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浸体验式教学对护理本科生伦理敏感性的影响

2024-02-20张曦月张美蓉殷雪平任元鹏

全科护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病区体验式敏感性

张曦月,张美蓉,殷雪平,任元鹏

伦理敏感性是一种敏感识别伦理问题的能力,是伦理决策和做出符合伦理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1]。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维护正常技术和利益关系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伦理难题,这时候需要凭借自身的伦理敏感性识别伦理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国外研究表明,伦理敏感性水平越高的人,解决伦理冲突、化解伦理困境的能力越高[2]。

沉浸体验(flow experience)也叫沉浸式体验,即个体在进行活动时,完全投入情境当中,注意力专注,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进入沉浸状态。沉浸体验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心理体验,会给个体参与活动时获得很大的愉悦感,从而促使个体反复进行同样的活动而不会厌倦。因此,“沉浸”是学习的最佳体验和最佳状态。沉浸体验式教学最早起源于加拿大法语教学,引起了加拿大教学变革,随后沉浸体验式教学模式被广泛推广于其他国家和诸多领域[3]。在医学领域,赵若琳等[4]探索运用医学伦理学沉浸式教学模式,推动了医学人文课程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张阿雲等[5]将元宇宙和虚实空间等手段仿真外科临床教学,提升了教学质量;赵晋等[6]沉浸式情景模拟教学提升医务人员的感控能力;部分护理院校采用沉浸式教学进行护理专业课教育[7],并通过创设真实临床情境,有效训练并提升了实习护生共情力[8];除此之外,结合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5G等先进技术,沉浸式教学被应用于战伤救护[9]、生理解剖[10]、内外科[11]、药学[1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13]等领域,取得良好效果。

本研究以沉浸体验式教学方法为指导基础,制订并实施适用于护理本科生的伦理教学方案,融合情感和专业职责内容,探索沉浸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效果,以期提高护生伦理敏感性和处理伦理问题的能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自2020年开始与某双一流医科大学联合培养护理本科生,学生在我院学习周期为一年,选取本自然班4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37人,男生4人,均清楚本研究的项目内容、目的,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教学方法

1.2.1 教学课程概况

本次教学采用的教材为《护理伦理与法律》(2019年第1版),课程共计30学时,其中护理伦理学15学时、法律法规15学时,本次研究只涉及伦理部分。本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护理伦理知识,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用护理伦理思维方式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相关事务,从而加强行为规范,提高职业素养,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14]。

1.2.2 授课团队

授课团队由1名经验丰富、临床一线工作20余年的主任护师与3名副主任护师,1名教学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研究生学历),1名心理专科护士以及双一流医学高校护理学院讲师组成。

1.2.3 教学流程设计与实施

第1阶段为理论授课:授课共4周,每周3学时。授课内容包含4个部分内容:1)护理伦理学基础理论;2)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规范与范畴;3)护理关系伦理与临床护理伦理;4)生殖与死亡伦理、护理科研伦理。学生理论授课均采用讲授法、启发式引导、案例分析等传统方式讲授理论课。

第2阶段为沉浸式体验教学:采用可视化情境模拟和沉浸式演练等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沉浸体验式教学分为伦理观察和模拟体验两部分内容,具体内容及实施如下。

1.2.3.1 沉浸体验式教学——伦理观察

总体思路:学生分组进入医院各病区,沉浸到临床实践中,自然观察所看到的伦理现象,观察结束后共同分享和讨论。首先确定观察主题及观察目的,制订观察计划:1)观察的内容、对象、范围;2)观察的地点;3)观察的时刻、时间长度、次数;4)观察方式、手段:隐蔽式还是公开式?参与式还是非参与式?是否使用摄像或录音?5)伦理道德问题:观察中可能出现什么伦理道德问题?如果是我,我打算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我如何使我的观察尽量不影响被观察者?列好以上观察计划后深入病区,边观察现象边书写护理伦理观察记录表。

伦理观察表内容包含实地笔记(观察事件)、个人笔记(即时感受)、理论笔记(事后反思/理论分析)。注意事项:实地笔记一栏如实客观记录,不要基于个人知识或经验进行原因的推论,也不要夹杂个人的情感因素。具体实施:选取某一天下午,将41名学生分成4组,分别前往门诊、急诊(急诊抢救室、急诊监护室、输液室)、内科病区(老年医学科、风湿免疫科、消化科、康复科)、外科病区(骨科、普外科、手术室)、妇产科病区(新生儿、产房、产科病区),学生完全沉浸到病区中,不打扰病区医务人员及任何病人,书写完毕后,回到教室讨论和分享自己观察的内容,最后由任课教师总结和点评。

1.2.3.2 沉浸体验式教学-模拟体验

设置案例,共设置4个沉浸式体验故事(见表1)。地点为护理培训中心教室。辅助表演者为课程组教师及部分临床带教老师,护生共41人,分为4组,每组选一个场景参与。每次1人进入体验,体验结束后,返回教室,分享自己观察的内容,最后由教师进行知识点总结和梳理。

表1 沉浸式体验场景案例

表2 沉浸体验式教学实施前后护生伦理敏感性得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沉浸体验式教学实施前后护生护理伦理学笔试成绩比较 单位:分

1.3 评价指标

1.3.1 护生伦理敏感性量表(Ethical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 for Nursing Students,ESQ·NS)

该问卷由日本学者Muramatsu[15]研发,王胜男等[16-17]对量表进行汉化及信效度分析,形成中文版ESQ·NS量表。该量表包含3个维度,共13个问题。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完全不认为”计1分,“完全认为”计4分,量表总分为13~52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生伦理敏感性越强。问卷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7,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96~0.900。

1.3.2 护理驻点班学生的护理伦理学笔试成绩

考试内容为单选题15个,简答题2个,案例分析题2个。各项测试内容均按照大纲要求由附属医院临床护理教研室课程组教师统一制定,采用百分制进行测评,满分100分,线下考试,分别在理论授课后和沉浸体验式教学后用于前测和后测,考试后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沉浸体验式教学对于提高护生的伦理敏感性有积极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沉浸体验式教学后伦理敏感性总分及保护个人及资源分配、尊重个人、保护个人隐私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沉浸体验式教学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护理伦理课程中采用沉浸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护理本科生的伦理敏感性提升。沉浸体验式教学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置身于近乎逼真的场景中,通过音乐、背景、灯光等氛围感的烘托,学生身心与沉浸情境产生真实的交互体验,这种直观体验能够提高学生对护理伦理学的感知,达到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本研究根据护理伦理学的教学重点和内容,精心设计4个典型案例故事,这些故事都与临床工作情景紧密联系。护生分4组进行沉浸式体验,每组护生轮流进入,单独体验,更锻炼护生的慎独精神。尤其在紧张的氛围烘托下,护生可明显感觉到时间的紧迫性和病人的痛苦,这时候护生需要谨慎做出自己的决策,从而促使学生提高识别问题的敏感性。场景体验结束后,学生各自分享自己的体验,教师帮助一起复盘、反思。通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对实际可能发生的护理伦理事件有更高的认知,使其面对类似事件,能够以理论为指导,具有更高的护理伦理敏感性,最终做出正确的护理决策。

3.2 沉浸体验式教学对于提高护生的理论成绩有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中,期末成绩实施后高于实施前。提示沉浸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护理伦理学课程的理论知识水平。这与王建梅等[9]的结果一致,报告了沉浸式教学法在军队医院战伤救护教学中运用后,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得到明显改善。伍沛等[8]将沉浸式教学应用于手术室实习的护生,认为其有助于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李雨昕等[11]将沉浸式教学应用于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和临床评判性思维。从而证明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沉浸式体验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有益补充,沉浸体验式教学重构教学体系,构建具有真实感的信息化、现代化教学场所。学生通过逼真的教学,仿真式的体验,最大限度克服了书本知识枯燥的环境限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在期末考试中,面对一些情景案例的题目,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取得更高的理论笔试成绩。

总之,沉浸体验式教学以沉浸体验为主,体验后学生之间的感受分享以及教师的积极引导,促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护生伦理敏感性,最终达到加强护生人文及思政方面教育的目的。本研究选取院校联合培养的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偏差。今后可在我国不同层次的高校及医院进行大样本研究。同时有效评价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病区体验式敏感性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