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熏洗坐浴对混合痔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

2024-02-20徐素芳徐素琴

全科护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压豆熏洗肛周

徐素芳,徐素琴

混合痔是常见的肛肠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肛门坠胀感等症状,给病人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负面影响[1]。手术是目前治疗混合痔的首选方案,通过切除痔核,达到治疗目的,但手术存在创伤性,术后易出现肛周水肿及疼痛,影响术后康复进程,延长创面愈合时间[2]。目前临床针对混合痔病人术后多进行对症的抗感染、镇痛处理,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疼痛程度,但仍有部分病人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干预效果不理想。故在常规的对症处理基础上仍需进一步实施辅助干预手段,以促进术后康复[3]。中医学认为混合痔多因气血不畅,浊气凝结诱发,加之手术创伤,损伤气机,加重气血不畅,血瘀凝滞于肛周,致肛周水肿疼痛[4]。故中医干预需强调气血调节,祛瘀通经,缓解胀痛。耳穴压豆、中药熏洗均为中医特色外治法,其中耳穴压豆通过刺激局部穴位,起到调理脏腑、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作用;中药熏洗具有祛瘀活血、通经络、消肿作用[5]。故本研究将耳穴压豆与中药熏洗联合应用于混合痔病人术后干预中,观察两者联合对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12月医院收治的混合痔病人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纳入条件:1)符合混合痔[6]诊断标准;2)均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3)混合痔分期为Ⅱ~Ⅳ期;4)知情同意书由病人签署。排除条件:1)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2)伴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者;3)合并肛乳头瘤,肛裂等疾病者;4)伴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护理干预者;伴有肿瘤疾病者。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7~68(44.25±4.68)岁;病程3~8(5.68±0.25)年。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5~69(44.34±4.72)岁;病程3~8(5.72±0.2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抗感染、更换辅料、保持肛周清洁干燥、养成排便习惯、饮食运动指导、心理疏导等护理,并于术后每日便后使用高锰酸钾进行常规坐浴。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熏洗坐浴。1)耳穴压豆:标记两侧耳郭穴位,取交感、膀胱、直肠下段神门、皮质下等穴,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所取穴位,将准备好的豆贴于耳穴位处,并使用医用胶布固定,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 min,按压力度应轻柔适中,以病人感到酸胀、发热为宜。2)中药熏洗:于术后第2天进行熏洗,将白芷、当归、蒲公英、仙鹤草、紫花地丁各20 g,15 g五倍子加入水中煎煮,最终去渣取汁2 000 mL,趁热先进行熏洗(温度50~70 ℃),待药液温度逐渐适中后再进行坐浴(温度38~40 ℃),熏洗过程中需注意水温避免烫伤及保护病人隐私。两组病人均干预至出院。

1.3 评价指标

1)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评估病人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疼痛情况,分值0~10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2)肛缘水肿情况:于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根据病人肛缘水肿情况判定,根据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度分别计0~3分。3)术后康复指标:记录两组术后水肿消失、疼痛缓解、创面愈合时间。4)并发症:记录两组术后尿潴留、便血、创面渗液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VAS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肛缘水肿及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3 讨论

混合痔病人多进行手术治疗,能够快速切除病灶组织,达到治疗目的,但肛周部位血管及神经组织丰富,手术造成的创伤易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肛缘肿痛的发生,影响病人术后排便,增加术后尿潴留、吻合口出血及切口愈合风险,不利于病人术后恢复[8]。传统护理虽能满足病人术后康复所需,缓解疼痛及水肿,但整体干预效果无法达到理想预期,延长病人术后康复进程。

祖国医学主张风、热、湿、毒侵袭,致局部气血不畅,血瘀凝滞,加之湿热下注,热毒郁结,而致病发[9]。手术治疗虽可将病灶切除,但无法将毒邪彻底清除,并且手术创伤损伤肛周经络,致气滞血瘀加重,术后水肿疼痛严重[10]。故中医护理强调行气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而本研究将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豆与中药熏洗坐浴应用于混合痔病人术后护理中,结果发现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VAS评分较对照组低,肛缘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各项康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混合痔病人术后实施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熏洗坐浴干预,可促进肛周水肿吸收,缓解疼痛,更利于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分析其原因为耳穴压豆为中医特色外治护理方案,可通过刺激耳郭周围血管及神经,起到调节脏腑作用,本研究耳穴中取膀胱、直肠下段具有止血止痛作用,而皮质下穴可通过抑制大脑皮质兴奋,抑制疼痛信号传导,具有安神止痛作用,而耳穴压豆采用耳豆贴于上述穴位,不断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起到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作用[11-12]。中药熏洗坐浴通过借助热效应熏蒸促进药效深入腠理,充分发挥药效,具有疏通腠理,调和经络、通畅气血作用。本研究熏蒸药物中当归可润燥滑肠、活血止痛;白芷可祛风燥湿、消肿止痛;蒲公英可清热解毒、除湿利尿;紫花地丁可清热解毒、除内热;仙鹤草可收敛止血、补虚解毒;五倍子可涩肠止泻、敛汗止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疏通经络,消肿止痛[13-14]。药物熏蒸坐浴能借助湿热效应,直接作用于肛周,促进药物快速渗透被吸收,发挥药效,促进肛周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吸收,缓解肛周肿胀及疼痛状况,加速创面愈合,减少创面出血及渗液的发生[15]。故将上述两种中医外治护理联合可相互补充作用,发挥中医优势及特色,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帮助病人调节躯体功能,发挥活血祛瘀,促进血液循环作用,改善肛周胀痛,促进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熏洗坐浴可改善混合痔病人术后疼痛程度及肛周水肿状况,促进术后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猜你喜欢

压豆熏洗肛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21例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混合痔术后熏洗方坐浴与中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