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导师制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4-02-23欧阳方平孙克辉孟建桥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1期
关键词:科教融合本科生导师制探索与实践

欧阳方平 孙克辉 孟建桥

[摘 要] 导师制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博雅教育理念施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科生导师制在以“一制四化”为重点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综合环境构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针对当前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不尽如人意,探讨了本科生导师制结合思政教育贯穿、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赛相长、科教融合及本-硕协同育人来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回归与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拔尖创新;科教融合;探索与实践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近代物理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HNJG-2021-0015);2022年度教育部大中物理教育衔接研究课题“英才计划提升中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探索与实践”(WX202202);2021年度中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21jy065)

[作者简介] 欧阳方平(1975—),男,湖南安仁人,博士,中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应用物理学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纳米物理与二维材料研究;孙克辉(1968—),男,湖南益阳人,博士,中南大学物理学院院长,教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非线性物理、混沌理论与应用研究;孟建桥(1982—),男,湖南株洲人,博士,中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强关联电子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1-0001-04 [收稿日期] 2023-02-24

引言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也是高等教育承担的重要使命。2009年教育部开展“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推动了“拔尖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热潮[1-2]。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预示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将开启一场深刻变革。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转向内涵式发展,这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科生导师制(下文简称“导师制”)是来源于牛津大学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让学历层次水平高、造诣深、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导师[3]。主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解决本科生学业、科研和生活上的困难,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科研能力,为优秀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供更多空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4]。

纵观全世界的高等教育发展史,导师制在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高质量本科教育以及博雅教育理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5]。然而,在实施导师制过程中出现诸如师生比例困境、定位不明晰、积极性和学生认可度不高的问题,以及高校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对拔尖创新本科生培养的实效不尽如人意。本文基于中南大学物理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讨了导师制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赛相长、科教融合及本-硕协同育人机制。

一、基本内涵与功能定位

20世纪初,浙江大学最先引入本科生导师制,开启中国本土化的探索。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概念或内涵众说纷纭,国内学者曾一度未有统一看法,认为其是一种基于因材施教理念的教育制度[6]、个别化的教学方式[7]或一种育人模式[8]。后来有学者定义为:“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由专业过硬、品学兼优的教师担任,对本科生的思想、专业、生活等方面进行耐心指导的教学制度。”这个定义较为全面地阐释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是较公认的定义[9]。

目前,导师制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功能定位主要有:(1)视为学分制的配套制度,是为保证学生科学选课和顺利完成学业而设计;(2)视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意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3)视为一种人才培养方式,用来弥补传统培养方式存在的缺陷[10]。十余年来,高校已逐步形成项目型、科研型、课程型、社团型、英才型、综合型等不同类型的运作模式,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1]。根据笔者的调研,各种类型的划分均出于不同教育教学的需求,当前部分高校习惯分为学业和学术导师制。学业导师主要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与学业规划;学术导师着重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学术活动。

二、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中南大学物理学院在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与探索中,先后经历了物理教改班、升华班、科学班、拔尖班四个阶段。1992年首开我校教改先河,创立物理教改试验班,对有志于物理研究的本科生开展高层次专项教育;2002年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思想,开办物理升华班,来自各专业的30名学生集中学习2年基础课,为其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数理基础;2009年开办物理科学班,试点培养学术领军人才;2019年,建立“物理学专业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试验班”,响应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大学生培养计划2.0”。自2009年开始,学院陆续在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实现由最初的师生自愿尝试到目前的“学业+学术”的全面导师制。

(一)明晰导师职责,完善本科生导师制

1.角色定位。给本科生导师的角色定位,就是正确界定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之间的职责范围。例如:辅导员管理整个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等工作;班主任管理班级,主要对学生进行班风学风和评优评奖等工作;导师管理单人,主要对学生进行学术指导,影响学生的品格能力,实现教书育人的结合[12]。明确角色定位,有助于工作开展,这也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导师的工作内容和发挥的作用。导师首先是一个指导者,其次是一个服务者,最后才是一个管理者,主要内容落實在学习规划、专业发展、科研创新、就业实习、创业孵化、就业实践等方面[13]。

2.完善相关制度和绩效激励机制。我院建立健全了导师队伍聘任与约束、培训与进修和奖励与考核制度,制定了科学的导师工作规章,出台了相应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制度、学生创新创业咨询制度、奖励与扶持制度等;完善了绩效考评机制。具体考核为院系考评和学生测评:一是由导师自评、互评、院(系、专业)负责人、党团负责人和学生辅导员评议组成,每学期组织一次;二是由导师所指导的学生对其工作进行评议,此类评议在每一次开展学业和科研指导后的一段时间内,通过学生填写效果反馈表的方式展开;最终取两项的平均分为该导师的指导成绩,以此评判导师制的实际指导效果。

(二)将思政教育融入践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坚持思政铸魂、立德树人的培养理念与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浸润思想政治元素,培养爱国敬业之才。首先,选拔优秀教师是实施导师制的重点,学院遴选了专业过硬、品学兼优的具有教育情怀的教师:例如,湖南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孙克辉教授,湖南省优秀教师、优秀党员标兵杨兵初教授,湖南省优秀实训教师徐富新教授,湖南省歸侨侨眷先进个人何军教授。其次,尝试导师与辅导员、班主任组成指导团队,形成全方位育人,借助“物电之光”公众号、“格物致理”学习辅导室、“物语小阁”心灵之窗,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将导师指导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并且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已贯穿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导师的指导过程也应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高校应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充分渗透创新创业精神。每年,全国各地高校纷纷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舞台”。并且各地高校加大力度建设创新与创业空间、创业孵化器和创业实习等。以中南大学为例,在新版培养方案中,增加2个必修学分的创新与创业课程,专设2个创业实践必修学分。另外,学校全面实施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项目,加强专业课程群建设,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13]。

为进一步减轻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压力,导师培养的大学生应该更有目标性。例如:(1)为就业市场提供对口人才;(2)为就业方向提供多种渠道;(3)为自主创业提供平台;(4)为教育升学提供帮助。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急需从单一的人才模式,成长为复合型、应用型和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非常重要。

(四)将导师指导与学科竞赛相结合

“以赛促学”,通过各类竞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将导师指导与学科竞赛相结合,充分发挥导师育人作用。为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安排学科竞赛指导教师,结合教师科研实际,将有兴趣的学生推荐到各专业课题组参与科研,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并给予资助和奖励。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邀请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设计竞赛、湖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比赛中,学生屡次斩获佳绩,获国家一等奖10余人,省部级一等奖10余人,其他奖项近100人。

(五)将导师科研成果融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科教融合是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是国家培养创新、拔尖和卓越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学院选聘学科带头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为导师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团队支撑;并且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与实验室平台,将导师的科研成果融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入学开始,动态遴选具有科研经验的教师,让学生早入实验室、早入课题,培养科研兴趣、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参加导师主讲的“学术周活动”和不定期的学术论坛,使本科生提前体验学术科研氛围,了解科研前沿进展。

(六)建立导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协同育人机制

探索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协同机制,落实学院本硕贯通式培养模式。统筹考虑和设计本科生与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与教学体系,创建本、硕分段衔接的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推进培养方案、管理模式、导师培养和科研体系贯通[14]。依照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以导师为主导、研究生协助、本科生参与的学习与科研团队。根据学生志趣和未来规划,从大一开始配备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制订、个性化课程选择、科研实践、海外交流等予以全程指导,实现了导师—研究生—本科生科学研究的协同育人。开设必修课“实验室轮转”与“专题研究”,实现育人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目前,学院的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并发表了具有国际水平的高质量学术研究论文。本科生年均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20余项,获授权专利10余项,获各类国内外学科竞赛奖100余项,95%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名校名企深造或就业。“拔尖计划”改革成效已初步呈现,部分学生已于本科学习阶段在世界知名学术期刊上以第一/第二作者发表论文,在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上表现优异。

结语

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探索切实可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和有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基于我院十余年教育教学实践,剖析了导师制的基本内涵与功能定位,探讨了导师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科教融合与本-硕协同育人等途径如何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期待能为本科导师制和拔尖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全面提升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友林,曹文华.“三化、三制、三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36-38.

[2]韩雪.地方综合性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反思[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11):86-91.

[3]帕尔菲曼.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1.

[4]于春伟,张军,文少白.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34):249-251.

[5]王東芳,赵哓军.一流本科教育的导师制:基于美国文理学院案例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9(9):67-73.

[6]陈高杨.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1(21):76-80.

[7]靖国安.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5):78-81.

[8]丁林.本科生导师制:意义、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49-51.

[9]王雪萍.我国普通高校实施本导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7.

[10]郭浩.普通高校“1+N”协同育人本科生导师制模式探究[J].科教导刊,2022(12):1-4.

[11]贺武华.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演进发展的新时代要求及其实践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21(3):10-16.

[12]李京,胡湘.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导师制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22(15):4-6.

[13]孙克辉,钟旭东,吴建好,等.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31-24.

[14]刘波,朱郴韦,李礼,等.基于科教融合理念的研究型本科教育改革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6):1-4.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Top Innovative Talents by the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School of Physic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UYANG Fang-ping, SUN Ke-hui, MENG Jian-qiao

(School of Physic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12, China)

Abstract: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has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higher education modules, the cultivation of capable student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 With the focus of “one system, four ways”, this system worked as a useful tool in the reform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academic environment. However, the Tutorial System faced many challeng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us led to the unsatisfactory results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in many traditional teaching-oriented Chinese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combined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improvement, learning competition,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university-graduat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can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return of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and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training quality.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personnel training; top-notch innovation;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猜你喜欢

科教融合本科生导师制探索与实践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综合设计改革与实践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教育云”促进科教融合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
对“学术立校”大学价值追求的当代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