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文学想象核心经验通过表演游戏有效提升策略分析

2024-02-21乔素芳

科技风 2024年4期
关键词:表演游戏提升策略

摘 要:文學想象是儿童了解文学作品意境、内容等重要的工具,它贯穿在儿童对文学作品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想象儿童在阅读或听取文学作品时,带入作者所描绘的相应画面。而表演游戏是儿童通过表演技巧,饰演某一文学作品角色的一种游戏。儿童在进行表演游戏时,可以感受角色的动作、表情、对话以及情感,并呈现出作品内容。为此,本文将以表演游戏作为基点,对如何有效提升学前儿童文学想象核心经验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方法。

关键词:儿童文学想象核心经验;表演游戏;提升策略

在轻松的游戏环境里,儿童会结合自身生活环境及其对作品的独到见解,增加或修改作品中的故事情节。由此表明,表演游戏是整合了儿童文学想象的两个方面(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经验,并且将儿童主动探索和教师的目的性引导予以有机结合。然而,由于部分教师的指导能力偏低,导致多数幼儿园几乎没有组织过表演游戏;少数幼儿园虽然组织过表演游戏,但因为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表演游戏的意义,过多地要求儿童机械化地表演作品内容,这就使游戏失去了原本的乐趣,也无法突出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价值。

一、学前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意义和发展历程

儿童文学想象核心经验是儿童理解、感受,展现文学作品想象的基础。根据想象的不同方法,儿童文学想象的核心经验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个方面。

(一)文学作品学习中的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儿童日常的生活习惯和了解过的文学作品,通过想象重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背景、人物特点、人物关系、事件地点、情节等,让儿童更深入地了解作品含义。再造想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想象文学作品中环境、地点、人物动作、主要因素等;二是初步想象出作品的表达内容和故事情节;三是想象出作品的具体情节和描绘的意境等。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再造想象,儿童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作者想要展现的含义,从而为创造想象奠定基础。从整体来说,儿童在对再造想象进行学习时,需要先对文学书面表达内容进行了解,再对笼统内容进行想象,从对书面内容的学习到感知文学作品的含义和意境[1]。总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开始阶段

这个阶段里,儿童可以初步了解与描绘文学作品当中的人物角色形象和文学作品的表达背景。在聆听故事的同时,还会跟随教师的阅读过程,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学经验,了解文学作品中角色的形象、语言、表情、动作等,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展现出角色的表情和动作。同时,还可以深化对整个文学作品的了解,例如,文学作品中角色的名字和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

2.平稳阶段

这个阶段里,儿童可以准确了解和阐述文学作品中角色的肢体语言、外貌特征、脸部表情等,并初步总结文学作品中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可以比较完善的描述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并了解他人相关因素和结局方面的问题,了解文学作品的创作初衷;在全面了解文学作品的前提下,儿童可以对学习欣赏的文学作品内容有初步了解,谈谈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触,但是这种感触和了解往往是不具体、不固定的。

3.提升阶段

这个阶段里,儿童可以完全了解文学作品的表达意图。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故事内容,并将文学作品中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完整地讲述出来,逐一讲述文学作品中角色的性格特征,清晰地讲述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勇于表达出自己对文学作品是否热爱,初步了解作者在文学作品中展现出的态度,比较准确地阐述出作者在文学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谈谈自己的做法与态度。

(二)文学作品学习中的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主要指的是儿童在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主题以及内容的根本上展开想象,通过想象创造出一个新的故事情节。创造想象有三种表现方法,一是仿编,运用自己了解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将自己的想象添加到故事情节中;二是续编,根据文学作品本身的故事内容,通过想象创造出一个和文学作品内容相关联的片段或结局;三是局部创编,根据主题内容想象并构造出初步拥有完善文学因素的文学作品。从整体上说,对其作品的含义理解与创造是儿童核心经验形成的关键,从文学作品某一情节片段的创造到文学作品完整故事情节的创造,逐渐从口语化的表达方法到文学化、书面化的创造表达过程[2]。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开始阶段

这个阶段里,儿童可以了解到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比如,儿歌、散文集中的句子构成,故事情节组成,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自己日常生活经验,或代替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句子的某个因素,比如人物动作、表情,以此想象出符合学习的文学作品内容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台词。比如在对诗歌《小燕子》进行学习时,儿童在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小燕子穿花衣”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使用自己喜欢或者了解的动物进行仿编。

2.平稳阶段

这个阶段里,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将文学作品中一些因素替换出来,通过想象创造出符合文学作品的故事片段或者角色台词,并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尝试构建一个文学作品的故事背景。比如,儿童在学习并了解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中找妈妈时碰到的小动物,根据教师的引导“小蝌蚪会碰见什么小动物,又会和碰见的小动物说些什么”,儿童可以自己根据喜欢想象出一个动物形象,想象对话内容,并根据文学作品的原有内容将详细内容展现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将自己构造出来的故事情节用语言和肢体动作或描绘、表演等方法比较完善地表达出来。

3.提升阶段

这个阶段里,儿童可以创建出比较完善的故事情节,在主题、结构和内容上有逻辑、合理的文学作品片段,所构造出的故事情节有着一定的创意和画面感。比如,在对诗歌《摇篮》进行学习时,可以在构造的台词中结合想象,来表现摇篮和儿童之间的主动与被动关系。又如,在对散文《梦姑娘的花篮》进行学习时,可以根据散文集中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进行编排。通过仿编,儿童可以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想象,让想象的内容更加多彩,并与其他儿童的想象有所区分,更富有自己的独特和新颖。在表达自己构造的故事情节时,可以更多地运用书面化、文学化语句等。在教育落实中,要了解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共时性和顺序性。儿童往往需要了解词语意思,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角色特点,从而感受文学作品内容的含义。只有在掌握故事情节、主题、含义的条件下,儿童才可以结合文学作品的基础特点进行创造想象。

二、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

如何選取适宜的文学作品,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

(一)文学想象因素

由于并不是所有优质的文学作品都适合儿童展开表演游戏的,所以就应该在各个儿童文学作品中或童话故事中选择适宜儿童展开表演游戏的文学作品。优质的童话故事都有着独特的角色形象和有趣的故事内容,其中典范的人物动作,简单、重复的人物对话以及儿童可以感受到的情绪等,是儿童认知故事背景并在表演游戏时展现故事片段、充分发挥自己想象的主要因素。

(二)年龄特点

儿童文学想象能力要从对详细因素的想象发展到对笼统因素的想象,从一个因素的想象到整体因素的想象过程。因此,故事情节有趣、简单、不断重复,角色数量不多,并且角色多是以儿童认知的小动物为主,内容直白、对话朗朗上口、简洁、循环重复,情绪表达清晰,角色特点明显的表演游戏作品就比较适合小班儿童。如《小燕子》《三只小猪》《小兔子》等。而故事情节相对复杂,场景变化多,角色情绪有变化,故事角色是人,角色对话较长,对话内容结构也比较复杂,这类表演游戏作品则更适合中班儿童。如《狼来了》《拔萝卜》《淘气的兔子》等。至于故事情节更加复杂,故事场景更多、人物角色数量不限、角色对话吝啬难懂。角色情感拥有细节变化,这类表演游戏就更适合大班儿童。如《小红帽》《卖火柴的小女孩》《美女与野兽》等。

(三)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儿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儿童想要更好地展现出文学作品的内容,就必须深刻了解所要表演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在对集体性文学作品进行教学时运用录像或者图片帮助儿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也可以在午睡、饭前、清晨等通过讲故事和家庭亲子阅读等方法引导儿童了解文学作品,并在开始表演游戏前着重帮助儿童了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因素。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儿童对文学作品中角色特点和形象进行分析,并激励儿童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展现出角色特点,把握好角色之间的交流[3]。

三、对儿童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一)创造儿童表演环境

1.安排好游戏表演场地

在对表演游戏场地进行安排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根据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和内容安排合适的表演空间。安排较大空间,就会发生儿童因为看不到或听不清教师提示和同学的表演而游离在表演游戏之外的情况;安排空间较小,又会由于儿童之间活动空间太过狭小造成拥挤而发生争吵。其次,要避免外界的打扰。表演游戏是拥有一定结构性的,外界的打扰会阻碍儿童表演游戏的展开。因此,教师在进行游戏场地规划时要注意避免不同游戏群体之间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此外,还要依据表演的文学作品内容对表演场地进行灵活安排,确保表演游戏的顺利进行。如在对《小兔乖乖》进行表演时,故事里面有关开门、敲门等故事情节,教师就可以直接把游戏安排在“儿童家”进行表演。

2.应用合适的游戏材料

在进行表演游戏时,游戏道具就是游戏主要的基本材料。因此,教师在运用道具时,引导儿童的游戏兴趣、提升儿童游戏发展方面的作用。对年龄比较小的儿童而言,太过烦琐、复杂的表演道具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更加注重道具的摆弄,从而直接影响表演游戏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对年龄最小的儿童而言,更加适用于给故事角色挂牌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帮助他们区分故事角色;对年龄稍大一点的儿童来讲,目的更加明确的故事角色装饰和衣服、道具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文学作品;对年龄最大的儿童来讲,各种各样的自制服装和道具更加有利于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深刻地表达文学作品[4]。

3.创造健康的游戏氛围

一个自由、关爱、轻松的游戏环境有利于儿童提升情感体验,在表演游戏过程中拥有自信。为此,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了解儿童多样性的游戏展现。由于不同儿童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及其自身表达能力有所不同,促使其在表演游戏时会出现明显差异。此时,教师就需要对这些差异进行仔细观察,并尊重儿童不同的想法。其次,要对儿童充分信任,展现出儿童游戏的自主性。教师如果过多控制势必会导致表演游戏变成教师“指导”的僵硬游戏。最后,观赏并喜欢儿童的表演。在大多数成年人的眼里,儿童的表演算不上出色,但教师必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观赏并喜欢他们的表演,让儿童在表演中建立自信,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二)提升儿童的表演经验

儿童的表演游戏和其他类型的游戏还是有着很大差异,表演游戏有着固定的游戏剧情和游戏规则,对儿童的认知和社会了解相对较高,所以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方法丰富儿童表演的经验,以提高儿童文学想象能力。

1.回忆经典,带动表演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图片、图书或者文化作品中角色的服装的方法带领儿童回忆故事。首先,带领儿童回想起文学作品的内容。其次,着重提问文学作品中角色的对话、动作、表情等。最后,激励儿童将文学作品的内容表演出来。比如,在以《三只蝴蝶》为主题进行游戏时,教师可以进行提问“你是否还记得《三只蝴蝶》的故事”启发儿童进行回忆并讲述故事的具体内容,着重协助儿童回忆关键故事情节;通过相关提问“如果你是蝴蝶,你会飞去哪里,你会和花儿说什么”,激发儿童展现出自己对文学作品中想象因素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初步了解儿童对文学作品想象力的基本情况。

2.讨论分析,提升表演经验

在开始时,会出现个别儿童表情不够精彩,忘词或者动作过于僵硬,导致表演不到位的现象发生,还有的儿童虽然喜欢表演游戏,但是不够了解自己饰演的角色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奖励初次游戏中表现好的儿童,并带领儿童进行讨论,怎么才能够更丰富、准确地展现出故事中的情节。教师可以在这一环节,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以此进一步提升儿童文学想象核心经验。

3.二次游戏,自主发挥

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对角色动作、表情、形象、对话等方面的讨论后,还没有进行表演的儿童会产生浓厚的表演兴趣,而已经表演过的儿童则想更加完善自己对角色的诠释。此时,教师可以再进行一次表演游戏,通过拍照、录像等方法对儿童的表现进行记录,并着重关注儿童在演出时的动作、表情、对话。在此期间,教师不再运用旁白进行提醒,而是通过图谱、手势、眼神等形式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提示,以此展现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的自主性[5]。

4.激励儿童发挥想象表演

在儿童可以准确、丰富地表演时,他们会逐渐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因此,儿童创造想象的激发、儿童表演奖励及其兴趣持续时间会对提升儿童文学想象核心经验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创造想象力的实例或进行下一步讨论来激励儿童进行创造现象。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回忆—游戏—讨论—再游戏”的过程,让儿童利用表演不断积累经验,并结合组织讨论、分享、观察和指导、示范等方法,提高儿童文学想象核心经验。

参考文献:

[1]戚映敏.通过表演游戏促进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学习与发展[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4(6):1617.

[2]张静.促进学前儿童文学语汇核心经验发展的教育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8):6971.

[3]石静.巧用游戏教学提升幼儿核心素养策略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13).

[4]刘庆华.基于《学前儿童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好家长,2019(42):219.

[5]赵旭雯.通过表演游戏促进学前儿童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发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000(015).

课题信息: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科研创新团队:学前儿童核心经验发展科研创新团队(课题编号:CX202103)

作者简介:乔素芳(1987— ),女,汉族,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表演游戏提升策略
如何构建游戏化的小学音乐课堂
运用表演游戏促进幼儿对无字图画书的理解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幼儿在场”在表演游戏中的意义探究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角色定位略谈
浅谈音乐欣赏活动与表演游戏的整合
探讨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