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产业结构演化研究历程与探索进路评述

2024-02-19杨春宇尤碧莹陈子远丁宇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研究范式

杨春宇 尤碧莹 陈子远 丁宇

摘 要: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是一个相对概念和动态过程,是随着旅游市场与技术环境、旅游产业发展阶段、旅游经济增长等变化而变化的。现有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研究截面的成果不胜枚举,然而,涉及旅游产业系统内部演化作用机制与规律性的研究成果尚处于前范式阶段,鲜见从系统科学与演化经济学视角去探寻旅游产业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文献。本文按照先归纳后演绎的逻辑思路,首先将旅游产业视为一个复杂演化系统,采用动态、非均衡的观点审视其演化基本内涵、特征;其次,以科学研究范式“三论”为索引归纳并演绎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变迁本质、特征与机制;最后,基于旅游产业系统构成要素耦合关系逻辑推理探索未来研究进路并嘗试构建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周期概念模型,以期推动旅游产业结构演化理论研究。

关键词:旅游产业系统;研究范式;周期演化模型;非均衡

文章编号:2095-5960(2024)01-0080-09;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旅游产业结构演化变迁相关研究成果汗牛充栋,研究方法林林总总,从概念界定、结构调整优化到演化变迁获得了多学科、多视角关注。如何梳理旅游产业结构演化变迁成果,归纳出相对简洁、明晰的逻辑体系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有鉴于此,本研究尝试按照先归纳后演绎的逻辑思路,首先将旅游产业视为一个复杂演化系统,其遵循复杂系统演化基本特征与机制;其次,以科学研究范式(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为索引归纳并演绎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变迁本质、特征与机理,具体包括:(1)本体论—现有旅游产业系统概念界定秉承构成论还是生成论思维?(2)认识论—现有旅游产业系统演化机理共同知识(诚然,大部分旅游产业结构演化变迁是基于实证主义范式基础上的数据研究,研究者于研究对象而言是中立且客观的,进一步梳理认识论的基石,需要归纳研究者对于旅游产业系统所描述演化机理拥有的共同知识,因为研究者之间拥有共同知识是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变迁重要的知识前提)。(3)方法论—现有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变迁研究思路与方法(方法论在不同层次上有哲学、一般科学、具体科学方法论之分,本文文献分析特指具体科学方法论)。最后,以系统科学思维与演化经济学视角演绎探讨旅游产业系统演化机制,依据“文献梳理—机制探讨—研究进路”分析框架深入探讨旅游产业结构耦合关系基础上构建旅游产业周期演化理论,演绎旅游产业结构系统演化动力、特征及演化耦合机制这三个核心问题,以期丰富旅游产业系统演化理论。

二、基于“三论”的文献归纳与述评

(一)本体论——秉承构成论还是生成论思维

1.旅游产业结构

学者们通过对旅游产业结构概念界定的梳理,将其划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从旅游经济结构的角度认识和界定旅游产业结构[1-3],它指的是“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相关行业与部门在旅游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经济技术上的比例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4-8]。另一类则将旅游行业结构等同于旅游产业结构,从旅游活动依赖性角度对其认识和界定。[9-12]

CHRIS C将旅游产业部门结构划分为住宿、饮食、旅游、购物、娱乐等;[13]Lapierre J,Hayes从旅游者消费角度出发将旅游业分为四种产业,分别为食品、交通、饮料、住宿以及其他旅游商品。[14]Dimitri loannides认为旅游业包括住宿、商品服务、房地产、交通、物流、出租等多种产业,将其视为一种综合性产业。[15]Frechtling将旅游业划分为九个维度并随着旅游业发展重新将其整理合并为六种产业。[16]罗佳明认为旅游产业结构的核心是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合理化配套。[17]此外,一些学者把旅游行业结构归为狭义的旅游产业结构,认为旅游经济结构是广义的旅游产业结构。

2.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

学者师萍最早界定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概念与特征,并将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特征归纳为:(1)合理化与高级化具有动态演化特性,且是旅游产业结构演化的动力所在;(2)合理化与高级化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历史性,由一定时期内经济水平所决定;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是高级化的基础,推动产业结构向高阶段发展。[18]

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现为行业内相对状态、相关模式和增长率分布等的合理化,实质上是基于旅游产业比例关系上的合理化。[19]旅游产业结构高级化指的是旅游产业部门结构重心转移的过程,主要表现为随着旅游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开始由基本产业向非基本转移的动态进程。[20]

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指的是结构静态上的合理化,结构动态上的合理化则形成了高级化。为了避免产业结构的“空洞化”,高级化的发展需要合理化的约束。同样,为了防止可能引起产业结构的“时滞化”,旅游产业结构在合理化过程中应融入高级化,从而避免产业结构发展上的停滞不前。[21]因此,旅游产业合理化是高级化的基础,高级化是合理化的目标,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22]

3.述评

首先,对于旅游产业结构概念界定而言,无论从旅游经济结构角度认识或是从旅游活动依赖性角度划分,隐含着一种构成论意义上的划分思维,即现有研究成果偏向于讨论旅游产业构成要素、结构层级与功能区分等,鲜见从本体论(生成论还是构成论)视角分析探讨旅游产业结构概念、内涵、特征的研究成果,更未切入到系统科学视角去审视旅游产业系统的本质与系统边界随时空变迁而产生新的内涵特征与演化扩展①  ①事实上,随着时代变迁,诸如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创新、“双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使得旅游产业结构构成要素、系统边界实时处于动态的自我进化过程中。。旅游产业作为一个关联性带动性很强的产业,应将其当作整体性系统去研究,并保持该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开放性。

其次,对于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而言,二者虽有底层基础与终极目标之分,但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耦合机制仍如黑箱一般尚未获悉其内部运作机理。旅游产业合理化与高级化演化路径具有非线性、非平衡动态演化的特点,其原因在于旅游产业结构演化本质是开放演变,其演变的基础应该是非平衡理论主导下的多样发展过程。合理化与高级化非平衡演化过程的多样性,不仅有旧秩序瓦解之危,而且有新事物出现之机,也即是说,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并非只有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的一条演化过程,恰恰其二者演化过程中充满着无数的影响因素所导致的振荡、曲折往复。基于复杂系统思维去审视旅游产业系统合理化与高级化演化过程,可见非线性、非均衡是其多元竞争①  ①普利高津(1972)提出只有封闭系统存在收敛的单向演化模式,而开放系统的热力学意味着多元竞争的演化模式。的外在表征。在资源有限条件下技术创新既是旅游产业系统增长的内在驱动力,也是旅游产业合理化与高级化演化非线性和非均衡的根源所在,这如同演化经济学倡导从时空情景的历时性、动态性去阐述创新的破坏性影响力、“技术—制度”的协同演化,强调经济增长是经济活动空间演化的过程,它是领悟经济活动动力机制的关键。[23]

综上,从本体论视角探究已有旅游产业结构研究成果,其逻辑思维和演绎范式仍以构成论意义而非生成论意义来考察现实世界中的旅游产业活动。这种传统机械研究思维范式把旅游产业系统演化表述为一个静态、稳定的系统,与我们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演化着的旅游产业系统完全不同,这背离了现实世界中生生不息的旅游产业系统演化与旅游经济现象。我们对旅游产业系统的任何分析都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运用整体性、关联性思维来进行分析和考察,也即是说,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变迁并非完全由理性建构生成。在旅游产业系统理性建构中,许多外生给定的变量从长期看也是其内生演变而来。因此,理性建构和自发演进两种动力统一于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变迁之中,任何只承认一种力量的理论,本质上都是对旅游产业系统的复杂性所做的简化处理。[24]

(二)认识论——旅游产业系统演化机制共同知识

1.旅游产业结构演化影响因素与动力来源

早期Cooper & McKercher提出应从旅游部门结构、产品结构出发来改进旅游产业结构。[25~27]如今,更多学者开始关注旅游产业结构作用机制、变迁过程及其如何促进旅游经济增长这一议题。Kelly等分别对约旦、波兰、澳大利亚旅游产业结构对旅游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28~31]Costa,Baggio基于意大利厄尔巴岛的实证研究后提出较低的旅游产业网络密度会对产业效益产生不利影响。[32]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33],但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效用亦非一成不变,其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类似于技术创新周期性效应变化[34]。影响旅游业结构升级与演进规律、产业链延伸、产业结构水平测度与升级路径可从部门结构[35]、市场结构[36]和空间结构[37]等方面进行探讨,亦可从技术创新[38]、人力资本和信息产业集群[39]视角探寻其如何影响旅游产业结构优化。

2.旅游产业结构演化机制与规律

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横向有序和高级化的纵向深入共同构成了旅游产业结构演化机制。[40]不同行业部门间的相互协调与促进,以及产业内部间各行业比例协调、结构合理使得产业结构实现了合理化,而高级化是合理化的更高层次,技术进步是推动高级化发展的驱动力,主要体现在优化了旅游产业部门的比例关系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41]陈太政通过比较旅游产业高级化与旅游经济增长的时序数据发现旅游产业高级化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耦合关系。[42]刘春济指出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一直在下降、高级化程度一直在提升,且高级化与合理化对地区间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具有时空差异性;旅行社、旅游饭店和其他旅游企业部门的合理化程度与高级化程度具有明显差异。亦有相关研究表明產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相关性并不强或者二者演变的趋势并不一致[43],但合理化程度的持续下降必然会抑制旅游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旅游经济影响效应的发挥。

3.旅游产业结构演化模型

王兆峰等从产业集群角度对旅游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与升级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44]麻学锋等提出旅游地产业结构演进的本质特征来自旅游地成长带来的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同步发展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的动态演变,并构建了旅游地产业演进机制的分析框架与模型。[45]李锋基于“协同论”[46]理论基础,用数学形式描述旅游产业系统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并提出了结构演化协同动力模型。

4.述评

首先,正如Herrendorf所言,目前关于产业结构变迁根本动力的学术讨论还未达成共识[47],现有研究对旅游产业演化的动力机制以及主要原因研究过于狭隘和片面,并与当前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发展现实情境有些脱节,相关理论逻辑体系有待系统地进行理论解析和经验论证。其次,旅游产业结构演化变迁机制亟待深入探究。现有研究成果并未厘清“旅游产业结构变迁”与“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两者之间的概念差异与关系,“优化”仅仅是“变迁”过程中无数结果当中的一种,这一逻辑体系忽视了旅游产业系统演化过程中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路径依赖性等特征与演化机制,因此,不能将二者混淆使用,视为同一涵义,且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第三,对旅游产业系统演化规律研究仍处于摸索阶段。不难发现,过去学者们对旅游业发展模式是一种单向、线性、非循环的认识。基于系统科学视角而言,系统演化不一定优(复杂先进的系统)胜劣(简单落后的系统)汰,既可由简单到复杂(进化),也可由复杂到简单(退化),是一个曲折复杂过程。上述诸多文献业已证实由于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作用于旅游经济增长基于不同时间、空间导致方向不一,反馈效果不一致现象,由此亦可印证旅游产业系统演化规律并非单一方向由低级向高级演化,振荡与周期往复才是其演化常态。

(三)方法论——具体研究思路与方法

1.指标体系法

金永生等搭建了旅游产业结构经济效益、产业协调优化水平、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相关的指标体系并对北京市进行了实证研究。[48]刘佳等从产业结构变动率、产业结构规模度、集中度、合理化、高度化五个方面对旅游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2.投入—产出分析法

林源源等从DEA角度对我国23个城市旅游企业的技术效率进行实证和比较分析,发现这23个城市将技术应用投入到旅游业中的占比仅有0.703。[49] 陈淑兰等对河南旅游产业结构合理性以及成本收益率进行分析,发现该地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综合效益低,但旅游业市场潜力大。

3.产业关联度研究

张华初等利用《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定量测度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度,发现中国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交通运输,住宿业和餐饮业的推动有较大影响。[50]刘晓欣等通过对观察期内中国投入产出表进行详细分析,发现旅游业有较高的后向产业关联度,虽然其内生增长动力仍不足,但能正向刺激国民经济的发展。[51]

4.多模型综合运用及案例分析

陈雪琼等通过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法,对福建省的旅游产业结构进行动态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52]楚新正选取新疆作为旅游产业结构分析的案例,并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进行阐述。[53]张佑印对旅游产业结构进行了时空分析,利用区位熵、产业结构变化指数、产业集中度指数以及产业结构变化方向等研究模型。[54]

5.述评

现有研究成果虽关注到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但大多只是借鉴相对较为成熟的区域经济结构评价体系,从而造成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动力和机制研究深度不够。

(四)综合评述

传统经典科学研究范式“构成论的思维是把世界分解得尽可能小,尽可能简单。为一系列或多或少理想化了的问题寻找解题答案,也因而背离了真实世界。”([美]米歇尔,1997)这种研究思维在现今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变迁研究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譬如:(1)旅游产业结构和功能是其构成要素的简单加总;(2)通过对旅游产业构成要素的分析就可以理解其演化变迁。

按照上述观点,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如传统牛顿力学所规定的像机器般运行,认为旅游产业是一个线性发展、具有确定性的活动,能够通过规划和制度的实施对其发展进行控制,强化了旅游产业是可精确预测的这一观念。事实上,旅游产业系统中的任何组成要素并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其周围环境要素共同组建的一种组织形式,构成要素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使得旅游产业成为一个复杂的层级系统。因此,试图通过传统的研究思维及方法对旅游产业复杂系统进行简单机械式的拆解无法洞悉其演化机制与规律性。应该用整体性、关联性思维来对旅游产业复杂系统进行分析,不能将其割裂看待,从生成论的观念出发,自始至终坚持用一种“过程”的模式对其进行分析和考察。

与此同时,旅游产业结构变迁(状态与过程)与优化(结果)是兩个不同的概念。如同事物演化会朝着好坏两个方向发展一样,旅游产业演化变迁同样会产生两个方向的三个结果:或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加速优化,或沿恶性循环路径不断加速衰退,或被长期锁定在一种无效状态,旅游经济长期停滞。旅游产业是复杂、开放的演化系统,系统内每个构成要素都会通过自己的作用力来影响系统演化过程,诸如资源禀赋高低、空间区位、交通便捷度、旅游政策、技术水平提升、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等,各种要素通过合力整体地影响着系统演化的进程。

综上,根据旅游产业演化非线性、非均衡、复杂系统的根本属性与特点,对其研究很有必要秉承系统科学、演化经济学视角,从旅游产业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入手去剖析其结构动态演化变迁过程中的演化理论体系。

三、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变迁理论研究框架

(一)构成论与生成论视角下旅游产业系统演化特征

首先,旅游产业系统是人们构建与“安排”的。旅游产业系统是认知地为人们所构建的实体,是人们运用符号和语法规则,依据人们的“经验的单元”选择构建起来的“某种假设或模型”。如布莱恩·简斯所言:“系统是我们想识别其为系统的东西”,我们不能期望发现一个系统,因为是我们创造和建构了它,同样的经验可建构出许多不同的系统。因此,旅游产业系统至少有以下特征:(1)系统中有能相互区别的实体元素;(2)元素之间有某种关系或关系网络;(3)这些关系对于产生一个与周围环境区别开来的新的组织整体和系统分析层次是充分的。

其次,旅游产业系统是理性建构与自发演进的统一。旅游产业系统是由人们理性建构力量和其自发演进力量交织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旅游产业系统并不完全由理性组建而成。在其理性建构中,许多外生给定的变量从长期看也是内生演变而来。但那些只认可一种力量的观点,究其根本都是将旅游产业系统的复杂性问题一般化。毋庸置疑,理性建构论否认了自发演进的作用,忽视旅游产业系统的复杂程度,将旅游产业系统理解为参与者理性决策的均衡系统。与理性建构论不同,自发演进理论则仔细地探究出旅游产业系统中充斥着不确定性、非均衡、涌现等复杂系统特征,重点突出旅游产业系统的复杂性,但拒绝理性建构力量。客观程度上忽视了自发演进秩序得以扩展的关键因素,进而对大范围群体合作这一现象很难给出合理化解释,这同样也简化了旅游产业系统复杂程度。因此,应将理性建构和自发演进两种动力统一于旅游产业系统的复杂性演化过程中。

(二)旅游产业系统涵义

基于前文观点,旅游产业系统不仅是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也不仅是从复杂到简单,从高级到低级的分化与瓦解过程,而是一种复杂状态到另一种复杂状态的演化。其演化内涵也就有了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产业系统演化是指包括它的孕育、成长、成熟、停滞与消亡等。而狭义的旅游产业系统从系统内部看指的是其结构方式的根本变化;从旅游产业系统外部整体看,是指其整体形态和行为方式的根本变化。

旅游产业系统演化过程蕴含了系统构成要素的耦合作用,该系统从原有的多样性统一到新的多样性统一,是其构成要素间耦合关系发展的结果。它们之间的“自耦合”与“自缠绕”及构成的循环圈形成了产业系统“优化与失衡”,从而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促使其演化发展的动力。

基于上述观点,可以这样审视旅游产业系统的演化过程——即旅游产业系统演化是从一种多样性统一形式转变成为另一种多样性统一形式的具体过程。这一演化过程是以旅游产业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自耦合”与“自缠绕”及其反馈循环所形成的系统“优化与失衡”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以系统要素耦合力形成的“内稳机制”为其演化发展质的规定性。旅游产业系统在内外因素复杂的竞争和协同作用下构成自组织系统,它既是以这样的整体方式得以形成、演化、发展和衰亡,又以这样的整体方式为我们所观测与研究。

(三)认识论视角下旅游产业系统演化

旅游产业系统由于其复杂性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演化系统时刻存在着各种随机的和不确定的因素。完全掌握全部信息不仅由于演化系统的复杂而变得不可能,同时,也因为获得信息需要成本而变得不可行。因此要对旅游产业系统包含的众多变量和参量组成的高维时空进行研究,不仅在实际上行不通,而且其研究结果也很难检验。由此提出把旅游产业系统演化系统投影到包括技术、资本、资源与经济增长为核心构成指标的低维空间来研究此问题,上述核心构成指标的低维变量和参量的子系统能够反映旅游产业系统演化的本质特征并且支配整个旅游产业系统发展演化行为,从而探询出包含演化动力、演化特征、演化耦合关系在内的理论概念模型(图1)。

1.演化初探期

演化动力:资源与劳动力推动型。此阶段旅游产业主要依靠开发大量传统旅游资源并使用廉价劳动力,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较低。此阶段旅游产业传统资源与劳动力要素投入构成最高,且产业效率较低。

演化特征:旅游经济低速增长阶段。其特点是处于政府运作阶段,此阶段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具有极大发展不确定性,私人投资者往往不愿意冒风险投资,研发主要由公共部门和非营利组织实施。

演化耦合关系:耦合中强响应阶段。旅游业为寻找新增长点和迎合游客新需求,开始探索新的技术创新与产品以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旅游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响应机制相较于旅游目的地起始时期的微弱响应增加至中强响应。

2.演化成长期

演化动力:资本推动型。旅游产业受到大资本青睐,希望分享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超额利润。此阶段旅游产业主要依靠大量资本投入提升产品份额与扩大市场占有。旅游目的地积极引入新技术打造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此阶段旅游产业资本要素投入构成最高,且产业效率显著提升。

演化特征:旅游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特点是处于资本运作阶段,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显示其市场巨大潜力,资本市场风投资金快速涌入,市场份额迅速扩张,头部企业逐渐形成。

演化耦合关系:耦合超强响应阶段。技术创新与旅游产业升级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响应系数快速增强,并且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被技术创新所取代。

3.演化成熟期

演化动力:技术与资本推动型。大量新兴创新技术引入旅游产业,在大幅度提升旅游产业生产效率的同时,结合大资本的投入,形成了完整的旅游产品链、供应链、价值链与现代旅游经济体系。此阶段旅游产業技术要素投入构成最高,且有大资金的助力,产业效率处于峰值。

演化特征:旅游经济平稳增长阶段。其特点是处于市场运作阶段,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下降,产业集中度提高。

演化耦合关系:耦合中强响应阶段。技术创新及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互动耦合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对旅游需求的变化,旅游业处于成熟发展阶段,旅游科技创新与旅游产业升级已到关键转型期,旅游业发展开始面临瓶颈,初显疲态。

4.演化停滞期

技术创新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快速递减,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快速递减。

演化特征:旅游经济增长换挡阶段。其特点是处于政府运作阶段,旅游业一方面为摆脱行业发展瓶颈,另一方面为迎合游客新需求,开始探索新的旅游科技创新技术与产品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促进旅游经济增长。

演化耦合关系:耦合微弱响应阶段。旅游业为迎合游客旅游需求,开始探索新的旅游科技创新与产品以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旅游经济增长,但新产品与产业升级处于一个较为漫长的探索阶段,三者的耦合响应状态不显著。

四、结语

1.旅游产业系统构成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耦合演化机制。其中,技术创新(熊彼特“破坏性创造”)是整个旅游产业增长的动力源泉,技术创新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和旅游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周期性迭代、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非均衡、非线性特征导致旅游经济增长在空间上呈现异质性。三者之间彼此影响、相互约束或相互控制以至于“耦合”在一起。从系统理论整体性观点来看,三者作为旅游产业系统重要的构成因素,其演化过程正是围绕着旅游经济增长这一指标变化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时空动态耦合关系。旅游产业系统演化特征类似于生命周期的特征,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现象,可以使用Logisitics模型作为其数学表达式来进行定量描述。

2.技术创新与旅游产业结构升级除了作为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动力之外,二者呈现出的周期特性共同构成的时空差异性作用导致旅游经济增长在旅游产业不同演化阶段呈现出非线性效应特征。由此,旅游产业系统资源约束前提条件下的旅游经济增长必然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3.旅游产业系统周期演化过程强调产业结构是在合理、协调的基础上,其素质和效益向更高层次进化。不同时期所界定的旅游产业结构符合更高层次的素质和效益会处于动态变化中,因此旅游经济增长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需要立足于技术创新与旅游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关系的动态视角上去审视。

4.对旅游产业系统演化行为进行预测是困难的,因为其演化具有非线性特征,这导致演化的过程充满诸多不确定性。首先,旅游产业系统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确保其发展的稳定性,这就需要突破原有确定性的理论框架,以系统科学为指导的旅游产业系统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方法。其次,旅游产业系统演化过程涉及多种时空尺度,在不同的层次和尺度上,系统的演化方式与机制也有着较大差异。因此,对各层次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是必要的。再次,旅游产业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时空耦合是其重要内涵与特征,发展包含空间的系统耦合模型是其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5.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变迁过程是该系统各种要素合力影响的结果,任何一个影响要素的失衡都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退化与失衡。单一要素推动难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需通过相关要素协调配合来实现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二者在演化变迁过程中相伴相行,且相互影响与渗透,由此,结合旅游地生命周期不同演化阶段,从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耦合作用基础上去探讨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变迁机制未尝不是一种比较恰当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U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Index of All Economic Activities[M].1971:103~104.

[2]Victor,T.C. Marketing in travel and tourism[M].Oxford;Boston:Heinemann Professional Publishing,1988:176~179.

[3]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5.

[4][英]约翰·特赖布著,赖坤,张骁鸣,李军,叶圣涛,马凌,李咪咪译. 旅游哲学:从现象到本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65.

[5]Middleton. & T.C.Victor. & Fyall. & Alan. & Morgan,et al.Marketing in Travel and Tourism[M].Oxford Boston:Butterworth-Heinemann,1988:1846~1849.

[6]林南枝,陶汉军. 旅游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87~92.

[7]唐留雄. 现代旅游产业经济学[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82~184.

[8]田里. 旅游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1~103.

[9]Campbell,K. National Task Force on Tourism Data[R].1985:21~25.

[10]French,C. N. & S. J. Craig-Smith. & A. Collier. Principles of Tourism[M]. Longman:Australia,1995:40.

[11]申葆嘉.从“旅游产业的范围和地位”想起的[J].旅游学刊,2007(11):5~6.

[12]张朝枝,邓曾.基于旅游体验视角的旅游产业价值链分析[J].旅游学刊,2010(6):19~25.

[13]CHRIS,C. & F. JOHN. & G. DAVID et al. Tourism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 London: Pitman Publishing,1993:54.

[14]JOCELYN,L. & H. DUANE. The 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national income and expenditure accounts:Quarterly estimates[M]. Ottawa: Statistics Canada,1994:66.

[15]DIMITRI ,L & G. KEITH. The economies geography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M]. New York: Routledge,1998:103~105.

[16]Frechtling,D.C. The 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Foundation,progress and issues[J].Tourism Management ,1999(1):163~170.

[17]罗佳明. 旅游经济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49.

[18]师萍. 旅游产业结构评价方法初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85~88.

[19]罗明义. 旅游经济分析:理论、方法、案例[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38.

[20]李锋,孙根年. 基于抗周期性角度的我国旅游产业政策效用评估研究—以四次旅游产业政策为例[J].经济地理,2013(6):162~169.

[21]麻学锋. 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评价体系建构—基于张家界数据的实证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3~67.

[22]何勋,全华. 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增长和波动的作用机理[J].經济管理,2013(8):104~115.

[23]郑世卿. 产业组织视角下中国旅游业[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60~65.

[24]周青,刘志高. 创新系统理论演进及其理论体系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2):50~55.

[25]Cooper,C. & S.Jackson. Destination life cycle:The Isle of Mancase stud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9(3):377~398.

[26]Mckercher.A chaos approach to tourism [J].Tourism Management,1999,20(1):425~434.

[27]Elizabeth,B.Ecotourism Boom:Planning for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M].Washington: WWF,1992:9~13.

[28]Kelly,M. jordan’s potential tourism development[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 25(1):85~121.

[29]Langlois,S.M. & J. Theodore & E. M.Ineson. Poland: In-bound tourism from the UK[J]. Tourism Management,1999,20(1):186~221.

[30]SCOTT,N. & C. COOPER .& R. BAGGIO. Destination networks:four Australian case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8,35(1):169~188.

[31]Chenery,H. & M. Syrquin.Patterns of Development,1950 to 1983[R].World Bank Discussion Paper,WD,1989:54.

[32]Costa, Baggio. Destination ewom: A macro and meso network approach?[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7:87~101.

[33]陈淑兰,刘立平. 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基于文化创意视角[J].经济地理,2011(8):1392~1396.

[34]Hall,C. & P.Michael. & J.Stephen,et al.Tourism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 London:Pitman Publishing,1993:123.

[35]Wade,D. J. & B. C.Mwasaga. & P. F. J. Eagles.A history and market analysis of tourism Tanzania[J]. Tourism Management,2001(22):93~101.

[36]Taylor,A. & D. B.Carson. & D. A.Carson,et al.“Walkabout”,tourism:The indigenous tourism market for outback Australia[J].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Management,2015(24):9~17.

[37]Desdimtri, L. & K.Debbage. The Economic Geography of the Tourism Industry[M]. New York:Routledge, 1998:143.

[38]Hjalager,A.M. Innovation patterns in sustainable tourism:An analytical typology[J]. Tourism Management,1997,18(1):35~41.

[39]刘佳,赵金金. 中国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产业集聚空间关联与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3):40~49.

[40]刘佳,杜亚楠. 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J].经济问题探索,2014(4):74~80.

[41]周春波.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对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J].当代经济管理,2018(10):69~75.

[42]陈太政,李峰. 旅游产业高级化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经济地理, 2013(5):182~187.

[43]乔晓楠,张欣. 美国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启示——反思配第-克拉克定律[J]. 高校理论战线, 2012 (12): 32~42.

[44]王兆峰,杨卫书. 基于演化理论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8(10):91~95.

[45]麻学锋,孙根年.旅游地成长与产业结构演变关系—以张家界为例[J].地理研究,2012(2):245~256.

[46]李锋, 陈太政. 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结构演化关系研究——以西安旅游产业为例[J].旅游学刊,2013(1):69~76.

[47]Herrendorf,B.& R. Rogerson. &A. Valentinyi. Two perspectives on preferences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3,103(7):2752~2789.

[48]金永生,杜國功. 北京旅游产业化的条件与素质分析—兼论旅游产业结构评价指标[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9(S1):22~26.

[49]林源源,季斌. 基于 DEA 的城市旅游企业技术效率测度及比较[J].企业经济,2008(4):23~25.

[50]张华初,李永杰. 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的定量分析[J].旅游学刊,2007(4):15~19.

[51]刘晓欣,胡晓. 中国旅游产业关联度测算及宏观经济效应分析—基于2002年与2007年投入产出表视角[J].旅游学刊,2011(3):31~37.

[52]陈雪琼,任晓春. 福建省旅游产业结构研究及其优化对策[J].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3):20~26.

[53]楚新正,李艳红. 新疆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现状及成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4):119~123.

[54]张佑印,顾静. 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2(4):155~159,172.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exploration approach of the evolution of tourism industrial structure : a research paradigm based on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Yang Chunyua,b,c, You Biyingc, Chen Ziyuanc, Ding Yuc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Guizhou Institute of Tourism Economy and Management;b.Guizhou Institute of Green Development Strategy; c.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uizhou, Guiyang 550025)

Abstract:

The structure and optimiz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is a relative concept and dynamic process, which changes with the changes of tourism market and technology environment,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ge and tourism economic growth.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based on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too numerous to enumerate. However, the research results involving the internal evolution mechanism and regularity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system are still in the pre-paradigm stage, and it is rare to explore the element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system and their interaction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science and evolutionary economics. The research idea of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logical thinking of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Firstly,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regarded as a complex evolution system, and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ts evolution are examined from a dynamic and unbalanced perspective. Secondly, it summarizes and deduces the ess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the evolu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system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aradigm ‘three theories’. Finally, based on the logical reasoning of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ment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system, the future research approach is explored and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the evolution cycle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system is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Key words:

tourism industry system; research paradigm; periodic evolution model; non-equilibrium

責任编辑:张建伟

猜你喜欢

研究范式
论大数据环境下公安情报学研究范式的发展
理论与实践的范式:太极拳与生活互动研究
我国犯罪论体系之变革及刑法学研究范式之转型
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的发展路径探微
论我国刑事错案防范的研究范式
行为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
从生态伦理观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梅因公式与清水江文书研究
转变现代棉花生产技术研究理念的新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反思及文化范式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