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的运用价值、原则及策略

2024-02-16王建军

教师博览 2024年1期

王建军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0)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深化中小学课程教学内涵、提升总体教学水平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思维导图可以巧妙地与人类大脑思考方式和特点结合,从而起到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质量的作用。因此,教师亟须转变教学理念,运用思维导图的优势,拓宽学生解题的思路,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思维导图及其运用价值

思维导图是一种综合文字、符号、图形、色彩等元素,将思维具体化的图形工具。它通过人类在学习过程中左右脑的工作理论,将抽象的信息,通过图像元素有规律地呈现出来,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思维分析图。

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可视化的工具,而且是一种整合思维的学习工具,有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思维,促进课堂结构的优化,使学生更加便捷地发现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让知识点规模化、系统化,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有积极作用。同时,它能帮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迅速提取重点内容,并层次清晰地罗列、整理出来,实现高效学习。丰富的色彩和图形则能帮助教师区分重难点,将单元内容直接明确地呈现出来,让学生能一眼看到重点,减轻学生的疲惫感。思维导图既是对知识的整合,又是对知识的创新分解。因此,它在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上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一)助力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中小学阶段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在这一阶段,不少教师都会布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作业,可作业是否有效地完成却无从检查,在这种情况下,思维导图就能帮助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而学生也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巩固知识。

不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后复习,都是将知识从书本上内化到自己脑中的过程。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新知识或者记忆已学的内容。

(二)激发联想与创意

思维导图不仅是整理笔记的重要方法,还能拓展人的思维。思维导图的意义远不止通过绘图来总结知识点,更表现在学生平时的思考与表达方式,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掌握了思维导图就是掌握了一种新的逻辑思维能力,它将各种零散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起来,并且在思考和运用的过程中碰撞出新的火花,激发新的创意。

(三)增强教学效果

思维导图辅助教学设计,使教学重难点得以归纳整理,尤其是在向学生展现各数学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时,更能增强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方式中,由于一些数学概念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透彻。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梳理本堂课的知识点关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整,让教学活动更加科学有效。

(四)对知识深度加工

中小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制作思维导图时,学生可按照自己的想法构建,创新设计理念,主动思考知识内容,对知识深度加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可梳理知识,使知识结构更完整,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

(五)完善知识体系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后的学习活动,学习完当堂课的内容后,学生要及时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巩固知识体系,再次体会其中蕴含的关系,最终形成规律性思维。从各学科的教材内容中可以发现,虽然教材的知识点众多且较为纷乱,表面上关系不大,实际上在“吃透”教材内容后可发现一些联系。因此,在学生复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点,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在复习过程中针对知识网络中存在的不足对症下药,使学习效率有所提升,使复习过程得以完善。

(六)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理解抽象知识时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思维导图能够直观展示各个内容之间的联系,降低学习难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发散思维中逐渐提高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思维导图的运用原则

教师想要通过对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遵从一定的应用原则,因为只有符合教学原则,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它的教学辅助作用。

(一)以生为本原则

以生为本是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对思维导图予以科学应用的重要原则。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一再被强调,如何进行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设计,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考查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由于他们的心智尚未发育完全,所以他们在学习时很有可能出现畏难、兴趣不足或理解困难的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思维导图的作用,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兴趣、思维水平,保证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相匹配,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观察,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够在自主学习时高效率地运用思维导图。

(二)融会贯通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想要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把握融会贯通原则。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学习的方法,其存在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知识学习能力。在这一原则下,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必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工作,多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尝试自己设计思维导图,然后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找出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

(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策略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内在的结构,而不是毫无联系的一群知识点的联结。因此,高效学习要经过一个过程:第一步是简单学习,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第二步是系统学习,通过归纳、总结、整理,把众多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大脑中构建一个大概的知识体系图。根据此原理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课文的有效方法:第一遍是整体浏览,第二遍是重点理解,第三遍是综合记忆。

1.以思维导图引导学习

教师先编制好一个有待完善的课时思维导图,然后指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分三次阅读课文,接着要求学生完善课时思维导图,并回答问题。

2.学习绘制思维导图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和整理信息,深入理解课文,查找关键词和核心内容,深化理解所学内容,最后寻找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绘制思维导图。

(二)指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有效整合教材资源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最有效的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结构,将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思维导图是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有效整合教材资源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手段,是一种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与注重知识点联系的概念图不同,思维导图侧重于思维的训练和思路的整理。在每节课的小结部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使用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因此,根据思维导图的要求进行积极的指导和创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组织概念,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图,快速促进知识的整合,加深记忆并促使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指导学生思维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在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要求更高了,有些问题甚至让欠缺思维能力的学生无从下手。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实验、探索阶段,教师必须把思维导图与学科特色和学生个人情况相结合,注重过程、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不能急功近利。

(四)指导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

1.帮助学生制订自主学习计划

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将重点内容标注出来,有条理并且足够清晰。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呈现学习思路,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自主学习质量。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设定的思维导图路线修改和添加内容,制作符合自己逻辑思维模式的思维导图,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充分发挥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用于课前预习,提质增效

自学既是教学要求,又是培养目标。新课改中提到,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变到教会学生学习,从教授内容转变到教授方法,为教育教学的进程指引了新的方向。在小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色彩丰富、直观简洁的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预习,让他们能够用最简单的方式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3.应用于课堂教学,激发动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落实好“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应用好思维导图,不仅能够让教学提质增效,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提高课堂专注度。相较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教学模式,这更能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既满足课堂的教学要求,又能适当地引导学生拓展更多的课外知识。运用思维导图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这也是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4.实践于课后复习,巩固创新

复习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所得、加深记忆的重要方式,但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教师需要转变思路、寓教于乐、减负增效,减轻学生大量背诵的压力和机械重复抄写作业所带来的疲惫感和枯燥感。单纯的抄写反而会让他们产生厌学心理。这时让他们运用思维导图,将本单元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思考,通过一定的逻辑表现出来,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激发创新思维,也就实现了从教授知识到教授学习方法的重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