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创设种植园地的实践和思考

2024-02-16

教师博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种植园植物班级

王 娟 刘 静

(扬州市汶河幼儿园,江苏 扬州 22500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教育要注意培养幼儿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爱护动植物的意识、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等。因此,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要合理利用天然材料,进行亲自然教育,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教师要充分挖掘大自然提供的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让幼儿走出教室、走进自然,给幼儿创设主动探索和学习的条件,近距离欣赏自然之美,让幼儿不断丰富知识和经验。教师要充分利用种植活动的优势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游戏,玩中学、做中学,通过种植活动陶冶情操,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让幼儿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爱护动植物的意识,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如何在幼儿园中让幼儿获得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并在其中进行探究、获得发展?笔者幼儿园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一、开辟种植园地,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建构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同化、顺应的过程。这一理论阐明了环境在儿童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为了满足幼儿亲近自然、自主学习的需要,笔者幼儿园注重园所种植环境的创设,着力使种植环境成为幼儿亲近大自然的主阵地。

(一)打造“四季有绿”的园所环境

笔者幼儿园在园内仅有的一面围墙上种了爬山虎,墙下种植海棠树、桂花树、山茶树、蜡梅树,其间种上沿阶草等低矮花草,保证幼儿一年四季有花、有草可观察。幼儿园以班级为单位领养树木、统计园内植物,吸引幼儿走近植物,萌发对种植的兴趣。幼儿园以建设“处处景观矗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丽花园”为目标,通过裸土改造、清理整改、绿化升级等举措,为师生营造了整洁、美丽、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开辟“立体式”班级自留地

笔者幼儿园在二楼平台开辟立体式班级自留地,搭建自动喷水浇灌系统,地面种植蔬果等农作物,墙面布置观察记录墙。在班级的自留地,幼儿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全园各班的种植种类进行协调和平衡,确保不重复、周期短,方便幼儿参与种植并观察到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从而极大地丰富幼儿的认知,提高幼儿的能力。这块自留地是自然教育的实验基地,给幼儿提供了劳动的机会、观察的场所、动手的乐趣,成为幼儿的又一个“开心乐园”。

(三)创设“互动式”家庭种植区

笔者幼儿园在三楼和一楼操场的周围用轮胎、PVC水管等制作成花盆、花台,供每个幼儿的家庭认领并种植,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种植活动。幼儿可以和家长共同关注植物的生长,家庭和幼儿园方面对幼儿的影响都非常大,而开展“互动式”家庭种植活动,就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家园合作的开展。

种植环境中丰富的植物品种、与其共生的小动物,以及土壤、肥料等都蕴含着奇妙的现象。种植园就是一个浓缩的生态园,更是大自然的缩影,为幼儿提供了接触自然、认识自然环境的机会,帮助幼儿开阔了视野。幼儿通过长期观察、操作,可以感知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与生长过程,见识大自然的丰富与多元,感受收获的喜悦,体验发现和探究的乐趣。

二、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幼儿的探究行为

教师应把“班级自留地”的种植活动纳入幼儿一日生活中,以蔬菜种植活动为载体,结合各年龄段的教育任务,让幼儿在种植内容的确定、种植、养护、观察、记录、收获、分享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式学习。教师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同时,大胆放手:耕种时节,通过前期调查、自主投票确定种植内容,整地松土、挖坑起垄、播种喜欢的种子;护理环节,幼儿观苗测土、间苗除虫,观察蜗牛、蚯蚓、毛毛虫等,感受动植物生长的神奇;收获时节,幼儿拔萝卜、摘瓜果、割韭菜……在系列劳动中体验生长的变化、自然的神奇,感受劳动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比较蔬菜的生长规律,初步学会照顾植物,使很多枯燥的常识在班级自留地里变得充满趣味。

(一)种植园地的学习活动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教师把一些活动安排在种植园地里进行,让幼儿获得真实的体验。例如,在主题“春天来了”活动中,幼儿来到种植园地,观察和比较干湿泥土的差异,测量行距、株距,观察小草的叶、蔬菜的茎等,在实际操作中获得丰富的认识。不同的植物,其根、茎、叶、果实千差万别,而开展种植活动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引导幼儿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并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二)种植园地的游戏活动

在种植园地,教学与游戏可以相互融合,师幼情感、幼儿间的交往能力、“亲自然”情感在活动中可以得到充分培养。在游戏中渗透“亲自然”内容,幼儿在种植园地写生、玩游戏,获得了快乐,体验了成功。

(三)种植园地的劳动活动

幼儿对种植园地保持着巨大的热情:经常带来各种各样的种子进行播种,用废旧材料自制洒水壶进行浇水,用枯树枝、镊子为植物除虫,用绳子、塑料袋、枝条给植物搭凉棚……每一次种植时,教师都和幼儿一起讨论种植的方法、步骤,让他们亲自动手挖地、播种、浇水、除草、收获,感受劳动的快乐,树立环保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跟踪记录,让幼儿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及事物的变化,进而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细致的科学态度。

三、联通家园种植通道,推动幼儿深度学习

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的目标是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教师应注重观察教育,对种植的观察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对幼儿来说,在幼儿园中的探究活动是新奇有趣和富有诱惑力的,他们在家里有时也想尝试和体验,同时,希望家长陪同他们将各种“研究”进行到底。这时,家长的态度对幼儿起着决定性作用。幼儿园应该将关注植物、关注生命、注重观察记录的理念传播给家长,让家长注重家庭种植,注重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环境中多种多样的植物,给幼儿创造一个家园一致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为此,在种植活动中,幼儿园应通过多种形式取得家长的支持。一是通过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种植教育理念,使家长逐渐成为种植课程的关注者;二是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种植研讨与评价、种植课程决策,在此过程中理解种植活动的意义,使家长成为种植课程的支持者;三是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幼儿的时间,吸引家长关注班级里的自然角、参观班级自留地,开展家园均可进行的种植亲子游戏,鼓励家长成为种植课程的参与者。

四、关注种植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关注幼儿提出的问题

对于观察实物,尤其是观察通过自己种植、劳动而生长变化的植物,幼儿尤为感兴趣。幼儿对自己种植的植物犹如对自己心爱的玩具那样珍爱。随着观察的持续,幼儿的提问行为也越来越频繁。伴随着提问,幼儿的探究行为不断深入,探究的内容不断扩大,探究的能力不断提升。教师针对幼儿的提问,一定都要逐一引导,带领幼儿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善待幼儿的“破坏”行为

在种植活动中,幼儿的“破坏”行为时常出现。例如,有的幼儿两天一过见种子没有变化,就去扒土探究原因,反而弄断了芽;有的幼儿拔草时,草苗不分或方法不当,拔出了幼苗……面对种植活动中幼儿的“破坏”行为,教师一方面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护理的知识,尽可能减少植物受伤害的现象;另一方面对于幼儿的有意行为,教师应坚决制止;对于幼儿因探索而导致的无意破坏行为,教师应予以宽容、理解,让幼儿从试误中获得认识。

(三)提供适合幼儿发展的工具

3~6岁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幼儿了解世界的方式总是行动在先的。因此,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适合其发展水平、满足其内在需要的物质环境。如工具类:用来探索的工具(小铲子、放大镜、手电筒、温度计等),用来分类、混合和测量的工具(分类盒子、量杯等),用来捕捉害虫的工具(手套、小棒、捕虫网等),用来做记录的工具(书写板、纸张、笔、颜料等)。教师应鼓励幼儿自由选择、独立操作、自主练习和自我发展。教师在布置种植区时应以安全为准则,加强对材料的关注,定期进行清洗,并进行消毒杀菌;种植区植物浇水后,应及时擦掉地面多余的污水,避免出现滑倒情况,全面保障幼儿的健康。

五、建构种植课程,开展全人教育

幼儿园的种植园地不仅具有观察、观赏等作用,还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文化。从选种到种植,从管理到收获,都是一个个生动的课程。笔者幼儿园将种植活动与科学、社会、语言、艺术有机结合,构建了特色课程。如小班的综合活动“有趣的种子”,幼儿通过寻找种子、收集种子、种子分类、种子发芽小实验等活动认识各种种子,丰富种子方面的知识,发展动手能力。中班的科学活动“蒜宝宝”,在种植大蒜的活动中,幼儿获得对大蒜的认识和一定的种植经验,并在关注植物成长时学会爱护周围的环境。大班的社会活动“好吃的芹菜”,通过分享、品尝,幼儿了解芹菜的不同做法及营养价值。通过建构生态课程,充分发掘种植园地的教育价值,将种植活动融合、渗透于各领域的教学中,让幼儿探索更多植物的生长奥秘,让他们观察、思考、感知、探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求知欲与想象能力。

大自然、社会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大量适合的材料,使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获得感受。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是幼儿的乐园,是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宝贵资源,使幼儿关注、关爱生命的天性得以展现。教师要从幼儿的需要出发,把种植园地与课程有机结合,发挥种植园地的教育作用,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认识;让幼儿在体验中明白劳动的价值,促进他们数学认知、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责任感、任务意识及审美等多方面经验的获得和丰富,让幼儿的心灵得以健康成长,让他们从小树立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猜你喜欢

种植园植物班级
某花卉种植园区天然气管道在建工程造价争议的司法鉴定
美国:种植园安全举措事关食源性疾病
班级“四小怪”
小种植园里的劳动故事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不称心的新班级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