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策略
——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2024-02-16樊辉娜
樊辉娜 张 璇 撒 月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1)
本文中的专业评估是指对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各种专业的教育质量的评估。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是学校从自身内涵建设角度出发,依据专业建设的质量标准,运用专业评估指标对被评专业的专业建设、教学资源、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团队、教学管理、人才质量、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价值判断,是学校对自身专业质量和水平的一种自我评估。
一、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要求和原则
(一)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要求
第一,注重内涵式发展。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的目的是借助专业评估对影响专业建设的要素进行评价与诊断,找到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内部专业评估也要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进行充分的行业、产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目标、办学方向,形成科学的、特色的专业布局,通过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紧密对接,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注重过程性评价。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作为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保障专业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才能够提升专业的整体质量。因此,内部专业评估要深入学校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深入具体的专业和课程,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提升保障机制。
第三,注重多元评价。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必然要求。为了使人才更能适应市场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在内部专业评估上下功夫。在构建内部专业评估体系时,对标相应的行业标准,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让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参与到内部专业评估当中。同时,鉴于学生是学校专业建设的直接体验者,也要将学生自评纳入其中。
(二)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原则
一是自主性原则。内部专业评估是高职院校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的一种自我评价、自我诊断,要采用专业自主评估的原则。学校要结合自身特色专业,不断完善内部专业评估体系,打造特色专业品牌,加强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其他专业,学校要完善质量评估制度,鼓励各专业参加校内评估,不断提高整体专业建设质量。
二是系统性原则。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要对专业建设管理进行评估,通过市场调研论证专业设置的合理性,结合行业标准制定符合自身的专业质量评估指标,并对各个专业进行质量评价,通过监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改进,形成完整的质量评估闭环。教学管理者和专业教师是学校内部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执行者。
三是持续性原则。高职院校在进行内部专业评估时,要将集中评估与平时考核结合起来,对于不符合专业建设的评估指标及时进行调整,确保评估的可持续性。同时,为了提高评估效率,一方面将评估常态化,注重平时考核;另一方面,对专业定期进行集中评估时,部分指标可采用平时考核结果,避免重复评价。
二、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引入ISO9000的依据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被广泛应用在企业生产当中,用以保障产品的生产质量。通过建立质量目标、实施质量管理,确保生产产品的设备、技术、管理等因素处于可控状态,降低生产消耗,减少或预防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
该质量管理体系可应用到教育领域。其主要依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顾客为中心”,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强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接区域经济、行业产业需求进行专业建设,力求与用人单位高度契合。就提高质量而言,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企业通过采用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环节和影响生产的因素进行控制,达到提升产品质量的效果。而高职院校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学生,最终的服务对象是用人单位和社会,专业建设质量的评价标准要关注专业、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在专业定位、资源支撑、课程教学、教育管理、毕业生信息反馈等整个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前提下,更要重视专业建设成效,这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过程是相对应的。
三、基于ISO9000的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体系构建
(一)以服务为宗旨,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教育服务的“顾客”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用人单位、行业企业以及所在区域等,而“顾客需求”就包含学生对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及行业企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专业评估,既要关注学生的要求满足度,也要考虑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产业、区域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二)制定科学的内部专业评估制度
内部专业评估制度是高职院校进行专业评估的规程和准则。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内部专业评估制度,明确专业设置要如何做、专业建设过程要做什么、专业发展要达到什么效果,从而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保障和依据,增强学校自身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结合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首先,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形成特色化的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完善专业建设管理制度,形成指导性文件,实现内部专业评估常态化。其次,高职院校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制定科学、完整的内部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在评估实践中结合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形成动态运行机制。最后,明确划分各管理部门、院系的职能和责任,确保制度执行的准确性、运行的流畅性。
(三)构建特色、动态的内部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学校需要在教育发展规律的指导下,考虑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市场需求、生源情况、学生需要等因素,设计出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指标体系,在保障评估科学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突出自身专业建设特色。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原则,可将内部专业评估指标分为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4类。(1)背景评价。背景评价主要是高职院校对专业建设的诊断性评价,分为专业设置、专业调整、人才培养目标3 个二级指标,用来评价专业定位的合理性,以及是否适应区域的经济发展。(2)输入评价。输入评价主要是高职院校对专业建设资源的科学性评价,用来衡量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分为经费投入、专业教学设备、实训基地3 个二级指标。(3)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高职院校对专业建设实施情况的关键性评价,是内部专业评估的核心环节,主要分为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教学管理5个二级指标。(4)结果评价。结果评价是高职院校对专业建设成效的形成性评价,是检验专业建设成果、改进专业建设工作的依据,主要分为人才质量、社会服务、专业特色3个二级指标。
(四)建立全员参与的专业评估队伍
高职院校的内部专业评估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要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共同组成一支专业评估队伍,校内评估团队包含职能部门代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督导、教育研究人员等;校外则涵盖行业企业人员、用人单位、第三方评估机构等。为了促使内部专业评估常态化,高职院校还需要成立专门的质量评价部门,牵头组织内部专业评估工作。同时,为了保障评估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以及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质量评价部门需要定期召集评估团队讨论评估指标的修订、评估方法的改进、评估模式的革新等。
(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估方式
搭建数字化内部专业评估平台。学校结合各个专业特点,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资源支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教学管理、人才质量等评估数据的收集,形成动态的内部专业评估信息数据库,同时对应各个内部专业评估指标对数据进行分级分类整合、分析、处理,为年度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在搭建数字化平台的基础上,使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为了节省评估时间、提高评估效率,过程性评价可在数字化平台上完成,形成的评估结果通过平台共享,针对存在的问题,借助信息化手段及时反馈,并与专业评估团队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使得评估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同时专业建设的质量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对于资源配置、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师资水平等评估指标,则采取线下评估的方式,评估团队在实地考察之后,进行集中评估并给出评估结果,通过举办评估结果研讨会,共同商讨改进措施。
(六)形成PDCA过程管理模式
将生产作为过程进行控制是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过程方法”管理原则,而过程管理按照PDCA 模式运行,即将过程开展分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改进(ACTION)的循环过程。该模式把过程管理具体化,探索生产过程的联系,将复杂的过程简单化,使过程得到持续控制,强调一个过程的输出是下一过程的输入。因此,高职院校的内部专业评估要注重全过程评估,不仅要有结果评价,还要有过程评价,同时要形成完整的质量评估闭环,重视每个环节的衔接。
学校内部专业评估的过程管理,一是专业评估的规划,包括专业定位、资源条件、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社会服务等。高职院校需要及时通过解读教育政策、调研市场需求、分析就业形势、征求行业企业意见等方式了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与用人单位、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从而为调整专业设置、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和完善专业结构指明方向。二是专业评估的实施。高职院校质量管理部门组织评估专家团队,运用内部专业评估指标对专业规划、建设、发展的全过程进行分级分类评估。
(七)构建持续质量改进机制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之一是持续地进行质量改进。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螺旋式提升的保障,也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动力。为了充分发挥内部专业评估的效果,借鉴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依据过程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必须进行机制创新,构建一个问题诊断与改进的持续质量改进机制。
首先,成立两级专业评估管理机构。校级专业评估机构由校长牵头,质量管理部门专门负责专业评估工作;院级专业评估机构由二级学院院长负责,院级教学管理部门具体实施。其次,学校的质量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到各个学院教学管理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由各个部门自行找出影响因素。再次,在查找问题的基础上,要提出改进措施、改进方案、预期目标等,并上交质量管理部门汇总,由质量管理部门对各个部门的改进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最后,将完成的改进结果转入新一轮评估中,使专业质量评估得到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