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包衣剂对聊城市茌平区小麦病虫害防控效果的研究

2024-02-21焦艳艳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1期
关键词:苯醚衣剂吡虫啉

焦艳艳

(聊城市茌平区农业农村局 山东聊城 252100)

聊城市茌平区地处鲁西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农田设施配套良好,灌溉条件较好,是山东省的小麦产区,冬小麦常年播种面积在80 万亩左右。

小麦生长发育期较长,易遭受病虫为害,极大地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其中苗期最主要的病虫害有纹枯病、蚜虫、地下害虫蛴螬、蝼蛄等[1]。采用药剂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是小麦生产中苗期病虫害防控的重要手段,既简便又高效,对苗期纹枯病、蚜虫、蛴螬、蝼蛄等病虫害防效显著,同时减少打药频率,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2-3]。目前市面上包衣剂种类较多,不同种类包衣剂防治效果差距较大。为探索聊城市茌平区小麦播种适宜的包衣剂,本试验选用高效低毒的32%戊唑·吡虫啉、27%苯醚·咯·噻虫悬浮拌种剂、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3%苯醚甲环唑(苯甲)+70%吡虫啉4 种包衣剂,检验其对小麦苗期病虫害防治效果及对小麦出苗、产量的影响,为聊城地区小麦生产中包衣剂的选择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聊城市茌平区试验田。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季风半干旱气候,试验田所在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3.1℃,年平均日照时数约2 751.9 h,年均无霜期为195 d,年均降水量571.6 mm,降水集中于夏季。土壤以潮土为主,有机质含量13.5 g/kg,碱解氮88.5 mg/kg,速效磷28.8 mg/kg,速效钾176.4 mg/kg。试验田因多年连续种植小麦,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发生严重。

试验作物为小麦,品种为济麦22。于2022 年10 月下旬播种,播种量220 kg/hm2。田间采用常规管理。

1.2 试验药剂

参试包衣剂共有4 个,分别为32%戊唑·吡虫啉(德国拜耳公司)、27%苯醚·咯·噻虫悬浮拌种剂(美国世科姆公司)、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3%苯醚甲环唑(苯甲)+70%吡虫啉(济南仕邦农化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小区设计,设4 个处理。处理1:32%戊唑·吡虫啉(每100 kg 种子用量300~700 mL);处理2:27%苯醚·咯·噻虫悬浮拌种剂(每100 kg 种子用量300 mL);处理3:22% 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每100 kg 种子用量400 mL);处理4:3%苯甲+70%吡虫啉(每100 kg 种子用量500 g+280 g),以喷施清水处理为对照(CK)。每处理5 次重复,共计25 个小区,每小区约15 m2,各小区管理方法相同。在每一个小区内设置一个定量播种区,在该区域内定量播种100 粒小麦种子,用于调查出苗率及生长状况。

1.4 试验方法

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将药剂与水调制成药液,用拌种机将调好的药液与种子搅拌混合均匀,晾干后即可播种。

1.5 调查方法

1.5.1 出苗率及生长情况调查 11 月中旬在定量播种区调查出苗率,12 月上旬调查虫害,采集幼苗,查看田间分蘖、株高、次生根发生情况。

1.5.2 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2023 年3 月上旬返青期调查纹枯病发病情况。采用对角线5 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0 株,根据纹枯病的分级方法,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小麦纹枯病的分级方法[4]:0 级,不发病;1 级,叶鞘发病但茎秆不发病;3 级,叶鞘发病,并侵入茎秆,但茎秆病斑环茎不足1/2;5 级,茎秆病斑环茎超过1/2,但不倒伏或折断;7 级,枯死、倒伏、枯白穗。

病情指数=∑(各级叶斑病调查数量×相对级数值)/(调查总量×7)×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1.5.3 虫害发生情况调查 2023 年4 月下旬采用“Z”型取样法,每小区选取5 个点,每点选取20 株小麦,每小区调查100 株,共计调查500 株,调查整株蚜虫、地下害虫发生数量,计算防效[4]。

地下害虫药效计算方法:

被害株率(%)=被害株数/总株数×100%;

药效(%)=(对照区被害株率-处理区被害株率)/对照区被害株率×100%;

蚜虫防效:防治效果(%)=(对照区虫口数量-处理区虫口数量)/对照区虫口数量×100%。

1.5.4 产量调查 2023 年6 月上旬收获前进行田间测产,中旬进行考种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包衣剂处理对小麦出苗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

从表1 可以看出,经过32%戊唑·吡虫啉、27%苯醚·咯·噻虫悬浮拌种剂、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3%苯醚甲环唑(苯甲)+70%吡虫啉等4 种包衣剂包衣处理后,小麦出苗率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处理1 出苗率最高,达到87.3%,其次是处理3,达到71.2%,二者分别较对照提高33.5%、8.8%。处理2、处理4 出苗率也都在65%以上,稍高于对照。4 种包衣剂处理的小麦平均分蘖、平均次生根数及株高较对照均有所提高,其中处理1 效果最显著,平均分蘖、平均次生根数及株高较对照分别提高29.6%、30.4%、16.7%。以上结果说明4 种包衣剂处理均能够促进小麦出苗及生长,其中32%戊唑·吡虫啉处理效果最好。

表1 不同包衣剂处理对小麦出苗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

2.2 不同包衣剂处理对小麦蚜虫及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

从表2 可以看出,4 种包衣剂处理后,对小麦地下害虫防治效果显著。其中防效最高的是处理1,被害株率2.8%,防效达到78.8%;其次是处理4,被害株率为3.2%,防效达到75.8%;处理3 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最差,被害株率为4.4%,防效为66.7%。

表2 不同包衣剂处理对小麦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

从表3 可以看出,4 种处理对小麦蚜虫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90%以上。其中处理1 防治效果最好,虫口数量26 只,防效达到96.9%;其次是处理2,虫口数量为30 只,防治效果达到96.4%;处理4 防效较其他处理稍低,为93.5%。

表3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

以上结果说明4 种包衣剂处理对地下害虫、蚜虫均有显著的防效,其中处理1、处理4 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较好,处理1、处理2 对蚜虫防治效果较好。

2.3 不同包衣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4 可以看出,4 种包衣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在50%以上。处理2 防效优于其他处理,病情指数为3.5,防效达到77.1%;其次是处理1,病情指数4.3,防效达到71.9%;处理3、处理4 效果稍差,病情指数分别为5.6、7.1,防效分别为63.4%、53.6%。以上结果说明4 种包衣剂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效果均显著,其中处理1、处理2 效果优于处理3、处理4。

2.4 不同包衣剂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从表5 可以看出,4 种包衣剂处理对小麦产量影响显著。经过包衣处理,小麦的每公顷穗数、千粒重、穗粒数、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其中,处理1 效果最显著,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加35.3%;其次是处理2,27%苯醚·咯·噻虫悬浮拌种剂,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加24.2%。

表5 不同包衣剂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小麦播种包衣处理技术日益受到农业农村生产部门的重视,但试剂选用不当,会造成出苗缓慢甚至缺苗断垄的情况。本试验对32%戊唑·吡虫啉、27%苯醚·咯·噻虫悬浮拌种剂、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3%苯甲+70%吡虫啉等4 种药剂包衣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这4 种药剂包衣处理小麦出苗率均显著提高,平均分蘖数、平均次生根数、株高较对照显著增加,小麦生长状况明显改善,其中32%戊唑·吡虫啉处理效果最好。这4 种药剂包衣对小麦苗期病虫害有显著的防控作用,地下害虫防效在65%以上,蚜虫防效在93%以上,纹枯病防效在50%以上。不同药剂的防效不同,防治地下害虫和蚜虫以32%戊唑·吡虫啉效果最好,防治纹枯病以27%苯醚·咯·噻虫悬浮拌种剂效果最好。这4 种药剂包衣处理,均能使小麦的每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增加,从而使产量显著增加,其中32%戊唑·吡虫啉处理效果最显著,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加35.3%,27%苯醚·咯·噻虫悬浮拌种剂效果次之,比对照增产24.2%。

综上所述,在聊城市茌平区使用32%戊唑·吡虫啉、27%苯醚·咯·噻虫悬浮拌种剂、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3%苯甲+70%吡虫啉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对小麦出苗、生长发育及产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地下害虫、蚜虫、纹枯病均有明显防控效果,虫害防控以施用32%戊唑·吡虫啉效果最好,病害防控以施用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效果最好。

猜你喜欢

苯醚衣剂吡虫啉
苯醚甲环唑复配型杀虫剂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5%苯醚甲环唑·异菌脲悬浮剂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剂的配方研制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不同种衣剂在鲜食玉米“申科糯601”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青瓜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醚菌酯及其开发
苯醚甲环唑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不同种衣剂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