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器人社团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4-02-23徐健美

文理导航 2024年6期
关键词:思维创新

徐健美

【摘  要】机器人的教学内容已经被列入小学六年级的教材,但真正开展机器人的教学还要依托于学校的社团课程。通过机器人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围绕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学校高素质科技辅导员队伍、打造校园特色科技课程、新教学模式下如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探索科技项目研究的方法展开论述,从多方面阐述如何高质量地开展机器人社团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及创新策略。

【关键词】社团教学;思维创新;项目研究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转变育人方式,提高育人质量,新课标中强调了要创新教学方式,以项目驱动引导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学科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是现代社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通过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创新创造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基,面对未来高尖人才的需求,我们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教学方式。为提高青少年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创造的新思维,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全国开展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普及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帮助青少年树立科教兴国的理想。机器人科技类活动则是青少年科技教育中最热门的项目,内容非常丰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我们要融合科技资源、创新教学方法,通过项目化教学让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科技的种子,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一、以培训建设高素养师资

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科技、人才的核心,要培養优秀的后备人才必须先发展一批高质量的科技辅导员。科技辅导员的素质提升有助于学生指导工作的开展,科技辅导员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了实践的效果。有专业能力的科技教师应该是具备全面的科学知识,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会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能够在实践中保障学生的安全,科学利用评价分析学习成果等。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对科学技术有深入全面研究的教师非常少。

所谓隔行如隔山,专业不对口、缺乏科技探索经验、对学科把握不准等都会影响对学生的指导,当然制约科技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原因还有很多。所以多途径地组织培训提升科技辅导员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比如组建科教研修班以提升知识储备、改进教学方法,围绕理论与实践进行讨论交流。以丰富的科技资源为辅导员创造探究的条件,通过对复杂问题的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科研工作可以帮助科技辅导员多角度思考问题,在真实的科研经历中深化对学科的认知。

作为专业的科技辅导员也一定要积极参加科协、教育局等组织的科技辅导员培训班,通过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升专业素养,线上线下的各类科技课堂都是获取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提升科技教育水平,科技辅导员必须发展专业优势、调动主观能动性,通过坚持让科普教学获得持续发展。学校也要大力支持教师与先进学校交流学习,提高教师们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和辅导能力,通过多方共同努力让学校的科技辅导员队伍越来越强大。

二、以智慧发掘新项目发展

机器人科技活动目前越来越得到校内外的关注,有的学校还特地聘请专业的校外辅导老师来校指导;并且通过努力让学校、家长看到了学校参加机器人比赛的希望,让机器人活动逐渐成为校内社团的一大特色。但科技比赛的项目非常多,如何选择适合本校特色与发展的项目尤其重要。软件编程类比赛是成本相对便宜的,比如Paracraft动漫编程、AI创意编程赛(Scratch、Python)、数字创作与“计算思维”项目比赛、小学生编程活动等,这些对于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优势,孩子可以发挥想象力构思作品,通过编程展现他们的表现力和创新思维。除了软件类的比赛,还有很多创意机器人,比如无人机、拼搭类的机器人巡线小车等开源硬件,通过综合运用、动手实践引导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

三、以新思想建设特色课程

课程建设关系到创新人才的培养,科技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要进行多元化开发,充分调动包括社会在内的多方面的资源,把校外与校内学习相结合,发挥各类科技博物馆的作用。通过观摩学习、专家交流等方式研究课程的设计,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活动开发技能等,统筹安排各类教学资源。建设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为辅的人文素养类的机器人普及课程、提高课程、拔尖课程,让学生在丰富多元的科技课程学习中发展特长。通过落实科技教育活动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学校科技硬件等方式进行整合科技教育活动资源。学校可以开展多元化的科技活动课程,比如MBlock编程、创意机器人、Arduino开源课程、无人机竞技挑战及编程挑战课程、无人机编队飞行研究、优创未来、AI掌控任务、智能工厂、智慧社区、智能驾驶以及智能机器人课程。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科技节系列活动,营造浓烈的创新学习氛围,将全国青少年比赛与科技节活动相融合,进行作品及技能展示。

四、以赛促教激发学习热情

科技教育立足兴趣,但如果在课堂上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学生的兴趣就会被传统的授课方式逐渐磨灭,更不用谈训练学生的思维了。开展社团教学的实践活动,要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5+5”课堂教学模式就是立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学生在科技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科技教育应该要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学生通过展示才能增强其自信心,培养科学精神。以赛促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我在组织社团学习中会以如下形式开展:智能家居课程培训中组织学生进行速度比拼,将各类输入、输出、控制模块与主控板连接起来实现智能的效果。评价标准是功能是否实现、方案是否精简、模块连接是否最优、时间是否最短。此项目难度不大,虽然是速度比拼,但理论基础是研究的基石,创新实验思维与方法则是研究的灵魂。学生要通过学习理论、运用物理编程思路才能完成作品的创作。无人机创意编程培训中让学生在理解基础程序的前提下,进行最优路径设计,评价标准是任务是否精准完成、任务完成时间、飞行稳定性、应急处理能力。学生在比赛中会发现问题,通过问题牵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五、以脚手架搭建研究模型

创建脚手架,让所有学生都能更多地展示他们的知识,使用科学模型的分层帮助学生推理和修改对复杂问题的思考。《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中提到的开发和使用模型的目的是作为学生感知的过程,让他们的思维可视化,用不易观察与讲解的知识通过模型更清晰地展示出来。

通过国内外的教学研究,按照科学方法进行分层创建脚手架模型的方法分为三个步骤:①选择基本问题;②设计基础图画布局;③添加解释元素。学生可以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来修改模型内容。在设计之前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叫作“脚手架”的框架,提醒学生需要注意什么,但这个脚手架不能限制学生的想法,而是应该作为支撑学生思考推理的方式。以下是围绕旋翼编程项目设计研究模型:

(一)选择基本问题

在准备开发模型之前,必须围绕本课重点,呈现一个完整飞行路径,根据飞行任务确定一个简要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无人机第二次经过A2不会停止。这个问题将有助于学生在后期项目研究中更容易地分析解释。第一步非常重要,无人机的每一次飞行都可以用不同的编程方式来实现或调整,但是第一个基本问题决定了模板的其余层次的分析。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会出现诸如:“为什么无人机第三次经过A2也不会停止”“为什么无人机第一次经过A5会直线飞行”“为什么无人机第二次经过A5会向左飞行”等等问题。问题确定下来后,用比较明显的文字格式来突出显示,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思路。

(二)基础图画布局

基本问题确定后进入第二步基础图画的布局,基础图画的布局可以将问题以简约的结构呈现出来,通过创造性的方法将布局中变量改变的规律进行说明,但是要为学生留白,让学生将自己的独特想法添加进模型中。接下来笔者介绍一下如何运用三种不同类型的基础图画布局。

1.之前、之中和之后。根据无人机的飞行任务,发现它的飞行是随任务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飞行路径的。这种类型的布局分为三个模块,在这三个模块中学生需要重点关注解释无人机飞到A2之前,飞到A5之前,飞到A2之后,飞到A5之后,飞到A2、A8、A4、A6之中。学生在研究时可以围绕如下问题思考:“在飞到A2的不同阶段,应该如何选择飞行方向?”“飞行方向是如何随变量变化的?”“为什么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经过H0不会停止”“为什么无人机识别标签不稳定”“无人机如何通过惯性抛物?”这三个模块中包含一些解释的标签,表明变量变化对无人机飞行方向的影响。比如当变量等于1时(就是飞到A2之前)无人机飞到A2标签上方就悬停并降落拾取物资,此时变量会加1,无人机将物资投放到A11位置后, 变量再加1,所以当飞到过A2并执行完任务后,变量就是3、5、7这三种情况,在这三种情况下无人机的飞行状态都是降速直行通过A2区域。

2.比较。比较的排版用于表示一种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对比,不同的变量会影响无人机的飞行方向和任务,这种类型的基础图画布局可以通过如下形式表示:“变量是2或3时无人机的任务分别是什么?”“如果變量是8时要降低返回速度?”“为什么变量受飞行路径的影响?”通过变量变化的比较,说明变量对飞行状态的影响,这就是无人机完成飞行任务的核心,在基本问题的描述过程中明确了编程的思路。此外飞行的路线是不唯一,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设计新的飞行路线,让学生在创新思考中不断发现问题,最终形成新的研究成果。

3.大图。这种方式的布局只需要一张简单的比赛场地图,周围留出充足的空白空间,以便学生将不受约束的想法添加上去,这个布局的基本问题可以是“完成飞行任务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无人机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无人机会改变方向?”学生在开始研究之前已经清楚地知道飞行的过程,通过观察,可以设计不同的飞行路线,不同的飞行路线需要不同的变量进行约束,这种开放性的研究更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模板中的解释元素

为模板添加解释元素是创建模型的最后一步,可以充分展示他们的知识,还可以将他们的推理引到新的研究方向。所以元素的选择必须慎重,不能过多或随意添加,否则会难以清晰地表达模型的意义。

在利用脚手架搭建研究模型时,不要将模板只用于收集不同的学生的想法,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建模发挥真正的作用。

六、结束语

新课标的颁布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给社团科技教学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在今后的社团教学中要坚持围绕“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科技教育更有味道,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创造力,让孩子们从小种下科技的种子,放飞科技梦想,为科技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祖荣.“35+5”课堂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技教育,2023(2):62-64.

猜你喜欢

思维创新
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的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科 技传播思维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出版思维创新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研究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性教学经验
思维创新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手工制作课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