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4-02-23张朝晖李振守李慧芳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菱形基底皮瓣

张朝晖 李振守 李慧芳

作者单位:467000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基底细胞癌是临床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老年人的头面部,该病症发生转移率较低,较偏向良性,诱发主要受日光照晒等因素的影响。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会出现局部浸润生长,同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溃疡,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基底细胞癌迁移到头皮部位,严重的话还会腐蚀颅骨,甚至会危害患者硬脑膜,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临床常使用手术切除治疗,但手术会导致局部组织缺损,对患者外在形象、局部功能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修复缺损也是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治疗的关键[1-2]。改良菱形皮瓣转移术是局部皮瓣术中的一种,其利用旋转和推进联合的方法将缺损部位邻近皮瓣包裹缝合在创面上,可以有效修复破损部位皮肤,修复皮肤颜色,保证质地与邻近皮肤一致,且该手术方案操作简便、创口较小,无需进行复杂的测量与设计,可以修复较宽的瘢痕,还不会对供瓣区造成明显畸形[3-4]。本研究选取我院96例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研究改良菱形皮瓣缺损修复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面部基底细胞癌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常规组(n=48)和联合组(n=48)。常规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44~73(58.39±0.39)岁;病程1~8(4.12±0.41)个月。联合组: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龄44~73(58.46±0.45)岁;病程1~8(4.43±0.44)个月。2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基底细胞癌;②患者无相关手术禁忌证;③患者对修复手术耐受;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凝血功能障碍;②患者表现为原发肿瘤且持续扩张;③严重瘢痕体质患者;④患者出现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肿瘤切除术后使用常规植皮修复。术前标记肿瘤切除范围,切除范围距肿瘤边缘3~5 mm,选取0.5%利多卡因进行浸润麻醉,需注意麻醉时针头尽量不刺入肿瘤内,麻醉后顺着标记线完整切除皮损,尽量切除彻底,并选取肿瘤边缘实施检查,保证切下组织边缘为正常无肿瘤细胞组织。常规清创和取皮后,结合切除肿瘤后局部组织缺损面积的大小、形状、深度、部位将皮片修剪成合适大小,采用植皮的方式修复组织缺损,使用5-0号可吸收丝线缝合皮下及真皮组织层,确保组织局部无张力后使用6-0美容线缝合表皮,术后予以患者常规抗生素,并密切观察植皮血运状况,在术后7~11 d拆线。

1.3.2 联合组 进行肿瘤切除术后使用改良菱形皮瓣缺损修复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快速冰冻病理组织并进行检查,确保肿瘤完全切除后,进行彻底止血、冲洗后更换手术器械,按照缺损位置的大小、形状、周围皮肤状况设计改良菱形皮瓣,并使用亚甲蓝划线标记。(1)改良菱形皮瓣:瘢痕痉挛张力方位策划改良菱形皮瓣,短瘢痕痉挛设计一个菱形皮瓣,长瘢痕痉挛设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串联菱形皮瓣,皮瓣边长约为瘢痕痉挛线的1/3,且需保持四边等长(◇ABCD),顺着菱形钝角顶点向外延伸作延长线,角度需保持在60°左右,并使用松结瘢痕,顺着皮瓣切到筋膜层,剥离皮瓣周围组织后,旋转皮瓣跨越皮瓣到缺损部位,实施聚拢缝合。(2)亚甲蓝划线标记:顺着亚甲蓝标记切开皮肤,直到浅筋膜深层,最后分离并制备皮瓣覆盖在手术缺损上,使用5-0可吸收线缝合皮下及真皮,同时使用6-0尼龙线对合皮肤,观察实际状况置入橡胶引流条,术后对伤口部位实施消毒换药,同时记录切口生长状况,结合伤口治愈状况至术后7~10 d分次间断拆线。在拆线时需观察患者修复部位皮瓣颜色和创面状况,还需查看是否出现皮下血肿、感染、器官位移、畸形等不良反应。

1.4 观察指标

(1)围术期变化,记录对照2组切口长度、皮肤缺损面积、创面愈合时长变化。(2)记录对照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瘢痕变化。疼痛程度:使用采取视觉模拟法,共计10分,0~2无疼痛,3~4微弱疼痛,5~6明显疼痛,7及以上强烈疼痛。瘢痕变化: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评估患者瘢痕状况,量表共4个方面,按照5分值评分法,分数越高患者瘢痕越明显。(3)面部修复效果。记录对照2组术后面部色泽、功能、美观度评分变化,使用院内自制评分表,每项评分总计10分,分数越高患者面部修复越好。(4)满意评分。记录对照2组手术前后额部、鼻部、面侧颧颊部、其他部位变化,评分按照皮瓣血运状况、质地差异、色泽、瘢痕隐藏性、周围器官有无移位等状况,每项满意度最高2分,共计5项总和,≥7分为满意,<7分为不满意。(5)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围术期变化

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切口长度、皮肤缺损面积较小,且创面愈合时长较短(P<0.05)。见表1。

表1 围术期变化

2.2 疼痛程度、瘢痕变化

与常规组相比,治疗后联合组疼痛程度、瘢痕变化分数较低(P<0.05)。见表2。

表2 疼痛程度、瘢痕变化分)

2.3 面部修复效果

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色泽、功能、美观度分值较高(P<0.05)。见表3。

表3 面部修复效果分)

2.4 满意评分

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面侧颧颊部、鼻部、额部、其他满意度分值较高(P<0.05)。见表4。

表4 满意评分

2.5 并发症

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4.58%)与常规组(31.2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3.774,P=0.052)。见表5。

表5 并发症(例,%)

3 讨论

基底细胞癌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癌之一,主要是由间质依赖性多潜能表皮原始上皮芽或基底样细胞组成,是分化最高的皮肤附属器低度恶性肿瘤,发病原因主要与电离辐射、紫外线、放射线等密切相关。面部基底细胞癌不仅会影响患者皮肤的美观,还会给患者软组织和骨组织造成严重伤害,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就会导致癌细胞扩散,进而诱发皮肤其他部位的癌变,对人体伤害较大[5-6]。临床常使用手术切除进行治疗,但手术会给患者留下较大创伤,严重影响患者外观,且术后会导致患者出现瘢痕,还会影响正常器官和组织,伴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对患者术后缺损部位进行修复。

改良菱形皮瓣是菱形皮瓣的一种变化形式,广泛应用于临床面部皮肤修复,属于易位皮瓣,具有血运稳定、颜色相近、移位便捷等优势,主要是利用缺损周围正常皮肤组织旋转推进菱形皮瓣修复创面,其符合力学变化,可以结合肿瘤位置及大小设计正方形切除区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其相比传统菱形皮瓣,可以降低对皮肤软组织的切除量,并游离了创面四周皮下软组织,进一步降低创面面积,还可以减少菱形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时的张力,且其适当游离供区皮瓣蒂部,确保了皮瓣尖端的血运,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7-8]。本研究对于术后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采取改良菱形皮瓣缺损修复术,结果表示,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切口长度、皮肤缺损面积较小,且创面愈合时长较短(P<0.05),提示该方案可以改善患者围术期变化。该方案使用旋转和推进结合的方式直接覆盖到缺损区域,有效修复面部缺损区域,有效克服了常规菱形皮瓣需人为增大创面的不足,减少了常规皮肤的去除量,有效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长,且该方案明显减少了皮肤张力,保证血运的可靠性,确保修复肤色与周围组织相似,有效减少瘢痕的出现[9-10]。经进一步研究表示,与常规组相比,治疗后联合组疼痛程度、瘢痕变化分数较低(P<0.05),提示该方案可以降低疼痛,减少瘢痕。该方案可以减少正常组织切除量,有效减少创口面积,降低患者疼痛感,且该方案利用了“Z”成形术,使用同样的几何原理修复不同形态的缺损,还可以结合缺损面积、形式及位置,设计最大活性的皮瓣,并从不同方向利用组织旋转推进来消除创面,使张力分布均匀,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术后瘢痕。本研究数值显示,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色泽、功能、美观度分值较高(P<0.05),表示该方法面部修复效果较好。该方案以病灶中心为轴心点,具体位置可以任意旋转选择,有效提高皮瓣灵活程度,提升面部病灶切除效果,还可以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拉扯变形,且在设计皮瓣过程中,秉持着充分覆盖的原则,减少正常皮肤组织的缺损,保持患者修复皮肤与正常皮肤的相似度,提升面部修复效果[11-13]。本研究数值还显示,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面侧颧颊部、鼻部、额部、其他满意度分值较高(P<0.05),表明该方案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该方案选择的皮瓣在颜色、质量、邻近器官是否移位、血运状况等方面优势均较显著,可以先对供区进行缝合,并定位关键部位,同时进行精细缝合,可以有效减少手术部位张力,且其相比传统皮瓣设计更灵活,操作更简便,可以确保皮瓣与正常组织的愈合,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本试验数据还显示,联合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提示该方案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该方案能够结合皮瓣大小及创面的情况酌情放置引流条,防止死腔与皮下血肿的产生,利于皮瓣的成活,且其能够在术后定时换药,防止渗出物感染伤口。

综上所述,改良菱形皮瓣应用于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缺损修复中可以改善围术期变化,降低疼痛,减少瘢痕,提高面部修复效果和满意度,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菱形基底皮瓣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改进的菱形解相位法在相位展开中的应用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足内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眶周组织缺损1例
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风险观察
菱形数独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