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导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02-16

教师博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自导教学活动探究

刘 清

(吉安县实验小学,江西 吉安 343100)

自导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规划和控制学习过程,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自导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自导式教学与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契合度很高,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重要方法。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将自导式教学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自导式教学的引入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合理规划,保证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与针对性。自导式教学要求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结合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思考,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完成自主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探究环境,并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更好地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导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革新与突破,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控制学习过程,课堂控制权从教师向学生转移。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教学活动属于从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移。小学生处于个体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在生活与学习中逐渐要求自主做出决定。自导式教学有效利用了学生的这一特征,整合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这有利于优化学生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决定权、选择权,有利于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例如,探索并实施自导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把控学习过程,充分利用学习资源,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同时能让学生进一步优化对自己的评价,掌握评价技巧。教师加强与学生的相互配合,引导学生基于学习结果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自导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自导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突破与革新,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吸收,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探索欲望。实施自导式教学,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必须充分,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

课堂活动是实施自导式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引导学生,同时在课后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自身视角为出发点,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教师可以从学生自主探究的视角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重新设计,利用多种生活元素与互联网元素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丰富性,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与尝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要求之一。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入各种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导式教学在应用过程中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自导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要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促进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自导式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教学大纲的要求设定教学方向,将数学知识与教学情境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使数学课堂生活化。例如,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相关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具体事物或者图像来了解分数。教师可以选取蛋糕、苹果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分配。教师先向学生演示平分一块蛋糕,加深学生对的理解,并帮助他们建立用1代表整体的认识。接着,教师再对苹果同样进行的分割演示,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启发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探究。例如,在“可能性”相关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若桌面上有一个火柴盒,盒内装着红、蓝两颗胶囊,胶囊大小、形状、质感相同,此时如果从火柴盒里任意取出一颗胶囊,会是哪种颜色的胶囊呢?提出问题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完成系列学习活动:任意拿出一颗胶囊,记录颜色之后放回火柴盒中,摇一摇火柴盒之后再开展第二轮的选取,重复数轮,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学生完成探究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最终使学生理解“可能性”这一概念。

为了进一步深化探究,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逆向思维方法。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研究,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相关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在学生已知小数点向右侧移动时数会变大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将小数点向左侧移动会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问题的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探索,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结合图形深化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设计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要结合图形开展系统性的教学活动设计,借助图形识别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例如,在“混合运算”相关内容的教学中,运用图形进行教学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创新各种图形的利用方法,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在减法运算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图形,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规则。在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利用任务单促进学生学习

通过任务单的引入,教师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任务单的构成要素包括课前一练、合作探究、巩固练习、达标检测、课后作业、自我评价等。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参与竞赛、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逻辑性强,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开展新的教学,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不进位的题目,巩固之前教的计算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进位计算。学生基础能力包括迁移能力、计算能力、语言理解能力等。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基础与个体差异,保证学习任务难度适宜。

(四)整合自导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精神

在自导式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自导式教学要与小学数学课程的具体内容相结合。自导式教学的运用,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开展各种系统性的教学,可以不断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例如,在进行“年、月、日”相关内容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小月、大月、闰年、季度的辨析,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说出自己对年、月、日的认识。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可知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具有特定的变化规律。显然,教师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多种探究机制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实施自导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现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五)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小结

为了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需要组织课堂小结,评估课堂活动的开展情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设置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顺思路,搭建知识框架。在自导式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引导学生结合课程内容深入开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施自导式教学,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指导、咨询、顾问。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知识水平,避免出现遗漏。然后,教师应该记录学生的自学进度,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重点讲解,综合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是自导式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

三、结语

随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更为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自导式教学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不同类型的问题情境,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探究课程内容。教师设置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自导教学活动探究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基于误差反馈的自导飞行装置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水面舰艇水声对抗系统对抗声自导鱼雷仿真分析及评估
潜射鱼雷攻击水面舰船时的声自导发现概率仿真研究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