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与策略探讨

2024-02-21杨红芳

科技风 2024年4期
关键词:制度体系双高计划产教融合

摘 要: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中重要的发展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教师教学水平和校企双向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重视不够、企业参与动力不足、合作效果不明显等。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包括建立制度体系、转变观念、推进课程改革、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和分工合作等。通過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高计划;制度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迅猛推进,高职教育在培养应对职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需求,高职教育需要与产业界进行紧密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提高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现状

(一)学校重视不够,产教融合程度不深

(1)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机制使得产教融合难以顺利进行。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推进需要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以及专门负责协调的机构或人员。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存在疏漏,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协调机制,导致合作的推进缓慢。另外,学生无法充分接触到实际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导致他们的实际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2)企业无法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水平,影响了对毕业生的招聘和培养。此外,缺乏深入的产教融合也限制了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更新,无法紧密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和优化。最重要的是,缺乏有效的产教融合也阻碍了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是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能够获取最新的技术信息和行业趋势,进而将其应用于教学和科研中。然而,由于合作程度不够紧密和深入,学校无法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技术支持,限制了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的潜力。

(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

(1)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主要是由于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存在一定的疑虑。这些企业可能担心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企业需求不匹配,或者对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力缺乏信心。这种情况下,他们对校企合作的意愿就不高。这种动力不足的问题造成了企业可能错失了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机会,错过了从校园中挖掘潜在人才的机会。他们可能会面临人力资源缺口,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2)企业可能无法及时获取到与高职院校合作的创新成果和最新知识,从而限制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此外,企业也可能错失了与高职院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机会,无法共同推动教育和产业的有机结合。

(三)校企合作的效果不明显

(1)缺乏深入地需求调研使得高职院校无法准确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没有对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以及市场趋势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学校无法提供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方案,导致合作的效果无法如预期般理想。

(2)合作项目的精细规划不足也对合作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高职院校应该与企业共同制定详细的合作项目,明确合作目标、任务和时间安排,但有些院校在这方面表现不足。缺乏精细规划意味着合作项目缺乏明确的方向和重点,无法真正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学生也无法获得充分的实践能力和就业机会。

(四)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硬性约束

(1)在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过程中,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硬性约束使得校企合作的具体规范和权责不清晰。在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权益保障和责任分担缺乏明确的界定,容易导致利益冲突和纠纷的发生。双方难以准确了解对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明确的合作框架和指导方针,给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

(2)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在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可能会利用合作关系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或者违反合作协议,给学校造成经济和声誉上的损失。缺乏法律约束也给学校提供了有限的手段来应对这些违规行为,增加了合作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双高计划”引领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为了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产教融合的深入实施,可以借鉴“双高计划”的经验和做法。该计划以“双高”为目标,即培养高素质人才,高质量发展产业。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可以实现产业需求与教育培养的有机结合。

(一)产业导向

将产业需求作为高职教育的指导方向,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调整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通过与企业深入合作,了解行业需求,并将这些需求纳入课程设计和实践环节,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实际工作需求。高职院校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行业调研,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调整教育培养目标,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具备符合行业要求的技能和知识。同时,通过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将企业的实际需求纳入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环境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通过项目实训、实习就业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锻炼技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产教融合

将产业和教育相融合,实现教育培养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通过建立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使企业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包括课程设计、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就业等。通过实践教学、项目实训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教融合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高职院校与企业可以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责任和权益。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或咨询机构,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入开展。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上,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专业知识,将实际问题和案例融入教学过程。同时,邀请企业专业人员参与教学,担任兼职教师或指导教师,提供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另外,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和学生实习管理系统,将学生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与企业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通过产业导向和产教融合的策略,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这将实现教育培养和产业需求的有机结合,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建立企业导师制度,由企业专业人员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实施双师型教学。企业导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实际工作经验和行业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实际项目的研究和实践。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要求,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实践,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亲身参与真实的项目,了解项目管理流程、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等。这样的实践经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职业技能认证

与企业合作开展职业技能认证,建立与市场需求匹配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通过与行业协会、企业认证机构合作,制定职业标准和技能评估体系,为学生提供行业认可的技能证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职业技能认证,可以确保学生所学的技能符合行业要求,并能够通过行业认可的评估机制进行验证。这样的认证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在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职业技能认证时,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密切合作,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协议和机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益,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洞察力,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能力培养。

三、“双高计划”背景下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路径

(一)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相关制度体系,不断优化产教融合的发展环境

为了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体系,学校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明确校企合作的目标和任务。这些政策和规章制度将提供明确的指导,确保校企合作的方向和目标与学校的教育使命和企业的发展需求相一致。一方面,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包括建立校企合作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构,确保及时传递信息和解决问题。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部门或机构,为推动和管理校企合作的各项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3]。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合作。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可以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学校可以积极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争取政府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支持,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二)学校转变观念,加大力度强化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首先,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应该加深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将其视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他们应该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的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宣传和培训,学校可以形成全员参与校企合作的共识,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其次,学校应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学校可以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和洽谈,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并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责和合作内容[4]。合作计划和目标应该是双方共同制定的,以确保合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双方可以定期评估合作效果,通过反馈和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合作策略,确保合作的顺利推进。

(三)推进课程改革,促使课程结构设置更加符合要求

为了推进课程改革,以满足要求,学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以了解行业需求和趋势,并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这种密切联系可以确保学生接受到与现实职场需求相契合的教育。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应该提供与企业实际工作相关的实践机会和项目实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实践教学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它们。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实际操作的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因此,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改进课程设置并注重实践教学,学校可以确保培养出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毕业生。

(四)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健全产教供需的双向结合机制

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产教供需的双向结合机制。首先,我们可以制定规范的校企合作协议和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和利益分配,以确保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这样的协议和合同可以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护,同时也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明确的框架和目标[5]。其次,为了实现产教结合的目标,我们需要加强与企业的需求对接。这包括开展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预测,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市场需求趋势。根据这些调研结果,学校可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使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匹配。这样的调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最后,为了确保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我们还可以建立起双向的沟通机制。学校可以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变化。

(五)分工合作,完善实施过程

分工合作是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基础。学校、企业和政府等各方应明确自身职责和任务。学校需要根据产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提供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教育培训;企业应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政府则应提供政策支持和协调服务,为校企合作提供便利和支持。通过明确分工,各方可以形成合作合力,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完善实施过程是确保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各方应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分享经验和成果,共同制订合作计划和目标。同时,应建立科学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通过完善实施过程,可以发现和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和难题,提高合作的质量和效益。

结语

总之,高职教育的推进需要充分实施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促进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满足产业的人才需求,提供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的教育培训方案。产教融合的实施则能够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政府、高职院校和企业都需要共同努力,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推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秀珍,许凌,赵加明,等.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究[J].四川劳动保障,2023(06):4647.

[2]董文博,李霖.人才培养模式下“产教融合”平台构建探析[J].就业与保障,2023(05):181183.

[3]候致慧.“雙高”建设背景下深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思考[J].四川劳动保障,2023(04):62.

[4]严美娴,钟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困境与解决策略——基于产教融合背景[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4):6466.

[5]刘赟.“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力技术类专业产教融合建设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28(02):6668.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JKX23B320

作者简介:杨红芳(1975— ),女,苗族,湖南城步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管理、思想政治研究。

猜你喜欢

制度体系双高计划产教融合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探析
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体系及实施路径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