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2024-02-22严林廷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4年1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严林廷

摘  要: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是重要的育人目标之一。落实英语思维品质教育,能以点带面,助推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使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形成互补共生的教育格局,帮助学生深度加工处理阅读语篇,强化阅读能力。基于此,文章以培养小学生英语思维品质为目标,从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三个方向出发培养思维,探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环节思维品质教育的锚点、意义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即人的思维个性特征。英语思维品质能体现出学生在阅读理解、语篇分析、要素比较、情节推断、质疑批判、观点评价及想象创造等行为能力的发展水平。小学英语阅读学习中处处离不开思维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其英语能力的前提。为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思维品质教育在阅读环节的设计、实施和反馈。依托实际学情为学生搭建英语思维品质成长阶梯,发挥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提升英语教学实效。

一、开展思维品质教育的锚点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品质教育包含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多元教育方向,具體可以归纳为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三个具体范畴。在落实思维品质教育时,教师可以将上述三种思维类型作为教学的锚点,以点向外扩张,搭建阅读思维网,强化学生阅读思维品质。

1.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具体与抽象、比较与类比等多元思维类型。逻辑思维是学生理解阅读文本内涵、发散阅读思维的基础性思维品质,也是小学阶段英语阅读教学必须培养的思维品质。在阅读教学中,以逻辑思维为思维品质培养的锚点,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条理性,促使学生阅读更有逻辑,学习更具效率。

2. 批判思维

批判思维主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合理的论据,全面论证或判定自身观点的合理性,分析己方观点与既定观点的差异性,从中评估语篇观点或既定观点的合理性。批判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观察、经验、推理、信息采集等教学要素的支持,是英语阅读学习中思维培养的重要一环。将批判思维作为锚点开展思维品质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求真精神,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3. 创新思维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阅读中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壁障,通过想象、整合与创造,产生对语篇内容新排序、新观点、新用法的思维路径。创新思维是英语高阶思维品质中最为复杂的思维类型。以创新思维为教学锚点开展思维品质培养活动,能拓宽学生语文学习视域,在创新中应用知识内容,促使所学知识在思维品质教育中获得巩固与内化。

二、开展思维品质教育的意义

思维品质教育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是必要的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对其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均能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1. 以点带面,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思维品质”纳入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范畴。英语核心素养是英语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思维品质作为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以思维品质为阅读教学侧重,能构成“以点带面”的教学格局,通过局部核心素养的强化带动其他方面核心素养的强化,助推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2. 深度加工,助推学生阅读能力发展

阅读语篇由英语语言要素构成。依托思维品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可以从语言知识解读和人文内涵探究两个维度展开解释说明。从语言知识解读出发,思维品质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助推作用,能帮助学生完成正确的文字信息采集、加工与整合,促使学生迅速把握语篇的浅表性内涵;从人文内涵、主题意义的探究角度出发,深刻而独创性的思维品质能丰富学生对语篇人文内涵的感知,深化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促使学生见微知著,由语篇内容联想到实际生活、主题意义的多元方面,促使学生的阅读思想更深邃,阅读能力更强化。

三、开展思维品质教育的策略

1. 创设递进问题与意义探究活动,培养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一种复杂且有序的思考过程。在培养逻辑思维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对阅读材料的概括、分析、判断等步骤逐渐理解文章的结构、内涵和观点。因此,培养逻辑思维品质的教学活动需要具备递进性。从问题设计出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多角度设计课堂问题,如概括性问题、判断性问题、分析类问题和观察类问题等。此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搭建逻辑思维的支架,引领学生从浅表思考逐步走向深入。从活动设计出发,教师可以开展以探究主题意义为目标的教学活动,预设主题意义讨论、微写作任务、推断不理解词句含义、故事复述等活动。以上活动均是培养学生英语逻辑思维的有效方式。在设计问题内容与活动形式时,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人文主题进行指向性设计,精选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活动内容,共探语篇主题意义,延伸阅读思维的深度。

例如,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PEP)》(以下统称“教材”)四年级下册Unit 6“Shopping”中的Story time版块向学生展示了小动物在服装店购买服装的小故事。在该阅读活动中,为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问题链。

问题1:Can you summarize the main plot of the story in three sentences?

问题2:What personality traits does the bear have?

问题3:Why do you think the elephant is angry?

问题4:What do you think the customer lambs end up thinking?

上述问题的教学意图分别指向学生概括性、判断性、分析类和观察类思维活动的实践,能为学生搭建逻辑思维的进步阶梯。随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时内容,为学生布置微写作学习活动。

微写作任务1:尝试改写故事对白,让小熊的形象从粗心大意到认真可靠。

微写作任务2:尝试续写故事,注意故事延续原文的情节和角色的性格特征。

微写作任务的指导意见和要求能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能在思考过程中逐步培养经历观察、分析、判断、概括性行为,并按照逻辑推理出适合故事情节发展的角色形象和故事结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微写作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主阵地,引导学生展开对课文主题意义的探究:你这样改写或续写的依据是什么?小熊有哪些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可以从个人创作的故事情节出发,分析创作思路,捋顺创作逻辑,有条理、有依据地分享个人故事续写与修改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获得循序渐进的培养。通过微写作的练习,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问题,并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这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 创设思辨问题与评价质疑活动,培养批判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教师可以创设具有思维品质培养目标的问题和具备评价质疑性质的学习活动。其中,思辨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评价质疑类活动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判断。批判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拆解学生“批判”的过程,并从阐述、评价、推理、解释等多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完成完整的批判性活动。从思辨问题出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与课时主题相关的生活、文化、社会等热点信息,并从中挖掘出具有思辨性质的问题。针对某一主题,教师可以寻找与该主题相关联的真实生活现象或热点新闻,与学生讨论。教师可以提出“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或新闻?”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拓展思维视野,提高批判思维。从评价质疑活动出发,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挑战性的评价、质疑为主体的活动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可以针对单元教学中的某一话题或观点,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性阅读,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和质疑;或者组织辩论性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估和反驳。如此设计,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

例如,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2“My week”中的Read and write版块以一个男孩的周末活动建议为话题切入点,通过展示机器人Robin的建议,为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健康的周末生活观念。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还需要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周末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规划。结合单元阅读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思辨问题。

问题1:What should an active and healthy weekend be?

问题2:How to choose the right activities for their development of the weekend?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个人学习与活动经验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这些问题具有思辨性。学生能结合个人学习与活动经验进行作答并在讨论中展现不同的阅读观点。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教师可以强化教学指导和话题干预,引导学生结合观点的差异之处进行深入研讨,从而深化学生的批判思维。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质疑评价类活动:阅读整个版块信息,尝试展开小组讨论,以“The weekend activity should start from the mood VS the weekend activity should start from the practical”这一话题开展辩论游戏。学生结合个人支持的论点自动分为两个阵营,开展英语辩论活动。在辩论活动中,学生能对己方与彼方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批判地说明两方论點的异同,并以事实为依据,列举生活案例佐证己方观点。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周末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 创设开放问题与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存在独特性特征。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且活跃,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而足,极具创造力。在培养创造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开放问题作为课堂提问的首要类型,强化问题链的独创性、个性化和启发性设计,弱化对学生答题要求的束缚,为学生创造开放的答题空间。学生能在开放问题驱动下延伸更具创造性的问答思路,深度训练创新思维。从教学活动方面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角色扮演类活动作为培养创新思维的阅读活动类型。角色扮演类活动能使学生充分参与到互动中来,以深度情感体验、行为体验驱动学生的创新思维。由此可见,开放问题和角色扮演类活动能使学生英语阅读思维品质的发展更具创造性。

例如,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 5“What does he do?”中的Read and write版块以三个语段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三种职业角色,从兴趣爱好和职业选择角度出发,向学生普及职业常识。在第二个语段中,从主人公Sarah的喜好出发,她喜欢使用电脑,打字速度很快,想在办公室工作。教材给予的职业提示为:If you can type quickly,you can be a secretary.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使用电脑、适用于线上办公的职业选择方向较多,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开放问题:What other jobs would Sarah be suited to with her abilities and preferences?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Sarah的能力和偏好,以及她可能适合的其他职业。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职业信息,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不同职业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有关职业的词汇,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结合这一单元的话题,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角色扮演类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并模拟面试或工作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同时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表演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Sarah可能胜任这个职业?该职业需要哪些技能和品质?通过角色扮演和扮演后的反思,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单元的主题意义,充分挖掘和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品质。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可以作为思维品质教育的培养锚点,能涵盖大部分小学生英语学习必需发展的思维品质。教师可以从问题教学和活动教学两个维度出发,结合不同思维类型的性质差异,选择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类型和活动形式,以此落实思维品质教育,为课堂增效。富有创造力的问题类型和活动形式能为学生搭建思维支架,发散学生的学习思路。

参考文献:

[1]顾静. 在小学英语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 校园英语,2022(2):143-145.

[2]姚婷婷. 提升思维品质  打造高效小学英语课堂[J]. 小学生(上旬刊),2022(1):37-39.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