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死亡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2024-02-23吕园园
吕园园 郭 森 徐 彤
作者单位:450000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疾病与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安全的两类病症,且随着环境的恶化、生活方式的不变化,两类疾病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2]。因近年恶性肿瘤的早期检查、诊断手段的进步,恶性肿瘤患者早期确诊率得以提升,对于早期患者临床多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会对正常组织细胞造成损伤,具有一定心脏毒性作用,促使恶性肿瘤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3-4]。恶性肿瘤合并冠心病(CHD)患者病情更为复杂,两种疾病的病理生理状态一方面会互相影响,治疗方案还会相互制约,另一方面还会造成患者在某一疾病的治疗终止,最终导致不良预后[5-6]。因此,及时明晰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死亡的危险因素意义重大。基于此,本研究分析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其死亡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25例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恶性肿瘤均经病理检查证实;CHD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患者的病历相关资料未缺失。排除标准:存在神经疾病患者;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存有意识或精神障碍,难以进行正常交流者;合并酒精、药物依赖史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存在严重的脑器质性疾病者;存有严重的脏器损伤者。所有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58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1.39±6.48)岁;体重指数(BMI)18.6~27.4 kg/m2,平均BMI(23.75±1.68)kg/m2。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获1年随访,按其临床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统计其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治疗、慢性肾脏病、脑钠肽(BNP)、血红蛋白(Hb)等一般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死亡情况。(2)分析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的肿瘤类型分布情况:包括淋巴瘤、胃癌、肝癌、前列腺癌、子宫颈癌等。(3)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死亡的单因素分析:首先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4)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死亡的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内有差异的统计学项目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以此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死亡情况
125例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随访期间共有36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8.80%(36/125)。
2.2 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的肿瘤类型分布
125例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中,以淋巴瘤占比[42.40%(53/125)]最多,其次为胃癌[20.80%(26/125)]、肝癌[15.20%(19/125)]、前列腺癌[10.40%(13/125)]、子宫颈癌[7.20%(9/125)]等,见表1。
表1 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的肿瘤类型分布
2.3 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死亡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治疗与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死亡无关(P>0.05);慢性肾脏病、BNP、Hb与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死亡有关(P<0.05),见表2。
表2 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死亡的单因素分析(例,%)
2.4 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死亡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慢性肾脏病、BNP≥568.8 pmol/L、Hb≤129.4 g/L为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死亡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恶性肿瘤与CHD的流行病学共性,以及恶性肿瘤有关的心血管并发症,均会增加恶性肿瘤患者CHD高发生风险[7-8]。虽然医学手段得到明显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得以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仍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时刻威胁他们[9-10]。相对研究发现,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心血管疾病是造成其死亡的重要原因[11]。因此,临床需及时明晰本院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制定,以更好的控制病情,降低死亡风险,促使患者可获得较为良好的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125例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随访期间共有36例死亡,死亡率为28.80%(36/125),提示恶性肿瘤合并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本研究结果显示,125例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中,以淋巴瘤占比[42.40%(53/125)]最多,其次为胃癌[20.80%(26/125)]、肝癌[15.20%(19/125)]、前列腺癌[10.40%(13/125)]、子宫颈癌[7.20%(9/125)]等,提示淋巴瘤为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的常见肿瘤类型。分析原因与本次试验纳入的患者内淋巴瘤患者病例多联系紧密。同时,淋巴瘤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但病情控制相对较好,生存时间较长,故在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的占比相对较高。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治疗与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死亡无关;慢性肾脏病、BNP、Hb与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死亡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慢性肾脏病(β=2.193,OR=8.960,95%CI=3.601~22.296)、BNP≥568.8 pmol/L(β=2.388,OR=10.893,95%CI:4.071~29.143)、Hb≤129.4 g/L(β=2.048,OR=7.751,95%CI=3.048~19.714)为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分析原因如下:(1)有慢性肾脏病:对于存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其肾功能处于严重衰退状态,存有不同程度代谢产物潴留,机体内环境处于紊乱状况,故病情较为严重,死亡风险更高[12-13]。(2)BNP≥568.8 pmol/L:BNP不仅是反映心脏疾病的重要生化标志物,在肿瘤患者病情进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心脏利钠肽物质会阻碍肿瘤细胞的生长,并通过调控免疫机制,抑制或调节促进细胞增殖与存活的不尽相同的途径,以组织肿瘤细胞增殖。而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的心室负荷增加,促使BNP过量释放,其水平越高,则心衰越严重,预后越差。(3)Hb≤129.4 g/L:贫血多见于高龄与慢性心衰者,慢性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等与贫血的形成相关。恶性肿瘤患者受放化疗的影响,晚期贫血症状较初期更为严重,贫血发生后会促使患者免疫力持续降低,增加死亡风险[14-15]。但还需注意的是,本研究尚存在纳入样本量较少等不足,可能会影响本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临床之后依然需持续完备试验设计,增加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综上所述,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的死亡率处于高水平,以淋巴瘤较为多见,而慢性肾脏病、BNP≥568.8 pmol/L、Hb≤129.4 g/L是造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对上述危险因素需给予高度重视,并针对患者自身情况采取针对性诊治手段,以更好的控制病情,延长生存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