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4-02-23孙宇博路学成丁坤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工科课程思政

孙宇博 路学成 丁坤英

[摘 要] 新工科是我国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重塑人才培养质量观,并通过课程思政实现多方协同育人。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为研究对象,以构建蕴含思政元素的课程的思想政治育人目标为导向,通过探究材料专业核心课程群思想政治育人的体制机制,建立材料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路线图,明确研究路径。探讨开展课程思政的多种创新方法和途径,以形成材料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方案。

[关键词] 新工科;课程思政;专业核心课程

[基金项目] 2021年度中国民航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创新方法研究——以材料工程基础课程为例”(CAUC-2021-C2-049)

[作者简介] 孙宇博(1983—),男,山东蓬莱人,硕士,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材料加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1-0125-04[收稿日期] 2022-10-31

一、材料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我国新时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需进一步研究以思政教育为引领,大力促进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新型教育理念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

(一)新工科需要重塑人才培养质量观

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业已进入新工科和专业认证双轮驱动的新发展阶段,新工科已成为我国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大戰略选择。新工科要求重塑人才培养质量观,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核心素养及能力,从而使之成为立足我国战略发展需求、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时代新人[1]。新工科教育理念在沿袭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之外,更加强调培养跨学科交叉通融的思政素质较强的新时代高素质复合人才,更加注重学生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工程伦理、法治思维和生态意识等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为我国实现产业升级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雄厚的智力支撑与强大的人才支持。

(二)课程思政发挥多方协同育人作用

我国高校所处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复杂多变,大学生个性化明显,学生的思想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就非常需要教师在开展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同步发挥课程潜在的思政育人功能,实现对学生思想的正确引领和价值观的正向塑造。作为一种全新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课程思政立足于深度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推动建构“三全育人”总格局,其深刻的人才培养内涵表现为“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2],其实质是专业课程的迭代升级。

在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双驱动下,高校积极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可以回应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既坚定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又有利于确保“三全育人”的实施,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了构建人才培养新格局,我校不断健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四个课堂”全面育人体系。

二、材料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思政目标构建

(一)材料专业核心课程群及其思想政治内涵

依据材料学四面体的思想,基于知识关联性的考量,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技术基础”“航空材料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航空材料失效分析”“现代表面技术”“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工程创新实践”等课程。从知识体系上看,该课程群完整反映了材料的成分、组织、加工工艺、性能用途之间的关系,且理论与实践、传统与创新相结合。这种分类方法涵盖了学生学习的多个层面和不同阶段,有利于体现课程群一体化设计和链式驱动思想。

从材料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教学内容来看,其本身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思政内涵,应充分发挥其思政教育功能,这就需要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应用实例,在阐明材料科学基本原理、加工工艺和性能用途的基础上,通过发掘课程背景和科学研究相关的思政教学案例,有机融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文教育,特别是“四个自信”教育等内容,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及分析和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通过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在实现专业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同时实现学生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及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培育的新时代课程目标。

(二)材料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构建

课程思政的开展必须立足于课程思政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遵循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及其对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和工作要求,建构出与之相适应的新时代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并进一步深挖凝练可融入的思政元素。当前,开展材料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思政必须围绕“知识探究+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总目标,充分发掘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蕴藏的思政育人资源,深入挖掘材料专业核心课程群中的思政元素,同时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达成以价值引领为导向、以知识探究为依托、以能力建设为根本、以人格养成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的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2]。结合材料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教学内容特点,构建课程群六大思政育人目标:增长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养、培养奋斗精神、加强品德修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围绕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进一步研究如何融入与之对应的更多的思政元素,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思政元素案例库,以便于合理配置相应的课程思政育人资源。通过融入爱国主义情怀、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职业伦理不断提升教学境界。积极设计挖掘与教学目标相契合、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动走心的课程思政案例素材,传授有温度、有厚度、有热度的专业知识。

三、材料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要通过建设课程思政有效路径来达成。为此,在微观理论层面,要积极探究专业课思政育人的科学体制机制;在宏观实践层面,要探索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建设路线图和方法论,通过开展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研究,真正做到教师润物无声见成效,学生入脑入心见行动。

(一)专业课程群课程思政育人的体制机制研究

当前,由于高校课程思政这一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时间还不长,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仍面临许多现实困境需要从其体制和机制上进行研究解决。比如,在育人机制上,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虽然都在争取做好自身“守渠种田”的工作,但由于各类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交流而“各自为政”,思政课和专业课教育存在明显的“两张皮”问题;在效果评价上,仍然是沿用易于执行的专业知识定量考核,而对于思政内容的定量或定性评价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模糊度;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难以做到学用结合、知行统一。这就要求高校:一方面,要從点、线、面三个层次研究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以实现同向协同育人。在点上,要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可以共用的元素和资源,并探讨无缝对接的方式方法,建立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的高度契合关系;在线上,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线,从课程教学内容设置、课程参与主体(教师、学生)两方面入手,不断探索开展课程思政的新的有效路径和平台;在面上,要构建起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他综合素养课协同育人的“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网,在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过程中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同频共振。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建立横向联动、纵向联系的体制机制,有效保障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的教育质量监督体系。

(二)专业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路线图

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还要不断探求专业课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一般规律,探讨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的入口和出口,不断完善三类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建设路线图,以便于专业课教学团队共享共用。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创建和完善必须基于多视角研究,积极寻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上的突破、队伍上的扩充、载体上的拓展、内容上的丰富和方法上的创新。基于鱼骨图分析法构建的课程思政建设路线图如图1所示,从八个视角对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多视角、多途径课程思政的组合与同向发力,实现协同增效育人,最终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与路径上,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作用,充分发挥双主体地位的优势,实现双向发力。在学习媒介上,分别发挥传统教科书和互联网新型数字资源的优势,使课程思政进培养方案、进课程大纲、进课堂。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力军、以课程为主战场、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三重作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的新型育人体系,以及思想政治课、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三位一体”协同发力的课程体系。将教师、教材、教育资源三要素优化整合,形成挖掘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协同增效育人的课程思政三部曲。需要指出的是,在整个课程思政建设路线图上,课程是基础和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是重心和落脚点,教师是关键和主导,学生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四、材料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思政创新方法研究

(一)教学方法创新

任何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其关键在于发挥好教师的主动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要坚持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同时,要坚持从三个维度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历史维度上,引导学生坚定民族复兴伟大理想;现实维度上,引导学生自觉体悟“四个自信”;价值维度上,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作为一名“匠人”,也要不断追求教书育人的技能和艺术,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要注重课程思政教育,要善于随时将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到国事、天下事、人文素质、科技进展,不断完善教学课件、改进教学方式,并注重与学生达到心灵沟通,顺应时代潮流,培养时代新人。

(二)思想政治案例生成路径创新

充分发挥材料专业核心课程群本身具有的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思政内涵的优势,在完成专业基本知识讲授的同时,围绕课程群在材料行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科技历史、典型人物事迹等方面的内容,编写或查找可融入理想信念、历史使命、国家战略、“四个自信”、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奋斗精神等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以显性的专业教育和隐性的思政教育为双主线开展课程教学,两条主线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实现协同育人、立德树人、“三全育人”,实现专业课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的精准对接和有机融合,讲好一个个中国故事。

(三)思想政治案例设计方法创新

课程思政案例作为连接知识和技能与价值和道德的桥梁,既要体现其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又要科学合理地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避免“贴标签”“两张皮”现象。为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应用思政案例设计编写的创新方法,如:联想法——由专业课程知识点联想到该知识点对应的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应用等案例;引申法——由物及人,从物质发展、变化的规律引申到人或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改造法——对新闻时事、热点问题、身边人、身边事等进行改造和提炼,从中寻找和挖掘与专业课程内容有关的思政元素;升华法——从研究问题的思路、逻辑、方法和知识体系出发,提炼专业课程中渗透的自然辩证法和哲学思想,进而升华到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

(四)教学模式创新

教学模式必须充分考虑当前学生学习媒介的变化,即由教科书为主转变为大量依托互联网。为此要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思政教学范式,通过“互联网+思政课”深度融合及线上线下相结合创新授课模式,聚焦国家重大科技成就与产业变革,引导学生认清当代中国发展的良好形势和制度优势,对标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等国家发展战略,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使命,针对相应课程内容,设计“故事引领+任务驱动”式课程思政教学范式,增强学生课程思政的参与度和认可度。

结语

加强材料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是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推进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为此,基于我国新工科建设与发展背景,以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为先导,引入多视角、多维度、一体化研究分析方法,构建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和课程思政建设路线图,研究开展课程思政的多种创新方法,以课程教学实际应用为目标,以成果总结应用为导向,规划、编制系列实用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最终形成材料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思政的总体建设方案,并进行深入的实践探索,以求不断完善。

參考文献

[1]李晋馥,曹树谦.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6):488-492.

[2]胡华忠.“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理念内涵和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2(6):10-13.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re Curriculum Group for Material Major

SUN Yu-bo, LU Xue-cheng, DING Kun-ying

(College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ianjin 300300, China)

Abstract: “New engineering” is a major strategic choice of our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t is necessary to reshape the concept of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and realize multi-part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hrough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is paper takes the core curriculum group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guided by the goal of building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a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establishes the roadmap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re curriculum group of materials maj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exploring the system mechanism of the core curriculum group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defines the path research. In order to form the overall pla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curriculum group for materials major,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nnovative methods and ways of carrying out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Key words: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professional core curriculum

猜你喜欢

新工科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