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渤海湾毛蚶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2024-02-21曾海祥敬中华张新峰张凯

河北渔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毛蚶渤海湾

曾海祥 敬中华 张新峰 张凯

摘 要:为提高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人工育苗技术,在滨州无棣沿海开展毛蚶人工育苗试验,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的毛蚶亲贝培育、催产孵化、幼体培育和稚贝培育的技术方法。采自滨州海区的毛蚶亲贝经过一个月的培育,95%个体性腺发育成熟,经过阴干流水刺激后自然产卵,在水温25.0~28.0 ℃的条件下,孵化率90%以上,毛蚶幼体18 d左右平均壳长320 μm,进入变态附着期。附着阶段采用海泥作为附着基,附着效果好,附着变态率在50%以上,稚贝最适生存盐度为20‰~35‰。育苗试验共获得毛蚶稚贝5 980万粒。

关键词:渤海湾;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人工育苗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俗称毛蛤、蚶子, 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药用价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毛蚶为广温广盐性贝类,在我国南北方沿海均有分布,渤海湾沿岸是我国重要的毛蚶资源分布区,但近些年来毛蚶资源减少,急需开展毛蚶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恢复毛蚶资源,满足市场需求。

渤海湾沿岸是毛蚶资源的一个重要分布区域,拥有大量适合毛蚶养殖的池塘和滩涂,需要大量的毛蚶苗种。近些年,有关毛蚶基础生物学[1-2]、人工育苗[3-6]和养殖[7-9]方面的研究相继开展,渤海沿岸的各个省市对毛蚶资源修复工作也非常重视,在毛蚶苗种繁育及底播增殖放流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孙同秋等[10-12]在毛蚶苗种繁育及增养殖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在黄河三角洲沿海地区进行推广了应用。但目前渤海湾地区繁育的毛蚶苗种无法满足本地区开展增养殖的需求,毛蚶人工育苗存在短板,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技术仍不成熟,原先的育苗方法需要改进。2022年和2023年6—8月份,在滨州本地育苗场开展了毛蚶育苗试验,改进了育苗方法,取得了成功,为开展毛蚶人工育苗的规模化生产和中间培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亲贝 毛蚶亲贝采自滨州沿海滩涂,选取毛蚶100 kg,放在无棣沿海育苗场进行亲体强化培育。育苗前从毛蚶个体中挑选二龄至三龄,壳长4.0~5.0 cm,个体健康、闭壳肌闭合有力、贝壳无机械损伤的毛蚶作为育苗的亲贝。

1.1.2 育苗设施的准备 育苗池为室内水泥池,面积48 m2,池底坡度10%左右,斜向出水口,有进排水、加热、控光和充气设施。每个育苗池安装气头30个,按10×3分布,各气头均安装瓷坠,以免气头漂浮于水面。单细胞藻类培养包括保种室、一二级培养车间和三级培养车间,二级培养车间使用塑料桶作为培育容器,三级培养车间与育苗车间相同,增加灯光照明装置。水处理设施包括蓄水池、沉淀池、二级砂滤池和超滤设备。砂滤池使用前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向砂滤池中加水至砂层上10㎝左右,然后加入消毒剂,浸泡消毒过夜,第二天用新水冲洗砂滤池5至6次。使用后定期清洗,去除砂滤池里的杂质,保证过滤效果,防止砂滤池堵塞。

1.2 育苗方法

1.2.1 亲贝培育 毛蚶亲贝在育苗车间的水泥池中培育。挑选好的亲贝放于塑料筐中养殖,每天检查亲贝情况,及时捡出死亡个体,以免污染水质。每天换水二分之一,同时根据水质情况不定期进行倒池。每天投喂单胞藻,主要包括金藻、角毛藻、扁藻,同时投喂螺旋藻粉和酵母进行营养强化,投喂量根据亲贝滤食情况进行调整。

1.2.2 饵料培养 单胞藻营养丰富,生长繁殖快,易培养,是贝类的优质适口饵料。贝类育苗经常使用的藻类有球等鞭金藻、叉鞭金藻、小球藻、牟氏角毛藻、亚心形扁藻。

藻类培养使用三级培养法。一级培养的培养容器为5 000 mL烧瓶,选择生命力旺盛,无污染的藻液做为藻种进行培养。将藻种上清液缓慢倒入消毒后的玻璃瓶中,然后加入合适浓度的培养液。培养液中应添加硝酸钠、磷酸二氢钾、柠檬酸铁、硅酸钠、乙二胺四乙酸钠 (EDTA)、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主要营养盐,根据所扩藻类的不同,添加量做相应调整。

二级培养的培养容器为1 000 L、600 L塑料桶和19 L的矿泉水桶,培养用水为煮过的海水或消毒剂处理过的海水。扩种时先用泵将消毒后的海水打入桶中,然后将藻液加入,最后加入相应营养盐。接种量为1∶10~1∶20,接种后24 h连续充气,夜间使用日光灯照射,经3~6 d即可供三级生产性培养使用。

三级培养一般在藻类培养车间的水泥池中进行开放式充气培养。培养用水需经次氯酸钠、漂白粉或其他氯制剂的消毒处理。培养方法与二级培养基本相同,接种量根据情况掌握,但不宜低于1∶30。充气量达到藻液翻腾,一般经3~6 d培养,藻细胞达到一定密度时,即可用于投喂幼体和稚贝等。也可使用光生物反应器进行藻类三级培养,光生物反应器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率,能实现微藻的高濃度培养,有的藻类培养密度可以达到每毫升千万的密度,而且不易污染。

1.2.3 催产与孵化 催产前清洗亲贝,用毛刷轻刷亲贝壳面浮泥和杂物,再用过滤海水冲洗至壳面洁净。亲贝健康情况下尽量不消毒,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对产卵带来负面影响。清洗后称重,放入准备好的塑料筐中,每框5 kg左右,准备完毕后进行阴干。阴干后开始催产,每个育苗池放三筐亲贝,充气进行流水刺激,诱导精卵排放。产卵过程中要经常观察育苗池,及时捞出泡沫。孵化密度不宜过高,过高将影响受精卵的正常发育,推迟担轮幼虫发育至D形幼虫的时间,且易导致D形幼虫发育畸形等不良情况出现。产卵量已足够的育苗池要把亲贝调整到产卵量少的育苗池,各个育苗池产卵量都足够后,将亲贝移除。

1.2.4 幼体培育 幼体完全发育为D形幼虫后开始倒池选优。倒池时用300目网袋套到育苗池排水管出口处,用气线扎紧,网袋主要部分放在塑料大盆中,将另一端吊高一点。刚开始排水时要把排水口用塞子半封闭,以免水流冲击过大,损失幼体。当网袋中幼体密度达到一定量时,从网袋的另一端将幼体收集起来放入准备好的幼体培育池。育苗池水温保持在25~28 ℃,盐度24‰~30‰,每池幼体密度保持在10 ind./mL左右。第一次倒池后开始投喂,每天投喂四次,分别为2:00、8:00、14:00、20:00,日投喂单胞藻数量为1×105 ind./mL。随着幼体的生长增加投喂量,投喂量要依据水体颜色以及幼体摄食情况进行调整。幼体培育早期主要投喂金藻,中后期增加角毛藻、扁藻,饵料不足时投喂浓缩小球藻。育苗池每天换水20 cm,根据水质情况不定期进行倒池。

1.2.5 稚贝培育 幼体附着变态前在育苗池投放附着基。附着基使用海泥,每池投放海泥5 kg,投放前用烧开的淡水烫一下,待1 h后搅拌均匀,用200目网袋过滤后,均匀泼入池中。幼体全部附着后定期倒池,倒池时需将池底的海泥和附着的苗用水泵冲干净,用120目网袋接苗,经充分清洗,60目筛网过滤杂质后,投入新准备好的育苗池。倒池间隔时间从前期的4~5 d逐渐延长至10~15 d。稚贝在培育池主要投喂角毛藻和扁藻,每天投喂四次,投喂时间分别为2:00、8:00、14:00、20:00,日投喂单胞藻数量为5×105 ind./mL,后期减少投喂人工培养的单胞藻,增加外塘水中的自然藻类,加大换水量,每天换水100%~150%。

2 试验结果

2.1 亲贝培育情况

亲蚶在培育初期,死亡率较高,第一天死亡率5%左右,后续几天死亡率逐渐降低,养殖15 d以后基本不再出现死亡,亲贝进入稳定生长发育阶段。培育一个月左右,六月初95%的雌雄个体已经发育成熟,性腺饱满,覆盖整个内脏团,划开性腺后,雌体呈橘红色,雄体为乳白色。雌体卵子呈椭圆形,淡黄色,略透明,卵径60~70 μm;雄体精子滴加海水后,游动活泼,活力好。

2.2 幼体和稚贝生长情况

毛蚶幼体和稚贝生长情况如图1所示,在水温25.0~28.0 ℃情况下受精卵经过20 h左右的发育进入D形幼虫期。D形幼虫初始壳长约80 μm,早期D形幼虫壳长每天增长10 μm左右,壳顶幼虫期生长速度加快,18 d后平均壳长320 μm,幼体开始附着变态,出现伸足现象。以海泥做附着基,附着变态率在50%以上,幼体附着后开始出现透明且不规则的次生壳,稚贝形状也由比较规则的近似椭圆形变得不规则,随着稚贝生长,毛蚶稚贝贝壳颜色变深,出现放射肋,逐渐变成毛蚶成贝的形状。稚贝生长速度加快,30 d后毛蚶稚贝平均壳长已达610 μm左右。

2.3 盐度对稚贝存活的影响

为探讨盐度对毛蚶稚贝存活的影响, 设置7个盐度梯度(10‰、15‰、20‰、25‰、30‰、35‰和40‰), 每个梯度设3 个重复。通过向自然海水中添加充分曝气的自来水和海盐调节盐度,配制成不同盐度的海水。试验时间10 d。试验结果(图2)表明,盐度对毛蚶稚贝的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到试验结束时,10‰盐度组全部死亡,15‰盐度组成活率23%,20‰~35‰盐度组成活率均在85%以上,40‰盐度组成活率63%。

2.4 育苗结果

毛蚶育苗试验共获得稚贝5 980万粒,完善了毛蚶育苗的技术环节,达到了环渤海地区毛蚶育苗的领先水平。

3 讨论

3.1 毛蚶的亲贝培育

刚采捕的毛蚶亲贝在暂养培育初期死亡率很高,是毛蚶亲贝培育的一个难点,其中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毛蚶的采捕使用的是机械捕捞,毛蚶受伤比较严重,很多个体贝壳完整,外表没有残缺,但软体部有损伤,所以受伤严重的个体在培育初期陆续死亡,最高死亡率可达到60%以上。所以在采捕亲贝的时候一定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在条件许可的时候采用人工捕捞的方式,尽量减少对亲贝的损伤。

亲贝性腺如果发育不好,卵子个体小,大小不均匀,孵化的浮游幼体会出现发育不整齐,大小悬殊,死亡率高,生长速度慢的现象。所以在亲贝培育中也要加强投喂管理,尽量做到营养均衡,除了投喂金藻、扁藻等鲜活藻类外,还要投喂螺旋藻粉和酵母进行营养强化,保证亲贝性腺发育良好。

3.2 附着基的选择和投放时间

毛蚶是一种滩涂底栖贝类,略含沙的泥质滩涂是其适宜的栖息环境,毛蚶壳顶幼虫后期其形态发生一个比较复杂的变化,生活习性也从浮游逐渐转变为底栖附着生活,此时间段是否具有合适的附着基是其能不能成功转变为稚贝的关键因素。北方的毛蚶育苗在幼体附着变态阶段的附着基一般使用聚乙烯网片和棕绳,附着效果一般,后续操作比较麻烦,不利于成贝养殖。根据毛蚶的生活习性并借鉴其他贝类的育苗经验,这次试验采用海泥作为附着基,符合毛蚶的自然生活习性,附着效果好,易于操作和后续的养殖,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方法。

附着基的投放时间也非常重要,合适的投放时间会提高幼体的附着变态率。本试验在幼体壳长280 μm以上,10%出现眼点时投放海泥附着基,附着变态率在50%以上,附着效果好。虽然毛蚶浮游幼体在没有投放附着基的情况下也可以少量在水泥池底部附着,但附着率低,效果不好,及时投放附着基可以显著提高附著变态率,增加稚贝的数量,所以一定要把握好附着基投放时间。

参考文献:

[1]杨玉香,梁维波,郑国富.辽东湾毛蚶繁殖季节研究[J].水产科学,2003(5):21-23.

[2] 沈和定,张饮江,卢华春,等.毛蚶对单胞藻的滤除率、选择性和消化状况[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6(4):195-200.

[3] 刘爱英,马云聪,赵光环,等.毛蚶人工育苗技术[J].海洋湖沼通报,2005(1):86-90.

[4] 马云聪,闫升华,苏文清,等.毛蚶育苗和养殖实用技术[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5] 蒋宏雷,施祥元,刘伟健.毛蚶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J].现代渔业信息,2006(8):21-23.

[6] 吴湛辉.毛蚶升温促熟人工育苗试验[J].河北渔业,2006(6):34-35.

[7] 刘洪文.对虾与毛蚶池塘混养技术[J].河北渔业,2005(2):22-22.

[8] 金娟,杨秀生,韩建田.莱州湾毛蚶放养密度的研究[J].海水养殖,1995(1):33-36.

[9] 刘洪文,郭增祥,孙庆田.浅海毛蚶养殖试验[J].河北渔业,2004(3):9.

[10] 孙同秋,郑小东,王善武,等.渤海南部毛蚶苗种生长季节变化的初步分析[J].水产科技情报,2009,36(4):176-177,181.

[11] 孫同秋,王玉清,崔玥,等.池塘围网毛蚶苗种中间培育技术[J].齐鲁渔业,2008,25(12):41-42.

[12] 孙同秋,任贵如,王洪滨,等.黄河三角洲地区毛蚶高效生态养殖技术[J].齐鲁渔业,2010,27(9):23-25.

Study on artificial breeding technology of Scapharca subcrenata in Bohai Bay

ZENG Haixiang,JING Zhonghua,ZHANG Xinfeng,ZHANG Kai

(Binzhou Institue of Ocean Development Research,Binzhou 256616,China)

Abstract:To improve artificial breeding technology of Scapharca subcrenata, an artificial breeding experiment of S. subcrenata was carried out on the coast of Wudi in Binzhou, and suitable technical method was foun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arent shells, hatching, larval cultivation, and juvenile cultivation in this area. After one month of cultivation, about 95% of the parent shells of Scapharca subcrenata from the Binzhou sea area developed mature gonads and naturally laid eggs after being stimulated by air-dried and shady water. At a water temperature of 25.0~28.0 ℃, hatching rate of fertilized egg exceeded 90% , average shell length of the larvae was 320 μm after about 18 days, entering the metamorphosis attachment period. During the attachment stage, sea mud was used as the attachment base, which had a good attachment effect. The attachment deformation rate was above 50%, and the optimal survival salinity for juvenile was 20‰~35‰. A total of 5.98×107 juveniles were obtained in the seedling cultivation experiment.

Key words:Bohai Bay; Scapharca subcrenata; artificial breeding

猜你喜欢

毛蚶渤海湾
天津:渤海湾畔新潮涌
渤海湾连片开发对湾内水沙通量的影响研究
渤海湾省际滚装船舶零担货物运输现状及安全管理
壳宽型毛蚶F1代表型性状相关性研究
水温、底质对不同规格毛蚶潜砂行为的影响
毛蚶增殖放流技术
对虾养殖沉淀池养殖毛蚶试验
2种升温方式对毛蚶呼吸代谢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探明全球最大的变质岩凝析气田
拉格朗日拟序结构分析渤海湾岸线变化对物质输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