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入园,如何度过分离焦虑期?

2024-02-20李闻新

心理与健康 2024年2期
关键词:入园成年人亲子

李闻新

开学季,大人和孩子共同启动了“鸡飞狗跳”的情绪波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焦虑情绪大爆发。只不过,学前儿童与学龄儿童有所不同,婴幼儿更侧重于由亲子分离引发的焦虑体验,其本质是娃娃们在从相对私密的家庭环境,通向更为广阔空间的社会环境过程中,会经历离开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以及改变生活节律带来的安全缺失与适应不良,这是孩子成长阶段首次独立面对社会化成长的考验。孩子们需要各自带着出生以来积攒起来的全部能量与本领去应对这次挑战,挑战中,又会以各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来宣示自己的适应程度。

从焦虑到适应的这段时间,叫作分离焦虑期,可见分离焦虑是一种动态过程,而不是固化症状。分离焦虑不仅会在3岁刚入园的小班娃娃身上有所表现,一些中班甚至大班的4、5岁孩子身上也会出现,这与他们最初应对分离焦虑的结果有关联。由于处于分离焦虑期的幼儿最常用坏情绪与坏行为来表达内心的恐惧、彷徨、焦灼与不满,所以,也有人说分离焦虑期是安全感重塑前的至暗时刻。

幼儿园里孩子们的分离焦虑表现主要分为三类:哭闹型、殷勤型、沉默型。

的孩子最容易引起成人关注,也最容易得到成人的回应,他们之所以会采用哭闹的方式表达情绪,以期获得帮助,一方面是个性使然,另一方面是来自从小被培养或者说是被强化出来的需求满足方式。

殷勤型的宝宝也很容易得到成人的应和,甚至得到更多积极的回馈,他们常常会采取主动向周围人示好的方式,获取关注,表现为喋喋不休地与他人(有成年人,也有同龄小伙伴)进行语言互动,总是喜欢牵成年人的手,主动做成人要求的事务等等。

沉默型的孩子最容易被忽视,他们通常表现为默默抽泣,或者缺少表达,因为过于安静,而导致关爱的疏漏。这种类型的孩子比较内向敏感,他们的需求表达往往很被动,有需求时寄希望于成年人的主动发现,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成年人也许更应该关注那些没有打扰到我们的孩子,引导他们学会表达需求。

以上三种情绪表现类型,虽然大多与孩子们的个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涉及从新生儿开始逐渐被养成的亲子互动模式,以及家庭氛围,成年人更多地了解和分析情绪表现背后的原因,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平稳度过分离焦虑期。

无论是以上哪一种分离焦虑的表现形式,其背后的暗喻都离不开三种:我害怕、我咋办、我不愿意。

孩子们因为语言以及思维水平的限制,他们无法准确表述自己焦虑背后的原因,所以才会采用情绪、动作等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

其中,“我害怕”主要源自缺少安全,在一个新的环境,面对全新的群体,缺少了父母亲情依靠,孩子因为恐慌而焦虑,因为得不到充足的安全保障而担心。这种暗喻下的焦虑往往是最容易应对和解决的,孩子们一旦感受到了新环境的安全,焦虑情绪自然缓解。

“我咋办”源自能力恐慌,小公主、小少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幼儿园被终结,那些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会适应集体生活,进入团体秩序;而能力弱、依赖强的孩子往往会落后于小伙伴,总是感到不知所措,从而自信心被打击,适应性自然会受阻。

“我不愿意”源自抗拒规则,家庭生活与集体生活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要遵守集体规则,控制自己的小自由;集体规则一方面是要听老师的话,一方面是要学会与小伙伴相处,有些孩子总是“坐不住”,常被老师矫正,所以会难以适应,有些孩子是不善于与小伙伴交往,无法顺利建立伙伴关系,所以不高兴。

没有一招致胜的分离焦虑解决大法,我们成年人首先要清醒认识到,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情绪,是一种需要时间去缓解的情绪,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分离焦虑情绪程度从他们一出生就被奠定了基础,基因、个性、亲子互动模式等等,都是分离焦虑情绪的土壤,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此我们切忌拿自己孩子入园适应情况与其他孩子相比较。

婴幼儿平稳度过分离焦虑期,需要我们成年人给予适当的帮助。

首先是帮助孩子增长本事。相信这也是很多幼儿园老师给家长提出的建议,能力恐慌引发的焦虑多是源自依赖,我们要在孩子正式入园前就注意引导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家长可以上网查一查3岁娃娃可以掌握的生活技能,日常生活中减少能力替代,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生活小问题,适度采取家庭小竞赛等娱乐活动,鼓励孩子的能力养成。

其次是要培养孩子主动独立。情感剥离引发的焦虑大多源自依恋,家长要学会给孩子自己决定自己事情的机会,学会处理简单的应急状况,要习惯离开妈妈的视野,在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时,也能知道主动应对问题,哪怕应对效果不佳,也要鼓励孩子独立面对。我们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主动独立的意识。

再次是引导孩子语言表达。集体环境中善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尤为重要,3岁孩子已经基本掌握了涉及生活内容的语言能力,家长要特别注意给孩子创造完整表达的机会,切忌打断孩子,更不要替代孩子表达。有些时候我们成年人特别不善于倾听,总是自以为是地在孩子尚未表達清楚的时候,就马上给予了回应或行动,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无须表达清楚就能得到满足的错误认知。

猜你喜欢

入园成年人亲子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成年人是如何渐渐失去朋友的
成年人爆笑日常
成年人的辛苦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
30岁以上成年人吸烟致死87万等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