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黄州寒食诗帖》(一)

2024-02-19□金

老年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乌台诗寒食节寒食

□金 翔

一 概 述

《黄州寒食诗帖》又名《黄州寒食帖》或《寒食帖》,是北宋书法家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纵34.2厘米,横119.5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辙并称“三苏”,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皆取得很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担任团练副使,收入微薄,生活困顿,不得不于黄州城东门外山坡上开垦荒地,自给自足,故号“东坡居士”。心情落寞、郁郁不得志的苏轼,在来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两首五言诗:

其一:“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黄州寒食诗帖》苏 轼

黄庭坚跋文

苏轼在诗中感慨,不知不觉已经在黄州过第三个寒食节了,还没怎么好好感受春的美好,春天就要过去了,接连两个月的阴雨连绵,好似秋天般萧瑟,料峭春寒无边无际,郁闷恼人;愁卧之中听说如脂如雪的海棠花谢了,残红被泥水沾染,想见应是一片破败狼藉;就好像有个力大无比的人偷偷改换天地,这和患病的少年病后起来发现一夜白头的凄凉心境何等相似?雨好大啊,江水涨得真快,眼看就要浸入门内;小屋像一叶渔舟,漂摇在苍茫云水之间;厨房空空如也,破灶台里烧着湿芦苇,锅里煮的菜都是冷的。本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因看见乌鸦衔了纸钱,才想起是寒食节。此刻的苏轼既远离朝廷,也久别远在万里的故乡。雨一直下个不停,眼前的景象,没有一样能让人高兴。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生存环境的恶劣和心境的孤独悲凉。对于苏轼而言,这个寒食节,散发着一生中最沉重的寒意。因“乌台诗案”而无端下放,未来遥遥无期,前路茫茫,欲效阮籍作穷途之哭,怎能不叫人心如死灰?

写下寒食诗后没几天,三月七日,苏轼外出沙湖道中遇雨,又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遭遇这场人生变故,却未沮丧颓废的苏轼,在一番历练之后,终于蜕变成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

此卷落款仅“右黄州寒食二首”几字,无署名及书写年份,一般认为是苏轼翌年或离开黄州后所作。元符三年(1100年),是卷收藏者蜀州张氏取之邀黄庭坚观赏。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于诗词书法都是行家里手,一生服膺苏轼的学养和人品,名为师生,实乃知己。他从诗里读出一种似谪仙人李白的洒脱——若真是心如死灰又如何能留下这篇佳构?也从书法里看到不同以往的境界新意,虽为诗稿,却处处光彩照人,难能可贵。于是欣然题跋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戏谑之言,自得之意,高超的笔墨与原迹可谓互为辉映。

《黄州寒食诗帖》不仅是苏轼书法生涯中最为精彩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书法史,尤其是行草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此作情感、文理、书艺三者节奏达到高度统一,成为流传千古的神作,真可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却又“无意于佳乃佳”。通篇用笔精熟,结构多样,字势丰富,牵丝映带间真气弥漫,书写情感起伏跌宕,笔意前后连贯,流畅自然,绝无荒率之笔。后人将其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唐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相并称,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猜你喜欢

乌台诗寒食节寒食
苏轼与“乌台诗案”
春潮带雨 寒食月明
“乌台诗案”的文书运行过程及相关文本属性考辨
《乌台诗案》版本流变再考*
主持人的话
寒食节,踏春去
读苏轼《寒食帖》,最是惆怅多情时
《宋会要辑稿》“西人最重寒食”考
4月3日寒食节
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寒食帖》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