体来看,2012~2021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耦合区域逐渐扩张,江苏、山东、广东等地由勉强协调转向中级协调;其中江苏在2019年、2020年达到良好协调,其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水平达到全国最高水平。从时间演进趋势来看,2012~2021年我国大部分地区耦合协调度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2019~2021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说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影响较大。

图1 2012年、2019~2021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等级空间格局

2.3 耦合协调度时空交互特征分析

2.3.1 趋势面分析。采用空间三维趋势面分析2012~2021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的演变特征,其中Z轴表示耦合协调度,Y轴表示南北方向,X轴表示东西方向。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特征。相较于2012年,2019~2021年空间趋势面基本无明显变化趋势。从东西方向看,我国卫生人力供需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倒U”型曲线,说明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东部耦合协调度高于西部。从南北方向看,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度呈现出北部略高于南部的“倒U”型曲线,说明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度呈现中部高于北部略高于南部。

图2 2012年、2019~2021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趋势面分析

2.3.2 全局自相关。2012~2021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度全局Moran’s I均大于0,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存在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总体来看,全局Moran’s I由2012年的0.1744上调至2021年的0.2261,表明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的空间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依据全局Moran’s I结果,将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分为两个时段:2012~2019年为起伏变化时段,2020~2021年为稳定上升时段。(见表5)

表5 2012年-2021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度Moran’s I

2.3.3 冷热点分析。从空间来看,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分布情况以华东地区及部分邻近省份为热点区域,其他地区呈现的空间局部聚集效应并不显著。从时间来看,2012~2019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的热点地区由北部向西扩充,且聚集效应逐渐增强,如湖北;在发展过程中发现部分华北地区的省份不在处于热点地区。冷点地区变化相对不明显,2012~2019年无冷点地区,2020~2021年西藏成为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的唯一冷点地区,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我国发展相对缓慢地区其卫生人力资源补齐能力及恢复力较弱。(见图3)

图3 2012年、2019年-2021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冷热点分析注:本图基于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网址下载的审图号为GS(2020)4619号的标准地图绘制,地图无修改

3 讨论

3.1 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综合评价水平呈上升趋势

研究结果显示,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卫生人力资源供给综合评价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达到历史最高;卫生人力资源需求综合评价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是拐点,2019年后出现下降态势。可能与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事件发生后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给总量显著增加,而卫生人力资源需求总量降低,说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卫生系统冲击较大。以湖北省为例,2020年初武汉爆发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此次大考暴露出我国医护人才总量、结构还不能适应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凸显出公共卫生、重症救治、护理等方面人才不足,以及在防控过程中出现卫生人力资源错配问题。建议加快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深化医学院校与疾控中心、传染病医院的医教研合作[14];加快护理人员的培养步伐,调整卫生人员内部结构,培养复合型护理人才[15];构建持续更新、动态监测的卫生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减缓因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所引发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缺口[16]。

2012~2021年北京卫生人力资源供给综合评价水平最高,北京作为我国医疗强市,其卫生资源配置历史积累沉淀,卫生人力资源总量相对充足,且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但由于北京优质医疗资源聚集在核心城区,因此以高水平医院建设分院的方式向外疏解[18]。广东卫生人力资源需求综合评价水平最高,广东作为我国老牌大城市以及在健康湾区目标的引领下,其优质医疗资源密集,医疗服务水平位居全国首列[19]。但广东卫生人力资源供给不足,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拥有量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西藏是两者最低的唯一地区,地理环境与经济是影响西藏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水平的主要因素,虽然在国家的帮扶与政策倾斜下卫生资源总量激增,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说明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与医疗服务水平均在向好发展,但各地区分布依旧不均衡。建议各地区进行区域卫生规划时,合理规划卫生人力资源增量,卫生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水平低的地区需综合考虑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采取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吸纳其他地区相对冗余的卫生人力资源,如西藏;卫生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水平高的地区着重调整卫生人才结构,加强卫生人力资源的精准投入,注意区域内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布局,如北京;卫生人力资源需求水平高但供给水平低的地区,由于“虹吸效应”,卫生人力资源集中地区消耗了周边地区的卫生人力资源,需引导卫生人力资源向低密度人口地区流动,如广东。

3.2 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度各地区差异较大

从时间序列来看,2012~2021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关系向好发展,协调区间由失调衰退区间-过渡调和区间向失调衰退区间-协调发展区间发展;协调等级由失调-勉强协调转向失调-中级失调,失调地区从13个减少至4个。说明这与国家发展和政策扶持密不可分,中央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卫人发〔2022〕27号)等多项政策致力于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各类、各级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从地理区位来看,我国各地区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关系差异较大,华北地区协调区间由失调衰退-过渡调和区间向过渡调和-协调发展区间发展,协调等级由失调-勉强协调转向濒临失调-初级协调;东北地区仍处于过渡调和区间,协调等级由失调-濒临失调转向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华东地区协调区间由失调衰退-过渡调和区间向过渡调和-协调发展区间发展,协调类型由失调-勉强协调转向勉强协调-中级协调;中南地区除海南外,各地区协调区间皆发展为协调发展区间,协调等级由濒临失调-勉强协调转向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西南地区除西藏变化不明显,其余地区协调程度均向好发展;西北地区仍处于失调衰退-过渡调和区间,协调等级为失调-勉强失调,变化不大。说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是影响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关系的可能影响因素;除此之外,大城市虹吸效应显著[22],六大地区优质资源均向中心省份靠拢,边缘地区资源不足导致供需不平衡,如中南地区的海南以及西南地区的西藏仍旧处于失调状况,西北地区的青海、宁夏与其他省份差距明显。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需考虑地区差异,注重区域内协同作用,向边缘地区给与适当的资金与政策支持,推动区域内卫生人力资源统筹发展,逐步缩小各地区差异[23]。此外,边缘地区需发挥自身所长,取长补短,如宁夏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成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显著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效能和现代化治理水平,缓解卫生人力资源供需矛盾。

3.3 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度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性

由空间三维趋势面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异质性,通过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其空间集聚性。根据全局空间自相关的结果,2012~2021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性,且集聚效应逐年增强。冷热点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的热点地区集中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陕西等省份,冷点区域为西藏。该分布特点说明相邻省份的卫生人力资源供需协调关系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作用,即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说明北京、山东、江苏等卫生人力资源相对丰富的省份对卫生人力资源邻近的省份产生间接影响。建议在进行区域规划或政策制定时,应考虑向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水平较低的西部以及边缘地区给予更多关注和倾斜,加强区域中心省份对邻近省份的合作交流,避免差距扩大化。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上海医疗资源丰富,浙江发展迅猛,江苏潜力较大,安徽相对短缺。三省一市先后签署了《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长江三角洲区域公共卫生合作协议》、《长三角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方案》等文件,加强资源共享和服务联动,促进医疗服务均质发展,加强卫生应急领域深度合作。有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医疗资源配置差异逐渐缩小[24]。

综上所述,本文对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时空分析,以空间可视化视角展现了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发展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情况,为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提供理论参考和相关依据。但本文存在一定局限性,所纳入的卫生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指标不全面,如供给指标仅考虑了常用的医师、护士、全科医生等指标。在后续研究中,希望能够多维度考量,深入研究,尽可能兼顾科学与全面,纳入更多指标以完善研究。

猜你喜欢

供需供给耦合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供需紧张局势拉动煤炭价格上涨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我国天然气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