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不完美受害人”的维权困境
2024-02-20韩雪
韩雪
近期,国产热播剧《不完美受害人》,以一起性侵案件为主线,探讨了不平等地位下职场性骚扰受害人的复杂心理和所面临的法律困境。
一场酒局之后,某上市公司董事长成功将高级助理赵寻带回私人住所并发生了性关系。为避免冲突,赵寻没有直接反抗,而是忍气吞声。当赵寻的同事出于关切报案后,警方迅速介入调查。只是,赵寻吞吞吐吐,几次改口,一度否认自己是被强迫的,甚至接受了成功给出的和解条件。在律师的疏导下,事发5天后,赵寻反悔,指控成功强奸;但为了让自己的指控更有力,她在一些细节的叙述上向警方撒了谎……这些颠三倒四的“迷惑”行为,使得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这不仅令赵寻被人肉搜索甚至网暴,还令她丢了工作……
这起案件中双方当事人的表现都突破了人们对一般性侵案件的刻板印象,“人设”看似属于“非典型性”的。涉嫌强奸的成功,是上市公司董事长,平時绅士体面、儒雅多金,对待下属关心体贴,颇具异性缘,不少女性甚至主动投怀送抱。受害人赵寻,备受老板成功的青睐,在职场上一路晋级,对于老板成功赠送的高额礼品,可谓来者不拒。也正是基于此,当案件曝光后,舆论才会认为这个所谓的强奸案件是不存在的,被害人本是“半推半就”,利益没达成便“又当又立”。
处于上帝视角的观众,自然知道在那场酒局之后,成功的行为是违背赵寻的主观意愿的;她也曾试图自救但最终失败……然而,由于双方当事人在职场地位上的悬殊,导致受害人赵寻在这段关系和整个事件中,出于对自身利益得失的权衡,显得懦弱且犹疑,成了人们眼中的“不完美受害人”。
本剧对于“不完美受害人”遭遇侵害后的应激反应进行了细腻展现;对其复杂心路历程的形成进行了完整刻画;对不平等职场关系下,“不完美受害人”面临的维权困境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它不仅讲述了一个侦破悬疑的案件故事,更是通过这个案件的层层推进,让观众渐渐体会出“不完美受害人”看似自相矛盾的反馈背后,不得不共同正视的社会诱因——职场性骚扰。
职场性骚扰具有一定的社会特殊性,由于双方在权力、地位上差异悬殊,被害人往往出于担心遭到报复、失去工作或是畏惧社会舆论等原因,不敢勇敢维权。此外,由于职场性骚扰行为具有隐秘性和复杂性,增加了调查取证的难度,受害人往往难以获得实质性法律支持,甚至还有被反诉侵犯名誉权的风险。
针对这种维权困境,司法实践中,司法部门也开始转变传统的司法办案理念,不再绝对地以受害人反抗与否作为判断案件性质的唯一证据,而是从具体的事实细节分析判断案件的走向。此外,民法典明确规定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这赋予了单位合理的预防义务和及时救助义务。这些规定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职场性骚扰受害者的维权路径。
回归现实社会,笔者希望现行司法环境和社会环境能赋予此类案件的受害人更多底气,让她们不必因为担心和恐惧成为“不完美受害人”。当然,面对职场性骚扰,当事人的勇气是最重要的,一定要立场坚定、坚决不做“沉默的羔羊”。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