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强化护理结合阶段性功能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运动功能、自护能力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4-02-15杨青青
杨青青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 250000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及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数量与机动车的数量均不断增加,交通事故引起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渐上升[1]。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的愈合较慢,一般需5~6 个月,且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为15%左右[2]。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若无明显的手术禁忌证,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受伤后短时间内机体的机能尚且良好,对手术的耐受力更强,患者在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手术创伤恢复时间可更短,手术效果将更加理想[3]。多维度护理注重从健康教育、术前评估、术中静脉输液护理、术后护理、术后疾病认知干预等角度探寻并满足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从而促进临床手术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升[4]。阶段性功能康复指的是根据患者病情程度给予个性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康复训练指导,以满足患者各个阶段康复的训练需求,现已逐渐被应用于多种术后康复训练中,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2 年1—12 月医院收治的67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旨在探讨多维度强化护理结合阶段性功能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运动功能、自护能力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将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于2022 年1—12 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7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颈骨折;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者;精神障碍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能接受手术者。
1.2 方法 将纳入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维度强化护理结合阶段性功能康复训练。全部患者术前均经详细检查,对于有合并症的患者,术前积极调控血压、血糖及呼吸功能。采用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 d,再予以常规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10~14 d。出院后叮嘱患者口服利伐沙班预防血栓至术后5 周。同时两组均进行护理干预,直至出院后1 个月。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术前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治疗;对血糖进行严密监测,防止低血糖水平变化影响伤口愈合,同时给予常规并发症护理、饮食指导。
观察组采取多维度强化护理结合阶段性功能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如下:
1.2.1 多维度强化护理 ①健康教育:股骨颈骨折患者受疾病困扰,多存在抑郁、烦躁、焦虑等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真实想法,给予正确疏导,缓解其消极情绪,促使患者增加对疾病的认知,提高自我预防意识并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配合度。②术前评估:术前评估患者血流、血糖、血脂等情况,密切观察其有无外伤史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史,根据患者情况制订预防方案。③术中静脉输液护理:优先选择上肢进行静脉输液,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而损伤静脉血管壁,可给予静脉留置针。④术后护理:术后患肢采用外展中立位制动,抗感染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视引流量24~48 h 拔除引流管;给予清淡、低脂且具有丰富膳食纤维食物,每日饮水2000 ml以上,促使血液黏稠度降低。对体温、血糖进行监测,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换药时严格坚持无菌操作原则。⑤术后疾病认知干预:评估患者对股骨颈骨折病因和诱因的错误认知,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建立微信群,定期性推送股骨颈骨折常见的病因和诱因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干预计划。每周由骨外科主任医师通过群直播的方式进行及疾病相关只是的讲解,向患者说明正确认知对于术后康复的影响,并且展开问答,积极解决患者线上提问。护理人员通过微信定期提醒患者复习相关学习内容,强化患者对股骨颈骨折常见的病因和诱因的认知,同时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主动寻求帮助,进行自我调整。帮助患者明确术后积极配合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同时指导其拓展兴趣爱好,避免负性情绪的产生。此外,还需告知其情绪、饮食、运动等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叮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充足的家庭支持,确保患者积极应对疾病。
1.2.2 阶段性功能康复训练 术后及时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运动耐受力等内容,选择经验丰富的康复训练指导员,根据患者情况为其制订分阶段递进训练计划。患者在住院期间由康复训练指导师联合手术医师制订阶段性功能康复训练计划表,在患者后护理人员敦促患者开展康复训练,由家属进行监督。患者出院当天为患者发放阶段性功能康复计划打卡表,由患者随身携带,每次进行康复训练后在对应条目处反馈,由患者或其家属每周定期将康复计划完成情况发送给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根据其完成情况及时进行阶段性护理指导。①第一阶段:术后1~3 d,指导患者抬高下肢20°~30°(略高于心脏水平),同时进行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训练,包括按摩腿部、足背屈伸训练、膝踝关节伸屈训练、下肢腿部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等。②第二阶段:术后4 d 至1 周,指导患者实施直腿抬高练习、屈髋屈膝练习、患侧外展练习、卧位转半卧位练习等。③第三阶段:术后1~2 周指导患者开展仰卧位外展练习、卧位转至坐位练习、定地练习等。④第四阶段:术后3~4 周指导患者开展蹲起训练、爬楼梯训练等。均为20 min/次,2 次/d
1.3 观察指标 对于以下指标进行观察:①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 个月以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估两组的肢体运动功能,总分为0~34 分,得分与肢体运动功能呈正相关。②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 个月通过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估两组的自护能力。该量表共包含25 个项目,评估个体在生活自理、身体卫生、锻炼和减肥等方面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范围是25~100 分,分数越高表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强。③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 个月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0 分表示无疼痛,10 分表示剧烈疼痛,根据患者主诉进行疼痛评分,0~3 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10 分为剧烈疼痛需采用药物支持,疼痛阈值越低说明护理措施越显著。④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 个月使用简易版疾病认知问卷[6]评估患者疾病认知情况,该问卷Cronbach's α 系数为0.83,内容包括治疗控制、病程、疾病影响、个人控制、症状鉴别、情绪反应、关注、疾病理解共8 个条目,每个条目0~10 分,总分0~80 分,得分越高说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越差。⑤统计两组干预后1 个月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其中FMA 评分、ESCA 评分、VAS 评分等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共纳入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7 例,观察组34 例,男性19 例(55.88%);年龄范围63~87 岁,平均(68.56±5.34)岁;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病11 例,糖尿病9 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7 例;受伤原因:摔伤23 例,交通事故伤11 例;股骨颈骨折分型:Garden Ⅱ型5 例,Garden Ⅲ型19 例,Garden Ⅳ型10 例。对照组33 例,男性21 例(63.64%);年龄范围62~86 岁,平均(69.24±5.69)岁;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病13 例,糖尿病10 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6 例;受伤原因:摔伤24 例,交通事故伤9 例;股骨颈骨折分型:Garden Ⅱ型7 例,Garden Ⅲ型17 例,Garden Ⅳ型患者9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干预前、干预后1 个月FMA 评分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FMA 评分(11.96±3.38)分,对照组(12.27±3.41)分,两组对比无差异(t=0.374,P=0.710);干预后1 个月,观察组(25.13±3.16)分高于对照组的(20.09±4.25)分(t=5.520,P<0.001);两组干预后1 个月FMA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t=16.597、8.244,均P<0.001)。
2.3 两组干预前、干预后1 个月ESCA 评分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ESCA 评分(17.63±1.54)分,对照组(17.65±1.56)分,两组对比无差异(t=0.053,P=0.958);干预后1 个月,观察组ESCA 评分(36.19±3.45)分高于对照组的(28.16±2.63)分(t=10.691,P<0.001),两组干预后1 个月评分高于干预前(t=28.645、19.744,均P<0.001)。
2.4 两组干预前、干预后1 个月VAS 评分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VAS 评分(5.21±0.92)分,对照组(5.39±0.89)分,两组对比无差异(t=0.814,P=0.419);干预后1 个月,观察组评分(1.98±0.64)分低于对照组的(2.57±0.62)分,(t=3.831,P<0.001);两组干预后1 个月VAS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t=20.343、14.935,均P<0.001)。
2.5 两组干预前、干预后1 个月疾病认知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治疗控制、病程、疾病影响、个人控制、症状鉴别、情绪反应、关注、疾病理解8 个条目评分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干预后1 个月,观察组治疗控制、病程、疾病影响、个人控制、症状鉴别、情绪反应、关注、疾病理解8 个条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2.6 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1 例,发生率为2.94%,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6 例,发生率为15.15%(χ2=4.157,P=0.042)。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疾病之一,约占成人骨折的3.60%[7]。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一方面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逐渐疏松,骨强度下降,骨的力学结构减弱,遇外力时容易出现骨折;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髋关节周围肌肉退变,对髋关节应力的消减作用降低[8]。考虑到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术后易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骨折不愈合等情况,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生命[9]。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如果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身体状况允许,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考虑到多数股骨颈骨折患者通常存在较多错误认知,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对于改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在接受髋关节置换术质量期间需辅以阶段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预后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采用多维度强化护理联合阶段性功能康复训练对此类患者进行干预。多维度强化护理通过健康教育、术前评估、静脉输液护理、术后护理、疾病认知干预5 个步骤,缓解患者抑郁、烦躁、焦虑等情绪,通过评估患者血流、血糖、血脂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方案,通过图片、视频、重点讲解等方式,提升了患者对股骨颈骨折病因、疾病影响、症状、病程等内容的认知程度,转变了其对该病的认知意识,纠正了其错误认知,帮助患者进行自我调整,主动寻求信息,确保其积极应对病情,获得疾病控制感,继而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10-11]。在维度强化护理的同时予以患者阶段性功能康复训练,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康复需求,将整个康复过程分为4 个阶段,期间由经验丰富的康复训练指导员进行指导监督,可使康复训练更加完善、准确,满足患者当下的康复需求[12]。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1 个月,两组FMA、ESCA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后1 个月,观察组FMA、ESC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1 个月,两组VAS 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1 个月,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治疗控制、病程、疾病影响、个人控制、症状鉴别、情绪反应、关注、疾病理解8 个条目评分比较无差异(均P>0.05);干预后1 个月,观察组治疗控制、病程、疾病影响、个人控制、症状鉴别、情绪反应、关注、疾病理解8 个条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由此可见,多维度强化护理联合分阶段递进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肢体运动能力及本体感觉[13]。此外,考虑到患者出院后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康复锻炼依从性会有所下降,如果患者疾病认知干预较差将会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通过微信对患者的疾病认知及康复训练进行指导,同时积极发挥家属的监督作用,有助于促进康复训练计划的落实,并进一步保障康复训练效果[14]。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多维度强化护理结合阶段性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自护能力,减轻疼痛程度,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